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在】|在巴黎的那場誤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是外公87歲冥誕,而他已離世14年,那也是三月底的事情。當時我正在準備很重要的考試,依然幾乎每天到醫院看他,他擔心我的考試卻從沒說出口,為了不給我壓力。
我總是無法很細節的敘述和外公間的關係,光是要打出這兩個字,或是在心裡說「阿公」都會不自覺流淚。然後我發現自己近十年來三月的動態回顧都在國外旅行,沒辦法靜下來回想那段時間每天跑醫院到參加外公的告別式⋯⋯儘管已經14年,還是經常夢見他,有時驚醒想到他早就不在還是很不習慣。
總想,我怎麼這麼自私,到這種時候還想著自己的私人情感?喜歡法國文學還有讀法學院跟他是有關係的,很早的時候就知道這兩件事情是會影響我的,後來我到了巴黎又追著那個完成一半的夢,竟然在所有遇到的人身上都看到外公的影子。
那位我曾經寫過的忘年之交,是一位哲學博士,他對人性的包容度和理解讓我想到外公,敢把心中較為黑暗的一面告訴他,他不試著開導我只會表達諒解,然後我們可以談論更多,也不硬拿著他所知道的理論套用在我身上,我不喜歡非要定義什麼,可是我知道他們都是在我所理解的範圍內最接近「人文主義者」的。
然後我在法國遇到的男孩也會讓我想到外公——在我看到他的書櫃時,我知道這個人夠格介紹給外公。當時好想告訴他遇到一個和「我們」一樣閱讀的男孩,他不會說我們的語言還有著不同的民族和信仰,但那是我第一次可以這麼容易和一個人溝通,相似的閱讀習慣,不用和他解釋太多就能互相理解。其實在我看到他書櫃的當下就知道我們有一樣的價值觀,他無須說自己想什麼,就像我很確定外公從來不會輕易的評斷別人一樣。
這篇文章寫得很自私,我沒辦法太清楚地描述細節。
上個月那男孩(現在已是男人)告訴我他會到新加坡工作,其實是有點失落,似乎最後一個在巴黎的回憶也沒了。想到第一次去他家,那時他也才滿二十五歲(我更年輕),從外地讀完書回到巴黎剛安頓好兩個月,很得意地展示買回的各種古董傢俱,那是一個很Parisian 的公寓,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個個從不同的二手市場帶回來的且混搭的很完美。
角落有一個九大行星的模型,一面牆壁上有北非的掛飾,三面的書牆,還有巴黎人喜歡的盆栽放在角落。後來他得了憂鬱症,公寓裡又加上了電子鋼琴,他還有一個大書桌上面散放著各種譜。
我去巴黎都會跟他見面,像老朋友約著喝杯咖啡,Uber裡唯一紀錄的也是他的地址。我一直覺得某天回到巴黎,我們還會再見面(即使只能維持友誼),因為他總問我「什麼時候『回』巴黎?」
兩週前,他說確定會到亞洲,而且明年會來台灣拜訪我,以後在巴黎也沒有可以見面的人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讀《巴黎評論》,發現記者喜歡問美國作家們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並要他們分享其與寫作的關係。可想而知,大眾對於國外的生活是有憧憬的,也相信離開原先生活的環境對於寫作有所啟發。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這是一篇3600字的fiction散文。或許是《在巴黎的那場誤會》/故事性散文的總結,但我應該還是會繼續寫 你說的如此輕易,難道你曾計劃在死之前與我見面?
三天前,我失去你了。 你離開後,這座城市和我還有關聯嗎? 從18區位於巷弄間的公寓走到街道上,如往常遇到那位在睡倒在超市側面的流浪漢。他連「餓了」的牌子都懶得舉起,還能收穫不少廉價超市買來的食物,鄰居們向命運低頭領著最低薪資,放棄自己做白日夢。
最近讀《巴黎評論》,發現記者喜歡問美國作家們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並要他們分享其與寫作的關係。可想而知,大眾對於國外的生活是有憧憬的,也相信離開原先生活的環境對於寫作有所啟發。
我不敢說這是一篇真實的故事,那男人會以為自己有何等重要。 我討厭被任何聲響打斷節奏,不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間。
說起來,我的父母都是浪漫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不切實際。我似乎也是個經常把夢境和現實搞混的人。 這真的不是我不考國考的理由,即便是現在還是喜歡讀刑事訴訟的案件、喜歡看犯罪學的書,也對各種行政制度有強烈的好奇心,因為那些牽扯到了文化與民族。 然後是昨天的凌晨,第二段睡眠的夢。
我從小的興趣就莫名其妙的限制在法國。讀法國文學、看法國電影;喜歡法國大革命像盧梭、孟德斯鳩這些古老的學說;羨慕到巴黎讀書、發展的「偉人」,如瑪利居禮、蕭邦、卡繆等等⋯⋯但其實我並不是有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侷限在「法國」或是「巴黎」。 有好幾次,在路上被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問路,有時候甚至是法國人。
這是一篇3600字的fiction散文。或許是《在巴黎的那場誤會》/故事性散文的總結,但我應該還是會繼續寫 你說的如此輕易,難道你曾計劃在死之前與我見面?
