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解品第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由於眾生皆有佛性,不求自得。接著以富有長者循循善誘窮困兒子的故事來譬喻佛與他們這些弟子之間的關係,佛就像是富有的長者一般,身懷無量珍寶,卻苦於無人承繼,而他們這些弟子如同他的窮子,礙於心志狹小,即使知道父親富有卻不敢妄想,寧願耽溺在自己窮困的狀態,若非多年來長者苦口婆心善誘與無私付出,最後終於讓窮子明瞭,即使心無所求,這麼龐大的寶藏卻會自然到來。就像今日妙法所說,唯有一乘佛法,法王大寶自然而至,這些佛子未來皆能得之。最後,他們再以偈頌重新強調他們今日的信解以及這個長者窮子的譬喻,明白佛陀教化眾生就是以方便力慢慢調伏他們的心,讓初樂小法的他們明白自己的短視,並明白大智之法終將到來。同時宣示誓願成佛之決心,並代表聲聞弟子們,讚嘆佛恩廣大無邊。


 (三) 嬰兒觀:

1 此品中這些弟子的發言幾乎就等同於所有聲聞弟子的心聲,代表大多眾生大多只求自我解脫離苦得樂的私心,也強調所謂小乘之道雖然看似難得,卻只是心胸狹小的見解。唯有大乘之道,才是真正究竟涅盤。

2 眾生皆有佛性就像是不求自得的珍寶,人皆有之,所以人不該小看自己之外,更不該對於一點好處或成就就自滿,反而要不斷精進自我,在尋找自我解脫或成就自我的過程中,明白即使獲得私利並非真正的快樂與解脫,更必須懂得解救眾生的菩提心才能走向成佛之道,也才是究竟之道。

3 此品中的長者窮子喻,天台宗將其劃分五段,與釋迦牟尼佛在四十九年弘法的五個時期互證:

3.1 父子相失,窮子初見父害怕、被捉時大怨,喻華嚴時:世尊成道初期,為菩薩說法,談華藏境界。

3.2 長者密遣使者去誘引窮子,父子接近,喻阿含時:世尊說法第二階段,說小乘《阿含經》,闡示四諦法。

3.3 父子親近,心相體信,喻方等時:第三階段,世尊說《愣嚴》、《維摩》等大小乘經,權實兼施。

3.4 窮子領知家業,出入寶藏,喻般若時:世尊說諸般若經,闡示真空實相,趨進中道之門。

3.5 正付家業,皆是子有,喻法華時:最後一階段,世尊說《法華經》,以大攝小,會三乘於一乘,示常住佛性,捨過往方便說。

4 世尊的隨宜說法是隨順眾生不同的善根,用最適宜的方式來講解相應的佛法。但是這個過程是有目的與方向的,最終都要歸於一乘佛法。

 

(四) 嬰兒想:

多年來一直從事零售產業的營運管理工作,其中涉略最多的,就是有關公司人才的養成與培訓。還記得有一年得了空檔接了某一間珠寶公司的業務人才培訓專案,因而有機會將過往經驗做了總整理。雖然目前再次檢視之後,又發現許多可以增添的內容,不過當時的思維邏輯,卻還算清楚明白,也得以在我往後的工作中不斷運用及衍生。

由於人才養成與培訓牽扯甚廣,甚至包含了人力資源管理中最常強調的訓、育、留三個重點。為了達到客製化的需求,過程中與該公司的老闆做了多次的討論,最後留下四大類課程:一是通識課程,也就是適合公司全體一起上的課程;二是進階課程,適合公司中較為資深的員工學習;三是主管課程,適合公司內已經擔任主管位階的人才學習;最後是講師課程,作為公司留才的福利之一,也作為公司未來人才培訓中擔任承上啟下的關鍵任務,適合公司內已經是主管之人以外,還必須是公司想要重點栽培的人才。

經由這樣的課程設計之後,我由淺至深地展開了為期幾週的人力培訓專案,而上課的人數也隨著課程內容的轉換,學生所需要的資歷與資質不同的原因,漸漸地由多變少。

課程尚未定案之前,原本該公司的老闆一直堅持希望讓公司的所有員工可以學習所有的課程,畢竟公司花了錢請講師來上課,若能讓所有同仁都一起聽到,以成本考量來說,才是發揮了最大的價值。站在老闆的立場,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不過後來經由我的勸說之後,老闆願意接受我的理由,讓學員依照能力分等,各取所需去聽取適合的課程。

