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鄉學創業,我們真的想得夠多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陣子,跟一群不同領域的雲林朋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讀書會,共讀《鄉下創業學》這本書。讀到瀨戶內藝術祭的案例時,突然領略當時這本書被夥伴推薦的原因了。

108年,是台灣所謂的地方創生元年。其實我也搞不太懂這件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只知道從那年之後,地方創生這個詞出現得十分頻繁,也很常被身旁的朋友提到我們在做的事情「很像地方創生。」只是,地方創生到底是什麼?(在地方維生就很了不起了啊,創生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講到地方創生,我們這麼常會參考日本的例子?你去看他們的案例,會發現他們的案例裡面,看得到脈絡。台灣不是不能做地方創生,但是要試著先去理解每個地方的脈絡。」當時,推薦著這本書的地方獸醫師這麼說著。

兩年前去了一趟瀨戶內海,當時正逢三年一度的瀨戶內藝術祭。

瀨戶內的景色像極了這些說不上是正確曝光和顯影的底片,在海的包圍下,賦予這個地方優雅獨特的景緻。也因為藝術品和美術館散落在各個小島之間,跳島的旅遊方式,也帶給這趟旅行獨一無二的旅遊經驗。

raw-image

當時的自己徜徉在這樣的美景之下,只顧著在每個即將逝去的當下按下快門,急切地想記住每個當下,卻未能好好思索那些逝去的當下賦予這些小島什麼樣的重量,才催生了這樣的藝術祭。

海的復權,作為一個重大的行動反省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倡議『海的復權』,要實現的是一個重大的行動反省,面對真實存在的現況,透過實際參與共同面對,除了大島被與世隔絕的痲瘋病院、豐島非法掩埋的產業廢棄物,其餘每個島嶼也都面臨人口外移和老化的問題。這些困境在這個大型藝術計畫中一步一步被討論、實驗、執行改變的可能性,也因此讓沒有聲音的地方再度受到重視。」——《鄉下創業學》

有了這個引子,我開始思索,那些出現在藝術祭DM上,每座島嶼稀疏的人口,是為何而來的呢?

#瀨戶內海 大島
1907年(明治40年),痲瘋病肆虐,日本頒行〈癲預防法〉,將各地患有痲瘋病的病患進行隔離,而瀨戶內海的香川大島即是其中一處隔離痲瘋病患的療養所。在醫療系統尚未發達的年代,帶著對疾病的恐懼,許多以為好起來後就可以返家的島民,住著住著,就是一輩子了。

1996年,〈癲預防法〉遭到廢止,但是大島上的居民也因長久與家中失聯等各種因素,再也無法回家,那些無法回家的靈魂,只得葬在這座遙遠的小島上。也因為如此,這個地方有許多的宗教信仰會所,某種程度,也能為這座逐漸凋零的小島興起一些撫慰的作用吧。

#瀨戶內海 豐島
1980年代,豐島曾經發生一起嚴重的產業廢棄物非法丟棄事件。雖然島民陸續召開會議試圖回應這樣的問題,卻仍然不敵財團的力量。這起事件於1990年遭到揭露之後,財團在這片土地上長期造成的空氣和水污染,才引發了政府的關注。即使日後遭丟棄的廢棄物已逐漸移出島外,這些污染物對豐島的傷害已然造成,除了得進行除汙政策,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質仍然遠高於標準值。

此外,對島民造成的無形傷害更是難以平復。事發之後,島民向政府提出公害訴訟,期間歷經了數以百計的調停會議。雖然在2017年,調解結果終於出爐,但在這段艱辛的奮爭歷程裡,已經有許多的島民悄然離世。

#瀨戶內海 直島
1919年,三菱在直島建立了直島製鍊所,為島嶼帶來了許多工作機會,卻也帶來了一些重金屬污染的傷害。六〇年代左右,產業逐漸轉型,製鍊所也有了一次大幅裁員。這一裁,推走了許多青壯年人口,也震撼了島民,讓當地人深刻的反思,除了依賴三菱的製銅產業以外,還能夠做什麼樣的事情,來振興這個島嶼上的產業呢?於是,他們發起了「自主產業振興運動」。

