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的便當(BenDon 班與唐)

熬夜的便當(BenDon 班與唐)

56 位追蹤者
aka. 班與唐 🏴‍☠️ 探勘臺灣歷史的有趣故事 ✍️ 著有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 🎬 訂閱 Youtube 頻道「熬夜的便當」 https://www.youtube.com/@benanddon
由新到舊
引爆鄉民紛爭的蛋白霜蛋糕 Pavlova有一款歷史百年以上的甜點,以知名的芭蕾舞者來命名 — — 這款甜點叫做 Pavlova。​ 本體是輕盈的蛋白霜,非常脆弱,可是這款甜點卻引起兩個國家的紛爭。​ 多年來,澳洲與紐西蘭都聲稱自己才是 Pavlova 的始祖,維基百科也只好中立地寫,Pavlova 的起源地是紐澳一帶。要是對任何一方說
Thumbnail
2024-04-06
1
【書評】要祓除詛咒,得先瞭解詛咒才行:談錢真小說《緣故地》的領域展開那天錢真透露,在創作《緣故地》期間有參考《咒術迴戰》,讓我感到訝異。然而得知了這個資訊後,重讀《緣故地》便發現不少樂趣,能用《咒術迴戰》重啟《緣故地》的小說世界。
Thumbnail
2024-02-14
4
【雜文】完成《安雅之地》小說之後我是在交出《安雅之地》書稿後,才實際踏上在腦中反覆想像過的與那國島、石垣島。踏出飛機門的那刻,刮來的風雨立刻輾平了資料建構的虛構。 可是,我還是很慶幸是在小說完成後才踏上土地。感謝那趟旅程給予幫助過的所有人,也謝謝鍾肇政文學獎的評審肯定〈被日本遺忘卻記得臺灣的小島 - - 與那國島〉這篇文章。
Thumbnail
2024-02-10
4
寫小說而起的沖繩八重山之旅:寫在《安雅之地》小說之後每個人開始注意「歷史」的契機略有不同,但綜觀我周圍多數人的經驗,有個極為相似的愁緒藏在每個人的生命裡:為什麼理應熟悉的事物,卻感到如此陌生? 我第一次看《海的彼端》的預告片,就被當中的一句話深深地吸引:「以前媽媽明明總是在講臺語,我們卻只是聽,但從沒想要開口講過。到底是為什麼?」
Thumbnail
2024-02-07
3
【雜文】在老屋咖啡廳吃肉桂捲的勇氣本文原刊載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8月號/2023 第240期 我不知道哪一種行為比較讓我不安。第一種是在舊公寓改裝的咖啡廳內,穿古著、聽誕生年代比自己早的歌,享受 2020 年流行的肉桂捲。第二種是擺出一種不容質疑的姿態,用文字堆砌出 1940 年代的少男、少女,會如何在咖啡廳(那時應該叫珈琲店)談論
Thumbnail
2024-02-03
4
【書評】與亡靈同行的登山之旅 — — 讀朱和之的小說《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全文刊載在印刻文學生活誌 12月號/2023 第244期 某次跟家人去阿里山,我提議爬有鄒族聖山的塔山步道,但他們聽了直搖頭說:原住民的聖山,不可以隨便進入。 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進入高山,得想到亡靈。 高山與亡靈 後來我還是獨自爬了塔山步道,無奈時間不足,沒能成功登頂。下山後覺得空虛,轉而
Thumbnail
2024-02-01
6
隱身日常的二二八受難遺址與紀念活動:台北・基隆・沖繩大概是 2019 年,我有次趁二二八連假去一趟蘇澳,為小說創作做調查,意外發現白米橋邊放有一束花。回去查,果然,那裡是蘇澳二二八受難者遇害的重要發生地。也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留意到,集結受難記憶的地點,其實外觀低調得難以察覺。
Thumbnail
2023-04-17
4
書評|顛倒讀的語言,是溫柔 - - 評《波間弦話》《波間弦話》對神話與民間故事有股敏銳的直覺,甚至可說是叛逆的野性,非得要「顛倒」著讀才能讀出另一種故事出來。而那個顛倒的故事版本,滋生出一種新的歷史:一種不屬於強者的歷史。
Thumbnail
2023-04-14
7
台北女子的標誌是什麼?——讀《老派少女購物路線》的老台北圖鑑最近怎樣都躲不掉台北女子圖鑑的話題,不自覺也開始煩惱,什麼印象能標誌出台北?不得不承認,最先卡在腦子的念頭是「吃」。(絕不是因為台北不好吃)最近老是掉進跟吃有關的書,其中一本是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Thumbnail
2022-09-30
11