我的理由有三個,首先,如果全員全程都上課的話,代表這幾週在現場實際擔任銷售的店員人數勢必減少,除了有可能影響業績之外,有些資淺的同事因為能力不足,有可能因為聽不懂而在課堂上打瞌睡,這樣反而更浪費公司的成本,更糟的是,萬一這些資淺的員工因為吸收過多的資訊,一下子壓力太大,消化不良反而心生退意,這樣對公司將是更大的傷害;其次,所有課程一下子全上完,就像是公司所有資源一次耗盡,未來公司就沒有任何資源去激發員工想要求上進之心;最後,當所有同仁獲得相同的籌碼(學識),未來人員的管理將會困難重重,因為大家都會自覺自己的能力已經都是最好的,再也沒有人會願意服從別人的教導。

我堅持著公司的人才培訓必須是條漫漫長路,教育這條路真的急不得,幸好當時的老闆有聽從我的勸誡。才讓我的課程分類變得有其意義,共重要的,也才讓這些課程變成公司內的資產,可以漸次吸引員工向上發展,且讓資歷較深的同仁有所發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文的多元癡心宇宙的沙龍
5會員
52內容數
過去不曾離去,未來不曾到來,我在時空旅行中,不經意留下癡心妄想。
2024/08/21
        首先世尊聽到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心中的願望,便告訴大眾他的功德,不但是目前說法第一的弟子,其實早在過去多世之前,就一直不斷護持諸佛宣說佛法,故未來亦將成佛,並為其授記,佛號法明如來,以及國土的各種莊嚴成就
Thumbnail
2024/08/21
        首先世尊聽到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心中的願望,便告訴大眾他的功德,不但是目前說法第一的弟子,其實早在過去多世之前,就一直不斷護持諸佛宣說佛法,故未來亦將成佛,並為其授記,佛號法明如來,以及國土的各種莊嚴成就
Thumbnail
2024/08/13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2024/08/13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2024/08/06
       世尊於此品中分別為四位聲聞大弟子授記成佛,首先是對摩訶迦葉授記,他將於未來世佛號光明如來,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以及其他種種描述;待摩訶迦葉受記之後,其他三位弟子,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栴延,一起以偈誦請求世尊也為他們授記,將自己譬喻為飢渴已久的民眾得遇法王請膳
Thumbnail
2024/08/06
       世尊於此品中分別為四位聲聞大弟子授記成佛,首先是對摩訶迦葉授記,他將於未來世佛號光明如來,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以及其他種種描述;待摩訶迦葉受記之後,其他三位弟子,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栴延,一起以偈誦請求世尊也為他們授記,將自己譬喻為飢渴已久的民眾得遇法王請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弟子舍利弗聽聞之後對過往自己曾有過的懷疑懺悔,今日才知道世尊佛陀是隨宜說法,因應不同根性的眾生給予不同的妙法,既得佛陀告知每人皆可以成佛,終不再有任何疑惑。         佛陀回應舍利弗過往一直以方便說教導他,今日所說經名為《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世尊從三昧入定的狀態中醒轉之後,對弟子舍利弗說明諸佛智慧難解,因此過往說法時皆以方便法引領不同根性的眾生得以漸次走向成佛之道。舍利弗與在場眾多弟子不解世尊所謂方便法為何,故而提問並求世尊開示。
Thumbnail
         世尊從三昧入定的狀態中醒轉之後,對弟子舍利弗說明諸佛智慧難解,因此過往說法時皆以方便法引領不同根性的眾生得以漸次走向成佛之道。舍利弗與在場眾多弟子不解世尊所謂方便法為何,故而提問並求世尊開示。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經文: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經文導讀:   【聞說是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空寂如如之心,聞如是之法,如來無說無示,聞者無取無得。   【深解義趣】:真空不空,能生妙有;妙有不有,無相可得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Thumbnail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前言:   此分宜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合在一起看,再與〈依法出生分第八〉對比做參照。須菩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