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摘要自「熬夜的便當」podcast 並使用 ChatGPT、Gemini 整理:
本集討論到的作品:
約翰米爾斯海默,《大幻象: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John Mearsheimer, The Great Delusion: Liberal Dreams and International Realities)在國際關係的學術界,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以其「攻勢現實主義」理論聞名,並且以「悲觀」的視角解析世界局勢。他的著作《大幻象》正是一部批判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我會知道這本書,也是因為八旗出版社前總編輯富察曾在讀書共和國 Podcast 聊過此書。
富察事件與八旗出版社
八旗出版社是「讀書共和國」旗下的出版社之一,專注於思想、社會、政治與哲學書籍。其創辦人富察原籍中國,長年定居台灣,致力於出版重要的國際政治與歷史作品。然而,2023年他返回中國準備取消戶籍時,被中國當局以「煽動分裂國家罪」拘捕,並於今年三月被判刑三年。這起事件引發文化界的關注與聲援,強調言論自由與個人權利的重要性。
《大幻象》:自由主義的幻滅
《大幻象》探討自由主義、國族主義與現實主義三者的關係。米爾斯海默認為,自由主義過於理想化,與現實世界的運作模式存在巨大落差。書中區分了「權宜自由主義」與「進步自由主義」,前者類似於古典自由主義,強調個人權利的保障與政府的最小干預;後者則支持政府介入,以促進社會公平。然而,米爾斯海默指出,人類並非天生追求個人權利,且自由主義假設人具有理性,但實際上人們在面對衝突時往往受到情感與社會影響,難以維持理性。
問題是,米爾斯海默認為,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的自由主義,儘管這些價值觀至關重要,但它們往往被國家更實際的考量所掩蓋,例如:
- 民族主義: 一種將人們聯繫在一起的集體認同和共同命運感。
- 現實主義: 在一個無政府的世界中,關注權力、安全和追求國家利益。
而且,運作自由主義的核心其實不甚理性:
- 不是普世價值: 追求個人權利並非人類的自然本能,而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 人類的非理性: 人類並不總是理性的行為者,他們的決定往往受到情緒和社會壓力的影響。
- 利益衝突: 民主社會容易出現利益衝突和分歧,難以就外交政策達成共識。
- 推廣的悖論: 努力傳播自由主義價值觀可能會導致衝突,因為國家在意識形態和國家利益上發生衝突。
他更進一步批評自由主義的全球推廣策略,自由主義相信「自由為普世價值」的觀點,反而讓美國陷入戰爭之中,例如韓戰、越戰與阿富汗戰爭,反而加劇國際緊張局勢。這樣的外交政策企圖改變他國政權,使其接受自由主義價值,結果卻常導致衝突與戰爭。
民族主義的持久力量
與自由主義的理想主義願景形成對比,米爾斯海默強調了民族主義的持久力量。他認為:
- 民族主義創造團結: 它培養了共同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將原本可能沒有太多共同點的人們團結起來。
- 國家依賴民族主義: 政府利用民族主義來動員其人民,為其行為辯護並維持社會凝聚力。
- 同質性國家更強大: 具有強烈民族認同感的國家往往更穩定、更團結。
現實主義的觀點
與自由主義不同,現實主義認為國際政治是無政府狀態,國家之間的競爭與衝突無可避免。米爾斯海默所屬的「攻勢現實主義」強調,國家必須發展軍事力量,確保自身安全與優勢地位。因此,他主張美國應該放棄自由主義的擴張政策,接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如中國與俄羅斯的崛起。
針對俄烏戰爭,他認為西方國家忽視了俄羅斯的警告,不斷向烏克蘭示好,要其加入北約陣營,最終導致俄羅斯出兵。他的觀點雖具爭議,但反映出攻勢現實主義的基本邏輯:大國不會容忍自身勢力範圍內的變動。同樣地,他認為台灣若宣布獨立,中國勢必動武,而美國為了維持其盟友體系,也會介入台海衝突。
大國競爭的必然性
米爾斯海默的分析使他得出了一個悲觀的結論:大國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個沒有全球政府的世界中,國家被迫優先考慮自己的生存和安全,這導致了對權力和影響力的不斷爭奪。
- 無政府的國際體系: 沒有全球權威意味著國家在自力更生的體系中運作。
- 國家尋求霸權: 大國努力在各自地區佔據主導地位,導致競爭和衝突。
- 軍事力量的重要性: 在一個權力政治的世界中,軍事力量是生存的關鍵。
台灣的處境
米爾斯海默的分析對台灣具有特殊的意義。他認為:
- 中國不會放棄台灣: 中國將台灣視為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會容忍任何走向獨立的舉動。
- 美國將保衛台灣: 美國對防止中國在該地區稱霸有濃厚興趣,如果中國攻擊台灣,可能會出兵干預。
- 威懾是關鍵: 維護和平的最佳方法是威懾中國,讓它清楚地知道任何對台灣的攻擊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自由主義的未來?
米爾斯海默的觀點引發廣泛討論,特別是在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對抗上。他質疑自由主義是否真能維持國際和平,並認為最終決定國家命運的,仍是現實政治與國族主義。然而,這是否意味著自由主義的完全失敗?或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仍有可能發展出新的模式?這些問題,或許值得進一步探討。
《大幻覺》為國際關係提供了一個清醒的視角。透過挑戰自由主義價值觀能夠克服民族主義和現實主義力量的假設,米爾斯海默迫使我們面對權力政治的殘酷現實。儘管他的結論可能令人不安,但它們為理解世界和對未來做出明智決定提供了寶貴的框架。
在國際關係的複雜網絡中,自由主義價值觀往往面臨挑戰。儘管如此,我們仍必須努力維護這些價值觀,並在追求和平與安全的同時,認識到權力政治的現實。
若喜歡以上的分享,別忘了拍手鼓勵,並且追蹤我的 podcast、YouTube 頻道「熬夜的便當(Ben & Don)」!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enanddon
◢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熬夜的便當/id1743465948
◢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0wHqcJ23d1Uwp8PmtJTjm3
◢ KKbox: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PY5_iYWYS3BeBVLCAb
◢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bendon
我是歷史小說作家,便當(Ben & Don,aka. 班與唐),一九九三年生,著有歷史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合著《文學關鍵詞100》等。寫小說之餘經營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Be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