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詩人陳秀喜的婚變逆襲(下集)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陳秀喜曾自嘲,自己什麼都會,就是不會結婚。​

她身為笠詩社社長、一名女詩人,還是一名母親,一個大家族的長媳婦、銀行經理夫人。​

​她還是發現先生外遇的妻子。​

raw-image

阻礙也是新力量​

​陳秀喜忍到孩子都長大成家後,主動提議要離婚,但是先生沒有答應。​

​曾經有晚輩問陳秀喜,脖子上的痕跡是怎麼回事,她已經能用開玩笑口吻說,曾經想不開上吊,因為看不開婚姻的失敗。​

​在她的散文裡,僅隱約提到那段時期的她「遭逢變故」,離開家到關子嶺生活,時常跟蔡瑞洋醫師、張文環兩位知己出遊。​

​那段掙扎著想離婚的日子,化成覺醒力量,奠定她詩作的特色。經典的有〈棘鎖〉這首:​

卅二年前​
新郎捧著荊棘(也許他不知)​
當做一束鮮花贈我​
新娘感恩得變成一棵樹​

陳秀喜的詩作開始展現新面貌,好像多年以來壓抑的能量,終於找到方式宣洩,詩表現出的愛情跟性,寫得出男性詩人看不到的觀點,例如這首〈盼望〉:​

​幻想牽起我的手​
我是被吊在屋簷下​
那一串爆竹的無奈​
似蛇身的醜態搖幌​
如蛇心執迷著​
渴望一根火柴讓我解脫​

陳秀喜的詩流露對追求自由的渴望,急欲掙脫婚姻的束縛,但當時社會普遍難諒解,一個女人為什麼非得為了追求「自由」,不惜離婚離開家庭?​

所幸那段痛苦的時光,陳秀喜有蔡瑞洋、張文環兩位朋友的支持。


願意共度一生的心靈支柱​

​看在外人眼中,陳秀喜、蔡瑞洋、張文環三人過從甚密,像是所謂的柏拉圖式愛情。​

​戰後的張文環已經不寫作,在日月潭大飯店當經理,所以三人常到日月潭遊玩,彼此常互開玩笑。陳秀喜曾站在玫瑰花叢,問他們覺得哪一朵最像自己?還曾對他們開玩笑說,怎麼半夜都沒來「偷香」,算什麼男人呢?​

​蔡瑞洋曾寫,某次跟張文環在飯店內熱烈討論某一位女性,他們一致認為,若可以跟這名女性共度一生,那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

​他們沒明說女性是誰,但按照三人往來的交情,很可能是在指陳秀喜。

1978 年對陳秀喜來說,是充滿關卡的一年。張文環在這一年去世,婚姻也在這一年結束。​

​離婚後的陳秀喜遷居到關子嶺,跟蔡瑞洋夫婦當起鄰居,常去他們家吃晚飯,享有歡樂的短暫時光。​

​時光真的很短,沒多久蔡瑞洋突然去世了。​

​陳秀喜一下子失去人生的支柱,創作能量慢慢削減。後來她再婚,但是發現對方不像當初所說能照顧她的生活,沒多久就離婚了,有官司糾紛。​

​她晚年寫了一首〈未完成的故事更神奇〉,用晚輩拜訪隱居關子嶺的陳秀喜角度,幫自己總結了一生:​

​「去笠園呢?好久不見的老婦人​
為何回來,知道嗎?​
大家說她被像似自墳墓爬出來的人​
騙去,要她當魔鬼卻當不成才回來了」​
我默默點頭,心裡想​
「仙女當然不能變成魔鬼」​
好奇心又抬頭​
「也許,未完成的故事更神奇」​

最後一句,強調未完成的故事更神奇。​

​什麼故事還沒完成呢?反覆蒐集陳秀喜資料的熊一蘋推測,那段時間的她正在寫自傳,也許指的就是自傳作品,但是不確定她有沒有寫完所有想寫的東西。​

​不過或許可以浪漫地想,這位女詩人剩餘沒說完的故事,留給我們繼續說下去~​

​也期待未來看到熊一蘋的陳秀喜傳記小說!​


幕後花絮:​

​熊一蘋說,在寫小說的人物小傳之前,查了一下陳秀喜的生日書。驚人發現,怎麼準到不行!​

​引用裡面的一句話:對於這天出生的人,擁有二次以上的婚姻,並不算是不平常的。​

​順道一提,陳秀喜的生日是 12 月 15 日。這一天出生的朋友,請自己留意囉~(這裡是不負責任占卜,想認真瞭解請找國師)


