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系列:馬陵之戰之一前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馬陵之戰是很複雜的一場戰役,其間牽涉到戰國七雄多國共同圍攻魏國的故事,以及此後帶來的重大影響與後果。想要梳理馬陵之戰的前因後果,以及闡明整場戰役裡各國的打算與手段,需要比較大的篇幅,因此分幾個章節來加以說明。
馬陵之戰根據《紀年》發生於魏惠王二十七年十二月(前343年),其他相關戰役一直打到梁惠王二十九年(前341年),才最終結束。馬陵之戰指的就是齊國(應該還有趙國軍隊)與魏國發生於馬陵的那場戰役,其他的相關戰役則是齊、趙、秦多國合攻魏國首都的戰役。
桂陵之戰後(桂陵之戰由於牽涉到《孫龐鬥智》的劇情,暫時就不多說了。),魏國雖然被齊國在桂陵之戰打敗,但也攻下了趙國首都邯鄲。幾年後,趙國與魏國交換土地,換回了首都邯鄲。當時魏國有「帶甲三十六萬」的軍力,實力仍然超強。
約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澤召集十二國諸侯(估計整體陣容為「魏、韓、趙、宋、衛、中山、魯、滕、鄒、費、越」等諸侯),名義上是朝拜周天子,實際上則是展示自己霸主的號召力。魏惠王同時在這個「逢澤之會」與各諸侯商議攻擊秦國的計畫。
秦孝公聽到消息後,睡也睡不安穩、吃也吃不出滋味,下令境內進入備戰狀態,挑選死士、安排統帥將軍,等著魏國來攻打。
公孫鞅便對秦孝公謀劃說:「魏氏立下了很大的戰功,因此命令能通行於天下。有十二個諸侯一同朝拜天子,他的同盟必然眾多。如果用一個秦國的國力想要對抗魏國聯盟,恐怕辦不到。大王何不派遣臣下去見魏王,那麼臣下一定能把魏國的攻秦計畫給破壞掉。」
秦孝公答應了公孫鞅,便派遣公孫鞅去見魏惠王。
公孫鞅見到魏惠王之後,對魏王說:「大王的戰功實在大啊!大王的命令已經在天下通行了!現在大王所率領的十二位諸侯,不是宋國、衛國,就是鄒國、魯國,這些確實是大王所能用鞭子指揮的國家啊!但卻不足以讓大王在天下稱王啊!大王不如往北聯合燕國,一起往東攻打齊國,那麼趙國必然會追隨大王了;往西聯合秦國,一起往南攻打楚國,那麼韓國必然會追隨大王了!大王有討伐齊國、楚國的意志,而讓天下追隨您的意志,那麼稱王的事業就可以實現了啊!大王不如先行穿上王的服裝,然後再去謀劃攻打齊國、楚國,那麼秦國願意派兵追隨大王。」
魏惠王當年沒聽從公叔痤任用公孫鞅,讓公孫鞅跑去服務秦孝公。結果桂陵之戰讓公孫鞅趁機攻下了魏國舊首都安邑,因此晉升為大良造。魏惠王因此對公孫鞅刮目相看。加上公孫鞅這番話也很受用。魏惠王便接受了公孫鞅的建議。於是開始親自規劃擴大了自己的宮殿,製作紅色的衣服,在龍旗上垂下九條飄帶,在指揮軍隊前進的旗子上畫上北斗七星。這些都是天子使用的規格!魏惠王與魏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也在魏惠王過度膨脹之下悄然降臨!

評論

公孫鞅設計魏惠王的故事是往後蘇秦轉述給齊湣王聽的,因此並不是很全面。但商鞅對魏惠王的策略卻是很合理的,蘇秦之所以對齊湣王講到這段歷史也與當時秦昭王想邀齊湣王一起並稱西帝、東帝有關。齊湣王接受蘇秦的建議讓秦昭王先稱帝,結果讓秦國被天下圍攻。商鞅對魏惠王這一招,是戰國開始以來首次針對稱號問題所謀畫出的策略。由於沒有前車之鑑,因此魏惠王並沒有察覺到其中的危險!也可以說是被勝利沖昏了頭的表現!
