《大腦依戀障礙》伴侶圈圈「相互顧念」遠勝過「自主自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夕之間,「愛自己」成為一門顯學。彷若如果你無法愛自己,就不值得擁有愛情。 《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這本書釐清了這個迷思,「我們之所以學會愛自己,恰恰是因為我們首先體驗了被愛的經歷。」因為有人曾經關懷與照顧過我們,所以我們學會了照顧自己。我們的自我價值與自尊也因為生命中的他者而逐漸發展起來。
本書作者是「生物心理學派伴侶諮商」(PACT)創始人史丹・塔特金博士,他用腦科學解釋人類衝突的產生,以心理學論點了解伴侶的愛情腦與依戀形式,才能建立長久信任的親密關係。
書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顛覆了我以往的思維,可能也是現代獨立女性面對愛情時的盲點,從小到大我們被過分灌輸獨立自主「做自己」的概念,以至於在愛情或是婚姻關係裡缺乏了和諧。 其中提到以前的婚姻協商,重視把個人的問題解決為首,反而大部分的夫妻在成功面對與處理各自的心理療程之後,不但不想和好,反倒傾向以離婚收場。離婚率竟扶搖直上,比過去高出百分之五十。所以最重要的轉變是:伴侶如何重視「相互顧念」,遠勝過「自主自由」,從自我與個人需要和滿足,轉移至雙方親密關係的需求,「意識夥伴關係」(conscious partnership)。在此嶄新敘述與主張中,所謂承諾,是為了親密關係的需求而產生,並非為了自我的需要而出現。

伴侶圈圈

史丹・塔特金博士提到,他認為親密關係最重要的是,兩人之間必須協議完成「伴侶圈圈」。
「伴侶圈圈」這詞彙,來形容彼此一起建立的薄膜、繭或子宮,這些都是包圍、保護與守護一對伴侶免受外在攻擊的元素。伴侶圈圈,是一個由伴侶所創建的親密環境,是一項共識,彼此約定將親密關係置於一切人事物之首,沒有任何事物比這份關係更重要。這意謂著,你要隨時隨地,以伴侶的幸福、自尊與紓解對方消沉的考量為首。你們彼此確認與宣告:「一切以『我們』為首。」
其中的伴侶圈圈作者提出幾個重要原則藉此讓伴侶之間保持外在與內在的安全感。
  • 當大腦內的「尋找安全感」機制開始啟動且焦慮獲得舒緩時,伴侶可以享受做愛,免於衝突。
  • 伴侶之間所尋求的認同,以「錨定」(安全依附)、「孤島」(不安全的畏縮逃避)或「浪潮」(不安全的矛盾衝突)為最主要的認同內容。
  • 駕馭有術的伴侶,懂得如何彼此取悅、相互安撫。
  • 善用屬於彼此的「睡前時間」與「起床儀式」,以及分別一段屬於兩人獨處的時間,好讓彼此恆常維持連結與親近的關係。
  • 每一位伴侶都應該成為彼此最主要的「那一位」,無論發生任何事,他/她是你第一個想要分享、亟欲諮詢的對象。
  • 與婚姻以外的他者共處時,配偶之間要努力讓對方參與其中,避免讓對方感覺自己是打擾而多餘的電燈泡。
  • 想要繼續留守在婚姻裡的伴侶,必須學會如何面對挑戰,迎戰難處。
  • 伴侶之間可以隨時透過眼神交會與凝視來重燃愛火。
  • 伴侶之間可以舒緩與降低彼此的壓力,同時提升彼此的健康狀態

內在原始人VS內在大使

書中作者以腦神經運作來分析,當伴侶間出現紛爭時,大腦中的內在原始人和內在大使,會做出對抗。
內在原始人往往不經你的同意便伺機而發。只要面臨任何與生存慣性反應有關的事,他們總是不假思索便發號施令,即刻啟動,想方設法滿足你的所有需要與想望。他們是主戰(迎戰與逃逸)與擊敗(投降與裝死)的代表。
「內在大使」以愛為功能的大腦區域。迥異於內在原始人,內在大使以理智和文明的姿態,與腦部進行互動。你可以將內在大使視為內在的外交官善用智慧來促進和諧。而我們更應善用內在大使在親密關係中維持和平與延續愛意。

吵架時的腦神經科學

[第1階段:杏仁核] 當你發現伴侶的臉色一沉,戰況一觸即發,你大腦裡的杏仁核就響起紅色警戒。
[第2階段:下視丘] 你選擇反擊爭吵、逃避問題或是冷處理?此時大腦化學物質開始釋放,下視丘指示腦下垂體與腎上腺釋放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到全身。
[第3階段:沉默迷走神經] 沉默迷走神經對壓力情境做出反應,減緩心血管與呼吸系統的運作。戰爭全面爆發。
[第4階段:聰明迷走神經] 聰明迷走神經透過心血管與呼吸道系統的趨緩,發揮鎮定效果。若雙方當下都能適度調整呼吸,冷靜思考就可停止擴大大腦連鎖反應。