1992年,倍樂生集團邀請安藤忠雄設計,在直島成立了倍樂生之家,可以說是催生這場龐大的藝術復興行動的種子,日後,又於2004年設計了地中美術館,慢慢的,這個地方逐漸有了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也在2010年第一屆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後,逐漸讓這些被海洋包圍的小島,在旅客的記憶中有了一席之地。

raw-image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創造的聲量,成功引來了世界的關注,也興起了許多地方想「複製成功經驗」的熱情。

只是,經驗真的是可以「複製」的嗎?
瀨戶內藝術祭帶來洶湧的觀光人潮,就代表這樣的藝術振興運動真的成功了嗎?

raw-image

在翻著旅遊照片時,看著這張照片,想起了在男木島的巷弄迷路的這抹影像。當時,騎著腳踏車逛到了一條巷子,裡面有四、五個小小的攤位,賣著各戶人家的手工藝術小物。一邊逛著,眼前映入了這抹寧靜的日常風景,我趕緊抓著相機仔細的對焦,按下快門。

藝術祭所帶來的洶湧人潮,讓島嶼上的各個地方,都成為了觀光之地。回家看著這個景象,一邊想著公私領域的界線,不曉得一個貓咪幾乎快要跟人一樣多的島嶼,當地的人,是如何消化這樣「被觀光」的感受的呢?

其次,藝術祭所創造的工作機會,有多少比例是來自當地的人呢?

在這趟旅行當中,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工作人員的語言能力真的很好啊。」幾乎每一個島的服務處,都能找到會說中文或是英語流利的人,為我們解決各樣的疑難雜症。猛一回神,才想起了那個男木島人家的藝術家爸爸。當時我們用英文聊了幾句,他只聽到我們是台灣人,便用雙手豎起大拇指,之後到底他都說了些什麼,日文真的沒有學好的我,聽也聽不懂。(這麼說來,也許他有用日文阻止我拍下他家裡的畫面呢......。)

我常看著這些自然攝影家所帶給我們的,那些已逝的場所的畫面,想像有一天我總要走到那個風景去。事實上我們正站在那些照片風景的,更巨大的風景裡。每一張野地的照片都是我們對場所的回應,也是場所對我們的回應。
—吳明益,《浮光》

因著閱讀和回憶而來的千思萬緒,突然賦予了這場曝光過度的旅遊多一些重量。

不過這些重量終歸是好的。在頻繁地寫計畫的日常裡,我與工作夥伴大量的浸泡在問題之中。說起來是問題,卻都是像蛀牙一般程度的疼痛——想到要預約牙醫便興致缺缺,想著「再忍一下」、「勤勞一點刷牙就好了吧」的那種隱隱作痛的問題。

有時候會有無力感襲來,「我們的這些在意,真的是當地人的在意嗎?」「我們該如何去驗證我們的想法是接地氣的?」,或者是身體力行的感受著鄉村的工作機會較少這件事,一邊與它相處,一邊思索著自己為什麼還在這裡。

閱讀到這個案例,腦中不停地連結自己所處的鄉村,如同作者在最後提到的蘭嶼一樣。我想,也許在每個人心中,可能也都因著旅遊或是生活經驗,想到了某一處近乎無聲的所在。也許你正身在其中,深刻地感受到裡頭的人聲嘈雜,卻因身處在這樣的環境裡,無處伸展;又或者,你不小心和這裡的聲音接上了頻道,努力的想成為這裡的聲音擴大機,讓它的聲音能被更多的人聽見。在錯綜複雜的故事線和歷史脈絡之中,試圖在當中看見自己的位置,我想,這正是再次打開回憶抽屜拿出瀨戶內藝術祭的旅遊故事檢視時,最深刻的體會。

