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摘要自「熬夜的便當」podcast 並使用 ChatGPT 整理:
本集討論到的作品: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系列本集會劇透《進擊的巨人》系列。
前幾天是 3 月 30 號,社群跟風慶祝「葉卡主席」生日快樂。這讓我想起進電影院看《進擊的巨人:Final Season》完結篇(看之前已經追完漫畫、動畫),在走出戲院的那一刻,內心有莫名的憤怒。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我覺得作品對戰爭、歷史仇恨的控訴,對比現實世界大家忙著討論調查兵團、哪個角色多帥,卻還是沒太多關注戰爭跟種族問題,讓作品結局更顯得諷刺。
不過這樣的憤怒只是中二式的憤世忌俗,那只反映了我對現實的焦慮,不代表人們真的不關心現實的災難。我的這層焦慮,一部分來自讀完《以撒・柏林》的感想,裡面對於自由主義有反省與批評,正好能呼應艾倫的成長軌跡,為何會從一名嚮往自由的男孩,變成不惜摧毀世界的巨人。

自由的消極 vs 積極
哲學家以撒柏林把自由分成兩種:
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不被干涉的自由
例如言論、行動、信仰等,在不傷害他人前提下的自我選擇。這是現代社會主流保障的自由類型。
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成為自己的主人
更強調主體性、自我掌控,但也容易滑向「強迫他人接受自己定義的自由」。
所謂「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是指個體不受外部強制與干涉的自由。你可以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表達觀點、選擇信仰、選擇職業與生活方式。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自由,也是現代民主社會的法律制度所保障的核心。例如言論自由、信仰自由、行動自由等等。
而「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則是一種「做自己的主人」的自由。它強調個體內在的自我掌控能力,例如克服慾望、恐懼與無知,並且由理性來主導行動。柏林指出,這種自由很容易滑向一種極端:當某個政權、思想體系或個人聲稱「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時,就可能強迫他人接受某種行為、某種生活方式,以達成「理性的自由」。而這,就是極權主義產生的起點。
柏林之所以認為,積極自由能追溯到啟蒙運動時期,存在一種尋求普遍真理和完美社會的傾向。柏林擔心,這種對單一「真理」的追求,即使是以「自由」的名義,也可能導致極權主義和對個人自由的踐踏,所以無限制的積極自由是危險的。
他以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為例,當中曾提到:
為了使社會公約不至於成為一紙空文,它默許一種規定,即任何拒絕服從公意的人,全體就可迫使他遵守 — — 唯有如此規定才能使其它法令具有力量。這也等於說,人們可以強迫他變成自由⋯⋯
盧梭預設了公意(General will)能夠能夠凌駕於只符合私慾的利益,因此,只「追求私慾的自由」不算自由,要符合公意的自由才是理性的好自由。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社會強迫人民「變得自由」,那其實就不再是自由了。而且,如果這樣的「自由」落入少數人或獨裁者手中詮釋,可能會變成統治與壓迫的正當性來源。
艾倫的自由:為了你們的自由,我毀滅全世界
而在《進擊的巨人》中,艾倫所代表的,就是這種被極端化的積極自由。他為了保護帕拉迪島人的「自由」,選擇摧毀整個世界。他相信只有先消滅潛在威脅,才能創造絕對的安全感與自主空間。這種邏輯聽起來就像「為了和平先發動戰爭」,是一種扭曲的自由實踐。
諷刺的是,艾倫從「自由」出發,卻最終讓世界失去選擇。
與艾倫對立的,是阿爾敏。阿爾敏的行動代表了消極自由。他不急於行動,而是尋求理解與平衡。他嘗試在不同利益、不同價值之間找一個可能共存的空間,透過對話、協商、推理來取得和平。
阿爾敏並不是一個什麼都妥協的好好先生,而是理解到多數情況下,我們無法同時擁有全部的價值,只能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平之間做困難的選擇。
這就帶出柏林的另一個重要理論:「價值多元論」(Value Pluralism)。柏林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充滿了多種彼此衝突卻又都合理的價值,像是自由與平等、正義與安全、秩序與創造力等等。這些價值是不可通約的(incommensurable),無法用同一套標準來衡量,也無法說哪個更優。
我覺得這才是比較貼近我們現實社會的做法。我們沒有核彈,也不會變巨人。我們的自由,很大程度來自於願不願意談、願不願意理解對方想要的是什麼。
這也就是我最喜歡《進擊的巨人》的地方。它沒有一種「正確」的價值觀,而是讓每一種選擇都帶著重量。阿爾敏雖然試圖避免衝突,但他也知道自己無法永遠站在正義的一方。他有時也會被迫成為敵人,有時也要為選擇付出代價。
柏林的價值多元論:我們的社會不是非黑即白
柏林說,在多元價值的世界中,最重要的不是找到「唯一正解」,而是創造一個可以共存的空間。我覺得這就是阿爾敏的精神 — — 不是非得贏過對方,而是試著理解每一個人的選擇背後的恐懼與信念。
我自己在現實生活裡,也更認同消極自由。雖然它看起來比較被動,但它是保障多元價值存在的前提。只有在不被強迫的前提下,我們才有機會慢慢說服彼此,或者承認彼此的差異。
這並不代表積極自由就一定是壞的,而是說當它過於堅持某種唯一價值,就很容易變質。艾倫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從一個渴望飛翔的少年,變成了為了保護自由而不擇手段的惡魔。那個轉變讓人心痛,卻也讓人反思: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自由嗎?
所以,我覺得《進擊的巨人》真正厲害的地方,不在於巨人的設計多帥、戰鬥多熱血,而是在於它讓我們看到自由的陰影、正義的矛盾、人性的多重面向。它逼我們思考,那些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其實都是選擇過後的結果。
而這些選擇,有時候是悲劇的。
我們在現實世界也經常面臨類似的問題:我們該不該開發核能?該不該支持某些價值?在不同的選擇中,我們也會變成彼此的對立面。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共存。
就像柏林說的,民主社會最難的不是多元,而是怎麼讓多元真的活下來。那需要寬容,也需要不斷的妥協與對話。
若喜歡以上的分享,別忘了拍手鼓勵,並且追蹤我的 podcast、YouTube 頻道「熬夜的便當(Ben & Don)」!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enanddon
◢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熬夜的便當/id1743465948
◢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wHqcJ23d1Uwp8PmtJTjm3
◢ KKbox: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PY5_iYWYS3BeBVLCAb
◢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bendon
我是歷史小說作家,便當(Ben & Don,aka. 班與唐),一九九三年生,著有歷史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合著《文學關鍵詞100》等。寫小說之餘經營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Be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