三種大腦依戀形式類型

如何修補一段關係,先從觀察對方的類型開始。理解彼此,找出修復方法,如果你能明白,而且認出各自不同的關係傾向,當足以引燃衝突的議題出現時,你們也能即刻辨識,積極處理與解決。若能搞清楚「我知道你是誰」時,理應更容易相互諒解,更真誠地彼此支持。
  1. 錨定型 : 與我們大眾認知的安全依附型是相同的,容易信任對方,願意主動釋出善意,給予溫暖、在矛盾中改善與對方的關係。通常可以從融洽的父母關係中看得到這種特質的小孩。(童年時有許多被父母愛護、擁抱的正向回憶)
  2. 孤島型 : 較注重自己的個人空間,優點是獨立自主,但是不擅長與人配合,經常先以個人優先,容易讓對象感受到被忽略、不被重視。 (童年缺乏家庭溫暖和正向情感連結)
  3. 浪潮型 : 大方慷慨、但是在遇到感情矛盾時,擅長製造浪潮,佔有慾強,被漠視時會爆炸或轉向他人那邊尋求愛與眷戀。 (艱辛的童年讓他認定別人會拒絕他、離開他)
「親密關係不像棒球,一旦三振就要出局。 」 努力修復關係,不管是與原有配偶的舊關係,或與新對象所建立的關係,讓我們與另一個人,共同投入一段深度關係與連結中。這些目標,必須建基於幾個原則之上:真實而對等的相互性;毫無保留地將我們自己付出予我們所選擇的對方,要記住好的關係不緊緊是「做自己」而是一切以「我們」為首。
活了好多年,總是愛的任性,卻沒花太多心力經營ㄧ段關係,長大成人後才明白,原來在愛裡的不安全感,是源自於童年?
在愛情跌跌撞撞,總以為遇不到對的人,其實只是你躲在自己的孤島裡,不讓別人靠近;或是總是製造ㄧ波ㄧ波的浪潮,吞噬你所愛的人。
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愛,希望小時候戀愛前,就能明白這些書中的道理,真心推薦在愛裡浮沉多年的人,看看這本書,梳理自己的心,修復彼此的關係,因為「東西故障是可以修的,而不是壞了就要換新的。」愛自己不是一句口號,先敞開心胸好好體驗被愛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ch 企劃一個幫助成年大學生 培養SDGs的web3電玩 手機板和電腦版要可以連動ch 企劃一個幫助成年大學生 培養SDGs的web3電玩 手機板和電腦版要可以連動 幸福課程 fb 幸福教練黃老師 朝資訊媒體 下面是一個初步的構想, 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意識的Web3電玩: 名稱:SDGs Quest 簡介: SDGs
    avatar
    leader
    2024-04-10
    藝術療遇|大腦一團亂麻~陰影既是體驗也是學習比起要求他人改變(認為他人應該負責),不如把事件和局勢看成「集體潛意識的進化歷程」。
    Thumbnail
    avatar
    夜希的談心空間
    2024-02-02
    為什麼我們總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大腦依戀障礙|閱讀筆記書籍介紹 書名: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作者:史丹・塔特金 譯者:童貴珊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2-08 ISBN/ISSN:9789579001427 頁數:304頁 二手書購買連結 「我還沒預備好要進入一段關係中」、「被愛以
    Thumbnail
    avatar
    M&R Designs
    2024-01-04
    訓練大腦(一)|你練習什麼,就會增強什麼前陣子看完 Shauna Shapiro 的 TED Talk 演講,她是一位將正念融入臨床科學研究的先驅之一,在她的研究正念與大腦的結果中,發現我們總是沈浸在過去也執著於未來,於是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都在分神、焦慮,甚至有研究指出:大腦有 47% 的時間都在走神,這幾乎佔據了我們人生一半的時間。
    Thumbnail
    avatar
    Tings 聽思
    2023-10-18
    目前預防醫學的顯學:腸腦軸-影響大腦、情緒、免疫系統、甚至肌肉量目前預防醫學的顯學:腸腦軸是什麼? 為什麼它能影響大腦、情緒、免疫系統、甚至肌肉量?
    Thumbnail
    avatar
    Freddy chen
    2023-07-23
    關係選題#7|《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也許你可以不那麼負責我從大學起,就離開原生家庭,到異地求學工作。 大約有十年的個人自由時間,我的生活裡不太會有其他的人來干預,我想怎樣就怎麼樣;但我婚後搬進婆家,當時的壓力很大,因為我不管做什麼,都會有人給我看似好心的建議或是批評,例如水果要買哪攤、水果要怎麼切、衣服要怎麼洗。說這些都是「為我好」或者「這才是最正確的作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1-08-02
    《最高休息法》心靈與大腦的疲累,讓平常笑笑的你,臉上的笑容也逐漸無力掛起。常常聽到很多人都在講冥想對我們的身心靈有多好、多有益,但我一直有個疑問,我敢說一定有人也有相同的疑問,一定有! 就是到底要怎麼知道自己已經是在「冥想進行式」了啊….?   簡單來說,冥想就是讓你的大腦休息的一種方式。當你完全沒有在想我昨天做了什麼覺得好後悔、我明天要做什麼覺得好緊張,而是你知道自己已
    Thumbnail
    avatar
    爛醉居酩
    2021-07-21
    《病態型自戀》:小心「有毒」伴侶正在殘害你的價值觀 假面閨密、危險情人、慣老闆、控制狂父母、親情勒索……法國頂尖心理師教你如何從50個日常生活場景破解自戀型人格疾患,從有毒關係中重生
    Thumbnail
    avatar
    麥田出版
    2021-07-07
    情緒難題#6|《別讓猴子控制你的情緒大腦》:那些有效的安全策略,其實是讓人更焦慮最近疫情嚴峻,你的焦慮不安是否隨即而來,經常造成你的情緒困擾呢? 近七年的諮商實務經驗中,我發現因為焦慮症前來來訪者,越來越多了。 對大學生而言,最常焦慮的就是人際關係與上台報告這兩件事情。害怕在同儕面前說錯話做錯事情,或被同儕討厭,因此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擔心上台報告變現不好,而翹課或拖延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