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無論什麼年代的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應該都收集過郵票。
最早對集郵的記憶是來自於課堂,小學上了某堂課之後,忽然大家都風靡起收集郵票這件事。孩童時代哪裏來的郵票呢?當然是眼巴巴地望著大人的信件,徹底翻找著抽屜中的所有可能。還好信件是那時人們用來當作溝通與通知的主要管道,一個月內總是會有幾封信寄到家中,更不用說有住在國外的家人,年節時刻還會有外國郵票進帳。
小時候該是用最陽春的方式處理郵票,或許也是老師教的吧。小心把郵票從信封上剪下後,泡在清水中半天,再小心地分離信封與郵票。清洗背面的糨糊後就將郵票撈起,放置在通風處的平滑表面風乾。徹底乾燥的郵票便可以小心的插入集郵冊的塑膠套中,帶到學校去獻寶。
但時間一久,一來工序繁複(有嗎?),二來大家「互相比較」的興致也降低了不少,常常泡著泡著不是把郵票都泡爛了,就是風乾時郵票又重新黏在板上,這個所謂的興趣(絕對是人生中前五個興趣之一吧),就在集郵約莫一兩年之後慢慢消散。
順道一提,在風氣盛行當時,(依稀記得)有個同學帶了一大袋的外國郵票給大家撿拾挑選,本來早已忘了這件事,是打開集郵冊時看到滿滿兩大頁的各洲郵票才回想起來。啞然失笑的是,我自己也收著好多世界展望會的各國郵票待認領,想著這些繽紛的圖案或許會勾起小孩對世界的好奇,雖然是以非常淺移默化地形式。
你的集郵冊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