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在諮商室裡,有幾趴的自己(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也是個常問自己的問題:『在諮商室裡,有幾趴的吳哲宇』

有次很好奇問了我的心理師圓哥『你在這邊的樣子,跟你自己像嗎』,他回『我覺得越來越像』。確實,很多時候我都快感覺不到他心理師的樣子了(稱讚です)。



心理師的兩個角色

我是這樣想的,心理師分為「心理師」和「自己」兩個角色。心理師的角色:是我們上了相關科系後,吸收理論、技術、治療觀等等形成的角色。自己的角色:是身為吳哲宇的一切,包括個性、特質、成長經驗、人際關係模式、情緒表達和曾經的挫折創傷等。兩個角色會交互影響著。



兩個角色怎麼交錯呢?

舉個例子,今天當事人對心理師說:『我討厭你很常嗯嗯點頭回我』。
身為吳哲宇,直覺的感受是覺得自己不被滿意,有被誤會的感覺,情緒上會緊張和慌張,心跳肯定會加速。
(我菜菜,也許有老練的心理師不會那麼強烈,但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感覺)
身為心理師,我可能會開始思考為何當事人這麼說,發生什麼事了,我可以怎麼回,我的感覺是不是有什麼線索。

兩個角色的交會下,可能有幾種回應:
心理師否認「有嗎?應該沒有很常這樣吧」
心理師解釋「心理師有時候就是會這樣,希望讓你知道我正在聽」
心理師自我揭露「剛剛你告訴我的時候,我確實感覺滿緊張和慌張,而且心跳加速」
心理師希望給予新經驗「你應該提起很大的勇氣告訴我,謝謝你讓我知道你在意的事」
心理師想知道來談者的感受「我很好奇,當你看到我嗯嗯點頭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

以上可能會排列組合互相搭配,不會只回一句,還有很多可能的回應。另外也想強調沒有什麼正確的回應,諮商是關係的事,是幾百幾千句話構成的過程,以上例子簡化很多變數。



心理師的回應是兩角色交互作用的結果

對我來說「自己」絕對會先主導,並搭配「心理師」的角色。而「自己」大多時候都是很自然的反應,跟我這個人怎麼去應對不被滿意的感受有關。

如果今天被當事人挑戰我就想維護自己,覺得自我價值被威脅,又沒有覺察到自己的狀態時,那就會不斷解釋或轉移焦點,逃避去談論當事人的感受。這時心理師的角色和功能就會變小。
如果今天我雖然也很不舒服,但知道不一定代表我沒有價值,我能承認自己的不舒服,並承認的確也讓當事人不舒服,這個承認可以幫助我們把焦點放到當事人身上,得以好好的關注他的感受。這時心理師的角色就發揮了。

是的,這兩種我都經歷過,這都是我身為吳哲宇的運作過程。對我來說「自己」總是啟動一切的關鍵。心理師其實在嘗試很多困難的人際反應,尤其跟來談者有相似議題時,很多時候是違反個人直覺的。

強調一下,這篇是我大菜鳥心理師的想法,每個心理師可能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喔,下一篇再繼續談。

