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標準說明
這題目其實不太確切。因為其一我不搞個人崇拜,其二這是個政治人物,鑒於從未介入體制且閱歷經驗的限制性,對於官場或者中國政壇毫無討論的空間。找個合適的詞叫『隔空觀人』。而這也決定了整篇文的基調,注定是從非政治面來討論的。因此,這不是一篇政論。
其次,我們有必要探討下觀察的客觀性。本質上,無論是誰,都帶有刻板原初的先驗性,我們很難對一個事物有一個絕對理性的認知,主體需要其他客體以某種形式反映形成現象來進行自我認知。簡單點說,就是你看著某人天然生起一種好感,或是一眼萬年的激動,那只需要一眼,經歷過的人都知道。
這是一種感覺。我想文字很難表達出來。但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或者你可以叫它『小客體』,是同一種意思,可以但沒必要。任何人做的評價都不盡客觀,包括後來者,從歷史宏觀角度評析也好,政治業績也好,或者人物性格,或者品行道德,人的多面性難以被解讀清晰,包括主體本身。但我們可以大致給個標準去評價,其中含著一種相對性。這只是一種參考,對群體分析有提示功能性的作用,對個體而言,就未必那麼清楚。感性上的東西,分歧有著天壤之別,與理性終歸不能混為一談。
內外不調和的矛盾體
這裡就說他的性格。其實是極其不穩定的。薄熙來內外有一定差距,這種內在衝突源於原生家庭,父親薄一波和母親胡明關係疏離且時有爭吵,這導致他和父母並不親近。父親難以理解他的思想,所以父子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的氣氛下,薄熙來對父親薄一波從始至終都有一種天然的恐懼與窒息。這也為後續其性格變化奠定了基礎。
薄熙來起初並不是像大家所熟知的那樣,殘暴、貪婪、腐敗、利己。從出生到少年時期,還不曾被改造的個性,大概是最原初的樣子。他其實是個紳士。敏感優雅、協調知性,他有女性一樣細膩的直覺,上天給予了他外交家的天賦。這種天賦被後人稱為老奸巨猾,其實並非如此,『老奸巨猾』是其性格大變所致,這是一種後天的改造,與其本身擁有的特質無關。
他早年家教很嚴厲,他內在最為恐懼的是他的父親,父權壓迫促使他開始一種轉變。他們從未有過對等交流,更多時候是說教與被動接受的關係。這種交流看起來相當冷酷與孤獨,薄熙來不被允許擁有個人的立場或者思想,這也是這個家族的一貫方式。在他記憶裡,他的父親應當就是獨裁者的印象。沒有親情,沒有感情,只有按部就班的系統化教育,這為他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然而在感情這一塊近乎為零。活那麼大,親情是什麼?薄熙來不知道。
他喪失了這種只需要憑著心和覺知感受的東西。他沒有童年,也沒有感情,也許他的感情很早就已經被隱藏了起來。他不喜歡家庭,也不喜歡被稱為家的房子,當然也找不到一點歸屬感,他早早就學會了自我克制。
但是內在又是個相當易怒的人。喜怒哀樂受到情緒的影響相當大。而且他是個喜歡賭博的人,任何事情都會被拿來賭博,他喜歡玩這種遊戲。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像個小孩子似的,但事實上不用把他想那麼聰明,他就是個自大的小孩。
但請注意,這種『不那麼聰明』卻是他內外無法調和的表現。薄熙來簡直是個內外矛盾體。我們很難說究竟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那麼也就無法形成一幅清晰的人物自畫像。
薄熙來冷淡而曖昧,做事亂無章法,想一出是一出。這是個容易陷入幻想的人,常常會由此沉迷於自我毀滅的困境之中,最後扭曲自己的認知。因為過分沉迷在自我世界之中不可自拔,最後常常因為輕信他人導致失敗。這是個喜好刺激冒險、新奇事物的人,不僅想一出是一出,甚至會直言不諱。沒有半點隱藏自我的能力。外界看來有一種狂妄到極點的不自知。
而這與他性格有著密切聯繫。
下台原因
我總是覺得當初薄熙來政變失敗,正是因為輕信身邊人的緣故,那次政變更多是一種假想,甚至是毫無基礎準備的假想,按照薄的性格,他根本沒有做過周密詳盡的計劃,而僅僅只是一種探討,毫無半點可行性。更不用說,他用人不周的問題了。他參考的可實施性,僅僅只是因為當時他身處高位,可身處高位也經不起一次次的預判失誤。
因為他慢慢暴露的焦躁的情緒,和日益顯露的不耐煩,許多人開始暗中拉幫結派孤立他,他自以為秘密進行的計劃也被人看在眼裡,甚至可以說,當時,薄熙來早就在中央內部的監控下很久了,蓄勢待發只等待那一擊。
薄熙來不是看不見,只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走不久。他不是個能沉潛下來的人,他拿很多東西作賭,包括他自己最後的歸宿。
