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將會是「自產再生能源極大化」的要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4 / 02 )


由國發會負責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已經正式公布了。其中,海洋能的角色是「前瞻能源」之一,期望長期而言,能藉此極大化自產的再生能源。(附圖紅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的定位我是認同的。畢竟,海洋能的技術確實還不成熟,能夠重視其潛力,已經算是一種肯定了。

我願意盡力促成上述目標的實現。一旦取得關鍵突破,我認為海洋能的後續發展會很迅猛,並且在中長期階段,逐步成長為「自產再生能源極大化」的要角。



附圖出處:第 11 張投影片

至於「前瞻能源」則在第 30 張投影片有提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劉文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11
在「淨零路徑圖中與海洋能相關的內容」一文中,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氫未來也可能來自以海洋能電解海水」【註 1】,想了想,決定再補充幾句。 在淨零路徑圖中,「氫能」和「海洋能」是並舉的兩個項目。但,循上述思路,若以海洋能電解海水取得氫氣,則「海洋能」和「氫能」兩者其實是緊密的上下游關係,而非截然不同的
Thumbnail
2022/05/11
在「淨零路徑圖中與海洋能相關的內容」一文中,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氫未來也可能來自以海洋能電解海水」【註 1】,想了想,決定再補充幾句。 在淨零路徑圖中,「氫能」和「海洋能」是並舉的兩個項目。但,循上述思路,若以海洋能電解海水取得氫氣,則「海洋能」和「氫能」兩者其實是緊密的上下游關係,而非截然不同的
Thumbnail
2022/04/25
對前篇貼文中所提專利感興趣的朋友,您只要進入「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的網址,然後在搜尋欄輸入附圖中顯示的專利案號(最前面是英文字母,後面接六碼阿拉伯數字),即可閱覽這件專利。 詳細內容我後續會以多篇專文介紹。
Thumbnail
2022/04/25
對前篇貼文中所提專利感興趣的朋友,您只要進入「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的網址,然後在搜尋欄輸入附圖中顯示的專利案號(最前面是英文字母,後面接六碼阿拉伯數字),即可閱覽這件專利。 詳細內容我後續會以多篇專文介紹。
Thumbnail
2022/04/25
偶然看到下面這篇報導的標題及附圖,覺得略同於我的某件專利,所以特別感興趣: 滑翔翼助風力發電? 領空監管成難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161586...... 相關內容後續會以系列貼文深入探討。
Thumbnail
2022/04/25
偶然看到下面這篇報導的標題及附圖,覺得略同於我的某件專利,所以特別感興趣: 滑翔翼助風力發電? 領空監管成難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161586...... 相關內容後續會以系列貼文深入探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Thumbnail
大家知道政府已於今年3月份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生硬的用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備感陌生,事實上,當前以2050淨零為目標,剩下30年的時間,雖然看似時間很長,但要從「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都同步推動,最終以"零碳排"為目標...
Thumbnail
大家知道政府已於今年3月份正式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生硬的用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都備感陌生,事實上,當前以2050淨零為目標,剩下30年的時間,雖然看似時間很長,但要從「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都同步推動,最終以"零碳排"為目標...
Thumbnail
在「淨零路徑圖中與海洋能相關的內容」一文中,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氫未來也可能來自以海洋能電解海水」【註 1】,想了想,決定再補充幾句。 在淨零路徑圖中,「氫能」和「海洋能」是並舉的兩個項目。但,循上述思路,若以海洋能電解海水取得氫氣,則「海洋能」和「氫能」兩者其實是緊密的上下游關係,而非截然不同的
Thumbnail
在「淨零路徑圖中與海洋能相關的內容」一文中,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氫未來也可能來自以海洋能電解海水」【註 1】,想了想,決定再補充幾句。 在淨零路徑圖中,「氫能」和「海洋能」是並舉的兩個項目。但,循上述思路,若以海洋能電解海水取得氫氣,則「海洋能」和「氫能」兩者其實是緊密的上下游關係,而非截然不同的
Thumbnail
在前篇貼文所引用的中時社論裡,有這麼一句話: 但政府的「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對風電和太陽光電以外的綠能,居然只以「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並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畫2050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幾句話輕輕帶過,並嚴重低估其潛力值......【註 1】
Thumbnail
在前篇貼文所引用的中時社論裡,有這麼一句話: 但政府的「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對風電和太陽光電以外的綠能,居然只以「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並導入波浪、海流發電等海洋能技術,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畫2050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 8~14GW」幾句話輕輕帶過,並嚴重低估其潛力值......【註 1】
Thumbnail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Thumbnail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Thumbnail
由國發會負責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已經正式公布了。其中,海洋能的角色是「前瞻能源」之一,期望長期而言,能藉此極大化自產的再生能源。(附圖紅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的定位我是認同的。畢竟,海洋能的技術確實還不成熟,能夠重視其潛力,已經算是一種肯定了。
Thumbnail
由國發會負責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已經正式公布了。其中,海洋能的角色是「前瞻能源」之一,期望長期而言,能藉此極大化自產的再生能源。(附圖紅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的定位我是認同的。畢竟,海洋能的技術確實還不成熟,能夠重視其潛力,已經算是一種肯定了。
Thumbnail
雖然淨零路徑圖尚未正式公布(預計三月),部分政策方向已在媒體上提前釋出【註 1】。在引文中,下面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官員表示,若用既有技術,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可能性很低,因此這十年要趕快投入技術研發,包含發展綠氫、地熱、CCUS等,力拚 2030 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透過
Thumbnail
雖然淨零路徑圖尚未正式公布(預計三月),部分政策方向已在媒體上提前釋出【註 1】。在引文中,下面這段話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官員表示,若用既有技術,2050 年要達到淨零碳排可能性很低,因此這十年要趕快投入技術研發,包含發展綠氫、地熱、CCUS等,力拚 2030 年前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透過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來個再生能源討論。 第一張圖是全球能源未來發展的趨勢。 第二張圖為台灣再生能源政府政策 而因應再生能源的發生,會產生的需求,就是微電網,微電網的功用,可以理解為下列二種: 2、 微電網可以削峰填谷,在離峰時儲備電力,在尖峰時使用儲備電力,降低主電網的負擔。 #可轉債 #CBAS
Thumbnail
大家好,今天來個再生能源討論。 第一張圖是全球能源未來發展的趨勢。 第二張圖為台灣再生能源政府政策 而因應再生能源的發生,會產生的需求,就是微電網,微電網的功用,可以理解為下列二種: 2、 微電網可以削峰填谷,在離峰時儲備電力,在尖峰時使用儲備電力,降低主電網的負擔。 #可轉債 #CBAS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