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與「美國女孩」--觀看心得

2022/04/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2/04/04晚上,一家人終於一起看了「美國女孩」
家裡三個人,爸爸、媽媽跟我,從小時候都喜歡在假日晚上一起看電影,一直到大了以後才讓我選擇想看的電影。
看完美國女孩後我異常的有感觸而打下這篇文章。
從小到大我都唸私立學校,那時候的我一直認為「是因為希望我成績好所以送我去私立學校」,週一至週五朝九晚五,六日的時間幾乎都跟奶奶再一起,不然就是上鋼琴課、補習。我的童年記憶鮮少有爸媽的出現,那時每天可以與爸媽對話的時間是少之又少,我開始重視朋友、奶奶認為他們是我的一切,甚至認為這輩子我可以沒有爸媽,但不可以缺少的是奶奶。
他們常常出差我一個人在家,根本沒有時間可以一家三口起踏青,不然就是他們有空的時間我都要補習。跟爸媽的隔閡越來越重,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開始叛逆的討厭家裡,開始學會跟一些「大人眼中的壞學生」混在一起,去撞球館、抽菸、翹課、考不好,所以一直到國高中只要講到成績我們家的氣氛就會很差。
媽媽在我國中那年開了刀,脾氣也變得跟影片中的媽媽一樣敏感,我當時很不能理解,我認為我需要的是他們的關心而不是壞脾氣,我也跟影片中的芳儀一樣覺得媽媽可以選擇要不要脾氣差。
一直到我大學,我什麼事情都開始要自己想辦法後,我意識到原來爸爸媽媽送我去私立學校是希望我不要變壞,讓我學才藝是因為希望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事情讓我抒發,讓我去當交換生是希望我可以多增加眼界,讓我選擇自己要走的路是希望我獨立。
愛的另一面是恨,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全天下的父母親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親,或許有一些地方不熟悉,但唯一可以知道的事是他們一定不會害你,以前的我認為這些都是大人要我們遵守他們認為對的事而要求的,事實上卻不禁然如此。
從小生活在小康家庭,很多事情都認為是理所當然,例如:我就是要出國當交換生、就是要睡雙人床、想要什麼有什麼、衣服就要穿貴的材質好的有牌子的、只吃餐廳不吃路邊攤、家裡就是要50坪以上....等,直到現在出社會了,自己賺錢了,才知道原來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而是父母犧牲很多而換來的。
到現在看了這部片,開始會想起以前的自己,會認為芳儀怎麼可以這麼不成熟,為什麼不能多一點點諒解,我也是一樣,想對媽媽說的有很多,但我不認為她想聽,實際上呢?是我不願意講給她聽而已。
期許自己未來當媽媽的時候,可以記得教會自己的小孩這些事情,多一點體諒、少一點責怪,對於擁有的心存感激。
36會員
21內容數
自己親身經歷的所有事,將這些是轉化為文章,也幫助自己、他人可以得到一些情緒上的緩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