這個人太喜歡賭博了。其實對他而言,結果不重要,他更喜歡過程,這種命懸一線的快感,才是他所追求的。拿到權力,只是為了賭更大的,把玩權力和這種高位鳥瞰的極權主義,才是他所追求的。
他根本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走到最後,也許他知道但無所謂。有人覺得他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實際上他黑白分明、做事高調,說小人未免有些對不上。這不是個喜歡暗地裡行事的人。他做不到。你總能發現他的行事軌跡被莫名其妙地洩漏,從他的臉上,從不靠譜的人身上⋯⋯
如果他聰明些,就不會思考這種不切實際的計劃。他太孩子氣,太任性妄為,最好的退路應該是適時隱退。不退則淪為階下囚。他別無選擇。
天賦:人格魅力
這是個極度自戀的人。他早年確實生得極為有魅力,這是源於他的優雅能夠正確切當地通過形象、語言進行外部顯化——薄熙來不但外表優雅,他的語言乃至氣質也都是極為優雅。他擅長在兩個人之間建立一種特殊深邃的氣氛,我們注意到他很喜歡笑,固然這種笑容是這類人的慣用社交手段,但這種笑蘊含了無窮意味,正因為這個人擅長通過肢體語言、眼神和說話語詞正確傳遞自己的意思,他也能正確識別其他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因此這種交流堪稱一絕。
在異性交往上,他極為早熟,他能夠把握分寸,如果放在今天,給他貼個PUA的標籤是妥妥的沒問題了。注意,此處的PUA是一種褒義用法,在這上面,他實在擁有極高的天賦,以至於放在今天被判了刑的情況下,依舊有無數人在為之瘋狂。
所以他素來有著"政治明星"的美譽,誠然,他生錯了時代,倘若晚個幾十年,必然讓一眾粉絲趨之若鶩。我相信,大部分人喜歡的是他儒雅風流的形象、和溫和誠心的言辭,乃至他變革超前的治理手段。而不是這些東西背後的殘暴無度。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超強魅力而否定其他客觀存在的部分。這是不夠理性的。這種渾然天成的魅力絕無僅有,倘若不是他這等愛玩的天性,成大事是極有可能的。他的辦事效率高,有著"快准狠"的特點,但變化快,時常會鬼使神差做出有違天時的決定。
這種人格魅力也不是可以被無限使用的。薄熙來需要和很多人保持一定距離,才能更好的顯現這一點。他本質上是個極度狂暴的獨裁者。越是親近就越是能夠深刻感受到這一點,他會因為一些小事時常陰晴不定和人產生衝突,翻舊帳,會放大很多細節,這個人內現女相,內在有著極為明顯的女性化傾向,心思細得可怕。一鬧起來從不講道理,不是他真的不知道,而是自我中心閉合的表現。
他有著和毛澤東一樣的唯我獨尊的暴君心理。惹他不快,是可以隨時隨地捅刀子的人,不要被外表所迷惑,我們前面說過,這本質上是個變化無常的人。保持距離他就會戴上他的面具,實際上這並不是他多會隱藏情緒,而是原生家庭所形成的固有狀態,外在表現就是不自覺的做出與內在截然不同的行為,不受控制。
但饒是如此,我們依然可以說,薄熙來是個天生的外交家。在政治手段和其他諸多能力之中,最值得肯定和關注的應該是外交能力。
因此我也認為,倘若能夠選擇,他就不應該去當有野心的政治家,而是選擇做個清清白白的外交家,晚年自行隱居,收穫眾多美名也能頤養天年,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儘管有著大批追隨者,卻仍然落了下風。
情感分析
這一部分相當主觀。對薄熙來來說,他從不知道感情是什麼東西。甚至可以那麼說,情感的領域是他這一生從未踏足過的部分。
他總能幻想出一個完美和諧的世界,自己成為主人公,演繹著不同的人生,所以情感對他而言,僅僅只是成功的附屬品,而不是必需品。大約是長相標誌,說話攝人心魄,他覺得自己似乎對感情了如指掌,他很容易操控人的情感,特別是前期。他將婚姻看成自己的佔有物品。
有趣的是,我認為,他這一生幾乎沒愛過一個人。唯一值得懷念的,大概也就是第一段婚姻了。但說實話,他真的是徹頭徹尾的小孩心理。只能說,第一段相較之第二段,更為純粹,因此說才更值得懷念。
當時大概是李丹宇覺得薄熙來背叛了自己,但對家庭仍然上心,所以才沒同意離婚,她其實非常清楚多半是沒有結果的。但薄熙來的想法截然相反。
他愛玩的心誰都捆不住,無論是利益還是感情上,他覺得都是李丹宇一廂情願,他對這個家早就沒有任何期待,他認為原地踏步會阻斷他的一切希望。換言之,更確切地說,他覺得和李丹宇結婚可能是年輕做得錯誤決定,對自己野心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他並不是個安分的人。
