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系列:馬陵之戰之四:後續之一

2022/03/20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馬陵之戰的後續主要有幾個方向:
一、齊國軍隊趁勝追擊魏國軍隊,攻到了大梁城郊外。
二、其他國家趁著齊國大敗魏國軍隊的時機去補刀、撿現成的。主要是秦國、趙國兩國。楚國這一次沒有參與其中,因為楚宣王在這期間病重、最終死去,楚威王繼位。國家正處於動盪交接的時刻,因此不僅無力去撿便宜!還得防範別人來攻。剛好當時能攻打楚國的國家都在戰爭之中,楚威王順利的接班了。
三、秦國公孫鞅大敗魏國公子卬之後,被封為商君。以後就叫做商鞅了。(但為時不久)
四、魏國在與多方交涉之下,屈服於齊國,並開始籌畫報復齊國的舉動。
五、鄒忌成功陷害田忌。田忌最終逃到楚國。魏國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齊國方面

齊國在馬陵大敗魏國主力大軍之後,魏國軍隊死傷慘重,無力再戰。殘兵敗將順路逃回魏國。齊國一路緊追,並連繫宋國派出軍隊支援。
宋國被夾在齊、趙、楚、魏等大國之間,誰也不敢得罪。在桂陵之戰時,魏國就曾經徵召宋國軍隊去一起進攻已經被包圍幾年的趙國,宋國不敢押寶,最終使用策略巧妙迴避了,也因此保存了實力。桂陵之戰,宋國最終又與齊國、衛國結盟去攻打魏國。這一次,宋國又選擇跟齊國站在一起,去收拾戰敗後的魏國。
前341年五月(魏惠王二十九年),齊國聯合宋國軍隊之後,一路進攻,來到了魏國大梁城的「東鄙」(大梁城東邊郊外。周朝時五百家為一「鄙」,「鄙」也可以用作單位名稱。),包圍了平陽。

秦國方面

這時候秦孝公生病了,公孫鞅覺得自己在秦國的地位還不夠穩固,希望能有繼續立功的機會,以保障自己的下半生。
於是公孫鞅對秦孝公說:「秦國跟魏國,就好像人在腹心的地方生了病一樣。不是魏國最終兼併了秦國,就是秦國最終兼併了魏國。為什麼這麼說呢?魏國居住在山嶺險惡的西邊,在安邑建立首都,與秦國隔著一條河而獨自佔有了山東的利益。時機有利就向西侵犯秦國,時機不利就往東邊擴展疆域。現在因為君主的賢能聖明,秦國賴以興盛。而魏國去年被齊國打得大敗,諸侯們都已經背叛他了。可趁著這個時機討伐魏國。魏國無法抵擋秦國,一定會向東轉移戰略重心。向東轉移戰略重心,秦國佔據河水與山嶺的穩固進行防守,向東去約束諸侯,這是帝王的功業啊!」
秦孝公認同了公孫鞅的分析,便派遣公孫鞅率領秦國大軍攻打魏國。
前341年九月時,秦國公孫鞅率領軍隊來到了魏國大梁城的「西鄙」。
魏惠王一方面遣人去跟齊國求和,一方面選擇將大梁城的主力軍隊用來對付公孫鞅帶領的秦國軍隊,並以與公孫鞅熟識的公子卬為大將。魏惠王本意應該是公子卬與公孫鞅是舊識,自然更理解公孫鞅、更有機會取勝。沒想到,這反而成了公孫鞅輕鬆擊敗魏國大軍的契機!
公子卬於是帶領大軍來到了大梁城西鄙,與公孫鞅的秦國軍隊遙遙相對。
這時候,公孫鞅便給公子卬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我一開始周遊天下而能達到今天的成就,是因為公子的緣故啊!現在秦國命令鞅當將軍,魏國命令公子來抵擋我,難道能忍心相互作戰嗎?請公子去跟公子的君主說,鞅也請去跟自己的君主說,讓我們兩方都停止戰爭吧。」
公子卬看了信之後,覺得公孫鞅的提議不錯,就去向魏惠王秉報,魏惠王同意停止軍事行動。
公子卬將結果轉告了公孫鞅,公孫鞅便假裝要撤軍回國了,同時派使者對公子卬說:「回國以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相見,希望與公子一起吃個飯再分別啊!」
公子卬聽後,便想前去與公孫鞅會面。這時候公子卬的手下紛紛向公子卬規勸說:「不可以去啊!」
公子卬不聽,雙方約定一個地點,便去赴約了。公孫鞅則事先在周圍埋伏了伏兵與車兵、騎兵,趁勢把公子卬抓了。接著,馬上指揮秦國軍隊進攻公子卬的軍隊。公子卬的軍隊一時群龍無首,加上攻擊來得突然,猝不及防,被秦國打得大敗。
魏惠王接到公子卬被抓、魏國軍隊戰敗的消息之後,悔恨的說:「真後悔沒有聽公叔痤的話啊!」
這句話當然有兩種含意,一種是任用公孫鞅當宰相,一種是沒法讓公孫鞅當宰相,也該殺了公孫鞅。
公孫鞅帶著敵方主將公子卬與擊潰魏國軍隊的大勝,回到了秦國。秦孝公便封給公孫鞅「於(鄔)、商」這個地方共十五邑。公孫鞅被封為列侯,從此稱為商君。「商」這個地方本來是殷商的城市,後來周朝的商國所在地。商鞅重法重刑的思想其實正來自殷商,因此受封在這裡,可能出自商鞅自己的選擇。據〈竹書紀年.顯王二十八年〉:「秦封衛鞅于鄔,改名曰商。」那麼其實商鞅被封的地方就是「鄔」,只是商鞅根據自己喜愛殷商法律的緣故而將它改名為「商」。不管哪一種,顯然都有商鞅主觀喜好的因素參與其中。

