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作品都是挑戰未知的勳章】#寫出我心 03/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該圖片由Gerd Altmann在Pixabay上發布
片桐老師有一次對我說:”我們都是佛,我看得出你是佛,但你並不相信我。等你看到自己是佛,就會醒覺了。那便是悟道”我們很難去理解並珍視自己的生活,卻能比較輕易地看到自身以外的事物。

事情並非”這個作品很爛,所以我們很爛”,或”這個作品很好,但我們很爛”,或”這個作品很爛,但我們很好”,而是”我們很好,因此我們有能力掙脫抗拒的心理,從而發光發熱,寫出佳作,並承認那的確是我們自己的作品”。這世界承認它好,哪有我們自己承認它好來的重要。

——摘自《寫出我心》
寫作也是種創作,創作是指創造與眾不同的事物,當沒有可參考或參照物時,創作者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感到不安與懷疑,真的夠好嗎?
事實上,作品的誕生,就代表創作者克服從眾的眼光,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並願意接納內心的不安,將作品展示在眾人眼前——這就是作品的意義與價值,作品是創作者的成長歷程。

《寫出我心》書中,作者娜塔莉生動的描述創作者的不安、懷疑情緒,她觀察到,寫作班的學生發表作品,被她與旁人稱讚,學生都無法相信自己寫出好作品,也發現不只是她的學生,連有經驗的女詩人、作家同行,都有相同的不安感受。

看到書中描述的故事,我也有相同感受,記得,當碩士論文被人認同、稱讚時,我的內心也是困惑:真的嗎,甚至在面對論文訪談對象,對我說,這故事是你的了,我還回覆對方說,我只是把你的經歷寫出來,這是你的故事。
會讓我感到不確定性,是因為我的論文是用口述歷史的研究方法來撰寫,因此,我不知道一個很明確的標準,如果用量化的研究方法,我會以量化問卷的結果,來判斷、驗證自己的思考、思路是否正確,但口述歷史的標準沒有那麼明確。
直到最近,我回頭找資料,從新看了論文進行敘事分析的地方,我才忽然覺得,寫得比我想像好很多,我也能夠理解,訪談者說的,這個故事(她的生命經歷)屬於我的意思,因為在寫論文後兩章時,研究者會帶入自己的觀點,去看待訪談者的經驗。

那些——總結是我的思考與感受…當時我居然沒有接受它們的存在。
我能感受到,當創作者或寫作者,脫離理性邏輯的書寫框架,回歸到要用自己的心來書寫時,會感到不安,可能是害怕他人不認同、不接受作品所展露的想法、觀點,但現在,我會覺得,這些不安正是我們書寫的理由。

因為,也許有人也是是懷抱著相同不安。

當我們把心中的想法書寫下來,被對方閱讀到——就會像我,閱讀到娜塔莉所描述的故事時,發現原來有人跟我一樣啊,原來不安很正常,然後,就比較能夠接納在創作中的不安了。

我開始理解,創作是種創造,創造是要與眾不同,在試探邊界時自然會感到不安、迷惘,而每個作品都是挑戰的勳章,代表我們活下來,繼續前進著,挑戰經歷都將成為我們創作的養分,協助我們醞釀更多靈感與美妙作品。
開頭的問題,如果創作者要問作品,真的夠好嗎?