raw-image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作者以及我的專題《安妮的田野攝影日誌》,也歡迎拍打(綠色按鈕)餵食(愛心),給予創作者一些支持,讓我有更多的動力把日常的觀察落地成文字,跟更多的人分享喔,謝謝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nie Chou的沙龍
76會員
36內容數
2017年,因著NGO計畫來到雲林,任教於一所田間小學。設計土地課程的過程跌跌撞撞,才發現許多土地的事情,跟著相機Zoom in 走進去,才能夠讓眼前所見,在心底產生漣漪。在專題中,我期待用底片的色溫、異鄉人的思考,跟著妳/你一同走進鄉村。
Annie Ch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22
我喜歡用一期一會來形容梅酒,因為梅子產季實在太短,梅酒香氣和韻味卻能夠拉得長長的,也因此,每年的清明節於我而言,是用梅子標記的,清明前後,剛好可以開盅品嚐前一年釀的梅酒,沉醉在梅酒香氣中,也準備把今年的味道和記憶一起封進今年的罐子裡。
Thumbnail
2023/04/22
我喜歡用一期一會來形容梅酒,因為梅子產季實在太短,梅酒香氣和韻味卻能夠拉得長長的,也因此,每年的清明節於我而言,是用梅子標記的,清明前後,剛好可以開盅品嚐前一年釀的梅酒,沉醉在梅酒香氣中,也準備把今年的味道和記憶一起封進今年的罐子裡。
Thumbnail
2022/09/24
最近正好收看了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藉著濃縮在一集幾十分鐘內的影像,還原了北漂女子在城市裡成長與掙扎的那些心理變化。雖然來到台北的心路歷程跟林怡珊不完全一樣——在來到以前並不帶著什麼嚮往,但是迷路的過程倒是有幾分相似。
Thumbnail
2022/09/24
最近正好收看了桂綸鎂主演的《台北女子圖鑑》,藉著濃縮在一集幾十分鐘內的影像,還原了北漂女子在城市裡成長與掙扎的那些心理變化。雖然來到台北的心路歷程跟林怡珊不完全一樣——在來到以前並不帶著什麼嚮往,但是迷路的過程倒是有幾分相似。
Thumbnail
2022/09/20
一路向南的公路上,跟旅伴聊起東石,提起記憶中那股濃烈的味道——有海有汗,有鹹有苦的氣味。鹽腥,這個聞過便難以忘懷的氣味有個名字,用來形容這種海水鹽味中,因為海鮮而帶點腥味的味道。於是命名的儀式感,成為初踏入這個地方最鮮明的印象。
Thumbnail
2022/09/20
一路向南的公路上,跟旅伴聊起東石,提起記憶中那股濃烈的味道——有海有汗,有鹹有苦的氣味。鹽腥,這個聞過便難以忘懷的氣味有個名字,用來形容這種海水鹽味中,因為海鮮而帶點腥味的味道。於是命名的儀式感,成為初踏入這個地方最鮮明的印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就如同我們之前在介紹犬島時,提到的那部動畫「犬之島」一樣,豊島活脫脫就是動畫裡垃圾島的真「島」版,現在來到豊島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它過去曾經出現過像垃圾掩埋場一般的畫面...
Thumbnail
就如同我們之前在介紹犬島時,提到的那部動畫「犬之島」一樣,豊島活脫脫就是動畫裡垃圾島的真「島」版,現在來到豊島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它過去曾經出現過像垃圾掩埋場一般的畫面...
Thumbnail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倍樂生集團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策展活動,自然而然地將藝術逐漸帶入到直島島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造訪直島最大的一個聚落-本村地區。這個聚落中的作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1)主要以老屋改造成藝術品的「家計畫」作品;以及(2)「家計畫」之外的作品或建築。這一次我們
Thumbnail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倍樂生集團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策展活動,自然而然地將藝術逐漸帶入到直島島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造訪直島最大的一個聚落-本村地區。這個聚落中的作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1)主要以老屋改造成藝術品的「家計畫」作品;以及(2)「家計畫」之外的作品或建築。這一次我們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要跨出「直島倍樂生藝術中心(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範圍,跟著倍樂生集團開始將活動範圍轉移到直島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聚落-本村,去看看他們到底透過甚麼樣的方式,與這裡的村民開始產生互動,又是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活動推廣,改變他們的生活場域以及對於藝術的想法。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要跨出「直島倍樂生藝術中心(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範圍,跟著倍樂生集團開始將活動範圍轉移到直島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聚落-本村,去看看他們到底透過甚麼樣的方式,與這裡的村民開始產生互動,又是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活動推廣,改變他們的生活場域以及對於藝術的想法。