大概是那份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們夫妻倆漸行漸遠漸無書。李丹宇是個老實單純的女子,比起谷開來,她顯得過於簡單,偏偏薄熙來喜歡有挑戰性的看起來很跳躍的女性。對他來說,離婚就好像結束了前半生的工作,該換地兒了。
他的要求極高,我想,薄熙來應該喜歡白幼瘦,個頭不高的女性,但又不能太簡單,簡單的生活是他不能忍受的。人要夠聰明狡猾。前面說了,這個人喜歡賭博,不但政治仕途上賭,感情上也要賭。
出現的谷開來正好符合這一點。她是個極為強勢的人,什麼事都她說了算。他們經常私下在一起偷偷討論題目或者一些事情。我相信他們倆走到一起,和互相的政治背景有很大關係,更關鍵的是,能各取所需才是真。我認為也是從這裡開始,薄熙來的婚姻和情感正式變得複雜化。谷開來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進程。
薄熙來覺得谷是個能助自己成大事的女性,起初應當是十分欣賞谷,時間久了發現她脾氣有點差,但顯然這不妨礙他們一起謀劃偉大藍圖。這是一段有目的性的婚姻。而此後,我認為,薄熙來對谷一直是有著深重的疑心,對她行事一不放心,二甚至存在同床異夢的情況。
而後來那些官場沉浮中的鶯鶯燕燕,就更不足為道,顯然,不是被誘騙就是個有目的。
因此總體而言,薄熙來的感情世界虛有其表、空洞無物,顯然在這個層面,他只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
父子關係
薄熙來對自己的孩子漠不關心,他所建立的家庭氛圍和當年他所經歷的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身他就是愛玩,教育小孩這種事對他來說,屬於一竅不通。
家庭氛圍一向是金錢至上的原則。作為薄的小孩,你只要會享受就行了,因為他們的父親也正是如此。薄熙來對自己的兒子脾氣一如既往的暴躁,一言不合就吵起來那種,根本沒有交心的時候。
他的小孩很叛逆,也不聽管教,更關鍵的是,薄熙來教育小孩的也全是三觀不正的東西,但他會認為我犧牲了我努力了,都是為了小孩,實際上他自己根本不具備教育的能力。這種方式養成的小孩恐怕也是形成了各種不良嗜好的官二代形象。
而且這種家庭感的缺失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大抵這也是每個類似家庭所遺留的問題。我們去看這些人的背後,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這種缺陷可能比普通人更加嚴重。
未來評估
這裡我預估,薄熙來將在醫院鬱鬱而終,沒有返回政壇的可能性。我並不能對目前的局勢作出合理的解析,但我知道他不可能回去。因為黨內的殘餘勢力是應除盡除,他心中應當有這樣的感嘆:世界是一天不如一天,那些人也不見了。
他其實是個非常孤獨的人。這輩子沒什麼真心之交,不是利益交換就是酒肉朋友。薄熙來從來不打開心門,他表演得久了,就成了習慣,也許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應該是那樣的。但要拿出來剖析一番,才會發現其潛在衝突非常嚴重。
而他的晚景也相當悽涼,很可能是病死的。而且事發前毫無察覺,直到有人經過,才發現他不在了。
曾經名聞天下的薄熙來,終於也要走到盡頭了。
上台假想
時過境遷仍舊有很多人懷念薄熙來,我們可能都會做一個假想:如果當年上台的是薄熙來,會不會做得更好?
首先無庸置疑,他是個赤裸裸的獨裁者。內部腐敗依然嚴重,或者說,為了維持他執政的合法性,他需要堅持當年的『唱紅打黑』,來掩蓋自己剝削底層鞏固政權的本質,唯一的區別可能在人設建立上的不同。
與目前的當權者不同的是,薄熙來不會熱衷於沉浸在建構完美領袖的虛假快感中不可自拔,也不會在國際公共場合做出有失風度的可笑行徑。本質上,這是個極為優雅的外交官。倘若這位外交官上台,那我國目前的國際形勢應當不會像目前那麼緊張。
但我們依然會發現中國無法實現民主化的改革,始終處於一種中央集權的帝國主義陰影籠罩之下,也就是說,薄熙來走的路線可能會與黨內的保守派存在衝突,前面說到這是個點子多還容易胡來的人,很多不合理的決定都會同其他人產生分歧,黨內會存在諸多與其對立的勢力,為了維護中國一貫的獨裁風格,必然會想盡方法請他下台。
大概率最後,薄熙來仍然會因為其他原因被趕下台。以他的行事風格和路線,終究是走不遠的。此乃大勢所趨。天時地利人和,薄熙來勉強只佔最後一點。而與習近平截然不同的是,如果是薄熙來上台,他不會修憲連任,最多一任,立馬走人。
總評:人物畫像
這是個優雅討喜,天生有外交手腕的政客。由於其愛玩愛賭又暴躁的個性,最後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該隱不隱,該退不退,失勢入獄,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