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Estella & Cruella—時尚惡女:庫伊拉觀後雜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應該不算暴雷,但建議還是先看過電影再讀會別有一番風味】

這部電影勾起了許多記憶與感覺,但很亂,請見諒。

我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阿嬤在小學擔任家長會長,

剛好遇到一位年近退休的老師,私底下又跟阿嬤很聊得開,我自然也不把上學當作上學,根本不知道在學校有學到什麼新的東西。

聽媽媽說,低年級的老師「太放水」,很多錯字都沒有改出來,又讓我擔任幹部,手上握有權力的我常常跟班上一位有心臟病又非常容易暴怒的同學吵起來(現在想起來我完全是個問題兒童阿),我都會以一個「正義」的姿態想管事,但最後那位同學都會沒辦法溝通,其實我也忘了當初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可以確定的是,我每天都期待去學校試著交朋友,跟男同學分享彈珠超人的組裝與新款式、跟女同學玩牆壁鬼,一年級升二年級時還碰到最要好的朋友因搬家而轉學需要調適,但總而言之,我就像個孩子王,但現在以一個大人的眼光來看,也沒什麼值得特別注意的。

到了國小三年級,我被分配到一個很嚴格的老師。我連加減都需要有手指輔助運算,老師卻一天教完一整單元的數學,只顧及班上前五名孩子的學習。我開始作弊,看別人答案,先是一張小數單元的考卷,再是整天的所有考試,當然後來破功了,跟爸爸起了大衝突(被打+無數的淚水),但我也改掉了作弊這個習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上學變得很無聊;抑或是說,它從權利變成一種義務了

有一天,對應到電影,就是媽媽囑咐 Estella 把 Cruella 藏好的那一天、試著融入社會,循規蹈矩的那天,大概是升上五年級,離開可怕的巫婆老師後,我開始學習怎麼認真寫字,怎麼運用速率公式,怎麼解分數乘法(那個時候我已經五年級了)。論對生活的喜悅,其實在中年級時便失去了:我一直喜歡音樂,從三歲便是如此,但在小四那年放棄了學習鋼琴,一部份的我認為是失去了對自己的自信:不認為自己可以在任何領域有所進展,因為在學校充滿著挫折。我很感激當時學校有弦樂團,三年級我開始學習大提琴,它就像鋼琴的轉銜,或者可以說是我之於音樂的折衷,音樂人必須在早年(國小)就武斷地認知自己未來是否有潛力/財力可以朝音樂發展,超過那個「敏感期」就來不及了,大人們說,我常常默默地聽著。我很焦慮,我知道依照我怠惰的練琴態度,即便有再好的音感與音樂性,或是更多的天賦,都沒辦法讓我在這個領域得到賞識,更何況我已經有太多學業上的失敗,音樂的也不過只是「剛好」而已。

那時選擇大提琴是人生中誤打誤撞,卻相當適切的決定。如果三年級沒有接觸弦樂團,我可能活不到現在。從小我便認為,很多感覺,或是意識,都是旋律與和弦,要說這是自閉症也沒關係,但本質上的它們就是以聲音的美麗存在於我的世界,那些我沒辦法言語或雕琢成為文字的情感,在學校被嚴格老師罵的委屈,跟同學吵架吵輸了的憤怒,被阿嬤說很乖卻被媽媽說很糟糕的矛盾感,全部都揉進音符裡,一種含蓄的抗議。每期課程結束時,上台表演就像吶喊,小小一個120公分的小孩,駕馭著一台平台式鋼琴,背全譜加上克服著上台可能帶來的恐懼;我很喜歡上台的時刻,那是離自己心靈最接近的時刻,契克森米哈里說的心流,但當時的我哪知道什麼心流,只知道那時的我很靠近音樂本身,也很靠近我的靈魂本身。

後來升上國中,完完全全地將心思放在弦樂比賽上,課業都是紙筆的競逐,永遠都只能當第二名(第一名永遠都是男孩子)音樂的好處還有:可以把狂野推給音樂,彷彿這些情緒都是「為了表演所需」其實心底完全地知道這些情緒是來自心底對於考試體制的不滿,對於同學言語霸凌的不滿(因此才要在弦樂團找歸屬),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情緒展露出來,而給予「昇華」的名義將它譽為「藝術」。不管是鋼琴三重奏還是弦樂四重奏,指導老師遞譜給我們選自選曲時,我都會選旋律曲折離奇又難處理的段落(大提琴的部分),對國中的我來說,拉好琴就是生命的意義,而跟隊友們在琴房不斷練習,最終追求的就是上台那十分鐘不到的極致,雖然我們每次都輸,每次都第二名(第一名通常會是陽明山旁邊的貴族學區,這部分大家心裡有底就好)。

