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著只是因為不想為難自己放棄呼吸,有些人卻將每一天活成天賜的佳禮,即便痛著還是要呼吸,因為她知道自己的來處,也知道自己的征途。她就是現任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
2021台灣疫情正炙時,她不顧北京反對,從韓國搭軍機秘密訪台,贈來75萬劑新冠疫苗的豪舉或許是台灣人民認識這位亞裔女性政治家的起點,當她在鏡頭前慷慨陳詞,令人深感自由民主的可貴:
我格外地想要來到這裡,因為我的家庭背景,各位可能知道,我父親的家族,曾經遠在美國獨立革命期間在軍隊服役,為自由和民主奮戰。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母親的家族其實來自廣東的潮州,他們徒步走出中國,為的就是要逃離共產黨並追尋自由。我的母親在1940年代初期出生於泰國,因此,可以來到這裡,支持這個區域的另一個民主社會,對我而言特別重要。我的家人和我深知自由的代價,而我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美國不會讓台灣孤軍奮戰,我們會站在台灣的身旁,確保台灣的人民有足夠的所需來克服疫情,並持續向前行。
但看完她的回憶錄─《活著的每一天》Every Day is A Gift,我更驚嘆21歲加入陸軍,37歲於伊拉克戰地遇襲,身受重傷而失去雙腳的她,如何迎面克服一路走來貼在她身上的少數且不利族群標籤:
幼時在泰國,身為跨種族混血兒,無處安放自己作為「半個孩子」的艱難處境,讓她成長於父親可能返美將母親與自己、手足拋棄的憂懼。
青少年時期因小家庭在東南亞生活無以為繼,故隨父親與弟弟前往夏威夷(母親留守泰國,因經濟狀況糟到連多一張機票也買不起)。雖踏上嚮往已久的美國領土,卻要協助不善營生又缺乏遠慮的父親,被迫成熟地將家庭重要女性角色扛起,當個海灘上的打工妹,好不容易完成高中學業。這樣的成長經歷鏤刻於心,使她在有能力之後,努力捍衛各種社會安全網計畫:
當我跟你說這些計畫管用,不是在引用哪項研究、念哪張圖表給你聽。我說的是當年十六歲的我掙扎求生的親身經歷。我相信校園補助餐點很重要,原因是我自己就靠這個拿到高中文憑。
時時回望自己的來處,面對少數族裔、家境清寒、女性從軍、從政等等不利境地的譚美在有能力後皆一一積極推動政策或試圖改善,使後人可免於其苦的事蹟充溢於全書。小到女性在戰地買不到合適的女性內衣、帥氣的陸軍連身服根本不利女性解手,大到為戰地負傷英雄或退伍軍人遊民謀求各類社會福利,都是她回首來處或親身經歷的困頓,才能更深切地幫到需要的人。
可貴的是她從不販賣為國負傷的悲情,那枚叛軍火箭筒炸過他們執行任務時駕駛的直升機,使當場被同袍認定為已然死去的她,從災厄中「死去活來」,伴隨著右臂功能喪失,雙腿截肢。傷後承受患部劇痛、復健艱難的她大可詛咒命運就此一蹶不振,賴著向國家要個交代。但她有身為軍人的榮譽心,且有正面解讀命運的能力。
後來手術總共花了十一個小時,因為每個步驟都不如預期順利。醫生從我的右臀瓣取下一塊皮膚,又用特製工具延展,卻發現那還是不足以覆蓋胸腹的傷口。於是他們又取下一塊皮膚,這一次是從我的左大腿取材。我清醒後懊惱地發現全身除了舊傷不說,又多了兩個全新的傷口,兩處都刺痛得要命。
我的屁股是爆炸中唯一沒受損的地方,現在我卻往右不能壓到臀部,往左不能壓到大腿。弟兄搶救我這老屁股,結果落得被醫師扒了它的皮。整件事感覺有笑點,可是我笑不出來,因為神經阻斷器雖然緩和了斷腿和手臂的痛楚,卻對這些新傷口毫無作用。
光看就感覺痛得要命,更別提會頻繁造訪的幻肢痛了。在醫院中,他感謝許多有遭遇相同的人來到她身邊,再再證明了「有人也在我身陷的地獄走過一遭。但她證明我們可以從地獄的另一頭走出來,並且相信,就算不比進去之前更強健,也能一樣強健。」這驚人的逆境復原力(Resilience)更顯珍貴,如她所言,她想讓每個試圖理解她困境的人知道,受傷的是個軍官,而不是受害者,在她心裡更珍貴的是〈軍人誓言〉揭示的那份身分認同:
任務第一。絕不認輸。絕不放棄。絕不拋棄倒下的同袍。
她也是被謹遵此訓的同袍從戰地救回的,因此她決定將活著的每一天,當成實實在在的恩賜。受傷的她固然無法重回駕駛艙,但還有退伍軍人事務廳可以服務,還能透過政治參與美善這個不盡完美的世界,所以她當了眾議員、參議員,在46歲高齡首次當母親,來到台灣,回到美國,不顧中國制裁,持續推動拜登政府下的〈台灣夥伴法案〉,把她精采不凡的人生故事繼續寫下去。
這本書會讓生活得只剩閒愁的人,驚覺自己如何揮霍生命。
也讓人見識「難以置信的傑出,及難以置信的不自戀」,讓當代公共人物心頭一驚,若能促成自省,也算功德圓滿了吧。
題外話,這本書有很多軍旅生活中的笑料,這些引人會心一笑的幽默,被翻譯巧妙傳神地傳遞了,是一本可讀性高的回憶錄,遣詞貼近台灣讀者的語境又流暢,當小說來看也很可以,畢竟Tammy的故事太高潮迭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