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日本瀨戶內海藝術季的敘事體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季

一、瀨戶內海經典案例

  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地方活化著名個案,2018年交通部將瀨戶內海藝術季成為「地方創生的成功實例」的典範,同時打開臺灣桃園與愛媛縣松山機場定期的長榮航班,期待讓雙方居民可以互相交流。
  2019年文化部發布了「瀨戶內國際藝術季─吹起臺灣藝術品牌風」,臺灣一年中舉辦了99場藝術季(文化部官網),2014年北川富朗針對大地藝術季寫了十項策略:「以藝術帶路的里山巡禮、在地人的土地上創作、人類就在自然之中、藝術發現地方、活化舊事物,創造新價值、超越地方、世代及領域的合作、公共事業藝術化、獨特的據點設施、生活藝術和全球化與在地化」,吳慧貞策展人開門見山點出了哲學問題:
1. 藝術能提升在地政治、經濟嗎?
2. 難道不能用科技或是醫療其他領域來帶動在地能量嗎?
3. 為何選擇藝術呢?藝術季變成社會的救命神丹嗎?
  臺灣過去幾年藝術季在地方政府陸續的舉辦,期待帶動地方的活動,吳慧貞策展人提出臺灣大地藝術主要是由政府主導,而日本是透過民間企業去主導,體制上的不同,官辦藝術季成為關鍵因素,承辦員的設計採購法的規章變的很重要,如果承辦人在設計時,沒有將標案的規章設計清楚,很容易造成會計核對內容,造成不通過的狀態,本所有許多文化行政的工作者,面對在執行大地藝術季時,提出實際的現場下,藝術品在結束後,會有保存或是移轉或是如處理去問題,也是官辦藝術季中,提升臺灣藝術關鍵的重要利害關係人之一。
吳慧貞策展人對於瀨戶內海藝術季是部分肯定的,他確實帶動了當地的產業,也解決了空屋的問題,和在地產業活化的狀態,尤其是漁業產業的部分,並且透過大地藝術季,帶動了全球的志願工作者或者願意前往工作的藝術家,但是漸漸地也開始轉換成倍樂生集團在串聯觀光產業結構時,如何維持公益企業經營的新課題。

