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在】|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是外公87歲冥誕,而他已離世14年,那也是三月底的事情。當時我正在準備很重要的考試,依然幾乎每天到醫院看他,他擔心我的考試卻從沒說出口,為了不給我壓力。
我總是無法很細節的敘述和外公間的關係,光是要打出這兩個字,或是在心裡說「阿公」都會不自覺流淚。然後我發現自己近十年來三月的動態回顧都在國外旅行,沒辦法靜下來回想那段時間每天跑醫院到參加外公的告別式⋯⋯儘管已經14年,還是經常夢見他,有時驚醒想到他早就不在還是很不習慣。
總想,我怎麼這麼自私,到這種時候還想著自己的私人情感?喜歡法國文學還有讀法學院跟他是有關係的,很早的時候就知道這兩件事情是會影響我的,後來我到了巴黎又追著那個完成一半的夢,竟然在所有遇到的人身上都看到外公的影子。
那位我曾經寫過的忘年之交,是一位哲學博士,他對人性的包容度和理解讓我想到外公,敢把心中較為黑暗的一面告訴他,他不試著開導我只會表達諒解,然後我們可以談論更多,也不硬拿著他所知道的理論套用在我身上,我不喜歡非要定義什麼,可是我知道他們都是在我所理解的範圍內最接近「人文主義者」的。
然後我在法國遇到的男孩也會讓我想到外公——在我看到他的書櫃時,我知道這個人夠格介紹給外公。當時好想告訴他遇到一個和「我們」一樣閱讀的男孩,他不會說我們的語言還有著不同的民族和信仰,但那是我第一次可以這麼容易和一個人溝通,相似的閱讀習慣,不用和他解釋太多就能互相理解。其實在我看到他書櫃的當下就知道我們有一樣的價值觀,他無須說自己想什麼,就像我很確定外公從來不會輕易的評斷別人一樣。
這篇文章寫得很自私,我沒辦法太清楚地描述細節。
上個月那男孩(現在已是男人)告訴我他會到新加坡工作,其實是有點失落,似乎最後一個在巴黎的回憶也沒了。想到第一次去他家,那時他也才滿二十五歲(我更年輕),從外地讀完書回到巴黎剛安頓好兩個月,很得意地展示買回的各種古董傢俱,那是一個很Parisian 的公寓,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個個從不同的二手市場帶回來的且混搭的很完美。
角落有一個九大行星的模型,一面牆壁上有北非的掛飾,三面的書牆,還有巴黎人喜歡的盆栽放在角落。後來他得了憂鬱症,公寓裡又加上了電子鋼琴,他還有一個大書桌上面散放著各種譜。
我去巴黎都會跟他見面,像老朋友約著喝杯咖啡,Uber裡唯一紀錄的也是他的地址。我一直覺得某天回到巴黎,我們還會再見面(即使只能維持友誼),因為他總問我「什麼時候『回』巴黎?」
兩週前,他說確定會到亞洲,而且明年會來台灣拜訪我,以後在巴黎也沒有可以見面的人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讀《巴黎評論》,發現記者喜歡問美國作家們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並要他們分享其與寫作的關係。可想而知,大眾對於國外的生活是有憧憬的,也相信離開原先生活的環境對於寫作有所啟發。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這是一篇3600字的fiction散文。或許是《在巴黎的那場誤會》/故事性散文的總結,但我應該還是會繼續寫 你說的如此輕易,難道你曾計劃在死之前與我見面?
    三天前,我失去你了。 你離開後,這座城市和我還有關聯嗎? 從18區位於巷弄間的公寓走到街道上,如往常遇到那位在睡倒在超市側面的流浪漢。他連「餓了」的牌子都懶得舉起,還能收穫不少廉價超市買來的食物,鄰居們向命運低頭領著最低薪資,放棄自己做白日夢。
    最近讀《巴黎評論》,發現記者喜歡問美國作家們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並要他們分享其與寫作的關係。可想而知,大眾對於國外的生活是有憧憬的,也相信離開原先生活的環境對於寫作有所啟發。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這是一篇3600字的fiction散文。或許是《在巴黎的那場誤會》/故事性散文的總結,但我應該還是會繼續寫 你說的如此輕易,難道你曾計劃在死之前與我見面?
    三天前,我失去你了。 你離開後,這座城市和我還有關聯嗎? 從18區位於巷弄間的公寓走到街道上,如往常遇到那位在睡倒在超市側面的流浪漢。他連「餓了」的牌子都懶得舉起,還能收穫不少廉價超市買來的食物,鄰居們向命運低頭領著最低薪資,放棄自己做白日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也許在這不好的世界裡面,我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好的事情。」 在疫情最嚴峻、所有資金卡住、完全無法進行拍攝的時候,萬念俱灰的魏德聖導演,卻在最低潮的情況下寫出了這部關於兒童癌症的電影——《BIG》。 「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我們就在電影中去幫這些病房中的孩子們圓夢。」魏德聖導演說。 原
    Thumbnail
    Maker in College 大學新創平台核心成員的 Podcast 專訪節目,到怪獸科技公司分享他們對新創與新創領域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及大學新創平台在解決社區問題和提倡 USR(大學社會責任)的努力。此外也討論了大學生自由規劃與時間管理的難題,以及大學生如何應對 AI 在日常的應用與挑戰。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生而為人,擁有作為人類的感官、感知,我們盡全力體驗世界,便是一種無悔。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次要介紹的動畫不是女性向,相對的,大多是少年動漫類的「後宮向」,就是通常會有一位男主角,周旋在至少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故事類型。撇除掉戰鬥、打怪的情節,意外地,開車畫面處理得很好,也大多在女性可接受的範圍內。那麼,就一起來看看這5部「建議自己一人時再觀看」的動畫吧!
