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20日展開日韓等亞洲行,傳將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我認為這是一個左右全球貿易的新事件,就像中美貿易戰一樣。
印太戰略是前美國總統川普交接前解密的長期計畫,以最大範圍的海域來說包含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北大西洋、北海,這些海域包圍了歐洲以及中國大陸,更準確的說封鎖了中國的一帶一路
與印太戰略有關的協議
任何協議的成敗關鍵都在「經濟利益」,有經濟的利益就有「選票的籌碼」
台灣向來跟美國的關係是「獨立協議」,這是為了「避免直接的政治衝突」,獨立協議為的就是經濟利益,不論在野黨、執政黨都改變不了這種模式,去批判這種協議模式也沒有用,除非你能避免直接的政治衝突,否則,你討論「印太經濟架構」台灣在不在官方名單裡,根本沒有意義,分明只是為了「國內選票鬥爭的假籌碼」
- 1941年五眼聯盟,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和美國,是由五個英語圈國家所組成的情報聯盟,在英美協定下組成的國際情報分享團體
- 1971年五國聯防,是英國、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五個大英國協成員國,商討當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遭受襲擊時,協議國採取的反應和所能給予的軍事援助,澳洲地位其實很重要
- 2007年~2021年四邊安全對話,是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之間的非正式戰略對話,2021年的聯合聲明「四方精神」強調了對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的共同願景」,維持南海和東海的秩序,此時印度成為重要的一員
- 2021年澳英美聯盟〈AUKUS〉由澳洲、英國、美國於2021年9月15日聯合宣布成立的軍事安全合作夥伴關係,並協助澳洲建立核子動力潛艇艦隊,且合作開發高超音速武器
- 2022年「印太經濟架構(IPEF)」,初期成員有 14 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紐西蘭、南韓、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斐濟、菲律賓和越南,注意地圖上的分布位置,這是「太平洋區域鏈」,有別以往,取代「太平洋島鏈」
從以上的《印太架構》觀察,中國往東出口被「太平洋區域鏈」給封鎖,往西有「北約組織」及歐盟,且在英國海軍的支持下監管北大西洋,往北是俄羅斯兩者可稱不上好朋友,中國土地還有被吃掉的危險,往南有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山脈阻擋,易守難攻,越過山脈還有印度的軍事武裝隨時等待,唯一的東南亞目前在「印太經濟架構(IPEF)」下,也逐漸被圍堵
與印太戰略有關的重要國家可能衍生區域衝突
英國和大英國協體系的澳洲、印度、美國,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台灣,這7個國家將站在印太戰略的第一線。這邊問題就浮現了,印太戰略不只包圍中國,連歐洲也一併拉入戰局,且歐洲近年來,以德國、法國為首的歐陸霸主,因經濟因素較為親近中國,東歐則是夾在其中,面臨中國與俄羅斯勢力的第一線,英國則脫離歐盟偏向美國,這表示可能因為經濟因素,會造成歐元區經濟體的動盪。
2021年IMF全球經濟體占比,以名目GDP排名
- 美國24.08%
- 歐盟18.73%
- 中國18.11%
總和全球GDP60.92%
俄烏戰爭可以看到,沒有出海口的俄羅斯,積極往歐陸擴張,想重新被認可為歐洲強權,且盼望能透過勝利掌握新的海域。從各個國家對海洋主權的覬覦,可看出海洋的重要性有多大,雖然目標是中國,但牽動的是全球一半以上的經濟震盪威力遠比中美貿易戰還要來的大,台灣從科技力來說「矽屏障」,早已和美國站在一起,未來的東歐肯定更為動盪,這又會改變國際上現有的立場和國家彼此間的關係。
你的愛心/留言/訂閱就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