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個常問自己的問題:『在諮商室裡,有幾趴的吳哲宇』
有次很好奇問了我的心理師圓哥『你在這邊的樣子,跟你自己像嗎』,他回『我覺得越來越像』。確實,很多時候我都快感覺不到他心理師的樣子了(稱讚です)。
心理師的兩個角色
我是這樣想的,心理師分為「心理師」和「自己」兩個角色。心理師的角色:是我們上了相關科系後,吸收理論、技術、治療觀等等形成的角色。自己的角色:是身為吳哲宇的一切,包括個性、特質、成長經驗、人際關係模式、情緒表達和曾經的挫折創傷等。兩個角色會交互影響著。
兩個角色怎麼交錯呢?
舉個例子,今天當事人對心理師說:『我討厭你很常嗯嗯點頭回我』。
身為吳哲宇,直覺的感受是覺得自己不被滿意,有被誤會的感覺,情緒上會緊張和慌張,心跳肯定會加速。
(我菜菜,也許有老練的心理師不會那麼強烈,但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感覺)
身為心理師,我可能會開始思考為何當事人這麼說,發生什麼事了,我可以怎麼回,我的感覺是不是有什麼線索。
兩個角色的交會下,可能有幾種回應:
心理師否認「有嗎?應該沒有很常這樣吧」
心理師解釋「心理師有時候就是會這樣,希望讓你知道我正在聽」
心理師自我揭露「剛剛你告訴我的時候,我確實感覺滿緊張和慌張,而且心跳加速」
心理師希望給予新經驗「你應該提起很大的勇氣告訴我,謝謝你讓我知道你在意的事」
心理師想知道來談者的感受「我很好奇,當你看到我嗯嗯點頭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
以上可能會排列組合互相搭配,不會只回一句,還有很多可能的回應。另外也想強調沒有什麼正確的回應,諮商是關係的事,是幾百幾千句話構成的過程,以上例子簡化很多變數。
心理師的回應是兩角色交互作用的結果
對我來說「自己」絕對會先主導,並搭配「心理師」的角色。而「自己」大多時候都是很自然的反應,跟我這個人怎麼去應對不被滿意的感受有關。
如果今天被當事人挑戰我就想維護自己,覺得自我價值被威脅,又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狀態時,那就會不斷解釋或轉移焦點,逃避去談論當事人的感受。這時心理師的角色和功能就會變小。
如果今天我雖然也很不舒服,但知道不一定代表我沒有價值,我能承認自己的不舒服,並承認的確也讓當事人不舒服,這個承認可以幫助我們把焦點放到當事人身上,得以好好的關注他的感受。這時心理師的角色就發揮了。
是的,這兩種我都經歷過,這都是我身為吳哲宇的運作過程。對我來說「自己」總是啟動一切的關鍵。心理師其實在嘗試很多困難的人際反應,尤其跟來談者有相似議題時,很多時候是違反個人直覺的。
強調一下,這篇是我大菜鳥心理師的想法,每個心理師可能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喔,下一篇再繼續談。
#心理師#你吃的魚油有幾趴#心理師堂哥宇#心理師吳哲宇#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