答案是,會越來越好的。
所以,請承認自己的作品,接受它,它是我們成長的一部分。
行動指引:
之前稱呼一些矬的作品是黑歷史,其實,那是我在進步的過程啊。
我現在被誇讚的圖解作品風格,很多是當年用AI、PPT畫線框稿練出來的…那些作品不是黑歷史,是探索未知的成長歷史。
我想,可以做一個,我與OO技能的十年記錄,看一下從以前到現在,自己某些技能進步了多少,那個矬作品貢獻良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的感官本身缺乏動力,它們接收經驗,可是接下來需要借由我們的意識和整個身體做大幅的篩動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經驗篩選出來。我稱此爲“堆肥”。——摘自《寫出我心》 經由感官獲得的外部訊息,仍需要主動有意識的理解、內化、吸收,才能轉化為記憶,外部訊息就像沙礫,需要透過洗刷、篩選、煉製,最終才能成為金子。
今天再次領讀《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在講述,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方法論,是一本聽完能獲得如何提升認知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書。分享完,卻有一種奇異感,與平常分享完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忍不住梳理發生什麼事。 在2月份領讀時,我對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很清楚,所以,當時我對於,為什麼要掌握臨界知識的理
《寫出我心》是詩人、畫家、寫作教練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於1986年,集結自身寫作與教學經驗書寫成的,這本書是寫給普通人的寫作指南,裏頭沒有過多寫作方法討論,因為娜塔莉認為寫作不是專業人士獨有的技能,而是任何人都能夠寫作,只要人們能更加地敞開心胸, 願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袒
1. 書寫對於知識內化 當越是用個人體驗去重新連結或理解書本知識時,會相對理解作者在說什麼。也深刻理解何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卷路的意思,因為人靠著感知來理解世界,沒有真實體驗就很難真實理解知識,就像大部分女生很難理解當兵,男生很難理解月經。 在調用過去記憶時,沒有那麼容易,所以回憶時,能增加必要
阿米巴經營由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出,將公司組織模仿變形蟲的型態,所以又稱變形蟲經營,其內涵是指,將員工按公司業務功能別,拆分為大大小小的組織,幷指派一位領導者或核心成員負責該組的經營績效,每組都有自己的預算、收入、成本,組員績效則用每位小組成員的單位時間附加值(人效)來計算。 稻盛和夫認為此經營方
如果熱情燃燒殆盡,卻仍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這時候,我就會抱著滿足的心情,光榮撤退。——摘自《鬥魂:稻盛和夫的成功熱情》 【概念轉述】 沒有熱情做不好事情,因此,當決定要做一件事,在過程中付出大量的努力,發現熱情燃燒殆盡後,卻仍無法看見成功的盡頭,此時必須下定決心撤退。 【個人體驗】 我曾經在比較高壓
我們的感官本身缺乏動力,它們接收經驗,可是接下來需要借由我們的意識和整個身體做大幅的篩動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經驗篩選出來。我稱此爲“堆肥”。——摘自《寫出我心》 經由感官獲得的外部訊息,仍需要主動有意識的理解、內化、吸收,才能轉化為記憶,外部訊息就像沙礫,需要透過洗刷、篩選、煉製,最終才能成為金子。
今天再次領讀《好好學習》, 這本書主要在講述,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習方法論,是一本聽完能獲得如何提升認知效率與學習效率的書。分享完,卻有一種奇異感,與平常分享完的感受完全不同,我忍不住梳理發生什麼事。 在2月份領讀時,我對於查理·蒙格的思考方法並不是很清楚,所以,當時我對於,為什麼要掌握臨界知識的理
《寫出我心》是詩人、畫家、寫作教練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於1986年,集結自身寫作與教學經驗書寫成的,這本書是寫給普通人的寫作指南,裏頭沒有過多寫作方法討論,因為娜塔莉認為寫作不是專業人士獨有的技能,而是任何人都能夠寫作,只要人們能更加地敞開心胸, 願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袒
1. 書寫對於知識內化 當越是用個人體驗去重新連結或理解書本知識時,會相對理解作者在說什麼。也深刻理解何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卷路的意思,因為人靠著感知來理解世界,沒有真實體驗就很難真實理解知識,就像大部分女生很難理解當兵,男生很難理解月經。 在調用過去記憶時,沒有那麼容易,所以回憶時,能增加必要