三天前,我失去你了。 你離開後,這座城市和我還有關聯嗎? 從18區位於巷弄間的公寓走到街道上,如往常遇到那位在睡倒在超市側面的流浪漢。他連「餓了」的牌子都懶得舉起,還能收穫不少廉價超市買來的食物,鄰居們向命運低頭領著最低薪資,放棄自己做白日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深刻感受到當人離開時,就沒有感情了,只剩下利益糾葛。 大哥說因為家中還有長輩,所以牌位不能放回家,並一直推銷他手上南投山區的納骨塔,還有在第一天,我在警局忙著處理事情時,大哥同時在我家物色東西,想要認領拿走,連公司配給我的筆電都要A走,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太「務實」了! 連與葬儀社討論
這是我寫於6年前的臉書文,而外公現在精神和身體更加退化,人類要面對自身的衰老是一項很不容易的課題。 精通書畫和音樂的外公 外公的老年生活外公年輕時是公家機關的文員,在他那個時代,整個里識字的人沒有幾位,根本就是地方上的仕紳和秀才,而且外公會寫書法,畫國畫,吹口琴,加上外型高大,有一百八十幾公分
Thumbnail
近期在創作文學獎的散文,寫著寫著,寫到了生死別離,不禁又想起了外公。 想起國中、高中的周末,因為星期日早上要上大阿姨開的作文班,所以都會住在補習班樓上的外公外婆家,星期日早上九點上課,我總是拖到8:50才起床,果然住的越近越會遲到,每次我都只好快速的洗漱整裝後,匆匆下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以近人的經歷和情感來描述,並討論死亡對生者的影響和課題。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又回到法國,回到巴黎了,真正的 Re-voir。
我的外婆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病痛的肉體到自由自在的地方去旅行了。 外婆活了75歲,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2022年9月,那一次我要去小琉球學潛水但遇到颱風天船都停了,所以殺去高雄外婆家打算借宿一晚,可是外婆本人和他家的狀況都讓我心碎。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離別,過程中,作者分享了對失去的悲傷和對活著的人的心理狀態的瞭解和思考。 文章還闡述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以及離別所帶來的不同情感,最後反思了面對離別時的態度和心情。從共情到接受到面對,全面而深刻地討論了離別這個命題。
深刻感受到當人離開時,就沒有感情了,只剩下利益糾葛。 大哥說因為家中還有長輩,所以牌位不能放回家,並一直推銷他手上南投山區的納骨塔,還有在第一天,我在警局忙著處理事情時,大哥同時在我家物色東西,想要認領拿走,連公司配給我的筆電都要A走,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太「務實」了! 連與葬儀社討論
這是我寫於6年前的臉書文,而外公現在精神和身體更加退化,人類要面對自身的衰老是一項很不容易的課題。 精通書畫和音樂的外公 外公的老年生活外公年輕時是公家機關的文員,在他那個時代,整個里識字的人沒有幾位,根本就是地方上的仕紳和秀才,而且外公會寫書法,畫國畫,吹口琴,加上外型高大,有一百八十幾公分
Thumbnail
近期在創作文學獎的散文,寫著寫著,寫到了生死別離,不禁又想起了外公。 想起國中、高中的周末,因為星期日早上要上大阿姨開的作文班,所以都會住在補習班樓上的外公外婆家,星期日早上九點上課,我總是拖到8:50才起床,果然住的越近越會遲到,每次我都只好快速的洗漱整裝後,匆匆下
Thumbnail
當最親愛的外公已失智並且慢慢惡化,直到他完全不認識我時,他的過世對我而言,是否只是一種形式上的離去?
Thumbnail
以近人的經歷和情感來描述,並討論死亡對生者的影響和課題。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又回到法國,回到巴黎了,真正的 Re-voir。
我的外婆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病痛的肉體到自由自在的地方去旅行了。 外婆活了75歲,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2022年9月,那一次我要去小琉球學潛水但遇到颱風天船都停了,所以殺去高雄外婆家打算借宿一晚,可是外婆本人和他家的狀況都讓我心碎。
我升大一那年(2003)父親去大陸發展事業,同年,照顧我長大成人的奶奶病逝,之後的過年父親也留在大陸,從不曾回台灣團圓。 外公知道我的處境,每年除夕都命我回三重菜寮外公家吃團圓飯,算一算自2004年至2023年,我也在外公家渡過至少十八、十九次除夕了。 每年過年,看著身旁的好友返鄉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