北門鐵道部園區一日遊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交通」很大程度決定我們對「旅行」的想像。​1908 年,臺灣出現第一條「縱貫鐵路」,能一路從基隆搭到打狗,給予人們「環臺旅遊」的概念雛形。​對於國家來說,鐵路不是只有旅行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軍事跟經濟的運輸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日治時期的鐵道會迅速發展起來的原因。​
Thumbnail
2022-06-21
4
日本文豪失戀旅行——佐藤春夫的殖民地之旅1920年7月,失戀的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來殖民地臺灣展開旅遊。一百年後,歷史推理小說作家瀟湘神,重遊佐藤春夫的失戀之旅。有趣的是,兩個時間差一百多年的人,能因為一段旅程,重新勾起臺灣的歷史難題。
Thumbnail
2022-06-09
4
臺灣豪門的宮鬥——辜顏碧霞小說《流》1942 年,辜顏碧霞自費印刷自己的小說,書名叫《流》。​但是小說還沒放上架讓讀者看見,就已經被夫家全數買下收回。​直到 1999 年《流》才被讀者看見,不過是翻譯成中文的版本(原版是日文)。​辜顏碧霞的「辜」是她的冠夫姓,也就是臺灣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
Thumbnail
2022-05-31
3
灣生看台灣歷史——霧社事件的倖存者(昭和篇)在灣生竹中信子《日本女人在台灣 — — 日治台灣生活史》的昭和篇,紀錄霧社事件日本倖存者的記憶。​這些記憶是日本人的觀點,感受得到他們在事件發生當下的絕望,得不到求助,失去親人的傷痛。​
Thumbnail
2022-05-31
1
灣生看台灣歷史——早逝的叛逆女學生(大正篇)山口小靜是怎樣的麻煩人物呢?​她是社會主義運動與世界語運動的推行者,與臺灣文化協會的連溫卿等左派人士關係密切。​這樣的經歷,在當時擺明與政府唱反調,更別提她還是一名出生名門的女性。​她在 1900 年出生,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來臺灣生活,畢業自總督府立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
Thumbnail
2022-05-19
4
《亮光的起點》 — — 在「世界語」呼喊愛情《亮光的起點》用浪漫的筆調,為一段世代的衰落傾訴故事,以日治時期為背景的題材而言不算陌生,不過《亮光的起點》有另一個重要元素貫穿作品:世界語(Esperanto),切中那一世代人尋覓的答案。
Thumbnail
2022-05-13
3
灣生看台灣歷史——逃亡者的天堂(明治篇)灣生竹中信子在系列著作《日本女人在台灣 — — 日治台灣生活史》,節選了從明治、大正到昭和時期以來,台灣民間發生的各種趣聞。​雖說節選的角度,多少反映了她的日本人身分,跟台灣人解讀的觀點不太一樣。​不過,竹中信子的書還是幫忙補足了官方看不到的視角。
Thumbnail
2022-05-12
6
臺灣最強文學少女——黃鳳姿的逆襲大家對黃鳳姿的印象不外乎是「地表最強文學蘿莉」。早在小學生的年紀,寫的文章能與其他大人並列在西川滿主編的《臺灣風土記》。​這背後的推手功臣,是她的公學校教師 — — 池田敏雄。​
Thumbnail
2022-05-03
3
正港高雄人的歷史小說——陳柔縉《大港的女兒》陳柔縉在《大港的女兒》後記,寫她在東京訪談小說女主角的原型人物——郭孫雪娥女士,發生的一些小故事。​
Thumbnail
2022-05-03
1
台灣第一女畫家陳進:畫中看閨秀的世界前陣子去北師美術館看展覽,不過今天要介紹的不是〈甘露水〉,而是畫家 — — 陳進。​陳進,台展三少年之一,打敗前輩名家的天才畫家。這是陳進給眾人的第一印象。​​陳進出生 1907 年的新竹,很幸運地有個開明的父親,雖然父親喜愛的是舊文人的書畫,但對於新文化非常開明,認同女性接受新式教育。​
Thumbnail
2022-04-16
7
白色為什麼恐怖?賴香吟《白色畫像》「白色」為什麼恐怖?​​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白色恐怖」的時候,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白色會恐怖?​通常白色給人的印象是潔淨、純潔的印象。為什麼白色會跟恐怖有連結?​《白色畫像》這本小說,很輕巧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Thumbnail
2022-03-28
3
