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與「美國女孩」--觀看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04/04晚上,一家人終於一起看了「美國女孩」

家裡三個人,爸爸、媽媽跟我,從小時候都喜歡在假日晚上一起看電影,一直到大了以後才讓我選擇想看的電影。

看完美國女孩後我異常的有感觸而打下這篇文章。

從小到大我都唸私立學校,那時候的我一直認為「是因為希望我成績好所以送我去私立學校」,週一至週五朝九晚五,六日的時間幾乎都跟奶奶再一起,不然就是上鋼琴課、補習。我的童年記憶鮮少有爸媽的出現,那時每天可以與爸媽對話的時間是少之又少,我開始重視朋友、奶奶認為他們是我的一切,甚至認為這輩子我可以沒有爸媽,但不可以缺少的是奶奶。

他們常常出差我一個人在家,根本沒有時間可以一家三口起踏青,不然就是他們有空的時間我都要補習。跟爸媽的隔閡越來越重,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開始叛逆的討厭家裡,開始學會跟一些「大人眼中的壞學生」混在一起,去撞球館、抽菸、翹課、考不好,所以一直到國高中只要講到成績我們家的氣氛就會很差。

媽媽在我國中那年開了刀,脾氣也變得跟影片中的媽媽一樣敏感,我當時很不能理解,我認為我需要的是他們的關心而不是壞脾氣,我也跟影片中的芳儀一樣覺得媽媽可以選擇要不要脾氣差。

一直到我大學,我什麼事情都開始要自己想辦法後,我意識到原來爸爸媽媽送我去私立學校是希望我不要變壞,讓我學才藝是因為希望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有事情讓我抒發,讓我去當交換生是希望我可以多增加眼界,讓我選擇自己要走的路是希望我獨立。

愛的另一面是恨,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全天下的父母親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親,或許有一些地方不熟悉,但唯一可以知道的事是他們一定不會害你,以前的我認為這些都是大人要我們遵守他們認為對的事而要求的,事實上卻不禁然如此。

從小生活在小康家庭,很多事情都認為是理所當然,例如:我就是要出國當交換生、就是要睡雙人床、想要什麼有什麼、衣服就要穿貴的材質好的有牌子的、只吃餐廳不吃路邊攤、家裡就是要50坪以上....等,直到現在出社會了,自己賺錢了,才知道原來這些都不是理所當然,而是父母犧牲很多而換來的。

到現在看了這部片,開始會想起以前的自己,會認為芳儀怎麼可以這麼不成熟,為什麼不能多一點點諒解,我也是一樣,想對媽媽說的有很多,但我不認為她想聽,實際上呢?是我不願意講給她聽而已。