阿米巴經營由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出,將公司組織模仿變形蟲的型態,所以又稱變形蟲經營,其內涵是指,將員工按公司業務功能別,拆分為大大小小的組織,幷指派一位領導者或核心成員負責該組的經營績效,每組都有自己的預算、收入、成本,組員績效則用每位小組成員的單位時間附加值(人效)來計算。 稻盛和夫認為此經營方
如果熱情燃燒殆盡,卻仍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這時候,我就會抱著滿足的心情,光榮撤退。——摘自《鬥魂:稻盛和夫的成功熱情》 【概念轉述】 沒有熱情做不好事情,因此,當決定要做一件事,在過程中付出大量的努力,發現熱情燃燒殆盡後,卻仍無法看見成功的盡頭,此時必須下定決心撤退。 【個人體驗】 我曾經在比較高壓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霍格華茲魔法學院是哈利波特裡的經典城堡,雖然是虛構的建物,但影響力卻超乎現實,身為現代人沒有人不認識這座偉大的魔法學院,美國一位女性樂高玩家「Alice Finch」,使用了超過四十萬片以上的樂高積木耗時一年,以樂高人偶尺寸為比例重現了這座學院。
輸家有目標,贏家有系統。系統:在長期來說對你有利的地方,反覆現身做對的事。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算是寫作新人嗎?如果就長篇小說的話,我應該還算是寫作新人,至少在去年春天時絕對是個長篇小說全新的創作者,然而在其他領域的文類卻不是。過去在臉書那個一直不受官方重視類似網誌的功能下,我浸淫創作了許多年。諸如新詩、散文、隨筆、輕小說、社論、時政看法累積超過百來篇,結果臉書現在完全放棄那一塊,這些心血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或許這本書不像一般的寫作工具書,教你要用什麼樣的語法、架構來創作,而是一本能在你創作遇到迷惘時,拿來翻翻、輕鬆閱讀的一本書。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猶疑」是世上最沒生產力的事,最偉大的藝術家,其流芳百世之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算是寫作新人嗎?如果就長篇小說的話,我應該還算是寫作新人,至少在去年春天時絕對是個長篇小說全新的創作者,然而在其他領域的文類卻不是。過去在臉書那個一直不受官方重視類似網誌的功能下,我浸淫創作了許多年。諸如新詩、散文、隨筆、輕小說、社論、時政看法累積超過百來篇,結果臉書現在完全放棄那一塊,這些心血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我想,每一個詩人都是孤獨的,畢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契合自己的靈魂。 作為一個讀詩的人,我很清楚那種,藉由詩這種載體,兩個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碰面的人,此時的心卻是如此靠近。 作為寫詩的人,我想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們都在尋求那樣的體驗。 我們絕不能宣告說:「我們不需要被認可,我們只要做自己,為自己而寫就好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剛開始寫作時,沒有任何目的和方向,只是單純想找個平台寫一些我認為很有趣的文字。有了一些工作上的閱歷及思考後,寫作開始成為一種和自己、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輸出的過程總有些微刺痛感,因為這是一場直視靈魂的儀式,你得看著自己才寫得出你真正想說的話。
Thumbnail
或許這本書不像一般的寫作工具書,教你要用什麼樣的語法、架構來創作,而是一本能在你創作遇到迷惘時,拿來翻翻、輕鬆閱讀的一本書。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人人都是作者,都可以自由對外發表意見。這使得很多人覺得:「寫作」並不困難啊,然而,在文字寫作方面「自覺有成就感」的人,畢竟不多。偶爾見到文友在各寫作平台牛刀小試,卻很快就消退熱情,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這使我想到,寫作人其實具備的「精神特質」,可能與一般人所瞭解的並不相同。
Thumbnail
創作認知 是指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創作行為的理解與反思。這包含兩個層面: 自我認知 創作者對於自身能力、風格、優缺點的認識。過去,我曾經受到他人作品的影響,試圖模仿別人對服飾的唯美描寫。然而,我現在深知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就如同每朵花各自綻放。因此,我不再試圖追求別人的風格,而是專注於
Thumbnail
「猶疑」是世上最沒生產力的事,最偉大的藝術家,其流芳百世之作品,往往不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