我是臺灣歷史主題的小說創作者,喜愛分享歷史、文學小知識給大家!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熬夜的便當」以及 IG pan.yutang 得到更多新的歷史小故事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熬夜的便當(BenDon 班與唐)的沙龍
64會員
59內容數
2025/04/13
在《進擊的巨人》中,艾倫所代表的,就是這種被極端化的積極自由。他為了保護帕拉迪島人的「自由」,選擇摧毀整個世界。他相信只有先消滅潛在威脅,才能創造絕對的安全感與自主空間。這種邏輯聽起來就像「為了和平先發動戰爭」,是一種扭曲的自由實踐。
Thumbnail
2025/04/13
在《進擊的巨人》中,艾倫所代表的,就是這種被極端化的積極自由。他為了保護帕拉迪島人的「自由」,選擇摧毀整個世界。他相信只有先消滅潛在威脅,才能創造絕對的安全感與自主空間。這種邏輯聽起來就像「為了和平先發動戰爭」,是一種扭曲的自由實踐。
Thumbnail
2025/04/09
最近的大港開唱,引發了一場關於「音樂與政治」之間關聯的熱烈討論。起因是藝人楊舒雅在台上的一段發言:「音樂是政治、政治是音樂、女人是政治、身體是政治、身份是政治。」這番話瞬間在網路上掀起爭議。許多人質疑:為什麼什麼都要扯到政治?
Thumbnail
2025/04/09
最近的大港開唱,引發了一場關於「音樂與政治」之間關聯的熱烈討論。起因是藝人楊舒雅在台上的一段發言:「音樂是政治、政治是音樂、女人是政治、身體是政治、身份是政治。」這番話瞬間在網路上掀起爭議。許多人質疑:為什麼什麼都要扯到政治?
Thumbnail
2025/03/30
在國際關係的學術界,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以其「攻勢現實主義」理論聞名,並且以「悲觀」的視角解析世界局勢。他的著作《大幻象》正是一部批判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我會知道這本書,也是因為八旗出版社前總編輯富察曾在讀書共和國 Podcast 聊過此書。
Thumbnail
2025/03/30
在國際關係的學術界,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以其「攻勢現實主義」理論聞名,並且以「悲觀」的視角解析世界局勢。他的著作《大幻象》正是一部批判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我會知道這本書,也是因為八旗出版社前總編輯富察曾在讀書共和國 Podcast 聊過此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母親突然在外面敲門,走進她的婚房。母親進來滿意地環視一圈,好似這房間是她佈置的一樣。   母親喜孜孜地坐到女兒旁邊,她溫暖的手覆在女兒的雙手上,又搓又揉,同時悄悄觀察女兒的表情。母親永遠都是母親。陳進在她眼中永遠都是一介孩子,即使女兒在外面是成就無數的大畫家。   「你都四十歲了。不只是個大姑娘
Thumbnail
  母親突然在外面敲門,走進她的婚房。母親進來滿意地環視一圈,好似這房間是她佈置的一樣。   母親喜孜孜地坐到女兒旁邊,她溫暖的手覆在女兒的雙手上,又搓又揉,同時悄悄觀察女兒的表情。母親永遠都是母親。陳進在她眼中永遠都是一介孩子,即使女兒在外面是成就無數的大畫家。   「你都四十歲了。不只是個大姑娘
Thumbnail
「人真的很奇怪,明知道對自己有害的,還是會一直去做。」 《孤味》是齣女人的故事,由陳家母親不平順的婚姻關係,演繹出陳家三代女人的心思,戲裡談愛、談人性,矛盾卻不失溫柔。 若要為《孤味》下一個註解,我想會是陳家大姊阿青所說的這一段話。似乎人生來就矛盾…
Thumbnail
「人真的很奇怪,明知道對自己有害的,還是會一直去做。」 《孤味》是齣女人的故事,由陳家母親不平順的婚姻關係,演繹出陳家三代女人的心思,戲裡談愛、談人性,矛盾卻不失溫柔。 若要為《孤味》下一個註解,我想會是陳家大姊阿青所說的這一段話。似乎人生來就矛盾…
Thumbnail
陳秀喜曾自嘲,自己什麼都會,就是不會結婚。她身為笠詩社社長、一名女詩人,還是一名母親,一個大家族的長媳婦、銀行經理夫人。​她還是發現先生外遇的妻子。​​
Thumbnail
陳秀喜曾自嘲,自己什麼都會,就是不會結婚。她身為笠詩社社長、一名女詩人,還是一名母親,一個大家族的長媳婦、銀行經理夫人。​她還是發現先生外遇的妻子。​​
Thumbnail
陳秀喜是誰?她是當上媽媽才發表詩的女詩人。​陳秀喜是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人,最初學習的語言是日文,推測起來她學中文的契機,可能源於大女兒收到的一封情書,是女兒的老師寫的。​身為媽媽,怎麼能看不懂女兒收到怎樣的內容呢。​
