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3 陪我長大-《是不是我還不夠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是不是我還不夠好 不能成你想要的形狀》

耳機裡播放著莊鵑瑛唱的【是不是我還不夠好】這首歌

回憶飄到了好久以前


用一首陪我走過那段日子的歌說故事。

其實也沒有怎樣,說起來無傷大雅

小時候,我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


我以為生活就是這樣了,模糊的記得有一天爸爸媽媽回奶奶家(應該是過年吧)

大家熱熱鬧鬧的聚在一起,我卻對於很少見面的爸爸媽媽感到陌生。

一直到長大了一點,才漸漸熟悉這一切。


原來爸爸媽媽是過年才會回來的人

爸爸說要我要陪阿公阿嬤所以才住在鄉下的


幼稚園時他們這麼說,所以我住在阿公阿嬤家

小學一年級他們說台北的教育比較好 所以我到了台北讀書

小學二年級他們希望我回鄉下陪阿公阿嬤

小學三年級他們又決定把我帶回台北唸書

國中開始他們希望我回鄉下照顧阿公阿嬤

高中他們希望我回台北讀書


在成年之前,我總是輾轉穿梭在台北與雲林之間

火車是我最親近的交通工具

而我也很習慣這一切

即使鄰居偶爾會用曖昧的眼神看著我


我以為這一切很正常

直到小學三年級

這種寧靜被打破了


小學的時候,姑姑最喜歡在暑假接我去他們家住

一方面是表姐能陪我玩

一方面我猜也許是想幫阿嬤分擔帶我的辛苦

依稀記得有一天傍晚,我跟表姐在附近的學校玩,那時太陽要下山了,盪鞦韆上有夕陽照下的橘黃色光芒,我們打算要翻牆回家的時候

表姐卻突然嚴肅的說道:「我跟妳說一件事,但妳不能哭喔」

我:「好啊」

表姐:「我跟你說了喔,真的不能哭喔也不要在意喔!」

我:「什麼事啦!我才不會哭勒」

表姐:「妳不是你媽媽的小孩,妳是被撿回來的。」

我:「………….」

表姐:「你還好嗎?」

我:「屁啦!才不是勒!」

表姐:「真的啦,大家都知道,我媽交代我們不能跟妳說,但我覺得妳應該要知道。」

我:「………….」

那一刻我懂了鄰居曖昧的眼神是為什麼了。

我知道這些日子大家不斷在我周圍爭論,卻要避開我的原因了

大家都知道,全世界都知道,除了我。


後來我的反應,我想不起來了。

我忘了自己有沒有哭,忘了後來究竟做了什麼回應。

恍惚只記得回到姑姑家,姑姑似乎問我怎麼了

再有印象時我已經站在樓梯上 聽見姑姑的怒吼

「妳幹嘛跟她說!妳怎麼能跟她說!她不能知道啊!!」


我腦中一片空白,回到表姐房間,翻開姑姑買給我,並規定我一天要寫完2頁的參考書,手中緊緊握著筆,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

而嶄新的參考書印上了一點一點的水漬。


我明明不想哭的,為什麼眼淚會一直掉呢?


表姐後來回房間後問我:「妳知道妳不是你媽媽的小孩妳會很難過嗎?」

我用力搖一搖頭

表姐:「那妳為什麼要哭?」

當下我好希望她不要再問了,我是個不擅長辨別情緒的人,我真的不明白我現在的情緒屬於哪一種。

(題外話,現在認真回想起她當時問的問題,突然覺得她不當記者實在是太可惜了)


我怪她嗎?老實說我不怪她,真的。

(假如在那個年紀還涉世未深的自己,知道我的妹妹不是這個家的人,我大概也會忍不住想要告訴她。)

所以我不怪她,也不恨他。

只是從那天開始,我的世界,整個世界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其實是真的悲傷,想起來還是傷感,談過往,太難忘,一顆敏感又堅強的心臟。

