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意地憶起了一些往事,一些微不足道卻讓人不禁有些感嘆的往事。
自己大約是從國小三、四年級左右開始喜歡看小說的吧,還記得當時是學校會定期有書商在合作社前面擺攤,販賣一些適合國小年齡層閱讀的書籍,然後會在各班發類似DM那樣的訂購單,書名、價格都標示的清清楚楚,讓有意願購買的小朋友們可以在下課的時候前往書攤購買。
其實我已經不記得自己買的第一本小說是哪一本了,或者該說自己第一次買的小說是哪幾本了(因為我大概也不會只買一本),不過不管那開啟我愛上閱讀、愛上小說的起源是哪一(幾)本,它(們)也都還好好地挺立在我那即將滿員的書櫃上就是了。
起源是一本本單集的小說,接著,大概到即將升國中的時候,在一些因緣際會之下,我開始讀起了非單集完結的小說,並從此讓我對小說有了更深、更難以自拔的喜歡。
至今我仍然記得帶我走進這樣美好純粹世界的人們,是誰;也始終不會忘記,那些陪伴我在這亦真亦假世界裡闖遍青春的夥伴們,有誰。
因為很喜歡,所以總是會時不時跟媽媽吵著要買書,國小的時候雖然也是蠻常買的,但當時媽媽大概是基於「小孩子多看書也不錯」的想法,所以總是會盡量滿足我想買書的慾望。不過在媽媽意識到書櫃上的書似乎正以一種不妙的生長速度開始增加,以及每隔一段時間,辛苦賺來的錢就會變成女兒喜歡的樣子時,媽媽終於是受不了了。
『又要買書?』
『你這次又要買幾本?』
『之前買的都看完了嗎?』
——於是,每當我瀏覽著某著名網路書店,幻想著那些畫風精美、簡介新奇的老婆們(對,我都稱我的書們為老婆。)住進我房間的同時,我也在思考著如何和家裡的母親大人進行接下來的鬥爭。
我的班級成績排名與母親錢包的鬥爭。
『我如果這次考前三名,可以買書嗎?』
『那如果我考第一名可以買幾本?』
每一次具體的鬥爭內容和最終戰果,我也不太記得了,只記得每一次要開啟鬥爭,自己總是戰戰兢兢的,畢竟媽媽每次聽到我要買書,第一個反應幾乎都會是上述那幾句,同時帶著幾分不悅和無奈。
對於媽媽會有這樣的反應,在當時的我其實可以理解,因為一本小說也是兩百塊左右,如果一次段考買三本,少說也要六百多塊。雖然家裡經濟也不是說連給六百塊給小孩當獎勵都不行的狀況,但那些錢畢竟也是媽媽辛苦賺來的、存來的。
不過雖然媽媽每次都是那樣的語氣和回應,只要有達成當初說好的目標,媽媽還是會心甘情願地讓錢變成家裡書櫃上的書。(依稀記得,有時候沒達成,但離目標只差一點點的時候,媽媽還是會給我買,在此感謝媽媽對我的愛。)
在經歷了幾年的班排錢包大戰之後,印象中在高中的時候,這樣的鬥爭就減少一些了,其原因大概是因為自己會靠學校的某獎來賺圖書禮卷,還有購書慾望相較國中減少了一些吧?(說起來,在高中的時候也意外地給自己在寫文的路上,開闢出了一條新道呢。這裡就不贅述了,有機會、想到再寫吧。)
接著一路到大學畢業,這期間自己開始打工賺錢了,想買書自然不再和媽媽開口了。但也不知道是因為終於知道賺錢的辛苦,還是已經過了那個愛看書的年紀了,自己在大學時期買的書,和以往相比下來,真的少了很多。且多半買的也不是系列小說,而是散文或是單集小說了,除了當時已經買了但還沒出到結局的小說。
現在回想起來,也大概就是從大學開始的吧,自己過著漫無目的的日子。
國高中時總是會因為想要買小說,所以努力地考一個好成績出來。然後,在新的續集出來之後,再一次努力地考一個好成績出來。
因為想要買書,所以有著必須達到好成績的目標。
因為想要,因為一個目標,所以努力,所以不斷前進。
但在大學之後,自己似乎少了這種目標。
我仍然會想要買書,也會有其他想要的東西,但這些自己已經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不再需要給自己設立些目標來達成了。
彷彿走在遼闊寂寥的雪地,漫無天邊、漫無目的地,走著、走著。
雪地裡偶爾會有一些路標,而我也總會循著這些不知何人何時立下的路標走,在遇到一些有著新舊不同指向的路標時,我總會循著看起來較舊的路標走。
也不知道要走往何處,但循著指引,自己也已經走了好長好長的路。
時至今日,在某個無聊的連假,剛步入社會不久的我,意外地看了某部動漫,並且在看完後的幾天,衝動地就從某著名網路書店買了該作品的全套小說(未完結)。
從便利商店領著新老婆們回家時,媽媽看著我放在桌上未開封的箱子,問我這次又買了什麼(不久前才買了某套漫畫),我高興地回,小說啊。
『你有空看嗎?』
因為工作忙的關係,再加上通勤距離,回家其實已經很累了,真的不會有力氣想看那麼多文字。
我知道,這是一句不帶任何惡意的問題,所以當下的我只笑著說我假日可以看啊。
但當我在將新買回來的書放進書櫃時,自己不禁想起了剛才的對話。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想要買書,不用再戰戰兢兢地和媽媽開口、也不用再用自己的班排和媽媽的錢包進行沒有輸贏的鬥爭......
看著一旁那些自己曾經不管怎樣都要努力買到的書,心裡頓時生起了一絲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