女詩人陳秀喜的婚變逆襲(下集)陳秀喜曾自嘲,自己什麼都會,就是不會結婚。她身為笠詩社社長、一名女詩人,還是一名母親,一個大家族的長媳婦、銀行經理夫人。​她還是發現先生外遇的妻子。​​
Thumbnail
2022-03-28
2
當媽才出道的女詩人陳秀喜(上集)陳秀喜是誰?她是當上媽媽才發表詩的女詩人。​陳秀喜是日治時期出生的台灣人,最初學習的語言是日文,推測起來她學中文的契機,可能源於大女兒收到的一封情書,是女兒的老師寫的。​身為媽媽,怎麼能看不懂女兒收到怎樣的內容呢。​
Thumbnail
2022-03-28
1
寫在浪濤抵達前的《孤絕之島》《孤絕之島》出來的時間,社會還處在不安的氛圍,不知道能不能預約到第三劑疫苗,不知道會不會遭逢四級警戒。在這樣的時機點閱讀《孤絕之島》,將經歷的事情重新消化一遍,會發現疫情對人們的精神感受,正多麼有系統性地在重塑。
Thumbnail
2022-03-10
3
日治版「一公升的眼淚」——林好、盧丙丁的愛情|歷史小說《島之曦》1920 年代的台灣,有對革命情侶黨,堪稱日治版新垣結衣 X 星野源夫妻黨(請結衣粉息怒)。​女方是歌手,男方是才子,兩人原本都是老師(這好像不是重點),一個被強迫辭職而出道,另一個為了搞社運主動請辭。​這對情侶是林好(林氏好)與盧丙丁,想不到他們以外更適合的組合。​
Thumbnail
2022-03-07
4
楊千鶴遇上二二八與政治黑鍋(下)|楊千鶴自傳《人生的三稜鏡》上次介紹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與 N 先生的曖昧一直沒有突破點。綜觀他們身處的年代,感情還參雜了戰爭、族群、傳統價值觀等各種因素。小曖昧其實是大時代的縮影啊。(當事人應該覺得更苦)​而且,真正的考驗不是遇到渣男,往後有更大的挑戰呢。​
Thumbnail
2022-03-07
0
第一女記者是否愛上渣男?(上)|楊千鶴自傳《人生的三稜鏡》台灣第一位女記者,也是日治女高校生的厲害學姊之一 — — 楊千鶴,她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愛情故事豐富到讓人忍不住捶心肝。​ ​故事圍繞楊千鶴與文藝憂鬱青年 N 先生的愛情故事(還是遇到渣男?),但細究其他人物:憂鬱青年的前任、楊千鶴的女生朋友們,便會發現這個愛情故事一點都不單純。​​ ​
Thumbnail
2022-02-14
4
出入記憶的房屋——陳雨航《時光電廠》若能為「記憶」賦予形體,例如山巒、房子、書、人或任何物品,人會選擇什麼物體?陳雨航在〈時光電廠〉直指,自己的記憶源頭是花蓮木瓜溪畔旁的清水電廠。除了他兒時曾住過那裡之外,那邊的山谷地貌,得費盡一番功夫才能抵達,途中溪流百變的樣貌,不斷地沖刷微弱的童年記憶。
Thumbnail
2022-02-13
3
用錯誤的歷史,談歷史的錯誤 — — 黃崇凱的《新寶島》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醒來發現人突然到古巴,路上的古巴人,全部變成臺灣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新寶島》讓人物在張開眼睛的那刻,突然被丟入大交換的實驗場,無人曉得為何臺灣與古巴人民會交換。書中人物作為實驗老鼠,正在被作為實驗員的讀者們觀看,又或者該說,書中的角色也體認到自身的實驗性,演繹一場「錯誤的歷史」
Thumbnail
2022-02-13
2
【雜文】請小心愛護歷史宅本文刊載在《幼獅文藝》2022 年 2 月號 到「典藏台灣」網站輸入「台籍日本兵」搜尋,大多是出征送行前拍下的照片,或是隨意紀錄的軍中生活。唯獨某張相片,拍下一群台籍日本兵正在爬坡的剪影,看不清楚他們的臉,只看得見穿著軍服的他們,朝向遠方一些低矮的樹木,手持三八步槍背對鏡頭遠去,似乎真的不打算回頭。
Thumbnail
2022-02-13
0
不想結婚怎麼辦?讀楊千鶴〈花開時節〉看日治時代女學生求生術「結婚」是古今中外的人類共同煩惱,舊觀念與新思想激烈碰撞,撞得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渾身是傷。正逢新舊觀念交替期的日治時代,矛盾的力量更加明顯,自由戀愛是近乎禁忌的話題,但是新思潮不斷湧起,鼓勵婦女的思想啟蒙,誕生出新時代女性,以及專門「生產」有現代思維的女孩:高等女校,aka. 新娘養成學校。
Thumbnail
2021-11-01
4
魷魚遊戲早在人類歷史出現過?——從玩命遊戲看真實世界的遊戲影集《魷魚遊戲》在全球走紅,掀起一番對影集遊戲設定的討論,有人說內容有「借鏡」日本電影《要聽神明的話》,也有人拿影集跟《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作比較。我們能觀察到一件事:人類超愛玩命遊戲。為什麼戲劇作品總喜歡把遊戲與人命綁在一起?