趙國方面

趙國在首垣戰敗後,聽說齊國在馬陵大敗魏國太子申的軍隊,便聯絡了齊國與齊國結盟,同時將軍隊開往大梁城的「北鄙」,想來補刀撈點實惠。
前341年十月時,趙國邯鄲的主力軍隊來到了大梁城「北鄙」。
魏惠王剛剛遭受兩次重大軍事失敗,損失了長子太子申,以及公子卬。內心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尤其現在的三國軍隊都還處於包圍大梁城的情況下,留給魏惠王的選擇已經不多。
於是魏惠王招來宰相惠施商議對策,問他說:「齊國是寡人的仇人啊!寡人對齊國的仇恨到死都不會忘記!國家雖然小,但我想要發動所有軍隊來攻擊它。你覺得如何呢?」
惠施回答說:「不可以。臣下聽說:稱王的人考慮周詳,而稱霸的人知道使用計謀。現在大王所用來告訴臣下的,疏於考慮而遠離計謀。大王本來就先跟趙國結怨,然後再跟齊國開戰。現在作戰不能取勝,而國家已經沒有防守作戰的準備,如果大王這時候又想要發動所有的軍隊攻擊齊國,這不是臣下所想說的事情啊!大王如果想要報復齊國,那就不如改變自己的服飾、降低自己的身分去朝拜齊國。如此一來,楚王必然會發怒了啊!大王在派策士去兩國促成兩國的決鬥,那麼楚國一定會去攻打齊國了!用休息充足的楚國軍隊去攻打疲憊的齊國軍隊,那麼齊國軍隊一定會被楚國所拿下了啊!這是大王用楚國來毀滅齊國啊!」
魏惠王聽後回答說:「說得好。」於是便派遣使者去齊國軍營對齊國主帥說,願意向齊國臣服,以此換來和平。
這時候隨軍參戰的齊威王之子田嬰打算同意魏國的請求。齊國謀士張丑對田嬰說:「不可以。如果作戰不能取勝魏國,而獲得朝拜的禮節,與魏國講和兒一起進攻楚國,這可以取得大勝啊!現在戰勝了魏國,打敗了魏國十萬的軍隊,且抓到了太子申。讓有一萬輛兵車的魏國稱臣,因此而讓秦國與楚國感到地位低下,這鐵定會激怒兩國啊!而且楚王的為人,喜歡用兵而積極追求名聲,最終將成為齊國災難的,一定是楚國啊!」
田嬰沒有聽從,於是便接受了魏惠王求和的提議。通知齊威王與趙國軍隊,三國約在博望這個地方會面結盟!
齊國與楚國的徐州之戰,也在此悄悄的埋下了火種。