在回家的車上,姑姑問我:「知道那件事妳感覺怎麼樣?」

回到台北我爸媽問我:「知道這件事妳感覺怎麼樣?」

乾媽問我:「妳感覺怎麼樣」

而我總是回答:「沒怎樣」

或者乾脆逃避一語不發

全天下的人彷彿在做研究報告一樣

都想要把我撕開,看一看我的內心,研究我的狀態,確認一下是不是如他們想像得血肉模糊

我懂得那是關心,但老實說,我好像真的覺得這件事無傷大雅。


至少當下,我是這麼以為的。
真的這麼以為的。


而從那件事發生過後,我所有的錯誤都漸漸的被放大檢視了。

只要犯了錯,媽媽就會說:「反正妳不是我的小孩」

嚴重一點的錯爸爸就會說:「妳不想當這個家的小孩,我明天就帶妳去戶政事務所斷絕父女關係」

姑姑會說:「把妳送回去妳親生媽媽那邊,看看妳現在有多幸福」

大家都覺得我的過錯是因為我的不平衡


但傷害我的可能從來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種種藏在言語中的情緒因子。


大概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天真的發誓不要成為我討厭的那種大人。

那種自私,只顧自己情緒,而傷害別人的大人。


是不是我還不夠好,不能像家人噓寒問暖。

「妳知道爸爸當初帶妳回來,是因為家裡都是男生,沒有人可以跟媽媽撒嬌,幫她分擔家事,爸爸是希望有一個女兒來陪媽媽。」爸爸溫柔的說


我不知道這段話,是為了解釋,還是為了導正我的觀念。

但為什麼現在想起來,我的存在,原來是一種功能性。

這是他們需要的,可惜我做不到。


那時候,我覺得我自己好沒有用,都是我的錯。

但我還是做不到他口中說的,跟媽媽撒嬌,陪伴她,幫她分擔。


也許在還不諳世事的時候曾有過吧

在一切變質以前,是有過那樣的幸福時光的。


但後來的記憶卻只剩下一些過於嚴厲、過於莫名的打罵,或語言暴力。


之後對於母親,只剩懼怕。

害怕在家裡的任何眼神接觸,能不說話就不說話。

總在爸媽不在時才能放鬆的跟哥哥聊天做自己。

那時候在家裡的我,開心是錯的,不開心也是錯的。

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讓我膽戰心驚。

我好害怕被討厭。

(而那時候的陰影一路演變到現在,對於社交的恐懼。)


我想一定是我還不夠好不夠貼心,所以媽媽才不喜歡我吧。

可是我卻做不出大家喜歡的樣子,我壓抑不住內心的恐懼,就連假日到學校自習的餐費都不敢跟他們拿,太過害怕他們冷言冷語的回應。最後只能想辦法從爸爸的聚寶盆裡偷拿零錢,有時候沒辦法只能看著同學開心的吃飯,自己餓著肚子。

而越害怕,越自卑,做的錯事就越多,就越被討厭。

是我的錯,我是壞孩子,大家這麼說,我也就這麼覺得。


我忘了如何勇敢,論自由就要飛翔, 談夢想,談成長,怎麼也看不清未來的方向。

小時候,我不知道鮮奶油蛋糕是什麼味道。

我好羨慕別人可以過生日,有蛋糕可以吃。


長大後,有人幫我慶生了,可以吃蛋糕了,我卻好討厭過生日。

因為那是個不幸的日子。


出生時,我被親生媽媽拋棄一次。

20歲時,我被養母再拋棄一次。


記得20歲生日將近時,媽媽在我進房間時問我。

「妳生日要到了對不對?要20歲了嗎?」

「對」我訝異的回答,心裡好開心,媽媽竟然記得我的生日!