Thumbnail
2021-10-27
5
日本真子公主婚事,演變成全民當公婆?——源頭從昭和天皇把皇室推落人間說起前幾天日本真子公主要結婚的消息,讓全國人民興起當「公婆」熱潮,挖出準新郎的家室醜聞。​​一場現代公主的愛情故事,反映舊制與現代的矛盾對決。源頭要從昭和天皇,將天皇推下神壇的故事說起......​。
Thumbnail
2021-10-27
2
在結婚等同當社畜的年代,不乖閨秀的逆襲——石中英、王香禪、蔡碧吟、林氏好那個時代的女性,即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看在外人眼中,都是結婚的「履歷表」一環。​太有才藝,還會被公婆質疑不懂「相夫教子」。​那時代,女性成年就得當標準妻子,跟今天一畢業就得當社畜差不多。​不過仍有一群女性,以才女實力為自己的生活努力。​
Thumbnail
2021-10-17
7
五千日幣人頭像與螞蟻人的收賄事件日幣五千円的人頭像,與日本、臺灣的螞蟻人生命有關。 這位人頭像是新渡戶稻造,表面上是現代感十足的男人,但他的著作《武士道》,將傳統武士精神比為西方國家的騎士精神,還被翻譯成德文、法文。 這樣的人物,被找來拯救臺灣的砂糖與日本的經濟。
Thumbnail
2021-10-11
5
日治時期驚動教育界的命案——芝山巖事件1896 年元旦,臺北芝山巖發生一件命案,震驚日本的教育界。​ 直到今天,對這起案件的看法,仍有不同的看法。​六名遠渡臺灣的日本教育者,遭臺灣人斬首殺害,屍體丟棄在田圃溝渠。​三天後,總督府宣布,逮到士林仕紳潘光松暗通土匪,冠上罪名處決,稱這起事件為「芝山巖事件」,遇害的六人併稱為「六氏先生」。
Thumbnail
2021-10-02
8
今晚我想來點,外送酒菜去藝旦家吃?日治時期的臺灣人,不想出門吃飯的話,同樣可以叫外送,而且有台式、日式、西式可以選擇。​他們叫外送的原因跟我們不同,不是因為怕群聚的問題,而是享受更「私密」的空間。​
Thumbnail
2021-09-30
6
攸關臺灣命運的日幣一萬 ¥ 頭像日本紙幣最大面額一萬 ¥,是表情嚴肅的福澤諭吉,看起來跟所有值得被紀念的古人,沒有太大差別。​ 不過他曾經認為臺灣是「天惠地福之富」,日本人得拿到手,而且還得努力開發這塊寶島,因為開發才是「文明之本意」。​​ 感覺他很適合跟李仙得當好朋友。​
Thumbnail
2021-09-30
0
日劇女王向田邦子|誰也逃離不了,名為「家庭」的遊戲向田邦子,引介到台灣的方式通常是「大和民族的張愛玲」、「日人永難忘懷的傳奇女作家」,尤其是她跟台灣的神秘連結:死於 1981 年的三義空難事件,享年 52 歲⋯⋯
Thumbnail
2021-04-02
6
臺灣讓歌曲再次偉大——〈何日君再來〉的國族糾葛說到〈何日君再來〉這首歌,你腦中響起的版本是鄧麗君的聲音?還是周璇 1937 年的原始版本?或者,是 1939 年李香蘭的版本。1930 年代是中國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的轉捩點,但同一首歌〈何日君再來〉卻紅遍兩國,甚至跨越到戰後的臺灣。 先把時間往前推更早,看看戰前的日本吸納中國文化的野心。
Thumbnail
2020-10-22
12
書評|人生就像一盒蠟筆——讀西加奈子《莎拉巴!致失衡的歲月》給成人看的成長小說 這部上下冊的小說,乍看是一個平凡(窩囊)男人的成長史,如何從「可愛迷人男孩」到「迷途禿頭大叔」,最終在結尾找到人生價值。 唯獨不太一樣的是,故事主角在異國成長、身邊有少數族群的朋友,在這樣子的經驗身分,讓故事更能帶入議題:甚麼是少數?多數與少數非得要彼此競爭嗎?
