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emma@_ @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Right?Wrong? 兩難困局@

2022/04/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兩難困局與人倫道德,筆者最先想到的是Lawrence 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柯爾伯格及其六個道德發展階段),以及他所提出的「Heinz dilemma」「海因茨偷藥困境」:
海因茨的妻子患了一種罕有疾病,瀕臨死亡,唯一希望是一個藥劑師剛發明藥物, 但是價格高昂。即使這種藥物成本只有200美元,藥劑師卻要賣2000美元。但海因茨舉家只能拿出1000美元。他把所有錢都給了藥劑師,然而藥劑師還是拒絕了;海因茨請求能否以後再支付餘下的或分期付款,卻仍遭到藥劑師的拒絕。絕望中,海因茨開始考慮偷藥。海因茨應為他的妻子進店偷藥嗎?這樣做是錯誤的嗎?為什麼呢?
柯爾伯格利用以上故事發展出他的「六個道德發展階段」。有興趣者可以到所附的連結看看去,以及身同感受、設身處地去想想看。(想想今天大藥廠的處境?)而六個道德發展階段亦展開了各6個「應該」、「不應該」共12個可能性及其理由,值得大家多角度反思。於是,我們就不會遇事妄下判斷、偏執一端;尤其面對的是一些可以細思慢想不用急的處境!
《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的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1968年-)也該是在有關基礎上寫作了100個相關Dilemma的故事,考考大家智慧,以至於MQ(道德智商) 吧?筆者看此書的前言,開首兩句話就很吸引人:「缺乏理性的想像只是一種幻想,但缺乏想像的理性卻又枯燥無味…」他稱這為「思想實驗」---直搗問題核心。
📷
這讓筆者想起了「救生艇」的故事:遠洋巨輪沉了,救生艇載滿了人;但「滿」與「不滿」,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還有人在海上漂浮,不救的話他們不久就會凍死;可是救的話一旦艇滿了而入水下沉,則會全艇的人墮海全沒。那麼,救嗎?且還要問救誰?老人優先還是孩子優先?又有沒有人自願跳下海讓出空間來救人?這又有可能嗎?
此書中的故事不少都是很貼身的,例如<60. 照我說的做,不是跟著我做>中的女主角珍娜絲是一個環保人士,她知道國際長途飛行的二氧化碳排放對全球暖化有很大衝擊;單以全球商務飛行而言,一年碳排放量可以等於所有非洲國家的碳排放的總和。然而,諷刺的是,她偏偏要國際飛行周遊列國去進行游說,怎麼辦才好?
最後,大家可以想想看,這些兩難困局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啊!或許只是,我們粗心大意不會去反省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盧明輝
盧明輝
曾在日本及中國的大街小巷遊走,少年流浪的心,此生不渝!但我只是過客,不會留下甚麼。是東京或北京與否,如今不再重要;此生卻是,偶到人間來一遊的過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