期許自己未來當媽媽的時候,可以記得教會自己的小孩這些事情,多一點體諒、少一點責怪,對於擁有的心存感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知秋-avatar-img
2022/04/04
假日也看完這部,媽媽生病對孩子來說衝擊很大。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妳成熟了,日後會成為一個好媽媽。
avatar-img
Doris的沙龍
38會員
25內容數
自己親身經歷的所有事,將這些是轉化為文章,也幫助自己、他人可以得到一些情緒上的緩解
Dori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3
探索安全感的真諦:它不是來自他人,而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認同之上。透過實例分享,學習如何在關係中自信而獨立地找到幸福。
Thumbnail
2024/12/03
探索安全感的真諦:它不是來自他人,而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認同之上。透過實例分享,學習如何在關係中自信而獨立地找到幸福。
Thumbnail
2024/10/02
文章探討了女生在職場與情感上的競爭與合作,強調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並指出社會壓力對女性關係的影響。透過改善相互尊重與信任,女生們能共同面對挑戰,打破性別偏見,並推動社會變革。
Thumbnail
2024/10/02
文章探討了女生在職場與情感上的競爭與合作,強調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並指出社會壓力對女性關係的影響。透過改善相互尊重與信任,女生們能共同面對挑戰,打破性別偏見,並推動社會變革。
Thumbnail
2024/08/22
五年的職場生涯,讓我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上遇到的挑戰和收穫,以及我對未來的展望。#職場分享 #個人成長 #職場經驗
Thumbnail
2024/08/22
五年的職場生涯,讓我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上遇到的挑戰和收穫,以及我對未來的展望。#職場分享 #個人成長 #職場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2/04/04晚上,一家人終於一起看了「美國女孩」 家裡三個人,爸爸、媽媽跟我,從小時候都喜歡在假日晚上一起看電影,一直到大了以後才讓我選擇想看的電影。 看完美國女孩後我異常的有感觸而打下這篇文章。
Thumbnail
2022/04/04晚上,一家人終於一起看了「美國女孩」 家裡三個人,爸爸、媽媽跟我,從小時候都喜歡在假日晚上一起看電影,一直到大了以後才讓我選擇想看的電影。 看完美國女孩後我異常的有感觸而打下這篇文章。
Thumbnail
《美國女孩》對我來說,幾乎是太私密,也太過靠近。溫和且平穩的語氣,反復無常的相處困境,電影裡我窺見昔日的模樣。那個還沒長大,青春期,家庭慢慢失能的模樣。
Thumbnail
《美國女孩》對我來說,幾乎是太私密,也太過靠近。溫和且平穩的語氣,反復無常的相處困境,電影裡我窺見昔日的模樣。那個還沒長大,青春期,家庭慢慢失能的模樣。
Thumbnail
切入正題,分享深刻擊中內心的句子,上述是芳儀的父親在看了演講稿後,對芳儀說的話,喚起我心中那個愛逃避的內在小孩。我在芳儀身上也看到好多的自己。 最近著迷於心理學書籍,透過耳熟能詳的《小王子》及《彼得潘》的故事,描述那個長不大的內在小孩原型—永恆少年原型。 前陣子透過一對一的教練課,我深刻體認「母親」
Thumbnail
切入正題,分享深刻擊中內心的句子,上述是芳儀的父親在看了演講稿後,對芳儀說的話,喚起我心中那個愛逃避的內在小孩。我在芳儀身上也看到好多的自己。 最近著迷於心理學書籍,透過耳熟能詳的《小王子》及《彼得潘》的故事,描述那個長不大的內在小孩原型—永恆少年原型。 前陣子透過一對一的教練課,我深刻體認「母親」
Thumbnail
「我只是覺得她可以作得更好」 「如果這就是她能作到得更好呢?」 我就跟方儀一樣,討厭媽媽的軟弱,覺得媽媽很愛哭很愛躺在床上 為什麼我總是對媽媽這麼嚴格呢?
Thumbnail
「我只是覺得她可以作得更好」 「如果這就是她能作到得更好呢?」 我就跟方儀一樣,討厭媽媽的軟弱,覺得媽媽很愛哭很愛躺在床上 為什麼我總是對媽媽這麼嚴格呢?
Thumbnail
這是一部情緒上對我而言非常真實的一部作品, 讓我很難只用好不好看來形容自己看完的感受。 所以我猜這部電影的評價應該會很兩極吧(?) 經歷過的人懂,沒有經歷過的人覺得看不懂(笑)
Thumbnail
這是一部情緒上對我而言非常真實的一部作品, 讓我很難只用好不好看來形容自己看完的感受。 所以我猜這部電影的評價應該會很兩極吧(?) 經歷過的人懂,沒有經歷過的人覺得看不懂(笑)
Thumbnail
美國女孩 (英譯: American Girl) 由阮鳳儀導演執導,入圍美國獨立影片、東京影展 2021 年於台灣上映,並於同年獲得金馬獎多項大獎 劇情描述 2003年跟隨罹癌母親從美國搬回台灣的姊妹 在生活型態以及中西方文化與教育的差異中適應並生存 父親事業不穩定、母親健康不明朗,兩姊妹正值青春期
Thumbnail
美國女孩 (英譯: American Girl) 由阮鳳儀導演執導,入圍美國獨立影片、東京影展 2021 年於台灣上映,並於同年獲得金馬獎多項大獎 劇情描述 2003年跟隨罹癌母親從美國搬回台灣的姊妹 在生活型態以及中西方文化與教育的差異中適應並生存 父親事業不穩定、母親健康不明朗,兩姊妹正值青春期
Thumbnail
女孩的彆扭即是那個自己,被遺忘的、被忽略的、被規定束縛的、被教養所規範的⋯⋯好像在不同的年歲都有不同的限制想要框住自己,最典型的關係就是母女之間的糾結。每個女孩(包括甩不掉這些彆扭的女人們)心裡都有像芳儀一樣的美國女孩,差別只在於,能否有一天突然明白不要再跟自己較勁下去,就能解開心裡無法鬆開的緊繃。
Thumbnail
女孩的彆扭即是那個自己,被遺忘的、被忽略的、被規定束縛的、被教養所規範的⋯⋯好像在不同的年歲都有不同的限制想要框住自己,最典型的關係就是母女之間的糾結。每個女孩(包括甩不掉這些彆扭的女人們)心裡都有像芳儀一樣的美國女孩,差別只在於,能否有一天突然明白不要再跟自己較勁下去,就能解開心裡無法鬆開的緊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