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才出道的女詩人陳秀喜(上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陳秀喜是誰?她是當上媽媽才發表詩的女詩人。​
​陳秀喜是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人,最初學習的語言是日文,推測起來她學中文的契機,可能源於大女兒收到的一封情書,是女兒的老師寫的。​
​身為媽媽,怎麼能看不懂女兒收到怎樣的內容呢。​
​也因為那封情書,讓陳秀喜能讀懂中文,因此當吳瀛濤故意拿笠詩刊的中文詩給她看時,她不會被男人小看,還被推坑加入笠詩社。​
​不知不覺,陳秀喜也當上笠詩社的社長,像個大家長一樣照顧社員,有個稱號叫「大姑媽」。​

跨越語言的一代​

在詩壇的歸類,陳秀喜屬於「跨越語言的一代」。​
​所謂的「跨越」,像是在表達這群人的感受,經歷戰後初期的語言政策,一下子熟悉的日文被禁用,得學會使用新語言中文。​
​平日習以為常的語言,就這樣悄悄跨過了這群人,有身處在異國的錯愕感。​
​有些人(也許語言天分還不錯)能順利學會中文,轉用中文來創作,在笠詩社盡情抒發自己的作品。​
但那時還處於政治高壓的年代,文字作品會受到嚴厲審查,何況是強調本土意識的笠詩社,必定會被特別關注。​

有事沒事吃火鍋​

不知道哪個天才想到的主意,想到用火鍋來躲特務。​
大家聚在一起,總是忍不住想談政治、時事。​
​外面的火鍋有多滾,房內的討論也有多熱烈。​
​只要有特務來敲門,大家就趕緊衝到客廳,假裝聚會吃火鍋。​
​所以,那年代聚會一定要記得帶火鍋料。大概算是白色恐怖年代的小確幸了。​
​不過,在陳秀喜的詩作〈臺灣〉改編成歌曲〈美麗島〉的歌詞後,特務來騷擾的次數變多了。​
1978 年,陳秀喜的詩〈我的筆〉獲得美國詩人協會國際詩競賽第 2 名。​
​正當她準備從旅館出發去頒獎典禮時,特務請她坐上另一台車。​
​車子一直在附近繞啊繞,繞到頒獎典禮結束後才放她走。​
​陳秀喜就這樣錯過了頒獎典禮。​
​有點諷刺的是,〈我的筆〉其實在表達被殖民過的痛苦:​
眉毛是畫眉筆的殖民地​
雙唇一圈是口紅的地域​
我高興我的筆​
不畫眉毛也不塗唇​​「殖民地」,「地域性」​
每一次看到這些字眼​
被殖民過的悲愴又復甦​​
​詩的結尾,甚至一再為自己的認同呼告:​
​我是中國人​
我是中國人​
我們都是中國人​
​這邊的「中國人」語境跟現在不同,比較偏向「相較於殖民者日本人」的意思,還有考量白色恐怖的年代,很難也很少會直接用「臺灣人」。​
​就這樣,在身邊圍繞的多數男性,以及自己敏感的政治身分,對陳秀喜而言都是挑戰,而且在家庭方面,她有個破碎、不幸福的婚姻,帶給她很大的痛苦。​
​那份痛苦,轉化成她詩的某種特色,與男性詩人有很大的不同。​
​(未完待續……)​