而正當我高興的快要快要飛起來的當下,一句話將我打入地獄

「20歲了,要成年了,妳可以滾出這個家了吧?我們不用再養妳了吧?」

「……….」我默默關上房門


讓我們接受真相,說再多還能怎樣

關上房門的瞬間,眼淚不停的流 不停的流 不停的流


我的世界在崩塌,我好不容易走出黑暗,卻又不斷被打入黑暗。


媽媽會討厭我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身分證上的母親,是我親生母親的名字

爸爸為了不讓我長大感到疏離,在領養我時偽造文書讓我從領養變成認養。

所以我監護人的欄位上,一個是養父,一個是我的親生媽媽。

所以我的養母總覺得我是我養父在外面跟小三偷生的孩子

除非她心情真的很好,否則對我也很少會有好臉色


但我還是不討厭我的養母,我甚至會跟同學炫耀我的媽媽很漂亮。

我以為長大後逐漸趨緩的關係原來是假象。


我渴望媽媽的愛,可是她討厭我。

我渴望媽媽的愛,即使她討厭我。


我看不見自己的顏色。我看不見自己的顏色。

那一年,在一個大家都不在家的早晨,我搬出家裡。

一句話也沒說的離開了。


二十年的故事,在關上門的那刻劃上句點。


直到現在,還是會因為想起這些事而流淚。

直到現在,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多餘的。

直到現在,還是會羨慕別人能夠抱怨吵吵鬧鬧的家。


至少,還有個家。


《那些你認為無法自行癒合的傷口,會留下很深的疤痕。》- 韓劇〔還有明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veinlife的沙龍
11會員
43內容數
是人生、是散文、是沒說出口的愛。
Liveinlif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5
再堅持一下 你的墜落 有一天會被自己接住的。
Thumbnail
2023/06/05
再堅持一下 你的墜落 有一天會被自己接住的。
Thumbnail
2022/10/28
彷彿有個人曾拿著釘子在我心裡深深地刻下「妳不值得被愛」的標語,而我也對此深信不疑
Thumbnail
2022/10/28
彷彿有個人曾拿著釘子在我心裡深深地刻下「妳不值得被愛」的標語,而我也對此深信不疑
Thumbnail
2022/10/27
忘記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回家的 也許 是當我明白 原來自己一個人也是個家。
Thumbnail
2022/10/27
忘記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回家的 也許 是當我明白 原來自己一個人也是個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雪嬿總是抱怨婆婆的女兒一天到晚回娘家,但她要是想回娘家,婆婆就會說,一天到晚回娘家,有人像你這樣回娘家的嗎? 雪嬿總是心裡ㄇㄇ,就你女兒回娘家是回家,我回娘家就是" 回娘家 " 縱使不爽,但又不敢言,雪彥自小被教育-就是順從,聽話,乖巧。 雪嬿敢怒不敢言,因為老公,也跟他一樣,從小順從,聽
Thumbnail
雪嬿總是抱怨婆婆的女兒一天到晚回娘家,但她要是想回娘家,婆婆就會說,一天到晚回娘家,有人像你這樣回娘家的嗎? 雪嬿總是心裡ㄇㄇ,就你女兒回娘家是回家,我回娘家就是" 回娘家 " 縱使不爽,但又不敢言,雪彥自小被教育-就是順從,聽話,乖巧。 雪嬿敢怒不敢言,因為老公,也跟他一樣,從小順從,聽
Thumbnail
而在那天,她就知道她錯了。 錯不在於自己的定義,而是在於自己為什麼那時要不聽爸媽的話。 那時的她們什麼都不懂,也還不會反抗,甚至不知道她們的爸媽是怎樣的樣貌。而也因為這件事,她們知道了那些不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血淋淋的黑暗現實。
Thumbnail
而在那天,她就知道她錯了。 錯不在於自己的定義,而是在於自己為什麼那時要不聽爸媽的話。 那時的她們什麼都不懂,也還不會反抗,甚至不知道她們的爸媽是怎樣的樣貌。而也因為這件事,她們知道了那些不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血淋淋的黑暗現實。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五集影評,在這集的尾聲,美貞說,她不討厭也不喜歡父母,但她討厭哥哥跟姊姊。因為覺得媽媽總是因為子女而不幸福,所以如果自己遇到不好的事,絕對不能讓媽媽知道。看到這裡,不禁想起媽媽的那段自言自語,如果他們都能互相說出口,那美貞會不會不感到這麼孤單,媽媽會不會不被孩子們誤解。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第五集影評,在這集的尾聲,美貞說,她不討厭也不喜歡父母,但她討厭哥哥跟姊姊。因為覺得媽媽總是因為子女而不幸福,所以如果自己遇到不好的事,絕對不能讓媽媽知道。看到這裡,不禁想起媽媽的那段自言自語,如果他們都能互相說出口,那美貞會不會不感到這麼孤單,媽媽會不會不被孩子們誤解。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