我記得最後一次比賽,是弦樂四重奏,回程路上我坐在老師的副駕駛座,後面是剩下的三位夥伴。我們上了高速公路,車內冰冷的沉默,大家都知道明年不可能參賽,要升國三了,要準備會考,加上校內一直有弦樂團要換老師的傳聞,大多數的原班人馬都要離開樂團。我們讀了評審寫下的評語,不發一語,最後老師在學校停下車,說:「不是你們的錯,我們最多就已經做到這樣了。」

回到學校,在台上叱吒的我們變回了升學主義國中的棋子,或許只能當作學校拿來兌子的工具。辛苦半年以上,奪去無數夜晚的比賽,在制度下就剩下一張獎狀,跟一支官僚的小功。

或許就是在此刻,Estella(平時在學校孜孜矻矻爭取前三名的我)和 Cruella(極其渴望大展英文與音樂才能的我)開始了強烈的拉鋸,搶奪著肉身,畢業前心理已瀕臨自毀,或許也就說得過去了。

電影的最後,Estella被現實殺掉了,得以安葬。Cruella得到了自由,或許這是個Happy Ending,但這是電影啊!雖說人生如戲,我的直覺卻認為,我心中的兩者,將持續拉鋸。

這首是 Liszt: 6 Consolations, S. 172 - No. 4 in D-Flat Major (Quasi Adagio) (職業興趣病)

