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無意地憶起了一些往事,一些微不足道卻讓人不禁有些感嘆的往事。
  自己大約是從國小三、四年級左右開始喜歡看小說的吧,還記得當時是學校會定期有書商在合作社前面擺攤,販賣一些適合國小年齡層閱讀的書籍,然後會在各班發類似DM那樣的訂購單,書名、價格都標示的清清楚楚,讓有意願購買的小朋友們可以在下課的時候前往書攤購買。
  其實我已經不記得自己買的第一本小說是哪一本了,或者該說自己第一次買的小說是哪幾本了(因為我大概也不會只買一本),不過不管那開啟我愛上閱讀、愛上小說的起源是哪一(幾)本,它(們)也都還好好地挺立在我那即將滿員的書櫃上就是了。
  起源是一本本單集的小說,接著,大概到即將升國中的時候,在一些因緣際會之下,我開始讀起了非單集完結的小說,並從此讓我對小說有了更深、更難以自拔的喜歡。
  至今我仍然記得帶我走進這樣美好純粹世界的人們,是誰;也始終不會忘記,那些陪伴我在這亦真亦假世界裡闖遍青春的夥伴們,有誰。
  因為很喜歡,所以總是會時不時跟媽媽吵著要買書,國小的時候雖然也是蠻常買的,但當時媽媽大概是基於「小孩子多看書也不錯」的想法,所以總是會盡量滿足我想買書的慾望。不過在媽媽意識到書櫃上的書似乎正以一種不妙的生長速度開始增加,以及每隔一段時間,辛苦賺來的錢就會變成女兒喜歡的樣子時,媽媽終於是受不了了。
  『又要買書?』
  『你這次又要買幾本?』
  『之前買的都看完了嗎?』
  ——於是,每當我瀏覽著某著名網路書店,幻想著那些畫風精美、簡介新奇的老婆們(對,我都稱我的書們為老婆。)住進我房間的同時,我也在思考著如何和家裡的母親大人進行接下來的鬥爭。
  我的班級成績排名與母親錢包的鬥爭。
  『我如果這次考前三名,可以買書嗎?』
  『那如果我考第一名可以買幾本?』
  每一次具體的鬥爭內容和最終戰果,我也不太記得了,只記得每一次要開啟鬥爭,自己總是戰戰兢兢的,畢竟媽媽每次聽到我要買書,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會是上述那幾句,同時帶著幾分不悅和無奈。
  對於媽媽會有這樣的反應,在當時的我其實可以理解,因為一本小說也是兩百塊左右,如果一次段考買三本,少說也要六百多塊。雖然家裡經濟也不是說連給六百塊給小孩當獎勵都不行的狀況,但那些錢畢竟也是媽媽辛苦賺來的、存來的。
  不過雖然媽媽每次都是那樣的語氣和回應,只要有達成當初說好的目標,媽媽還是會心甘情願地讓錢變成家裡書櫃上的書。(依稀記得,有時候沒達成,但離目標只差一點點的時候,媽媽還是會給我買,在此感謝媽媽對我的愛。)
  在經歷了幾年的班排錢包大戰之後,印象中在高中的時候,這樣的鬥爭就減少一些了,其原因大概是因為自己會靠學校的某獎來賺圖書禮卷,還有購書慾望相較國中減少了一些吧?(說起來,在高中的時候也意外地給自己在寫文的路上,開闢出了一條新道呢。這裡就不贅述了,有機會、想到再寫吧。)
  接著一路到大學畢業,這期間自己開始打工賺錢了,想買書自然不再和媽媽開口了。但也不知道是因為終於知道賺錢的辛苦,還是已經過了那個愛看書的年紀了,自己在大學時期買的書,和以往相比下來,真的少了很多。且多半買的也不是系列小說,而是散文或是單集小說了,除了當時已經買了但還沒出到結局的小說。
  現在回想起來,也大概就是從大學開始的吧,自己過著漫無目的的日子。
  國高中時總是會因為想要買小說,所以努力地考一個好成績出來。然後,在新的續集出來之後,再一次努力地考一個好成績出來。
  因為想要買書,所以有著必須達到好成績的目標。
  因為想要,因為一個目標,所以努力,所以不斷前進。
  但在大學之後,自己似乎少了這種目標。
  我仍然會想要買書,也會有其他想要的東西,但這些自己已經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不再需要給自己設立些目標來達成了。

彷彿走在遼闊寂寥的雪地,漫無天邊、漫無目的地,走著、走著。
  雪地裡偶爾會有一些路標,而我也總會循著這些不知何人何時立下的路標走,在遇到一些有著新舊不同指向的路標時,我總會循著看起來較舊的路標走。
  也不知道要走往何處,但循著指引,自己也已經走了好長好長的路。

  時至今日,在某個無聊的連假,剛步入社會不久的我,意外地看了某部動漫,並且在看完後的幾天,衝動地就從某著名網路書店買了該作品的全套小說(未完結)。
  從便利商店領著新老婆們回家時,媽媽看著我放在桌上未開封的箱子,問我這次又買了什麼(不久前才買了某套漫畫),我高興地回,小說啊。
  『你有空看嗎?』
  因為工作忙的關係,再加上通勤距離,回家其實已經很累了,真的不會有力氣想看那麼多文字。
  我知道,這是一句不帶任何惡意的問題,所以當下的我只笑著說我假日可以看啊。
  但當我在將新買回來的書放進書櫃時,自己不禁想起了剛才的對話。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想要買書,不用再戰戰兢兢地和媽媽開口、也不用再用自己的班排和媽媽的錢包進行沒有輸贏的鬥爭......
  看著一旁那些自己曾經不管怎樣都要努力買到的書,心裡頓時生起了一絲感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咸心角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願所有仍在努力的人,都能盡快走進花海。
 