齊國方面

田肦、田忌帶領齊國軍隊與魏國交鋒,先是在馬陵大敗魏國軍隊,並擒殺魏國主將太子申;接著又向魏國首都大梁城東邊的郊區進軍,再次打敗前來迎戰的魏國軍隊,又包圍了平陽。總共取得了三場戰役的勝利。
魏國因此稱臣屈服。齊國軍隊與趙國軍隊便在結盟之後各自返國了。
田忌獲得如此巨大的勝利,鄒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自己也能沾點功勞,憂的是如果不能除掉田忌,自己就得永遠屈居於他之下。於是鄒忌在聽到戰爭結束的消息之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公孫閈。
公孫閈便派人拿著十金去市場上占卜,對占卜師說:「我是田忌的人啊!我的主人三場戰役都取得了勝利,名聲讓天下人都感到畏懼。我主人想要做大事,不知道是否吉祥呢?」
占卜的人占卜完畢,往外走出來以後。公孫閈便派人去把占卜師給抓了起來,捉到了齊威王面前,驗證了占卜的人對占卜師所說的話。齊威王大怒之下,便要抓拿田忌。
田忌正帶領軍隊返回齊國途中已經接到了齊威王的命令,要他回去解釋。
孫臏見情勢不樂觀,因此對田忌說:「將軍可以做大事嗎?」
田忌問道:「怎麼說呢?」
孫臏回答說:「將軍不要解除軍隊就進入齊國。讓那些疲憊老弱的士兵駐守在任城。任城這個地方的道路,是一個只容許車子跟隨前面車子的軌跡前進,車轄互相撞擊、車子互相摩擦才能經過的地方。讓那些疲憊老弱的士兵守在這裡,一定可以收到一個人抵擋十個、十個人抵擋百個、百個人抵擋千個的作用。然後將軍隊依附泰山的背後,左邊依靠濟水,右邊依靠高唐,軍隊的物資運到高宛,再派遣輕裝戰車、精銳的騎兵去衝撞雍門(齊國首都臨淄西邊的城門)。如果這樣的話,那麼齊國的君主就能匡正,鄒忌也可以被趕走了啊!不然的話,那麼將軍是無法回到齊國了啊!」
田忌考量到與齊威王的親情,又考慮到做這種大事等若直接撕破了臉,即使打贏了,後續的情況恐怕也不容樂觀。於是便回絕了這個想法。
孫臏會提出這個計策,也主要是為了讓田忌能繼續留在齊國。因為當初正是受到了田忌的賞賜才有機會在戰場上對陷害自己的龐涓報仇。因此,除了逃命的選項之外,真的去「做大事」,似乎也是不得不然的作法。儘管這可能意味著田忌可能在最終取代齊威王而成為新的齊王。
田忌不能接受孫臏的建議,便在進入齊國之後解除了軍權。在把軍隊還給了齊國之後。田忌率領自己的私人部隊攻打鄒忌,被田嬰率領軍隊擊敗。田嬰因此被封為靖郭君(意指平定郭牆內的亂事)。田忌則率領部隊攻擊齊國的關卡,往楚國逃去了。(田忌也只剩下楚國可以去了)

評論

秦國公孫鞅等馬陵之戰結束後對魏國發動攻擊,推測大概有幾種考量,一是放心的讓魏國與齊國開打,以讓魏國受到最大程度的傷害。這樣一來,不管魏國是贏是輸,自己的軍隊才更有機會打敗魏國軍隊。二是等魏國受傷之後,軍隊疲弱,士氣受到打擊,再來攻打魏國坐收漁翁之利。這時候,魏國便可能派出公子卬來與自己作戰;而且在魏國剛剛遭受打擊的時刻,如果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實現和平,公子卬受騙的機率便會大增。自己擒賊先擒王,再趁機攻打魏國軍隊的計畫便有更大的可能實施。
鄒忌陷害田忌這種戲碼,在春秋戰國時代甚至整個中國古代史都是司空見慣的情節。不過在戰國時代,即使是類似這樣的陷害,其背後也往往可能不只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譬如既然惠施早就打算利用楚國對付齊國,那麼暗中與跟田忌不合的鄒忌聯手,趕走田忌,就有可能。因為齊國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之所以能打敗戰國最強大的勁旅魏國武卒,其實就是因為軍師孫臏與田忌兩人。如果能把兩人趕到楚國,再讓楚國與齊國廝殺,那麼對齊國就可能造成近乎滿血的傷害。即使鄒忌完全出於自身的想法,當田忌逃奔楚國之後,不希望田忌回到齊國的也就不只是鄒忌一個人而已了。明顯魏惠王、惠施等人也都不希望田忌回國。甚至連田嬰都可能不希望田忌回國。
惠施的時代是與孫臏(《孫臏兵法》作者,齊國陣營)、商鞅(《商君書》作者,秦國陣營)、尸佼(《尸子》作者,商鞅幕僚)、申不害(《申子》作者,韓國陣營)、尉繚子((《尉繚子》作者,後期加入魏國陣營)、莊子((《莊子》作者,宋國陣營)、鬼谷子(《鬼谷子》作者,張儀、蘇秦的老師)孟子(《孟子》作者,四處尋找機會,無固定陣營),馬陵之戰、徐州之戰後來到魏國)同時的。尤其惠施接下來要利用的楚王其實就是曾經打算聘用莊子當宰相的楚威王。惠施大概也是害怕莊子破壞了自己利用楚國的計畫,因此把莊子誘騙到了魏國,想效法一次龐涓陷害孫臏的情節。最終未能成功,莊子也沒有記恨,仍把惠施當成了知音。以至於惠施死後,莊子就不再辯論了。
所以從客觀事實來說,戰國來到了這個時段,正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時刻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朔雪寒
朔雪寒
筆名:朔雪寒。長期從事人工智慧、軍事理論、歷史、預測科學、語言學、哲學研究。著作:《孫子兵法論正》、《道德經論正》、《孫臏考》、《策略的哲學》、《預測的哲學》、《孫子兵法白話譯註》、《《子華子》公案徹底終結》、《《鬼谷子》公案徹底終結》。軟體:中文輸入法、中文校對系統、基於規則的中文分詞系統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