#心理師#你吃的魚油有幾趴#心理師堂哥宇#心理師吳哲宇#諮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哲宇 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9會員
17內容數
2022/07/04
「哦,是爸爸啊,那沒事了」 老婆有次揣摩女兒,覺得會不會是因為爸爸很無聊,懶得動。我無奈的笑笑,心想也好啦,我有讓她冷靜的功能,但應該不是因為我是個無聊男子吧?
Thumbnail
2022/07/04
「哦,是爸爸啊,那沒事了」 老婆有次揣摩女兒,覺得會不會是因為爸爸很無聊,懶得動。我無奈的笑笑,心想也好啦,我有讓她冷靜的功能,但應該不是因為我是個無聊男子吧?
Thumbnail
2022/06/22
艾許站在總是讓自己打哆嗦的雙面鏡前,ai機器人在另一邊做了場幾乎完美的諮商演練,機器人不只回應了標準化個案的需要,也靠近了個案的情緒,他盯著機器人的眼睛看,實在很難發現是機器人,從外表、神情也幾乎看不出來是機器人,艾許心裡想著「如果現在還有研究所,這機器人應該每間面試都正取了吧」。
Thumbnail
2022/06/22
艾許站在總是讓自己打哆嗦的雙面鏡前,ai機器人在另一邊做了場幾乎完美的諮商演練,機器人不只回應了標準化個案的需要,也靠近了個案的情緒,他盯著機器人的眼睛看,實在很難發現是機器人,從外表、神情也幾乎看不出來是機器人,艾許心裡想著「如果現在還有研究所,這機器人應該每間面試都正取了吧」。
Thumbnail
2022/06/19
真正道別的時候,我們真能把握嗎?我不敢確定,好像能夠互相祝福、道謝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面對結束,我提醒自己謙卑的學習,試著意識那有限,也試著與人連結。
Thumbnail
2022/06/19
真正道別的時候,我們真能把握嗎?我不敢確定,好像能夠互相祝福、道謝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面對結束,我提醒自己謙卑的學習,試著意識那有限,也試著與人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蛤蟆先生都去看了心理師,而我也覺得自己似乎需要去心理諮商,然而心理師究竟會跟我「聊」什麼呢?
Thumbnail
當蛤蟆先生都去看了心理師,而我也覺得自己似乎需要去心理諮商,然而心理師究竟會跟我「聊」什麼呢?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 我曾聽過身邊的人對我說:「啊你不是心理師?就治療自己啊!」或是「花錢去找心理師幹嘛?我就是你的心靈導師啊!」(非常敢講的朋友) ⁡ 但,心理師也是人,也會有當局者迷的現象,有時候就是容易看到別人的亮點但不是自己的。 ⁡ 心理師的工作模式是主動的聆聽並給予回應,這是需要花百分之一百的精神專注在每一
Thumbnail
⁡ 我曾聽過身邊的人對我說:「啊你不是心理師?就治療自己啊!」或是「花錢去找心理師幹嘛?我就是你的心靈導師啊!」(非常敢講的朋友) ⁡ 但,心理師也是人,也會有當局者迷的現象,有時候就是容易看到別人的亮點但不是自己的。 ⁡ 心理師的工作模式是主動的聆聽並給予回應,這是需要花百分之一百的精神專注在每一
Thumbnail
  默默地看著浮華的心理師世界,關起門來,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吸引人也罷,流量本來就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事。
Thumbnail
  默默地看著浮華的心理師世界,關起門來,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不吸引人也罷,流量本來就不是我刻意追求的事。
Thumbnail
菜鳥的我們都經歷過拼命想扮演好心理師角色的階段,那時很在意自己的表現,也過度檢視自己。新手心理師面對焦慮,如同面對諮商中的所有情緒,誠實是最好的解藥,也是這道路我們該朝向的地方。
Thumbnail
菜鳥的我們都經歷過拼命想扮演好心理師角色的階段,那時很在意自己的表現,也過度檢視自己。新手心理師面對焦慮,如同面對諮商中的所有情緒,誠實是最好的解藥,也是這道路我們該朝向的地方。
Thumbnail
諮商室中有幾趴的自己是指「我對自己及諮商關係的感受有多誠實」,不會對當事人有太過頭的防衛,能允許真實,允許自己和當事人在諮商中出現的感受,進而能發揮心理師的角色。
Thumbnail
諮商室中有幾趴的自己是指「我對自己及諮商關係的感受有多誠實」,不會對當事人有太過頭的防衛,能允許真實,允許自己和當事人在諮商中出現的感受,進而能發揮心理師的角色。
Thumbnail
心理師分為「心理師」和「自己」兩個角色。心理師的角色:是我們上了相關科系後,吸收理論、技術、治療觀等等形成的角色。自己的角色:是身為吳哲宇的一切,包括個性、特質、成長經驗、人際關係模式、情緒表達和曾經的挫折創傷等。兩個角色會交互影響著。
Thumbnail
心理師分為「心理師」和「自己」兩個角色。心理師的角色:是我們上了相關科系後,吸收理論、技術、治療觀等等形成的角色。自己的角色:是身為吳哲宇的一切,包括個性、特質、成長經驗、人際關係模式、情緒表達和曾經的挫折創傷等。兩個角色會交互影響著。
Thumbnail
在諮商中,有很多討厭心理師的機會,諮商關係就是一種人際關係,裡面有喜怒哀樂,而心理師當然有可能說出或做出讓來談者不開心的話跟行為,但與一般人際關係不同的是,諮商關係提供來談者機會去探索這些情緒和想法,讓各種情緒和想法在諮商中能被聽見。
Thumbnail
在諮商中,有很多討厭心理師的機會,諮商關係就是一種人際關係,裡面有喜怒哀樂,而心理師當然有可能說出或做出讓來談者不開心的話跟行為,但與一般人際關係不同的是,諮商關係提供來談者機會去探索這些情緒和想法,讓各種情緒和想法在諮商中能被聽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