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你的價值不是我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Wikipedia
鬱金香狂熱(荷蘭文:Tulpenmanie)1637年發生在荷蘭,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當時由鄂圖曼土耳其引進的鬱金香球根異常地吸引大眾搶購,導致價格瘋狂飆高,然而在泡沫化過後,價格僅剩下高峰時的百分之一。
當我一開始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覺得匪夷所思,為何群眾會對一個沒有太大實用價值的物品瘋狂?隨著進入股市的時間增加,對於這樣的行為跟歷史就越來越可以理解。

關於價值的分類以及解釋,網路上大概也可以找到一堆資料:什麼本性說?情感說?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還有啥主觀價值理論?但那些東西其實真的不是很好懂,我比較喜歡用日常生活中可以遇到的事情來思考東西。

我所認知的價值
價值最直覺的想法就是「成本」「產出」:一隻母雞值多少錢取決於養這枝母雞要花多少成本 + 未來這隻母雞可以有多少產出、一台汽車值多少錢取決於製作這台車要花多少成本 + 未來這台車可以替我做什麼......等等。

再來,價值會根據每個人的「喜好」而有不同:舉凡汽車、手錶、包包......等等。

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像是房屋、汽車、手機......等等,會隨著年份越久而折損價值。然而這邊指的改變未必是價值越來越少,有些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加價值:例如古董。

更有趣的是
價值會被「別人的看法」所影響:從眾行為,尤其是對自己不熟悉的物品或服務,更容易會因為周遭人的看法而有所不同。
【股票的價值】
1. 成本和產出:股票的成本是什麼?就是我花多少錢買的 RRRRR;那股票的產出是什麼?就是公司可以分給股東的利益 (回購股價上升、股利......等等)

2. 喜好:每個人都有偏好自己喜歡的公司,有人覺得 Elon Musk 就是神,$TSLA 再貴都可以歐印;有人覺得 Palantir 就是潮,從 $40 跌到 $10 一樣繼續買......等等 (窩沒有說這些股票不好,我只是舉例而已.....)

3. 時間:五年前的特斯拉對比現在的特斯拉,十年前的亞馬遜對比現在的亞馬遜,或者是二十年前的 IBM 對比現在的 IBM,我想這樣的價值改變應該不言而喻了吧?

4. 別人的看法:特斯拉一天漲 10%,泥會不會覺得 484 窩低估了特特的價值?不然怎麼別人瘋狂買 R? 欸欸,股市同學會說台積電已經很便宜了,現在 484 要進場了阿?
做一下小結:
  • 價值是一個很「主觀」的概念,同時也含有「客觀」的事實。
  • 主觀在於每個人在「不同時間點」對同一個股票會有不同的「喜好」,甚至會受到「別人的看法」而有不同的判斷。
  • 客觀在於每間公司的過去有多賺錢 (對股東的利益)以及股票的價格 (股票的成本) ,這都是很客觀的事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egeChick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價格組成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供需」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下降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上升
當你在決定買手機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手機是多少價格? 當你在決定儲值抽卡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抽一次是多少價格?
賣菜阿婆:「一斤十元,三斤一百元啦!」 主婦:「阿婆可以再便宜一點嗎?」 賣菜阿婆:「好啦!三斤算你九十啦!」
價格組成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供需」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下降 供給 < 需求 : 價格上升
當你在決定買手機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手機是多少價格? 當你在決定儲值抽卡的時候,會不會去看抽一次是多少價格?
賣菜阿婆:「一斤十元,三斤一百元啦!」 主婦:「阿婆可以再便宜一點嗎?」 賣菜阿婆:「好啦!三斤算你九十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價值投資的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並揭示了許多投資者面臨的倖存者偏差問題。通過分析股市的波動與資金流入的關聯,提醒投資者認清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異,並建議在股市中更注重短期的投機策略而非長期的價值投資。文章中還引用故事來強調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與困難,並鼓勵讀者理性選擇投資方式。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價值投資的本質就是買便宜貨,是用五毛錢買一塊錢的東西。而所謂用合理或被低估的價格買入好公司的流派,那不是價值投資,那是....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柯斯托蘭尼股神以比喻說明股票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呼籲投資者不應只用股票價格來判斷賣出時機,而應關注企業本身價值。技術分析已被外資視為過時,股價高地的一流企業不宜追價,而在出現顛覆式創新者前,購入後可長期持有
Thumbnail
現在很容易看到的各種價值觀爭議,舉凡世代衝突、性別議題、勞資糾紛這些阿,新的、「進步」的觀念往往受到很多打壓跟阻礙。 今天在想阿,這不就是在高位震盪?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聽到投資高股息會均值回歸,這句話細思極恐阿,很多社群上的朋友紛紛開始討論,現在的高股息熱潮,會不會真的像是荷蘭鬱金香狂熱的故事。1637年發生在荷蘭,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   當時由鄂圖曼土耳其引進的鬱金香球根異常地吸引大眾搶購,導致價格瘋狂飆高,然而在泡沫化過後,價格僅剩下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價值投資的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並揭示了許多投資者面臨的倖存者偏差問題。通過分析股市的波動與資金流入的關聯,提醒投資者認清價值與價格之間的差異,並建議在股市中更注重短期的投機策略而非長期的價值投資。文章中還引用故事來強調投資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與困難,並鼓勵讀者理性選擇投資方式。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價值投資的本質就是買便宜貨,是用五毛錢買一塊錢的東西。而所謂用合理或被低估的價格買入好公司的流派,那不是價值投資,那是....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柯斯托蘭尼股神以比喻說明股票價格與價值的關係,呼籲投資者不應只用股票價格來判斷賣出時機,而應關注企業本身價值。技術分析已被外資視為過時,股價高地的一流企業不宜追價,而在出現顛覆式創新者前,購入後可長期持有
Thumbnail
現在很容易看到的各種價值觀爭議,舉凡世代衝突、性別議題、勞資糾紛這些阿,新的、「進步」的觀念往往受到很多打壓跟阻礙。 今天在想阿,這不就是在高位震盪?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提到投資股票,大多脫離不了ETF這個起手式。還記得我之前推薦過的無腦理財術,其實也算是用力推廣ETF的大功臣。一年前我認真有按照書裡的方式做,至今前前後後也賺了二十幾萬有了,不過、でも、しかし、現在出了一個流派,號稱只要會購物就能精準判斷股票,做自己的投資顧問,真的有這麼神嗎?
Thumbnail
聽到投資高股息會均值回歸,這句話細思極恐阿,很多社群上的朋友紛紛開始討論,現在的高股息熱潮,會不會真的像是荷蘭鬱金香狂熱的故事。1637年發生在荷蘭,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   當時由鄂圖曼土耳其引進的鬱金香球根異常地吸引大眾搶購,導致價格瘋狂飆高,然而在泡沫化過後,價格僅剩下
買入一家公司的應著重在公司的價值,不要因為價格或是技術指標作為買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