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好友見面,除了更新近況,不免俗地也聊到了對未來的想法。過了40歲後,話題似乎自然地會轉移到對眼前生活的疑惑與焦慮。為了職涯目標不斷奮鬥、力求攻頂的時間點已然過去,個人感情及家庭關係也來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對於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開始感到迷惘。我們都是符合主流制度定義的「好學生」,從小對「只要認真努力,一定會有正面回報」的定性邏輯深信不疑,在以考試定生死的教育體系中,一路過關斬將地往前衝。拚過了高中、大學聯考,離開了校園後,才發現人生真正的考驗正要開始。進入社會這個江湖走跳,過去習以為常的生存邏輯不再管用,職場中的績效或升遷,絕不只與工作時數或付出程度成正比;我們在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也必須勉強自己戴上「圓滑世故」的面具,在同事/主管/客戶/合作廠商之間扮演好溝通協調的角色。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提醒自己: 「只要完成這個專案,離晉升到更上一階的職位就更近一步了」、「跟我同齡的人,多數都已經當上小主管,月入xx萬,我不能滿足於只停留在這裡」...人生的道路對40歲之前的我們來說,是一條直線往上的登山之行,攀上山頂是唯一的目標。但沒人告訴我們的是: 如果一直爬不上頂端會如何? 提前登頂了之後,人生就只剩下坡路可走? 更根本的問題或許應該是: 誰說人生就只能是一條不停追逐高峰的倒V形曲線,而不是充滿了時高時低,終究會趨於平靜的小小波浪線呢?
圖片來源: https://pixabay.com/zh/photos/sea-waves-water-ocean-sunrise-6159674/
與朋友聊完後,我帶著未解的疑惑,無意中看了一部Netflix的脫口秀喜劇: "Hannah Gadsby: Nanette"。主講人是知名的澳洲喜劇演員Hannah Gadsby,她在這個節目中,分享自己從小到大,因為性傾向及身分認同,不斷遭受霸凌的心路歷程。即使她成功地將自己悲傷的遭遇,轉化為幽默的喜劇表演,甚至成為一個因此獲益的公眾人物,到了40歲這一年,她終於坦承其實這些創傷經驗依然深深地影響著自己,她只能選擇用自嘲來緩解他人的異樣眼光。這個表演讓我看到「笑著笑著就哭了」。除了佩服她可以這麼赤裸地在大眾面前剖析自己的脆弱,同時一針見血地對社會主流價值(因為恐懼或無知,任意歧視少數/被邊緣化的弱勢族群)提出沉重的控訴。表演中我個人最感動的一段話,是Hannah引用畢卡索在追求一位未成年少女時曾說過: 「我現在是成就正值顛峰的40幾歲,而這個女孩人生的巔峰就是現在了,之後她只會年華老去,所以我跟她在一起完全是合理的。」Hannah眼神堅定地看著觀眾說: 「我要告訴有厭女情節的畢卡索和所有男人: 老娘今年40歲,我覺得現在就是我人生的巔峰!」
圖片來源: https://medium.com/etc-magazine/hannah-gadsby-nanette-3031cd7c86b1
40歲後的我們,可能正在害怕自己過了人生中最美的精華時期,不甘心從今而後只能頂著「xx姐」的頭銜,旁觀身邊年輕人一個個踏上功成名就的坦途。但我從Hannah Gadsby的喜劇表演中,重新得到了往前走的力量。正是因為活到了人生的中場,我們從過往的種種歷練中,更加認清自己的真實面目: 有時會軟弱、不總是堅強樂觀,也許對多數人定義的「幸福」不怎麼有興趣;重點是人生的價值,從來就沒有唯一的判斷標準,每個人的遭遇不盡相同,在最終蓋棺論定之前,只有自己能決定這輩子活的是否精彩盡興。放下對於「成為完美大人」的執著,找回自己真實的聲音,體認到每個當下都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安排,誰說40歲後的女人只是昨日黃花? 我們永遠都在為下一次綻放做好準備,願每個妳都能大聲說出「現在就是我最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