這首是 Liszt: 6 Consolations, S. 172 - No. 4 in D-Flat Major (Quasi Adagio) (職業興趣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休士頓我們有麻煩了的沙龍
17會員
33內容數
2024/03/30
浪漫愛情與自殺者遺族的小故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4/03/30
浪漫愛情與自殺者遺族的小故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2024/01/31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
Thumbnail
2024/01/31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
Thumbnail
2023/12/13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Thumbnail
2023/12/13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鐵咪有個快四歲的小搗蛋Clara,在這個年齡段,正是讓孩子打開感官、體驗多種可能性的黃金時期。Clara熱愛探索世界,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和好玩。 鐵咪回憶起童年,也是個各種才藝通吃的小孩,英文、鋼琴、大提琴、豎琴、舞蹈、畫畫、書法等,忍不住想小時候學會的才藝,長大因為考試就放棄,實在太可惜!
Thumbnail
鐵咪有個快四歲的小搗蛋Clara,在這個年齡段,正是讓孩子打開感官、體驗多種可能性的黃金時期。Clara熱愛探索世界,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和好玩。 鐵咪回憶起童年,也是個各種才藝通吃的小孩,英文、鋼琴、大提琴、豎琴、舞蹈、畫畫、書法等,忍不住想小時候學會的才藝,長大因為考試就放棄,實在太可惜!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講到了大學時參與、學習了中國的雅樂器,並體驗了這輩子不可能再碰觸的中國雅樂表演。 這一篇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這次的故事,就是講述本人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時,因緣際會下加入了鄰近大學的弦樂社,我其實也忘記當初是如何一個人就莫名熱血跑去加入的。(這次就不用第三人稱視角寫了,有點累) 我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上一篇,講到了大學時參與、學習了中國的雅樂器,並體驗了這輩子不可能再碰觸的中國雅樂表演。 這一篇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這次的故事,就是講述本人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時,因緣際會下加入了鄰近大學的弦樂社,我其實也忘記當初是如何一個人就莫名熱血跑去加入的。(這次就不用第三人稱視角寫了,有點累) 我
Thumbnail
一段淚與汗水交織而成的真人真事所改編的故事。(就是一個當年屁孩的回憶錄) 寫在前面: 看到另一個平台的文友在〈就隨便閒聊貝多芬〉一文的後記中,提到指揮在一個樂團的重要性,那瞬間腦袋中長期記憶庫的小精靈,突然丟出了好多學生時代有關指揮的各種愛恨情仇的回憶。 於是時光機就這樣從西元2023年拉到了我讀國
Thumbnail
一段淚與汗水交織而成的真人真事所改編的故事。(就是一個當年屁孩的回憶錄) 寫在前面: 看到另一個平台的文友在〈就隨便閒聊貝多芬〉一文的後記中,提到指揮在一個樂團的重要性,那瞬間腦袋中長期記憶庫的小精靈,突然丟出了好多學生時代有關指揮的各種愛恨情仇的回憶。 於是時光機就這樣從西元2023年拉到了我讀國
Thumbnail
難得遇上良師,突飛猛進的不止是技能更是學習態度。從前見到渾身無力感的孩子在拉扯着學習都覺得浪費,除了浪費師生時間更浪費學習能力。明明孩子們都被學業功課技能人等等壓得透不過氣,老師家長們還「一人一乜乜」地往其肩上堆石頭,不就是件做孽事嗎?好好珍惜保護小孩子們的自學/學習能力吧,別把人生原本會點滴流失的
Thumbnail
難得遇上良師,突飛猛進的不止是技能更是學習態度。從前見到渾身無力感的孩子在拉扯着學習都覺得浪費,除了浪費師生時間更浪費學習能力。明明孩子們都被學業功課技能人等等壓得透不過氣,老師家長們還「一人一乜乜」地往其肩上堆石頭,不就是件做孽事嗎?好好珍惜保護小孩子們的自學/學習能力吧,別把人生原本會點滴流失的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學小提琴,結果我答應了,這件事卻是我迎向未來的微光。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學小提琴,結果我答應了,這件事卻是我迎向未來的微光。
Thumbnail
【應該不算暴雷,但建議還是先看過電影再讀會別有一番風味】 這部電影勾起了許多記憶與感覺,但很亂,請見諒。 從小我便認為,很多感覺,或是意識,都是旋律與和弦,要說這是自閉症也沒關係,但本質上的它們就是以聲音的美麗存在於我的世界,那些我沒辦法言語或雕琢成為文字的情感......
Thumbnail
【應該不算暴雷,但建議還是先看過電影再讀會別有一番風味】 這部電影勾起了許多記憶與感覺,但很亂,請見諒。 從小我便認為,很多感覺,或是意識,都是旋律與和弦,要說這是自閉症也沒關係,但本質上的它們就是以聲音的美麗存在於我的世界,那些我沒辦法言語或雕琢成為文字的情感......
Thumbnail
(文長慎入) 放一首我很愛的豎笛曲目:庫普蘭:豎笛協奏曲給弦樂樂團 演奏者:Martin Fröst(瑞典演奏家) 樂曲一開始像日劇配樂~輕柔,還有豎琴的聲音,之後到中段會有豎笛獨奏solo,慢慢轉到爵士風格。曲子長達兩15分鐘... 之後就開始每天7:30到診所報到,因為電療很無聊,戴上診療
Thumbnail
(文長慎入) 放一首我很愛的豎笛曲目:庫普蘭:豎笛協奏曲給弦樂樂團 演奏者:Martin Fröst(瑞典演奏家) 樂曲一開始像日劇配樂~輕柔,還有豎琴的聲音,之後到中段會有豎笛獨奏solo,慢慢轉到爵士風格。曲子長達兩15分鐘... 之後就開始每天7:30到診所報到,因為電療很無聊,戴上診療
Thumbnail
從五歲開始和姐姐一起開始學彈鋼琴,我們同一個鋼琴老師,目標是考上國小音樂班。 但我的母親對於教育的方式不像現在人那麼聰明,她採取一樣的方式栽培,三個女兒都學音樂吧。每次去上鋼琴課,不是姐姐就是我先,每個人一個小時,我!每次上課完都是哭著回家,因為老師說 妳沒有練好,這個不對,兩隻手合不起來,沒有平
Thumbnail
從五歲開始和姐姐一起開始學彈鋼琴,我們同一個鋼琴老師,目標是考上國小音樂班。 但我的母親對於教育的方式不像現在人那麼聰明,她採取一樣的方式栽培,三個女兒都學音樂吧。每次去上鋼琴課,不是姐姐就是我先,每個人一個小時,我!每次上課完都是哭著回家,因為老師說 妳沒有練好,這個不對,兩隻手合不起來,沒有平
Thumbnail
大約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我都很喜歡吹豎笛,可能是老師是留學美國日本的,雖然也會有點兇,但妳只要把規定的作業好好練完,大部分可以安全過關,「而學習豎笛有一個好處是,妳只需要看一行譜🎼,高音譜記號」的旋律。 鋼琴則是一次要看兩行譜,因為右手一行高音譜記號,左手一行低音譜記號,兩行兩手還要同時拼接和
Thumbnail
大約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我都很喜歡吹豎笛,可能是老師是留學美國日本的,雖然也會有點兇,但妳只要把規定的作業好好練完,大部分可以安全過關,「而學習豎笛有一個好處是,妳只需要看一行譜🎼,高音譜記號」的旋律。 鋼琴則是一次要看兩行譜,因為右手一行高音譜記號,左手一行低音譜記號,兩行兩手還要同時拼接和
Thumbnail
痴心父母古來多,在天篷人的世界觀中,所謂的興趣是必須鑽研到頂尖、成為才藝方能受到承認的,而才藝值得花一生窮究,不然起碼為大學申請書加分增色。
Thumbnail
痴心父母古來多,在天篷人的世界觀中,所謂的興趣是必須鑽研到頂尖、成為才藝方能受到承認的,而才藝值得花一生窮究,不然起碼為大學申請書加分增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