往後整個戰國時代因為稱王、稱帝所引發的多國混戰並不少。除了馬陵之戰,魏惠王先稱王;接下來馬陵之戰後,齊威王打敗了魏惠王,魏國的公孫衍、惠施用同樣的計策算計了齊威王,讓魏惠王臣服於齊威王之下,最終兩人互相稱王。這又引起了齊、楚徐州之戰。此後,公孫衍又策畫五國相王,讓韓國、趙國、燕國、中山國都相繼稱王,以與秦國宰相張儀的策略相抗衡。
秦國強大以後,猶如這時候的魏國,秦昭王已經無法滿足於當時「王」的稱號,因此想追求更進一步的「帝」號,但又不敢自行稱帝,於是邀請當時東方最強國齊國的君王齊湣王一起稱帝。本以為可以就此萬無一失,因為天下還有哪個國家敢一次跟東西方最強大的國家為敵呢!卻不知蘇秦作為燕國間諜,正打算利用這點讓齊國走向毀滅。於是齊湣王接納了蘇秦的建議,讓秦昭王先稱帝,以此讓秦國陷入險境,多國攻秦的戰爭也因此打響。戰後秦昭王為了報復齊湣王,便默許了齊國消滅宋國的軍事行動。最終,秦昭王再以此為藉口,讓燕國主導多國聯軍攻打齊國,差點把齊國消滅。最終的結局就是,秦國因此讓齊國國力一蹶不振!最終順利的統一了中原各國。而孫臏對於齊國在三代內就會面臨危機的預言也因此實現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136內容數
本專題有兩類文章:一是考證古籍文字的正誤,一是考證先秦諸子的成書年代與真偽。懂得文字的正確或其他可能的解法,才有機會正確的理解古籍。目前考證的文字已經有數千篇,考證書籍真偽的專書已經有數本。並已徹底解決了孫子、老子、文子等等公案。但有些考證尚未成書,考量生活環境,很多成果恐怕難以成書,因此開了這個專題加以發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朔雪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明這個專題實際上想講什麼、做什麼。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對智者有深刻吸引力的時代,很多重要的思想都是從這裡發源的,甚至很多成果,至今仍無人可以超越(如孫子兵法)。介紹這個時代的人物、家族、背景、科技、思想、歷史,就是這個專題的主要內容。
說明這個專題實際上想講什麼、做什麼。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對智者有深刻吸引力的時代,很多重要的思想都是從這裡發源的,甚至很多成果,至今仍無人可以超越(如孫子兵法)。介紹這個時代的人物、家族、背景、科技、思想、歷史,就是這個專題的主要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世民連番遭到打擊,終於下定決心爭取天子之位。 同時,齊王李元吉也展開了行動……
在小東倉河中伏後,趙軍才知道自己與誰打仗,王齕早已不是主帥,現在指揮秦軍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人屠」白起。沿石長城堅守的趙軍立刻斷了與本部的聯繫,此時趙括帶領主力逃至韓王山,等待馳援。 白起又派輕騎做出假象,迷惑屯於故關的趙軍,要將趙軍總指揮逼入死地。趙括來到韓王山,卻發現秦軍旗幟飄揚山頭,連綿的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左 傳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齊桓公率諸侯之軍南下攻楚,楚國派使者晉見,說「我在南,你在北,兩不相干。為何派兵來?」,管仲說:「楚國不進貢,周天子祭祀時沒有苞茅,昭王南征又沒有回去,所以來討伐。」楚使者說:「沒有進貢是我們的錯,昭王的事我們不知」。聯軍又往前進逼,楚王派屈完出使,齊桓公把軍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李世民連番遭到打擊,終於下定決心爭取天子之位。 同時,齊王李元吉也展開了行動……
在小東倉河中伏後,趙軍才知道自己與誰打仗,王齕早已不是主帥,現在指揮秦軍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人屠」白起。沿石長城堅守的趙軍立刻斷了與本部的聯繫,此時趙括帶領主力逃至韓王山,等待馳援。 白起又派輕騎做出假象,迷惑屯於故關的趙軍,要將趙軍總指揮逼入死地。趙括來到韓王山,卻發現秦軍旗幟飄揚山頭,連綿的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且看蘇秦悟道後的戰國歷史在同一個期間如何快速演變: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派兵攻占燕國,「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燕王 嘩也被齊軍殺死。 燕國幾乎滅國,直到西元前311年,趙武靈王才決定要派兵護送燕公子職回國即位復國,是為燕昭王(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11-前279年)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左 傳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齊桓公率諸侯之軍南下攻楚,楚國派使者晉見,說「我在南,你在北,兩不相干。為何派兵來?」,管仲說:「楚國不進貢,周天子祭祀時沒有苞茅,昭王南征又沒有回去,所以來討伐。」楚使者說:「沒有進貢是我們的錯,昭王的事我們不知」。聯軍又往前進逼,楚王派屈完出使,齊桓公把軍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