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0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新春大家互道吉祥,殊不知最吉祥者,為心中有佛。
除了憶念十方佛外,更念一切眾生心中之佛性。
常能於眾生生佛想,則不與之分別、對立,隨煩惱而自傷,豈非最吉祥者?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晚情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屆逢歲末除夕之日,
晚晴集 良因法師 《首楞嚴三昧經》 「迦葉白佛: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或於眾生生輕慢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善哉!伽葉,快說此言!」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晚情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屆逢歲末除夕之日,
晚晴集 良因法師 《首楞嚴三昧經》 「迦葉白佛: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或於眾生生輕慢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善哉!伽葉,快說此言!」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觀音山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當日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主法八關齋戒,全球七眾弟子共同完整恭誦圓滿一部《妙法蓮華經》,功德廣大不可思議。歡迎於6月30日早上8:00線上收看直播,參與受持一日夜八關齋戒。若因緣不具,無法受持八關齋戒者,亦歡迎早上9:00同步線上參與直播誦經法會,恭誦《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觀音山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當日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主法八關齋戒,全球七眾弟子共同完整恭誦圓滿一部《妙法蓮華經》,功德廣大不可思議。歡迎於6月30日早上8:00線上收看直播,參與受持一日夜八關齋戒。若因緣不具,無法受持八關齋戒者,亦歡迎早上9:00同步線上參與直播誦經法會,恭誦《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以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佛七期間的兩篇開示: 他先介紹佛法綱要,其次即談到淨土宗。因為老法師親眼看到二十多位念佛往生的,預知時至,無疾而終,因此他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勸導大家下定決心,念佛求往生淨土。願大家真能一切放下,明白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假的,都是障礙我們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