Thumbnail
一、瀨戶內海經典案例   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地方活化著名個案,2018年交通部將瀨戶內海藝術季成為「地方創生的成功實例」的典範,同時打開臺灣桃園與愛媛縣松山機場定期的長榮航班,期待讓雙方居民可以互相交流。 1. 藝術能提升在地政治、經濟嗎? 二、自身參與瀨戶內海藝術季 參考資料:
Thumbnail
一、瀨戶內海經典案例   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地方活化著名個案,2018年交通部將瀨戶內海藝術季成為「地方創生的成功實例」的典範,同時打開臺灣桃園與愛媛縣松山機場定期的長榮航班,期待讓雙方居民可以互相交流。 1. 藝術能提升在地政治、經濟嗎? 二、自身參與瀨戶內海藝術季 參考資料:
Thumbnail
島內移民,是我在打工換宿的咖啡店中和客人聊天時聽到的名詞,說的是許多台灣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已不再與美、加、澳洲的那些熱門移民城市所掛勾,人們開始在這座島嶼內尋找自己新的一方安身之處,人口開始流動進各地美好的山海美地裡。
Thumbnail
島內移民,是我在打工換宿的咖啡店中和客人聊天時聽到的名詞,說的是許多台灣人對美好生活的想像,已不再與美、加、澳洲的那些熱門移民城市所掛勾,人們開始在這座島嶼內尋找自己新的一方安身之處,人口開始流動進各地美好的山海美地裡。
Thumbnail
108年,是台灣所謂的地方創生元年。其實我也搞不太懂這件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只知道從那年之後,地方創生這個詞出現得十分頻繁。 前陣子,跟一群不同領域的雲林朋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讀書會,一起共讀《鄉下創業學》這本書,讀到瀨戶內藝術祭的案例時,突然領略當時這本書被夥伴推薦的原因了。
Thumbnail
108年,是台灣所謂的地方創生元年。其實我也搞不太懂這件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只知道從那年之後,地方創生這個詞出現得十分頻繁。 前陣子,跟一群不同領域的雲林朋友組成了一個小小的讀書會,一起共讀《鄉下創業學》這本書,讀到瀨戶內藝術祭的案例時,突然領略當時這本書被夥伴推薦的原因了。
Thumbnail
我們都該看看大海和一座座島嶼家園,一段被遺忘的故事,用空間與藝術再次迎接人氣-瀨戶內海 故事很簡單四個部分  1.當地產業遺跡 2.家園村落閒置空間再利用 3.親近自然的手法 4.碼頭 1.------------------------------------------------------
Thumbnail
我們都該看看大海和一座座島嶼家園,一段被遺忘的故事,用空間與藝術再次迎接人氣-瀨戶內海 故事很簡單四個部分  1.當地產業遺跡 2.家園村落閒置空間再利用 3.親近自然的手法 4.碼頭 1.------------------------------------------------------
Thumbnail
2016初訪藝術祭第一站好像就是三都半島,那時什麼都不懂,下了船跟著一群旅客上公車,下了公車又莫名地上了志工的休旅車,就這樣一路被載著造訪原本想要行軍去看的作品們,若在豔陽下走個2-3公里,真的是很吃力啊。也感謝有了志工,早早就回到島廚房等公車,等待的同時還被招待了碗番茄素麵和清涼飲料
Thumbnail
2016初訪藝術祭第一站好像就是三都半島,那時什麼都不懂,下了船跟著一群旅客上公車,下了公車又莫名地上了志工的休旅車,就這樣一路被載著造訪原本想要行軍去看的作品們,若在豔陽下走個2-3公里,真的是很吃力啊。也感謝有了志工,早早就回到島廚房等公車,等待的同時還被招待了碗番茄素麵和清涼飲料
Thumbnail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春季會期將要落幕,然而,認真想來,我也忘了為什麼會在2016去參加藝術祭。 海,怎麼樣都好看 在參加藝術祭的期間,除了渡輪上商店街滿滿的遊客,偶爾在展場會看到似乎幾天前看到的同好之外,傍晚時分走在小巷弄中,會發現瀨戶內地區就是一個平實的生活之地。
Thumbnail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春季會期將要落幕,然而,認真想來,我也忘了為什麼會在2016去參加藝術祭。 海,怎麼樣都好看 在參加藝術祭的期間,除了渡輪上商店街滿滿的遊客,偶爾在展場會看到似乎幾天前看到的同好之外,傍晚時分走在小巷弄中,會發現瀨戶內地區就是一個平實的生活之地。
Thumbnail
這幾年的夏天,我都帶著家人親自走訪東海岸藝術季這些藝術與自然的對話場域,親眼看看這些藝術家如何運用本身的能量,與台東的藍天大海及豐富的自然對話。
Thumbnail
這幾年的夏天,我都帶著家人親自走訪東海岸藝術季這些藝術與自然的對話場域,親眼看看這些藝術家如何運用本身的能量,與台東的藍天大海及豐富的自然對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