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過度努力而無力的你:解開束縛的框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數人會開始加入斜槓行列,學習多元技能,亦或者希望突破舊有生活,打造新的自己等等。
不少人可能會因為身邊的人擁有不少技能,而產生自我批判的心,對技能收集並不多的自己感到自卑,這個世代沒兩三種甚至以上的技能好像很不應該,諸如此類的心情可能會時不時干擾自己。
那也有一些人是對於思維成長這一塊有著高度興趣,可能基於周遭的人的影響,也可能是自己的經歷促發,但在資訊過量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導致什麼都想碰一點,卻沒有真正能吸收完整的訊息,反而因為過度思考使得腦袋打結,自己也陷入知識焦慮的情形。
競爭、自我成長、成功、目標⋯⋯等等近代的關鍵字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周遭,尤其手機的便利下,時常會出現一些「導師」在網路上教導人們如何能成功,怎樣的自我成長是好的,要有什麼能力才能達到目標⋯⋯而當一個人處於對自己的認識不多,對世界的認知也不廣的情況下,便容易被這類資訊吸引,同時讓這些訊息成了無形的框架。

花幾分鐘靜下來,問問自己:我所相信的信念、事物以及所做的選擇,真的都出自於我嗎?


這個問題很有趣,有人可能會覺得難道不是嗎?但需要知道,我們從小就開始接收了這個社會給予的訊息,為的是建立一個可以在這世界生活的人格,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帶我們自由成長,而是塞了更多的訊息,使許多限制性信念被潛意識吸收,我們也默默遵循這樣的模式活著。
直到成長至一個階段,這些信念開始帶給人壓迫以及自我懷疑,但又因為過於習慣而沒有發覺,當然,也可能有覺察到一些端倪,卻因為周遭的人都是這樣過來的,打消了質疑的念頭。
所以許多過度努力或者完美主義的人,其實都受限於這些社會帶來的框架中,幾歲就應該如何、成功是什麼模樣、自我成長應該做些什麼⋯⋯等等都使人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看到這裡,你可以試著想想,倘若明天生命就會結束,你會怎麼辦呢?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有活著便有體驗,有體驗便有無限的可能性。
當去除掉集體意識建構的信念,我們才見識到生命純粹的模樣,其實一切都沒有意義,但正因為沒有意義,所以才是自由的
人們時常因為忙於工作,為了錢,為了生存,不小心沉浸在人類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框架中,而忘了其實我們都是靈性存有來體驗生命;但這也並沒有對錯,有了這些體驗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舒適,什麼是能夠激發我們內心喜悅的生活模式。
所以就算今天的你不想努力也行!請你這麼相信著,相信你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場體驗,絕對沒有對錯,你可以讓生命自然的帶你去看前方的景色,重要的是你的心保持著恐懼焦慮還是無條件的愛和信任呢?
如果累了,請放心的停下來休息吧,讓那些在你腦中的自我批判沉澱下來,不需要跟隨它,也不需要排斥它,那些聲音都是我們無意識或有意識認同的外在信念,並不是「你」。
你可能不會這麼快做到放鬆,但都沒關係,只要此時此刻看到這篇文的你,學會深吸幾口氣,開始試著讓自己慢下來,你會漸漸體會到其實真的無須追趕⋯⋯慢慢來最快。
祝福。
歡迎追蹤我的IG,以及預約身心靈服務,期待與你的相遇。
avatar-img
6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超越自己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中,都會面臨無數的挑戰和困難。這些挑戰往往會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助,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有機會去超越自己,去發現自己真正的潛力。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努力,因為只有努力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努力是成功的基石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沒有任何成功是輕而易舉的。每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總是希望做到最完美再出發,不希望大家在一開始就感到失望,這樣會不會也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但後來發現,或許別人也不是如此的在意,資訊太發達了,有時可能真的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想什麼就去做什麼,或許會更好,因為有一天當你真的想做的時候,可能就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了。
Thumbnail
忙碌地追尋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忙碌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與目標。然而,在這條追尋自我的路上,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甚至會質疑自己的價值。這時,有一句話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做自己,因為其他人都已經有人在做自己了。」 審視自己 這句話簡單卻深刻,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是
其實人生有一個部分「不那麼好」也沒有關係,人不是超人,總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是「做不到」其實也沒有那麼糟。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追求自我成長、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的人都是努力的人,但是最怕的就是輸在「只知道努力」。 無效努力帶來的挫折感會讓人產生不如躺平的想法,畢竟如果結果一樣,為什麼還要努力。人生庸庸碌碌不可怕,可怕的是努力的要死卻還是庸庸碌碌。 不過想要實現夢想,努力還是必須的,而我們要做的是拒絕無效努力,學習有效努力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超越自己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旅途中,都會面臨無數的挑戰和困難。這些挑戰往往會讓我們感到迷茫和無助,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有機會去超越自己,去發現自己真正的潛力。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努力,因為只有努力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努力是成功的基石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沒有任何成功是輕而易舉的。每
Thumbnail
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的要求很高,總是希望做到最完美再出發,不希望大家在一開始就感到失望,這樣會不會也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但後來發現,或許別人也不是如此的在意,資訊太發達了,有時可能真的別把自己看得太重,想什麼就去做什麼,或許會更好,因為有一天當你真的想做的時候,可能就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了。
Thumbnail
忙碌地追尋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忙碌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與目標。然而,在這條追尋自我的路上,我們常常會感到迷茫,甚至會質疑自己的價值。這時,有一句話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做自己,因為其他人都已經有人在做自己了。」 審視自己 這句話簡單卻深刻,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是
其實人生有一個部分「不那麼好」也沒有關係,人不是超人,總有些事情做不到,但是「做不到」其實也沒有那麼糟。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你的規劃裡從來沒有自己,只是把自己規劃給這個社會而已;努力的很好,不要再努力了。
追求自我成長、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的人都是努力的人,但是最怕的就是輸在「只知道努力」。 無效努力帶來的挫折感會讓人產生不如躺平的想法,畢竟如果結果一樣,為什麼還要努力。人生庸庸碌碌不可怕,可怕的是努力的要死卻還是庸庸碌碌。 不過想要實現夢想,努力還是必須的,而我們要做的是拒絕無效努力,學習有效努力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