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和氫能的關係

海洋能和氫能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5 / 09 )


在「淨零路徑圖中與海洋能相關的內容」一文中,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氫未來也可能來自以海洋能電解海水」【註 1】,想了想,決定再補充幾句。

在淨零路徑圖中,「氫能」和「海洋能」是並舉的兩個項目。但,循上述思路,若以海洋能電解海水取得氫氣,則「海洋能」和「氫能」兩者其實是緊密的上下游關係,而非截然不同的兩種能源。

我對海洋能很感興趣,希望在佔地球表面積七成的這片無垠大海中,也能產出大量的再生能源【註 2】。依我的想像,即便日後成功做到這一點,這些再生能源直接併入電網的可能性並不高【註 3】,所以,很有可能是先電解海水,再以氫能的方式供人使用。這有點像是整個大海就是一座蘊藏量非常豐沛的「氫田」,能夠源源不絕產出氫氣的概念。

最近政府高度重視氫能,相關報導很多。若我上述說法大體無誤,那政府也應該投注更多心力來大力發展海洋能才對。




【註 1】
淨零路徑圖中與海洋能相關的內容

【註 2】
海洋能

【註 3】
黑潮發電除外,黑潮發電應該有機會直接併網。




avatar-img
劉文晏的沙龍
6會員
84內容數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劉文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國發會負責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已經正式公布了。其中,海洋能的角色是「前瞻能源」之一,期望長期而言,能藉此極大化自產的再生能源。(附圖紅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的定位我是認同的。畢竟,海洋能的技術確實還不成熟,能夠重視其潛力,已經算是一種肯定了。
對前篇貼文中所提專利感興趣的朋友,您只要進入「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的網址,然後在搜尋欄輸入附圖中顯示的專利案號(最前面是英文字母,後面接六碼阿拉伯數字),即可閱覽這件專利。 詳細內容我後續會以多篇專文介紹。
偶然看到下面這篇報導的標題及附圖,覺得略同於我的某件專利,所以特別感興趣: 滑翔翼助風力發電? 領空監管成難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161586...... 相關內容後續會以系列貼文深入探討。
我對海洋能很感興趣,過去已投入不少心力關注,未來仍會持續。 我在「方格子」部落格中,有開闢了一個「海洋能」專題,目前已建立了一個「黑潮發電」標籤,未來會逐步開闢新的標籤(這樣才足以撐起一個專題)。 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面積的七成,目前除已相對成熟的離岸風電(多在近海)外,其他各種海洋能都還在很初步
由國發會負責的淨零碳排路徑圖已經正式公布了。其中,海洋能的角色是「前瞻能源」之一,期望長期而言,能藉此極大化自產的再生能源。(附圖紅色箭頭所指處) 這樣的定位我是認同的。畢竟,海洋能的技術確實還不成熟,能夠重視其潛力,已經算是一種肯定了。
對前篇貼文中所提專利感興趣的朋友,您只要進入「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的網址,然後在搜尋欄輸入附圖中顯示的專利案號(最前面是英文字母,後面接六碼阿拉伯數字),即可閱覽這件專利。 詳細內容我後續會以多篇專文介紹。
偶然看到下面這篇報導的標題及附圖,覺得略同於我的某件專利,所以特別感興趣: 滑翔翼助風力發電? 領空監管成難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161586...... 相關內容後續會以系列貼文深入探討。
我對海洋能很感興趣,過去已投入不少心力關注,未來仍會持續。 我在「方格子」部落格中,有開闢了一個「海洋能」專題,目前已建立了一個「黑潮發電」標籤,未來會逐步開闢新的標籤(這樣才足以撐起一個專題)。 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面積的七成,目前除已相對成熟的離岸風電(多在近海)外,其他各種海洋能都還在很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