之前在《幼獅文藝》1 月號,意外知道熊一蘋在寫陳秀喜的長篇小說,立刻手刀問他願不願意一起聊陳秀喜。
熊一蘋答應了,還很願意一起討論腳本,內心覺得好感動,終於不用一個人撐全場,減輕不少負擔(淚)。​
​很巧的是,那期《幼獅文藝》的主題是「明日今日 — — 青年作家們的未來提案」。總覺得一起討論過去的詩人,回顧那個高壓、保守的環境,就是在往未來試探某種維度,雖然還不清楚那會是什麼。​
​總之熊一蘋給的內容太過扎實,所以分成上下兩集介紹,剩下的內容請期待下集內容!
我是臺灣歷史主題的小說創作者,喜愛分享歷史、文學小知識給大家!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熬夜的便當」以及 IG pan.yutang 得到更多新的歷史小故事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孤絕之島》出來的時間,社會還處在不安的氛圍,不知道能不能預約到第三劑疫苗,不知道會不會遭逢四級警戒。在這樣的時機點閱讀《孤絕之島》,將經歷的事情重新消化一遍,會發現疫情對人們的精神感受,正多麼有系統性地在重塑。
1920 年代的台灣,有對革命情侶黨,堪稱日治版新垣結衣 X 星野源夫妻黨(請結衣粉息怒)。​女方是歌手,男方是才子,兩人原本都是老師(這好像不是重點),一個被強迫辭職而出道,另一個為了搞社運主動請辭。​這對情侶是林好(林氏好)與盧丙丁,想不到他們以外更適合的組合。​
上次介紹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與 N 先生的曖昧一直沒有突破點。綜觀他們身處的年代,感情還參雜了戰爭、族群、傳統價值觀等各種因素。小曖昧其實是大時代的縮影啊。(當事人應該覺得更苦)​而且,真正的考驗不是遇到渣男,往後有更大的挑戰呢。​
台灣第一位女記者,也是日治女高校生的厲害學姊之一 — — 楊千鶴,她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愛情故事豐富到讓人忍不住捶心肝。​ ​故事圍繞楊千鶴與文藝憂鬱青年 N 先生的愛情故事(還是遇到渣男?),但細究其他人物:憂鬱青年的前任、楊千鶴的女生朋友們,便會發現這個愛情故事一點都不單純。​​ ​
若能為「記憶」賦予形體,例如山巒、房子、書、人或任何物品,人會選擇什麼物體?陳雨航在〈時光電廠〉直指,自己的記憶源頭是花蓮木瓜溪畔旁的清水電廠。除了他兒時曾住過那裡之外,那邊的山谷地貌,得費盡一番功夫才能抵達,途中溪流百變的樣貌,不斷地沖刷微弱的童年記憶。
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醒來發現人突然到古巴,路上的古巴人,全部變成臺灣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新寶島》讓人物在張開眼睛的那刻,突然被丟入大交換的實驗場,無人曉得為何臺灣與古巴人民會交換。書中人物作為實驗老鼠,正在被作為實驗員的讀者們觀看,又或者該說,書中的角色也體認到自身的實驗性,演繹一場「錯誤的歷史」
《孤絕之島》出來的時間,社會還處在不安的氛圍,不知道能不能預約到第三劑疫苗,不知道會不會遭逢四級警戒。在這樣的時機點閱讀《孤絕之島》,將經歷的事情重新消化一遍,會發現疫情對人們的精神感受,正多麼有系統性地在重塑。
1920 年代的台灣,有對革命情侶黨,堪稱日治版新垣結衣 X 星野源夫妻黨(請結衣粉息怒)。​女方是歌手,男方是才子,兩人原本都是老師(這好像不是重點),一個被強迫辭職而出道,另一個為了搞社運主動請辭。​這對情侶是林好(林氏好)與盧丙丁,想不到他們以外更適合的組合。​
上次介紹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與 N 先生的曖昧一直沒有突破點。綜觀他們身處的年代,感情還參雜了戰爭、族群、傳統價值觀等各種因素。小曖昧其實是大時代的縮影啊。(當事人應該覺得更苦)​而且,真正的考驗不是遇到渣男,往後有更大的挑戰呢。​
台灣第一位女記者,也是日治女高校生的厲害學姊之一 — — 楊千鶴,她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愛情故事豐富到讓人忍不住捶心肝。​ ​故事圍繞楊千鶴與文藝憂鬱青年 N 先生的愛情故事(還是遇到渣男?),但細究其他人物:憂鬱青年的前任、楊千鶴的女生朋友們,便會發現這個愛情故事一點都不單純。​​ ​
