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作定位—寫作路上的成長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曾經熱愛寫作的我們可能會痛恨學生時代的命題作文,認為它不僅從題材上扼殺了我們自由發揮的空間,文章的呈現方式也被起承轉合、排比譬喻等較易獲得高分的無形架構所限縮。

因此我們逃了出來,逃到社群網路上、逃到方格子尋求一片自由的寫作天地。

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創作定位似乎又成了一門必修課,將我們再次套上枷鎖?

或許是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時開始。
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三點最常見的回報都讓創作者不免被觀看數、愛心數跟追蹤者數量綁架,只因這些數據較客觀且成功量化了這些回報。

當我們開始在乎並思考如何有效提升這些數據時,創作定位便成了重要的一環。
它就像是我們在履歷表上的自我介紹—在短短兩頁內容總結出自己幾十年人生的精華,以吸引面試人員目光獲得青睞;創作定位也是讓讀者能透過一段文字甚至幾個標籤大致了解創作者,再考慮是否要觀看文章或進一步追蹤。

raw-image
我認為大部分人的寫作之路是這樣的:
自由創作—尋求創作定位—自由創作

我們都是因熱愛或興趣才開啟了文字創作這扇門;最初的我們大多是直抒胸臆,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當我們想獲得回報時便會開始研究:自己什麼類型的文章較受歡迎?現今的市場的趨勢是什麼?讀者們愛看什麼?從而調整自己的創作方向,不論是改變題材或是發佈文章的頻率。尋求創作定位是一場亟需毅力的馬拉松;我們必須多方嘗試,在幾乎屢戰屢敗之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內容,再為了熬出頭而不斷精進磨練。
有人或許會說,尋找創作定位幫助創作者更了解自己;但我想說,它只是幫助我們更知道自己的優勢跟劣勢,知道怎麼獲得市場或讀者的認可,這個定義並無褒貶,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而在創作社會化之後重回自由創作通常有兩種可能:

  1. 不再苛求回報
  2. 成功熬出了頭

有些人在奮鬥了一段時間之後仍然不見起色,或是進展不如理想;就像是進入大公司基層的年輕員工曾積極地想升官,努力數年卻發現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如願;這時大多數人會轉而接受自己現在的位置,思想從儒家的追求卓越傾向道家的無欲無求,安分守己以追求內心的平穩。
此時的他們學會了不在意忽上忽下的觀看數跟愛心數,回歸一開始為了創作而創作、不限題材內容的自由,將創作視為生活的調味劑。

而少數人成功成為影響力巨大的創作者。例如蘇軾,他的詞風豪放個性鮮明,甚至有時不按牌理出牌,卻依然廣受歡迎,那是因為蘇軾這個名字本身已經成為品牌,不需要再有其他的修辭來定義他。現代的創作家也是,在成名後反而能勇敢嘗試更多元的題材,因為他們已經有一定的粉絲基數支持他們改變。
這些人成功跳脫出了創作定位的框架,讓閱聽者追隨的不再是他們的標籤內容,而是他們本身。

然而有更多的人(或許正是大部分的我們)到達不了這個步驟,深陷於尋找創作定位的過程。有些人或許還在探索,有些人反覆嘗試卻又不斷失望;有些人到達了階段性的目標,卻也還沒強大到能跳出創作定位的框架。

