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過度努力而無力的你:解開束縛的框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給過度努力而無力的你:解開束縛的框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數人會開始加入斜槓行列,學習多元技能,亦或者希望突破舊有生活,打造新的自己等等。

不少人可能會因為身邊的人擁有不少技能,而產生自我批判的心,對技能收集並不多的自己感到自卑,這個世代沒兩三種甚至以上的技能好像很不應該,諸如此類的心情可能會時不時干擾自己。

那也有一些人是對於思維成長這一塊有著高度興趣,可能基於周遭的人的影響,也可能是自己的經歷促發,但在資訊過量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導致什麼都想碰一點,卻沒有真正能吸收完整的訊息,反而因為過度思考使得腦袋打結,自己也陷入知識焦慮的情形。

競爭、自我成長、成功、目標⋯⋯等等近代的關鍵字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周遭,尤其手機的便利下,時常會出現一些「導師」在網路上教導人們如何能成功,怎樣的自我成長是好的,要有什麼能力才能達到目標⋯⋯而當一個人處於對自己的認識不多,對世界的認知也不廣的情況下,便容易被這類資訊吸引,同時讓這些訊息成了無形的框架。


花幾分鐘靜下來,問問自己:我所相信的信念、事物以及所做的選擇,真的都出自於我嗎?


這個問題很有趣,有人可能會覺得難道不是嗎?但需要知道,我們從小就開始接收了這個社會給予的訊息,為的是建立一個可以在這世界生活的人格,可我們的教育並沒有帶我們自由成長,而是塞了更多的訊息,使許多限制性信念被潛意識吸收,我們也默默遵循這樣的模式活著。

直到成長至一個階段,這些信念開始帶給人壓迫以及自我懷疑,但又因為過於習慣而沒有發覺,當然,也可能有覺察到一些端倪,卻因為周遭的人都是這樣過來的,打消了質疑的念頭。

所以許多過度努力或者完美主義的人,其實都受限於這些社會帶來的框架中,幾歲就應該如何、成功是什麼模樣、自我成長應該做些什麼⋯⋯等等都使人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看到這裡,你可以試著想想,倘若明天生命就會結束,你會怎麼辦呢?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有活著便有體驗,有體驗便有無限的可能性。

當去除掉集體意識建構的信念,我們才見識到生命純粹的模樣,其實一切都沒有意義,但正因為沒有意義,所以才是自由的

人們時常因為忙於工作,為了錢,為了生存,不小心沉浸在人類的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框架中,而忘了其實我們都是靈性存有來體驗生命;但這也並沒有對錯,有了這些體驗我們才能知道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舒適,什麼是能夠激發我們內心喜悅的生活模式。

所以就算今天的你不想努力也行!請你這麼相信著,相信你的生命本來就是一場體驗,絕對沒有對錯,你可以讓生命自然的帶你去看前方的景色,重要的是你的心保持著恐懼焦慮還是無條件的愛和信任呢?

如果累了,請放心的停下來休息吧,讓那些在你腦中的自我批判沉澱下來,不需要跟隨它,也不需要排斥它,那些聲音都是我們無意識或有意識認同的外在信念,並不是「你」。

你可能不會這麼快做到放鬆,但都沒關係,只要此時此刻看到這篇文的你,學會深吸幾口氣,開始試著讓自己慢下來,你會漸漸體會到其實真的無須追趕⋯⋯慢慢來最快。

祝福。


歡迎追蹤我的IG,以及預約身心靈服務,期待與你的相遇。

avatar-img
冉媛的沙龍
6會員
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冉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一種清醒比痛醒還要來的透徹,從暈船的自我失衡中醒來也是。 暈船這一詞背後真正的影響,從不局限於尚未在一起卻喜歡的頭暈目眩的狀況,正確來說,不健康的關係都是我們都處於暈船裡。 暈是什麼?暈是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那套用在關係裡,意味著我們內在失去了平衡。
你是否有以下敏感的狀況呢? 在人多的地方總容易感覺疲乏,甚至煩躁? 你能敏銳感受到他人的身體與情緒狀態? 當你靠近某些人,你會不由自主想遠離? 你需要更多獨處時間來消化對外的接收? 你對環境的訊息有更高的接收,覺得自己像一塊海綿? 如果以上的問句符合你的生活,你很可能擁有高敏感或共感人的特質。
 「當每個人都對身心狀況有所覺知,那世界的進化將是集體性的。」 我們的社會鮮少教育我們去關注自己的身心,這使得我們也遺忘了對別人的理解和包容。
沒有一種清醒比痛醒還要來的透徹,從暈船的自我失衡中醒來也是。 暈船這一詞背後真正的影響,從不局限於尚未在一起卻喜歡的頭暈目眩的狀況,正確來說,不健康的關係都是我們都處於暈船裡。 暈是什麼?暈是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那套用在關係裡,意味著我們內在失去了平衡。
你是否有以下敏感的狀況呢? 在人多的地方總容易感覺疲乏,甚至煩躁? 你能敏銳感受到他人的身體與情緒狀態? 當你靠近某些人,你會不由自主想遠離? 你需要更多獨處時間來消化對外的接收? 你對環境的訊息有更高的接收,覺得自己像一塊海綿? 如果以上的問句符合你的生活,你很可能擁有高敏感或共感人的特質。
 「當每個人都對身心狀況有所覺知,那世界的進化將是集體性的。」 我們的社會鮮少教育我們去關注自己的身心,這使得我們也遺忘了對別人的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