Thumbnail
2020-10-17
3
書評|跨越時代的跟蹤之旅:解析吳新榮的日常娛樂講到鹽分地帶文學的始末,一定會提到核心人物 — — 吳新榮。 身為不在都市,遠在佳里的醫師,他的文學、政治活動卻異常活絡,日記、自傳不乏穿梭時代名人,不得不佩服這位醫師兼作家身影如此活躍。
Thumbnail
2020-09-23
5
臺灣,從嚇跑日本土木技師變成技師展示場許多有名的建築師在臺灣都有留下作品,像是野村一郎的臺灣總督賓館(今臺北賓館)、森山松之助的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井手薰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等等。臺灣簡直是日本土木技師的展示場。但是,剛開始臺灣並不是人人稱羨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2020-09-23
0
【散文】我們討厭的新老師我們下意識在新老師身上,尋找舊老師的殘影,但是不同人的影子終究無法疊成完整的人形。我們把怒氣出在眼前的新老師身上,嫌棄她、埋怨她,為什麼不能把回憶還給我們。為什麼要剝奪我們的快樂。
Thumbnail
2020-06-12
0
臺灣有過公共食堂・政治與色情臺灣有段時期,曾經有「公共食堂」的存在。 臺灣的公共食堂,不像日本料理店供應免費加飯的食堂,也不是共產國家人民吃飯的地方。公共食堂有段時間被貼上色情場所的標籤。 公共食堂的發展,跟日治時期的珈琲聽及料亭有點關聯。
Thumbnail
2020-03-15
27
〈虎姑婆〉不是只有臺灣人從小嚇到大?縱使故事最終虎姑婆因繩子斷裂,從樹上摔下來掉入熱油鍋燙死,但小孩被吃掉的橋段太令人印象深刻,虎姑婆好像是不死之身,讓小孩子怕得不敢半夜爬起來上廁所。 這種嚇小孩的故事,不只在臺灣、中國看得到,甚至在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地都有〈虎姑婆〉的身影。
Thumbnail
2020-01-10
4
林旺爺爺是從緬甸來的?——《戰爭與林旺》大家還記得林旺爺爺嗎? 想必現在的小朋友聽到一定滿臉問號,或許有人說得出答案:台北動物園的大象標本。 但是你知道嗎?林旺爺爺是緬甸來的,牠的本職是「軍象」,原名叫「阿美」。
Thumbnail
2019-11-29
4
嘿,藤木同學,你想逃到哪裡?「卑鄙」是藤木活在世上的專屬標籤,更慘得是他不僅活在昭和時代的三年四組,他跨越時空活在每個觀看《櫻桃小丸子》觀眾的記憶中。幸好紫色嘴唇的男孩隔離在電視機內,聽不見也看不見超出自身所在之外的世界。 「卑鄙」的藤木,自認活在背叛者的沙漠,所以他每次都選擇逃跑。
Thumbnail
2019-11-16
6
帝國底下失聲的日菲混血當戰爭開始,國籍撕裂這些混血家庭,日本是入侵的外來者,而菲律賓是等待美國救贖的受害者。
Thumbnail
2019-11-16
3
左派的性教育家——山本宣治山本宣治不只是個左派政治人物,他的本質是生物學者,還是一個性教育家。
Thumbnail
2019-11-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