因此我將創作定位定義於成長痛,它是我們在面對創作社會化時,選擇是要順應現實,或是強大到能改變現實的必經之路。

這一波成長痛或許只有數年,也可能長達數十年;我們大多是叛逆且不服現實的,才會選擇成為創作者不斷透過文字輸出觀點,因此前者不太符合我們的天性;但是能達到後者境界的人又實在太少;期間又會受到社會環境變遷、個人的遭遇或其他不確定因素,想掙扎而出必須得要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並非成年後就不再迷惘,在不同的年齡層及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煩惱,創作也是如此。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我們或許也要到創作的很後期才能有這種境界,在此之前我們會一直迷惘下去;不過我們並不孤單,還有一群有相似理念的創作者陪著我們一同摸索,而光是知道這一點就已經足夠欣慰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月-avatar-img
2022/06/10
是呀~別想那麼多,就寫吧
avatar-img
亞葉子的沙龍
18會員
17內容數
女性主義聽起來飄渺而遙遠,其實正落實於生活中的各個細節。 身處性別相對平權的亞洲國家,對於女權仍有許多誤解甚至偏見; 儘管我不是專業人士,也希望能透過更多事件與大家一同討論女權。
亞葉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7
「這次月考第幾名啊?」 「這個月薪水多少啊?」 月末評價並未消失,只是從段考變成了薪水。 在這相似地幾乎讓人混淆的體制之下,曾經優秀過的我們面對一夕之間平凡的自己,無所適從。
Thumbnail
2023/06/17
「這次月考第幾名啊?」 「這個月薪水多少啊?」 月末評價並未消失,只是從段考變成了薪水。 在這相似地幾乎讓人混淆的體制之下,曾經優秀過的我們面對一夕之間平凡的自己,無所適從。
Thumbnail
2022/02/10
接著僅是我的個人看法:我認為這個事件並非錯覺,是真實發生的,原因有二。 一、小靜身歷其境體會到媽媽的感受。 二、暗示故事並未完結,未來仍充滿變數。
Thumbnail
2022/02/10
接著僅是我的個人看法:我認為這個事件並非錯覺,是真實發生的,原因有二。 一、小靜身歷其境體會到媽媽的感受。 二、暗示故事並未完結,未來仍充滿變數。
Thumbnail
2022/02/01
這本《再來一碗-高木直子全家吃飽飽萬歲!》已經是她的第二十九本著作,內容分為兩大類:夫妻二人的日常飲食,以及女兒出生後三人的飲食。 高木直子一直以來都是認真體驗生活的人,之前的《一個人》系列除了日常生活外,也有主題式的一個人泡湯、跑步、參加慶典、手作等等書籍。
Thumbnail
2022/02/01
這本《再來一碗-高木直子全家吃飽飽萬歲!》已經是她的第二十九本著作,內容分為兩大類:夫妻二人的日常飲食,以及女兒出生後三人的飲食。 高木直子一直以來都是認真體驗生活的人,之前的《一個人》系列除了日常生活外,也有主題式的一個人泡湯、跑步、參加慶典、手作等等書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你想「寫」是單純的紀錄和抒發,這篇文章你可以跳過; 但如果你想「寫」,還希望可以擴大讀者、認識不同的人、甚至讓書寫成為被動收入,為你帶來另一個職業領域的可能性,以下的分享會對你有些幫助。
Thumbnail
如果你想「寫」是單純的紀錄和抒發,這篇文章你可以跳過; 但如果你想「寫」,還希望可以擴大讀者、認識不同的人、甚至讓書寫成為被動收入,為你帶來另一個職業領域的可能性,以下的分享會對你有些幫助。
Thumbnail
「我現在已經是創作者了嗎?」、「如果是的話,那以前在臉書PO文,嘗試在技能上做一些創新時,為什麼我不會將定義自己為創作者呢?」 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打轉。畢竟說自己是創作者,覺得沒有錯但或多或少又有一點疑惑,這感覺很微妙。所以我開始重新梳理自己對創作者的定義,以及它在心目中的定位。
Thumbnail
「我現在已經是創作者了嗎?」、「如果是的話,那以前在臉書PO文,嘗試在技能上做一些創新時,為什麼我不會將定義自己為創作者呢?」 這些問題在我腦海中打轉。畢竟說自己是創作者,覺得沒有錯但或多或少又有一點疑惑,這感覺很微妙。所以我開始重新梳理自己對創作者的定義,以及它在心目中的定位。
Thumbnail
提高流量,吸引眼球,你寫作是為了什麼?因為想寫,於是就寫了?因為寫作本身就是件愉悅的事?這些都是對的。但如果能讓更多讀者看見,並創造影響力,除了是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自我實現。讓價值昇華,讓知識變現。所謂「佛系」、「躺平」、「我就爛」,都是個人選擇,無關對錯,但──這真的是你內心所發出的聲音?
Thumbnail