Thumbnail
陳秀喜是誰?她是當上媽媽才發表詩的女詩人。​陳秀喜是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人,最初學習的語言是日文,推測起來她學中文的契機,可能源於大女兒收到的一封情書,是女兒的老師寫的。​身為媽媽,怎麼能看不懂女兒收到怎樣的內容呢。​
Thumbnail
林秀英,一路從路邊賣著蝦捲,到開餐廳當老闆,在丈夫離家後,獨力拉拔女兒長大,而70歲大壽當天,卻接到丈夫離世的消息,除了要替他處理身後事外,還要面對那位陪伴先生後半輩子的女人,甚至也揭開她不願面對的傷口。
Thumbnail
林秀英,一路從路邊賣著蝦捲,到開餐廳當老闆,在丈夫離家後,獨力拉拔女兒長大,而70歲大壽當天,卻接到丈夫離世的消息,除了要替他處理身後事外,還要面對那位陪伴先生後半輩子的女人,甚至也揭開她不願面對的傷口。
Thumbnail
秀英含辛茹苦地靠一己之力,獨自養大三個女兒,先生年輕時就花名在外,最後一次回家,竟然是為了親自送交離婚協議書,得不到秀英同意簽字,就兀自離去,路上巧遇小女兒放學,順手給了一塊小軟糖,也從此烙下好爸爸形象,難怪小女兒餐廳工作再忙,也要撥空去醫院見父親最後一面。 在秀英的內心深處,背叛是一回事,但離婚可
Thumbnail
秀英含辛茹苦地靠一己之力,獨自養大三個女兒,先生年輕時就花名在外,最後一次回家,竟然是為了親自送交離婚協議書,得不到秀英同意簽字,就兀自離去,路上巧遇小女兒放學,順手給了一塊小軟糖,也從此烙下好爸爸形象,難怪小女兒餐廳工作再忙,也要撥空去醫院見父親最後一面。 在秀英的內心深處,背叛是一回事,但離婚可
Thumbnail
滿三年的讀書會,以電影「孤味」,做為2020年的壓軸好篇章。 早場戲院幾乎是中老年姊姊妹妹攜手同行,邊等邊談家中瑣事,似乎只有我是孤身一人,女子,是否多半需要結隊成行? 孤味是什麼?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用心,這樣事情就會順著來,台南人稱之為孤味
Thumbnail
滿三年的讀書會,以電影「孤味」,做為2020年的壓軸好篇章。 早場戲院幾乎是中老年姊姊妹妹攜手同行,邊等邊談家中瑣事,似乎只有我是孤身一人,女子,是否多半需要結隊成行? 孤味是什麼?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專心、用心,這樣事情就會順著來,台南人稱之為孤味
Thumbnail
每個家,都有解不開的結。 唯有愛,終能化解一切。 填補缺席的,是無盡的愛。 其實不用十指緊扣,只要這樣握著就好      「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呼應著劇情簡介的這段話「缺席的人,是她們不能碰觸的心事」。林秀英70歲大壽當天得知離家20年丈夫離世的噩耗,以及陪著丈夫晚年的另一個女人,讓多年
Thumbnail
每個家,都有解不開的結。 唯有愛,終能化解一切。 填補缺席的,是無盡的愛。 其實不用十指緊扣,只要這樣握著就好      「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呼應著劇情簡介的這段話「缺席的人,是她們不能碰觸的心事」。林秀英70歲大壽當天得知離家20年丈夫離世的噩耗,以及陪著丈夫晚年的另一個女人,讓多年
Thumbnail
即使爸爸離家已經數十年,但三姊妹都還在幫忙林秀英承擔失去丈夫的傷痛與怨恨,甚至分工擔任起父親的角色。就算年歲過去,愛的餘溫已逝,秀英仍然掛著這道傷,女兒們也一起受苦。她期待好心有好報,卻發現自己好心了一輩子,那個狠心離家的、比較「壞」的人似乎過得比較好。甚至,再更細想,對方也沒那麼壞,但命就是比較好
Thumbnail
即使爸爸離家已經數十年,但三姊妹都還在幫忙林秀英承擔失去丈夫的傷痛與怨恨,甚至分工擔任起父親的角色。就算年歲過去,愛的餘溫已逝,秀英仍然掛著這道傷,女兒們也一起受苦。她期待好心有好報,卻發現自己好心了一輩子,那個狠心離家的、比較「壞」的人似乎過得比較好。甚至,再更細想,對方也沒那麼壞,但命就是比較好
Thumbnail
「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 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祖父張佩綸是李的女婿。1924 年,4 歲的張煐進入私塾學習。1
Thumbnail
「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 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祖父張佩綸是李的女婿。1924 年,4 歲的張煐進入私塾學習。1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