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世代女子的三不原則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一篇談到40歲女人該學會「不委屈」,重點不是要大家突然某一天醒來,自己決定拋棄過去的人生,從此過著「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的生活。改變可以不需如此劇烈與極端。試著從每個當下開始,調整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看法,相信那些來到我們面前的安排,都自有道理;想法變了,自然就能找出更適合的做法,讓自己不再那麼容易陷入被害者的心態,真正體現「擇我所愛、愛我所擇」的哲學。
二、不將就
依我的觀察,這個世界對年長者,尤其是女性,普遍並不友善。「主流」文化的觀點中,對大齡女性的看法不外乎是「還沒結婚生子的多半自己有問題」、「為人妻/為人母了就該安於家庭生活,還想在事業上有所追求就是過於貪心」、「都過了40歲,還在想什麼自我追求? 反正體力也拼不過年輕人,目前的生活再怎麼無聊也比打掉重練來得安全」,太多限制讓40世代的女人,即使對既有的生活不滿意,也不敢或不願改變,總是以「人該知足」來說服自己,放棄去冒險一試、讓人生更精采的可能性。我當然不否定「知足常樂」的價值觀,但前提是要能擁有選擇的自由及底氣。人生畢竟只能活一回,無論時間長短,到了蓋棺論定的時刻,只有自己明白這輩子過得是否真的快樂。既然我們都得為自己的幸福負責,何不誠實傾聽心底的聲音,如果還有想去探索或體驗的領域,就勇敢往那裡走去吧! 只要做好可能會失敗的準備,無論幾歲開始都不嫌晚,反正我們永遠比明天的自己更年輕,現在不做,更待何時?
圖片來源: https://niklalifeline.com/workshops/
三、不執著
對從小就深信「付出必有收穫」這種「線性成功學」觀點的我,曾經對許多自認為已經用盡全力、卻得不到預期結果的事非常看不開,在無數次的自責及過份檢討之後,終於隨著年齡漸長(及身邊另一半的開導),我開始懂了人間運行的道理本就如此: 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事少之又少,最後看來成功圓滿的,往往都是靠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運,因此他人的功成名就其實無法照本宣科的完全複製, 越是相信「人定勝天」、不保留任何彈性地認定一個方向死命努力,越容易敗在這種盲目的堅持上。所以我目前的體會是: 每天只做自己能控制的事,無論是工作、人際相處、甚至是個人健康(比如防疫,如果兩劑疫苗都打過,平時也有盡可能地遵守戴口罩,勤洗手的建議,就可以放心地照平時的作息正常生活,無須為了「擔心別人有沒有打疫苗」或「猜測是否有社區感染者在自己身邊」而不理性的恐慌,除非能永遠獨居&足不出戶,否則我們無可避免的會跟別人產生交集,沒有人能控制他人的防疫習慣,當個「正義魔人」其實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並無幫助!)只要過程盡其在我,事情的結果無論好壞,都能無愧於心,這也就夠了。人生像一個原本全空的行李箱,一路上我們不停地想填滿它,但若總是想緊抓著已經塞進去的東西,一件都不肯丟棄,又怎麼能裝得下新的美好呢?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40歲後青春期的女子,請帶著「三不」原則 走天涯 (「不委屈、不將就、不執著」),妳會發現人生的下半場依然精彩可期!