二、自身參與瀨戶內海藝術季

個人參與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擺攤
  這次前往瀨戶內海藝術季,發現到可以從幾點來看到瀨戶內海藝術季的現況:1.社會主義思維的企業經營:日本雖然是資本主義的國家,但是在整個產業來看,卻是充滿著社會主義的狀態,竹內靖雄於1998年提出從日本人過去以文化基礎的集「村」社會,當下深受社會主義思維的影響,從德川幕府時期,繳稅的方式是以集體繳交的方式,所以不管在於農耕活動或者灌溉系統中,利他的公共性已根深柢固於日本社會中,此種文化不僅未見於西方國家,連亞洲其他國家如中國或印度,皆相當少見,或許也是岐阜縣的合掌村共造成功因素。從法律的觀點來看,1989 年《土地基本法》強調土地公共性, 2005 年的《景觀法》確立城鄉風貌作為全民共同財產的基本建設理念。2.觀光產業超過傳統產業的維持:瀨戶內海離島振興共有七個縣的廣域合作案例,案例發展的構想初衷來在於國土安全、環境保育、人口下降與老齡化的問題,日本政府開始制定相關的法律,1953年離島振興法、人口減少地區自立促進特別措置法、過疎地域自立促進特別措置法,2014年安倍政府提出了地方創生的「街町、人、工作創生本部」期待透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民間力量的合作,從文化、社會、經濟等面向來幫助振興人口急遽下降的地區,日本的內閣府也提供「地方創生先行型交付金」,其實一開始也是和臺灣官辦的方式類似,但是最大的轉變是在當倍樂生公司發現了「跳島商機」或許是個吸引觀光客在島與島之間遊走探訪藝術作品的商業模式,開始串聯旅遊護照地的觀光產業,在豊島設立美術館、心臟音檔案館與豊島橫尾館,而在犬島則把煉銅廠遺址改建為美術館,並增加幾個「家計劃」展點,並於巷弄空地上設立大型現代藝術品,世界的觀光客或是旅遊志願者認為這是一個藝術祭的成功案例,藉由藝術與在地文化的結合,為人口逐漸減少的小島帶來活力,並振興地方經濟,但是在香川大學的瀨戶內圈研究中心報告中,發現2010 年第一次藝術祭的問卷調查顯示,島民最不熱衷的就是「與外人交流」與「藝術作品的鑑賞」,這與倍樂生財團強調藝術品為島民與觀光客帶來交流的機會,形成矛盾。此外而在藝術作品是否反映了當地的歷史文化,直島與豊島調查中參與的藝術祭,不論是在協力製作、在地材料提供、或是參加藝術祭活動等方面,豊島與直島都呈現非常低的參與率。在 2010 年第一屆藝術祭舉辦之後,人口降幅還是維持在 5% 上下。但藝術祭後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則有些微增加,從 2010 年佔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從 16% 上升至 18%3.國際志工與藝術家的進駐:在瀨戶內海的調查中,國際志工和藝術家的進駐,帶動日本傳統社會文化的一種擾動,擾動著當地的大和文化,國際人士的進駐確實呼應著日本國家政策,配合著2020年的東京奧運,期待國際化的文化觀光定位,但是同時也產生文化的思考模式,面對著外來文化,日本文化如何去維持傳統與產生新的創意,也是在地的重大議題,原本期待的青年返鄉,卻產生國際志工和財團的建立,面對法律政策的修正,也是當下重大的文化政策趨勢。
參考資料:
李翠萍(2019)。公益資本主義應用於偏鄉振興政策的侷限性:日本瀨戶內海群島的個案分析。政治科學論叢105到148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撰文,第一本完整記錄「藝術直島」的專書! 打造文化之島的第一線掌舵者,首度第一手完整回顧直島時光!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佳參考讀物,見證「直島精神」如何孕育日本當代藝術!
Thumbnail
主軸一是市府的成果發表,主軸二是燒錢的煙火式活動,主軸三是在鬆散的民間海選中嘗試歸納。這樣的架構能不亂嗎? 臺南400官網,最後只能字多取勝吧~ 比較可行的文化策畫,如果非得用荷蘭,那就從中提取一個元素,例如 "海洋國際" 作為主題出發,規劃城市發展和慶典活動,再部分開放給民間辦理。
Thumbnail
瀨戶內海中,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島嶼。每個島上都有居民生活,現代藝術家與島民共存,展示著他們的藝術作品。 在美術館看到的藝術作品固然美妙,但當看到這些與自然和人類生活共存,不顯突兀的藝術作品時,我的心靈為之震撼,這種藝術竟能如此激發我的五感。
Thumbnail
2024.05.13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籌備多時「竹東客家文化大禾埕計畫」,今(13)日上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典禮現場嘉賓雲集,新竹縣長楊文科、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等人,與立委林思銘及徐欣瑩辦公室主任、竹東鎮長郭遠彰及新竹縣多位議員、竹東鎮民代表、里長等民代一同虔誠祝禱工程順利圓滿完成,不僅未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台東藝術館目前的展覽。由魚刺客與2019年來臺駐村的巴丹島藝術家進行策展。透過海洋意識策展行動,藝術家以實地田野經驗與思辨後創作作品,以情感且具想像力方式喚起並連結臺東故事的多元面向。展出作品呈現島嶼聯想、生態守望、沉默身影、夢回部落四個子題。藝術家風格不同,展現多元性並透過作品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台灣的美術節與民俗無關,,也不是國際慣例, 從歷史來看,這個『節』也很難與台灣本土連結。 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而言,美術節該紀念什麼 ?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學者梅丁衍的研究,在過去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是沒有這個節日的, 它其實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移植到台灣的節日, 詳細背景與當年的南京政府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撰文,第一本完整記錄「藝術直島」的專書! 打造文化之島的第一線掌舵者,首度第一手完整回顧直島時光!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佳參考讀物,見證「直島精神」如何孕育日本當代藝術!
Thumbnail
主軸一是市府的成果發表,主軸二是燒錢的煙火式活動,主軸三是在鬆散的民間海選中嘗試歸納。這樣的架構能不亂嗎? 臺南400官網,最後只能字多取勝吧~ 比較可行的文化策畫,如果非得用荷蘭,那就從中提取一個元素,例如 "海洋國際" 作為主題出發,規劃城市發展和慶典活動,再部分開放給民間辦理。
Thumbnail
瀨戶內海中,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島嶼。每個島上都有居民生活,現代藝術家與島民共存,展示著他們的藝術作品。 在美術館看到的藝術作品固然美妙,但當看到這些與自然和人類生活共存,不顯突兀的藝術作品時,我的心靈為之震撼,這種藝術竟能如此激發我的五感。
Thumbnail
2024.05.13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籌備多時「竹東客家文化大禾埕計畫」,今(13)日上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典禮現場嘉賓雲集,新竹縣長楊文科、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等人,與立委林思銘及徐欣瑩辦公室主任、竹東鎮長郭遠彰及新竹縣多位議員、竹東鎮民代表、里長等民代一同虔誠祝禱工程順利圓滿完成,不僅未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台東藝術館目前的展覽。由魚刺客與2019年來臺駐村的巴丹島藝術家進行策展。透過海洋意識策展行動,藝術家以實地田野經驗與思辨後創作作品,以情感且具想像力方式喚起並連結臺東故事的多元面向。展出作品呈現島嶼聯想、生態守望、沉默身影、夢回部落四個子題。藝術家風格不同,展現多元性並透過作品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台灣的美術節與民俗無關,,也不是國際慣例, 從歷史來看,這個『節』也很難與台灣本土連結。 對於台灣的藝術家而言,美術節該紀念什麼 ?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學者梅丁衍的研究,在過去日本統治台灣的期間,是沒有這個節日的, 它其實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從中國移植到台灣的節日, 詳細背景與當年的南京政府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