    Thumbnail
    投稿: 他是一個我可以信任的的傾訴對象,我們的話題幾乎都是我的心事。不知不覺間,我喜歡上他。 後來我告白了。那時他沒有正式拒絕,但他說不想要給我假的希望。 (這一段投稿者不願透露,但後面的建議我會提及。) 我問他有沒有喜歡的人,他說出我閨蜜的名字,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無論怎樣,我還是想跟他做好朋友。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1.01 我們本集邀請,擔任人資有23年經歷的Emily以人資的角度,不僅分享她的求職經歷,也解答許多我們在求職或職場工作上常見的問題。 ■大學選科系就既定未來志向? ■出國念書有加分嗎? 對於有沒有留學與職場所需要的「國際觀」有很大的差異嗎? ■如何挑選好公司?
    Thumbnail
    童年的傷口,不應該成為傷害別人的藉口。 誰沒有童年傷口?誰不曾被狠狠刺傷?不曾被無情拋棄?不曾哭著把飯吃完?不曾哭著睡去又哭著醒來? 我們必須好好練習長大,才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或者退一步吧,才能夠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地活著。
    Thumbnail
    在音樂群見到一子,只愛聽爵士樂,言必稱爵士、融合爵士、前衛爵士、自由爵士,説音樂越複雜越好,搖滾、民謠、龐克、藍調、電音等等在他眼裡都沒有他愛聽的爵士樂厲害。台灣音樂也不入他眼,甚至認為「有大聯盟看,為何要看台灣的比賽」...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也許在這不好的世界裡面,我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好的事情。」 在疫情最嚴峻、所有資金卡住、完全無法進行拍攝的時候,萬念俱灰的魏德聖導演,卻在最低潮的情況下寫出了這部關於兒童癌症的電影——《BIG》。 「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我們就在電影中去幫這些病房中的孩子們圓夢。」魏德聖導演說。 原
    Thumbnail
    Maker in College 大學新創平台核心成員的 Podcast 專訪節目,到怪獸科技公司分享他們對新創與新創領域對年輕一代的影響,及大學新創平台在解決社區問題和提倡 USR(大學社會責任)的努力。此外也討論了大學生自由規劃與時間管理的難題,以及大學生如何應對 AI 在日常的應用與挑戰。
    Thumbnail
    《在車上》熱潮時我並沒有跟上,但三年後首次觀看卻極度震撼。濱口龍介導演的作品往往能將所有的不凡變得平凡又深植人心,《偶然與想像》是如此,《在車上》亦如是。至於兩部作品的共通點,我覺得或許是「人與人」。
    Thumbnail
    生而為人,擁有作為人類的感官、感知,我們盡全力體驗世界,便是一種無悔。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次要介紹的動畫不是女性向,相對的,大多是少年動漫類的「後宮向」,就是通常會有一位男主角,周旋在至少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故事類型。撇除掉戰鬥、打怪的情節,意外地,開車畫面處理得很好,也大多在女性可接受的範圍內。那麼,就一起來看看這5部「建議自己一人時再觀看」的動畫吧!
    Thumbnail
    投稿: 他是一個我可以信任的的傾訴對象,我們的話題幾乎都是我的心事。不知不覺間,我喜歡上他。 後來我告白了。那時他沒有正式拒絕,但他說不想要給我假的希望。 (這一段投稿者不願透露,但後面的建議我會提及。) 我問他有沒有喜歡的人,他說出我閨蜜的名字,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無論怎樣,我還是想跟他做好朋友。
    Thumbnail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1.01 我們本集邀請,擔任人資有23年經歷的Emily以人資的角度,不僅分享她的求職經歷,也解答許多我們在求職或職場工作上常見的問題。 ■大學選科系就既定未來志向? ■出國念書有加分嗎? 對於有沒有留學與職場所需要的「國際觀」有很大的差異嗎? ■如何挑選好公司?
    Thumbnail
    童年的傷口,不應該成為傷害別人的藉口。 誰沒有童年傷口?誰不曾被狠狠刺傷?不曾被無情拋棄?不曾哭著把飯吃完?不曾哭著睡去又哭著醒來? 我們必須好好練習長大,才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或者退一步吧,才能夠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地活著。
    Thumbnail
    在音樂群見到一子,只愛聽爵士樂,言必稱爵士、融合爵士、前衛爵士、自由爵士,説音樂越複雜越好,搖滾、民謠、龐克、藍調、電音等等在他眼裡都沒有他愛聽的爵士樂厲害。台灣音樂也不入他眼,甚至認為「有大聯盟看,為何要看台灣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