你有人生中的命定之歌嗎? "The One You Love"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一首奇妙的歌曲,串起了我的兒時回憶與感情生活。
昨天剛看完一部精采的電影: 由Edgar Howard Wright執導的"Last night in Soho”(迷離夜蘇活)。片中大量地運用英國60年代的元素,舉凡音樂,服飾,場景,巧妙地以一個熱愛復古風格的21世紀年輕女孩,隻身到倫敦蘇活區尋夢的視角,敘說一個在繁華城市掙扎求生的女性故事。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我在Netflix上看的幾部單人脫口秀喜劇特輯。近幾年這種"stand-up comedy show"的表演形式,在台灣漸漸開始流行。我一開始接觸喜劇脫口秀就是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最有印象的是最近頗具爭議性的 David chappelle show。當年對所謂的"種族主義"/"政治
隔了一段時間沒有更新,原因說來複雜卻也簡單: 為工作勞力勞心,結果收獲到滿滿的負面能量。為了不讓厭世的尖酸刻薄汙染了這個創作園地,我決定暫時休筆,但也意外地激發出一個寫新系列文章的靈感。只要在職場走跳幾年,相信大家都不乏"碰到鬼"的經驗。這裡指的"鬼",可能是冥頑不靈的主管,屢勸不聽的同事,天兵兩光
生日感言: 身為一個水木星合相在獅子座,非常重視文字表達的人,對於"說話"這件事的一點感想。
40歲後青春期的女子,請帶著「三不」原則 走天涯 (「不委屈、不將就、不執著」),妳會發現人生的下半場依然精彩可期!
你有人生中的命定之歌嗎? "The One You Love"對我而言,就是這樣一首奇妙的歌曲,串起了我的兒時回憶與感情生活。
昨天剛看完一部精采的電影: 由Edgar Howard Wright執導的"Last night in Soho”(迷離夜蘇活)。片中大量地運用英國60年代的元素,舉凡音樂,服飾,場景,巧妙地以一個熱愛復古風格的21世紀年輕女孩,隻身到倫敦蘇活區尋夢的視角,敘說一個在繁華城市掙扎求生的女性故事。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我在Netflix上看的幾部單人脫口秀喜劇特輯。近幾年這種"stand-up comedy show"的表演形式,在台灣漸漸開始流行。我一開始接觸喜劇脫口秀就是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最有印象的是最近頗具爭議性的 David chappelle show。當年對所謂的"種族主義"/"政治
隔了一段時間沒有更新,原因說來複雜卻也簡單: 為工作勞力勞心,結果收獲到滿滿的負面能量。為了不讓厭世的尖酸刻薄汙染了這個創作園地,我決定暫時休筆,但也意外地激發出一個寫新系列文章的靈感。只要在職場走跳幾年,相信大家都不乏"碰到鬼"的經驗。這裡指的"鬼",可能是冥頑不靈的主管,屢勸不聽的同事,天兵兩光
生日感言: 身為一個水木星合相在獅子座,非常重視文字表達的人,對於"說話"這件事的一點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
前言 在這個繁忙而充實的現代生活中,學會說不是保護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不可能做到應承所有事情,因此,學會拒絕一些事情並不是自私的表現,而是對自己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Thumbnail
人生有時要往前衝、有時要往後退;有進有退的平衡最好。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Thumbnail
回顧過去的人生歷程,從20歲的嘗試到30歲的衝刺再到40歲的遊刃有餘,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心路歷程和對自己的期許。她面對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提到了對自己的建議,包括不要太聽父母的話、務實點、多讀書和多寫文章。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不要下輩子才做,這輩子就開始吧!』 這是牛妞人生將近三十年才悟出的道理。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想好好的擁抱曾經過度努力的自己,說一聲:「你做得很好了!」 謝謝你,為了成為父母期待中的樣子,你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吃力的學習,即便那不是你所擅長的事物;我想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做自己,做自己不代表無法
前言 在這個繁忙而充實的現代生活中,學會說不是保護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們不可能做到應承所有事情,因此,學會拒絕一些事情並不是自私的表現,而是對自己時間和精力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Thumbnail
人生有時要往前衝、有時要往後退;有進有退的平衡最好。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50後的人生下半場,需要重視身心靈的健康,並追求自由的心靈與思想。文章提及應認真工作、存錢、提早退休理財規劃,並照顧身體健康與心靈健康,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與挑戰。這個階段需要勇敢面對自己,追尋心靈思想的自由。
Thumbnail
回顧過去的人生歷程,從20歲的嘗試到30歲的衝刺再到40歲的遊刃有餘,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心路歷程和對自己的期許。她面對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提到了對自己的建議,包括不要太聽父母的話、務實點、多讀書和多寫文章。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