若能為「記憶」賦予形體,例如山巒、房子、書、人或任何物品,人會選擇什麼物體?陳雨航在〈時光電廠〉直指,自己的記憶源頭是花蓮木瓜溪畔旁的清水電廠。除了他兒時曾住過那裡之外,那邊的山谷地貌,得費盡一番功夫才能抵達,途中溪流百變的樣貌,不斷地沖刷微弱的童年記憶。
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醒來發現人突然到古巴,路上的古巴人,全部變成臺灣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新寶島》讓人物在張開眼睛的那刻,突然被丟入大交換的實驗場,無人曉得為何臺灣與古巴人民會交換。書中人物作為實驗老鼠,正在被作為實驗員的讀者們觀看,又或者該說,書中的角色也體認到自身的實驗性,演繹一場「錯誤的歷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前言 這幾天一直接收到徐志摩的相關訊息,有些意思。翻閱《傳記文學》第726期(2022年11號)封面是徐志摩的碩士論文《中國婦女的地位》作者是陳靜瑜。 徐氏出生於中國國勢衰弱的清末民初,中國改朝換代之際,且旅美期間又正值美國排華氛圍極為嚴重之時(1882-1943)。他以他的視野來詮釋中國婦女的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陳淑樺,中國文化大學畢業(主修舞蹈、副修音樂)。 1966年,年僅8歲的陳淑樺參加當時台灣最大型的歌唱比賽——中廣的「台灣歌謠比賽」,以一首〈個個滿足〉奪得冠軍,被譽為天才童星。
Thumbnail
《獵女犯》是由已故台籍日本兵、笠詩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千武,親身經歷戰爭後,所寫下的故事,也因為他曾共享了那段少有人能訴說的生命記憶,讓這本戰爭文學在台灣眾多相關著作當中,顯得格外珍貴。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笑笑台有天正在做一個街頭訪問,他們想了解台北遊民背後的辛酸史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前言 這幾天一直接收到徐志摩的相關訊息,有些意思。翻閱《傳記文學》第726期(2022年11號)封面是徐志摩的碩士論文《中國婦女的地位》作者是陳靜瑜。 徐氏出生於中國國勢衰弱的清末民初,中國改朝換代之際,且旅美期間又正值美國排華氛圍極為嚴重之時(1882-1943)。他以他的視野來詮釋中國婦女的
Thumbnail
「試圖用音樂記錄阿婆(奶奶)及家族的故事。」是創作歌手柔米第二張全創作專輯的主題,也是首次嘗試用自己的母語-客語寫歌的作品。《鎮妹》取自柔米阿婆的名字,它打破了傳統客語與現代音樂的藩籬,選擇最接近「台灣人」的語境,側身記錄一段文化消失與記憶消逝的過程。
Thumbnail
陳淑樺,中國文化大學畢業(主修舞蹈、副修音樂)。 1966年,年僅8歲的陳淑樺參加當時台灣最大型的歌唱比賽——中廣的「台灣歌謠比賽」,以一首〈個個滿足〉奪得冠軍,被譽為天才童星。
Thumbnail
《獵女犯》是由已故台籍日本兵、笠詩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千武,親身經歷戰爭後,所寫下的故事,也因為他曾共享了那段少有人能訴說的生命記憶,讓這本戰爭文學在台灣眾多相關著作當中,顯得格外珍貴。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Thumbnail
如果說,我剛回台的心情是想家,那翻開《小寧》便是另一種穿越時空的思鄉,詩中那些密碼勾動起許多靜靜沉澱伏貼至記憶底層的情感,是我畢業出了社會、離鄉背井在異國打工後所漸漸淡忘的——那些都是我特別能切身認知到自己身為台灣人的時刻。
Thumbnail
《陳夫人》是日本時代在臺日人庄司總一所撰寫、以臺日聯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作者庄司總一的父親與妹妹與劉家關係密切,他想像著劉氏大家族中的日籍夫人寫出《陳夫人》。 小說背後的真實模特兒劉貞到底是何許人也?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笑笑台有天正在做一個街頭訪問,他們想了解台北遊民背後的辛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