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談談「天賦」這件事。
你還記得你考大學的事情嗎?我還年輕(←這是重點),所以我記得。我是靠國文、英文、生物考上醫學系的,我這三科加起來差不多270分,我的國文和生物都有九十分以上,如果英文作文寫的好一點,英文就不會「只有」八十幾分。至於數學、物理、化學呢? 分數我真忘了,但我確定我數學指考那一節,一考完就哭了。
高中三年,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數學和物理這兩科,尤其是數學,指考六大科裡面,我想我光是唸高中數學,就用掉了三分之一的讀書時間。數學怎麼回報我的努力呢? 我學測唯一沒有滿級分的就是數學,指考的時候,數學也是剛剛好比頂標多個一兩分。我以為念大學之後就可以脫離數學不好的陰影,我錯了! 大一的時候敝人期中考微積分只有考五十幾分,大學又沒有補習班可以上,我只好常常請同學教我,還記得有一次我不會的題目真的太簡單了,我的同學竟然問忍不住我:「你到底是怎麼考上醫學系的?」,我老實回答:「靠國文、英文、生物三科加起來超過270分考上的。」我的好同學露出了一個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繼續耐心的教我。那個同學應該是我先生啦,他堅持不承認他有對我說過如此沒有禮貌又殘忍的話。
我對數學就是這麼沒有辦法,我很早就理解到自己在數學這一塊「沒有天賦」。幸好,「對數學沒有天賦」這個弱點,照目前的狀況看來,似乎不太會影響我個人財富的累積。我是特例嗎? 還是變有錢的天賦另有他項? 亦或是大部分的人想要變有錢,既不需要數學好,也不需要有天賦 ?
在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故事中,都可以看到「天賦」和「努力」的影子。但是非常違反直覺的是,"變有錢"不是如此,結論是: 想變有錢,當然需要努力,但不需要很有天賦 (至少不是你想像的那一種天賦,我指的是"talent")。
在2000年有一篇論文,是研究將近四千個家庭,並把這些家庭分成所得相近的幾組,看他們在家庭資產累積上的差異。
許多終身所得最低的家庭,即一輩子薪資排行都在最底層10%的人,在他們工作生涯結束時並沒有累積任何財富,這聽起來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不過這些低所得的人裡面,有百分之十累積了超過20萬美元的資產,有少數人累積了50萬美元的資產。
在薪資水平的另一端,研究團隊也同樣發現,有一些高所得者雖然整個工作生涯都拿著高水平的薪資,最後卻沒有累積多少財富。在年收入前百分之十的組別中,有一些家庭在退休時,的確累積了數百萬美元的資產,但同時約有百分之十的高收入家庭,在工作生涯結束時,僅有不到20萬美元的財富。
無論哪一個所得階層,他們累積的家庭財富都可以差異非常巨大,研究團隊的結論是,所得差異,只能夠解釋百分之五的財富分配情形。而其他的因素,像是有沒有得到大筆的繼承、是否有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有沒有小孩、甚至結過幾次婚,這些確實都會影響財富,但沒有你想像的這麼多----各種千奇百怪的「運氣因子」,大概只能另外解釋百分之四的財富差異狀況。
所以累積的家庭財富最重要的關鍵,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