  願所有仍在努力的人,都能盡快走進花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08/12 上週五,我們母子女三人傍晚四點才出門,到墊腳石圖書店,用文化幣買書。兒子說,文化幣只有到二十歲還是二十二歲以下才能領,一個人有1200元。我們一共買了七本書,兒子的電腦書,一本就抵我二本書的價格了😂。 很感謝出版社邀約我閱讀新書,加上這次的六本書,家裡的書櫃又滿了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現在當了別人的老媽子後,又返老還童的開始關注童書,大略地調查一下,深深覺得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童書的主題內容與設計已經五花八門,翻翻書、立體書、音樂書、點讀書應有盡有...將來會不定時分享我的親子共讀書單,推薦的書就以我女兒的喜好為主(媽媽真的很努力選書,但不是每一本都能獲得她的青睞呀)囉!
回想過去這20年逛書店的日子, 人生從15歲到32歲的這17年,一直受到紀伊國屋書店的照顧。 15歲到18歲這3年,我正就讀屏東高中數理資優班, 週末都會與父母到高雄漢神百貨, 到位於10樓的漢來俱樂部游泳泡三溫暖。 而我每次總泡得差不多後,就先出來, 到漢神百貨
Thumbnail
一直偏愛著古典詩詞,喜愛的感覺,彷彿呼吸新鮮的空氣,雖然自己是不會作古典詩詞,向來以一個欣賞的讀者去領受古典詩詞的情景風雅極致° 我很早便出社會工作,也沒有繼續讀大學,寫作都從自我原創出發,在宋詞中,我對少年遊這個詞牌,興致濃厚,讓我想到了年少的青春時光,想到母親有一段時間,給我每
吸引我的,有一部份是書名 是購物書? 食記? 還是其它 翻閱之際才明白,不論歲月如何流逝 能讓我翻閱的,幾乎都是散文類別的書籍 作者的筆觸細膩,字裡行間總能把我帶到一個個場景 穿越每一個街景、每一個場景,以及每一份對於老舊事物的想念 但更多的是,對於母親的想念 這份想念,並為因時光的流轉而消失
Thumbnail
小時候的一些經驗,尤其是不愉快的經驗,往往會一輩子忘不了,影響一生。 現在我七十多歲了,去商店買東西,或是去餐館吃飯,除非規定要先付錢,否則一定是吃完東西,或買好東西之後再付錢,絕對不會先付錢。這是受到小學時一次慘痛經驗的影響。 小學三、四年級時,我住在台中市南區。回家的路上,有家租書店兼雜貨店
Thumbnail
2024/08/12 上週五,我們母子女三人傍晚四點才出門,到墊腳石圖書店,用文化幣買書。兒子說,文化幣只有到二十歲還是二十二歲以下才能領,一個人有1200元。我們一共買了七本書,兒子的電腦書,一本就抵我二本書的價格了😂。 很感謝出版社邀約我閱讀新書,加上這次的六本書,家裡的書櫃又滿了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現在當了別人的老媽子後,又返老還童的開始關注童書,大略地調查一下,深深覺得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童書的主題內容與設計已經五花八門,翻翻書、立體書、音樂書、點讀書應有盡有...將來會不定時分享我的親子共讀書單,推薦的書就以我女兒的喜好為主(媽媽真的很努力選書,但不是每一本都能獲得她的青睞呀)囉!
回想過去這20年逛書店的日子, 人生從15歲到32歲的這17年,一直受到紀伊國屋書店的照顧。 15歲到18歲這3年,我正就讀屏東高中數理資優班, 週末都會與父母到高雄漢神百貨, 到位於10樓的漢來俱樂部游泳泡三溫暖。 而我每次總泡得差不多後,就先出來, 到漢神百貨
Thumbnail
一直偏愛著古典詩詞,喜愛的感覺,彷彿呼吸新鮮的空氣,雖然自己是不會作古典詩詞,向來以一個欣賞的讀者去領受古典詩詞的情景風雅極致° 我很早便出社會工作,也沒有繼續讀大學,寫作都從自我原創出發,在宋詞中,我對少年遊這個詞牌,興致濃厚,讓我想到了年少的青春時光,想到母親有一段時間,給我每
吸引我的,有一部份是書名 是購物書? 食記? 還是其它 翻閱之際才明白,不論歲月如何流逝 能讓我翻閱的,幾乎都是散文類別的書籍 作者的筆觸細膩,字裡行間總能把我帶到一個個場景 穿越每一個街景、每一個場景,以及每一份對於老舊事物的想念 但更多的是,對於母親的想念 這份想念,並為因時光的流轉而消失
Thumbnail
小時候的一些經驗,尤其是不愉快的經驗,往往會一輩子忘不了,影響一生。 現在我七十多歲了,去商店買東西,或是去餐館吃飯,除非規定要先付錢,否則一定是吃完東西,或買好東西之後再付錢,絕對不會先付錢。這是受到小學時一次慘痛經驗的影響。 小學三、四年級時,我住在台中市南區。回家的路上,有家租書店兼雜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