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寫在之前:為什麼逐字逐句地閱讀是錯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我還是大學的時候,我對於閱讀的想法是,一定要一字一句的讀完一本書,如果不這樣做,我會覺得自己好像沒有看完一本書。

但是出社會多年後,我發現這樣的閱讀方法很沒有效率,而且,這種閱讀方法是錯誤的。

為什麼一字一句的閱讀法是錯的呢?

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肯定是有目的的,如果有人說,他看一本書是毫無目的的,那麼,他一定很難從書中學到什麼。不過,看小說、看漫畫,這種比較屬於放鬆性質、娛樂性質的書,當然例外。

但是,如果你是想獲取知識,你想從書中學到一點什麼,你閱讀一本書肯定是有目的的。

就像是今天你想增加自己的行銷知識、業務知識,你肯定是有目的的,你不會拿到一本書,然後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獲得什麼。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看書就是沒目的的,我真的不知道我可以從書中獲取什麼。

會有這種疑問的人,多半都是缺少一些工作經驗的人,因為不知道自己工作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只是覺得自己應該學點東西,所以才會有這種疑惑。

所以,我提倡的「高效率極速閱讀術」,適合那些知道自已需要獲得什麼知識的人,這套方法是我自己多年來的閱讀方式,我可以一個晚上就看超過10本書,每年看超過200~300本書以上。

而且,這套方法,並不是只有看書快,連閱讀效率也很高;也就是我自己創建的這套「高效率極速閱讀術」,除了有閱讀速度快的優點之外,就連閱讀效率以及吸收的知識的效率,同樣也很高。

假如一個人是有目的的開始看一本書,這就說明了:一本書裡面的內容,有些東西是他需要的,有些是他不需要的。

為什麼?因為一本書不會整本都是重點,肯定是參雜一些不重要的部分,甚至我覺得,一本書如果有30%以上的內容是重點,就已經算是好書了,多數的情況下,很多內容都是拿來湊數的。

當然也有些很棒的書,裡面有很多重點,比方說《如何閱讀一本書》、《人類大歷史》、《必然》…等等,但這些好書在市場上是相當少的,面對這種好書,我們當然要進行慢讀,但市場上真實的情況是,這種好書永遠是少數。

假如你認清了,一本書不會整本書都是重點,而且不重要的比例常常超過重要的比例,這就帶出了一個問題:

對於那些不重要的部分,為什麼我們還要慢慢讀呢?

我的答案是:對於那些不重要的部分,我們要快速帶過!

也就是,我們看一本書是有快有慢的,當我們碰到重點的時候,我們就要進行慢讀,當我們碰到不重要的部分,我們就要快速帶過。

以這種方式去閱讀,我們的閱讀速度就可以獲得大幅提升,同時又不會漏掉重點。

所以,這就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重點,那就是:我們要如何判斷一本書哪些是重要的,那些是不重要的?因為如果你不會判斷,或是常常判斷錯誤,你可能會漏掉重點而自己不知道。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來問,也就是:我要怎麼做,才可以提升我判斷一本書重點的能力?

當你可以精準地判斷一本書的重點,你閱讀的效率就會變得很高。

假如你認為有什麼工具或方法,可以快速提升這項能力,那麼我要跟你說:很抱歉,沒有這種事。

這項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腦袋裡的既有知識,如果你平常不愛看書,然後突然希望自己可以每天看過五本書,這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是日積月累的,因為它本身符合馬太效應:當你看越多書,你的閱讀速度就越快;當你閱讀速度越快,你就能看更多書。

我自己創建的這套「高效率極速閱讀術」,不提倡任何訣竅,而是告訴你,要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你實務上的操作方法應該怎麼做?

這套「高效率極速閱讀術」的課程,基本上都圍繞在,要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你要具備什麼樣的觀念,以及你該怎麼做?

這套閱讀方法,是我目前自己採用的閱讀方法,也是我目前畢生閱讀方法的精華。

本專題包含以下內容:

1.怎樣選書?大師挑書法

2.閱讀速度提升的本質是什麼?

3.怎樣快速累積既有知識?影像閱讀法

4.怎樣提升大腦過濾機制?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一)

5.怎樣提升大腦過濾機制?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二)

6.怎樣極大化提升你的既有知識?網路筆記(一)

7.怎樣極大化提升你的既有知識?網路筆記(二)

8.怎樣極大化提升你的既有知識?網路筆記(三)

9.怎樣將知識進行內化?(一)便利貼法

10.怎樣將知識進行內化?(二)輸出倒逼輸入

11.一張架構圖,看懂「高效率極速閱讀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伊森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我自己創建的這套「高效率極速閱讀術」,不提倡任何訣竅,而是告訴你,要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你實務上的操作方法應該怎麼做? 這套「高效率極速閱讀術」的課程,基本上都圍繞在,要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你要具備什麼樣的觀念,以及你該怎麼做? 這套閱讀方法,是我目前自己採用的閱讀方法,也是我目前畢生閱讀方法的精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不要再慢慢讀了,快快地多讀幾遍。 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歡慢慢「研讀」一本書,不懂的地方停下來反覆思考,從頭到尾讀完,感覺自己好像懂了,滿足又踏實。 可是闔上書要說讀了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是一本把人從幻想拉回來的工具書,停止沉浸在慢讀的自我滿足感,改採高速、大量重複的閱讀法吧,這個方法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