提高流量,吸引眼球,你寫作是為了什麼?因為想寫,於是就寫了?因為寫作本身就是件愉悅的事?這些都是對的。但如果能讓更多讀者看見,並創造影響力,除了是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自我實現。讓價值昇華,讓知識變現。所謂「佛系」、「躺平」、「我就爛」,都是個人選擇,無關對錯,但──這真的是你內心所發出的聲音?
Thumbnail
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只是走錯了路。
Thumbnail
或許很多創作者也試過,在孤獨的創作路上,總是會覺得自己創作的作品在自己眼中總是不好,完成作品後再看就是不喜歡,甚至覺得別人的總是更加好。面對這種想法,很多人會努力地掙扎,想要脫離又不知不覺走回頭,不斷地在這種思維模式上徘徊。創作者似乎需要很高的心理質素,但或許只是走錯了路。
Thumbnail
上一篇年度回顧,談到為什麼開始寫作,如何起步,並且一步一腳印的走到現在。近期剛好與全職小說家的朋友聚會,以及閱讀了一名演員的專訪文章,也啟發自己開始思考在於未來寫作的6個展望。過去一步一腳印留下的烙印,如果沒有及時保存下來,就會像沙灘上的足跡,歷經時間沖刷後就慢慢模糊,其實未來就是每個小日子的累積。
Thumbnail
上一篇年度回顧,談到為什麼開始寫作,如何起步,並且一步一腳印的走到現在。近期剛好與全職小說家的朋友聚會,以及閱讀了一名演員的專訪文章,也啟發自己開始思考在於未來寫作的6個展望。過去一步一腳印留下的烙印,如果沒有及時保存下來,就會像沙灘上的足跡,歷經時間沖刷後就慢慢模糊,其實未來就是每個小日子的累積。
Thumbnail
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些會促使我們在意數據並且尋求創作定位;就像投履歷一般積極展現自己的優勢被更多人看到,同時減少呈現自己的劣勢—不想被看見或是較不受好評的那一面;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Thumbnail
當我們開始期望從寫作中獲取回報,不論是錢財、影響力或是成就感,這些會促使我們在意數據並且尋求創作定位;就像投履歷一般積極展現自己的優勢被更多人看到,同時減少呈現自己的劣勢—不想被看見或是較不受好評的那一面;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們在創作這方面被社會化了。
Thumbnail
因為在寫作定位之前,我們所面臨到種種的困難,最麻煩的就是面臨「內捲化」(Involution)的情況,在「人人都是作家」的過度競爭時代,例如就算你是最紅的醫師出了暢銷的保健書籍,也難保證有沒有其他人來檢視你的理論,或是明天又蹦出一個美女名醫,因為我們隨時都處在競爭之中,無人能逃過這個現象
Thumbnail
因為在寫作定位之前,我們所面臨到種種的困難,最麻煩的就是面臨「內捲化」(Involution)的情況,在「人人都是作家」的過度競爭時代,例如就算你是最紅的醫師出了暢銷的保健書籍,也難保證有沒有其他人來檢視你的理論,或是明天又蹦出一個美女名醫,因為我們隨時都處在競爭之中,無人能逃過這個現象
Thumbnail
最近看了幾篇關於~~ 寫作是否可以賺到錢?為了賺錢去寫作的心態是否正確?寫作究竟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成就感?寫作是為了自我療癒、心情抒發,沒有人看也沒關係? 等等等之類的一些文章。 然後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錢創作不可以嗎?難不成創作只是為了自己寫的開心寫的爽寫的愉快就好?那關起門來寫日記不就好了嗎?
Thumbnail
最近看了幾篇關於~~ 寫作是否可以賺到錢?為了賺錢去寫作的心態是否正確?寫作究竟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成就感?寫作是為了自我療癒、心情抒發,沒有人看也沒關係? 等等等之類的一些文章。 然後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錢創作不可以嗎?難不成創作只是為了自己寫的開心寫的爽寫的愉快就好?那關起門來寫日記不就好了嗎?
Thumbnail
不管是在哪個平台寫作,我想大多數人都一定經歷過初期要不是默默了寫數萬字卻還是默默無名,不然就是偶然被薦上新人專欄、熱門推薦曇花一現,增長了些讀者卻在幾天之後好不容易得到的關注又立刻不見。接下來,就是迎來長達數個月默默無名的窘境與折磨,讓人不知道該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因為不管做多少努力、寫多少字都是
Thumbnail
不管是在哪個平台寫作,我想大多數人都一定經歷過初期要不是默默了寫數萬字卻還是默默無名,不然就是偶然被薦上新人專欄、熱門推薦曇花一現,增長了些讀者卻在幾天之後好不容易得到的關注又立刻不見。接下來,就是迎來長達數個月默默無名的窘境與折磨,讓人不知道該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因為不管做多少努力、寫多少字都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