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暫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這類方法:當你生氣或激動時,先停下來深呼吸,讓情緒冷靜一下,再來處理事情。
但知易行難,我知道,真正實行過這方法的人,不多;或就算實行過,也沒幾次,很快又落入習性裡,繼續被情緒牽著走。
正因為如此,當你同我一樣開始覺醒後,更需要它--暫停

raw-image

不過,請記得,暫停和逃避並不一樣。

暫停,是將所有喧囂全都隔絕,將所有工作全都放下,將所有情緒全擺一邊;用最純粹的心去感受一切。
你可以去一家一直想去,卻沒有機會去的餐廳用餐,靜靜享受一人的時光。
你可以翻開以前的相簿,看看往昔的舊照、被遺忘的時光,找出曾經的回憶。
你可以坐在書桌前,放著柔和的輕音樂,隨興在紙上塗鴉,看看自己還畫得出什麼。
慢慢的,最初的自己會浮現出來,曾經的感動會浮現出來,你要走的路,也才會從模糊變成清晰。

暫停,只是個抽離。讓自己從混沌雜亂的場面中抽離出來,從困惑苦惱的情境中抽離出來。
要記得,一直陷在目前的處境中,並沒有任何助益。抱怨、憤恨、痛苦、難過....所有負面情緒,會不斷循環出現,並不斷侵蝕自己的心,只有暫停了,你才能真正喘口氣。
別小看喘口氣的時間,這樣短暫的時間,就足以讓亂成一團的腦袋恢復清醒,用最高的工作效率釐出重點,帶著你往前走。
別小看喘口氣的時間,這樣短暫的時間,也足以讓被一堆灰塵垃圾覆蓋、傷痕累累的心重見天日,築起護城河,免於傷害擴大。

暫停,是停下腳步,環顧四周,找到那條自己將要前進的道路。
相信你和我一樣,都有過迷路的經驗,但是當你迷路時,你會做什麼事呢?
憑著感覺,選擇直走或轉彎?打電話問朋友,接下來要怎麼走?或是停下來直接找路人詢問?
當然,現在有個更方便的方式,是開google搜尋地點,跟著語音導航走。
但當我們選擇第一個方式時,很明顯的,是在下賭注。而且,萬一賭錯了,就是離目的地越來越遠,之後要花更多的時間往回修正,也耗了自己更多的精力在開車或騎車,更別說還損失更多的油錢了。
因此,暫停下來,防止用自己的片面想法越走越偏,會是更適切的方法。不管暫停下來後,你做的事情是打電話,找路人,或用google,至少,都會比你一昧的憑直覺亂衝好多了。

但是,逃避,是拒絕面對眼前的困境,拒絕面對自己的錯誤,放任事情越演越烈,卻像鴕鳥一樣把自己埋進土裡,以為不看不聽,就可以假裝沒事。
逃避,不僅是停下了腳步,而且是往後退了好幾步,甚或,退啊退的,就退回了原點,再也無路可退。
如果,你是那迷途的人,原本打算朝夢想中的城市邁進,但在前進過程中,遇上了傾盆大雨、遇上了巨石擋路、遇上了一條又一條的岔路,你一身狼狽,坐困原地,沒想到找路的方法,卻想到乾脆放棄,回家比較快,那麼,你就選擇了逃避,永遠也到達不了夢想之城。
然後,下一次,當你又想出發去另個目的地時,仍會遇到同樣的情境、同樣的挑戰,同樣的讓你打退堂鼓,最終不了了之。
可是,人生有多長?有多少次機會讓你這麼蹉跎虛度呢?

因此,從第一站走到第二站,從覺醒到暫停,每一站,都需要你認真感受,細細思量,不需要急,只需要誠實面對自己,唯有每一站都走得踏實,才能走得長遠、走得持續。
來吧!我們一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N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人性善惡,皆源於心;是非好壞,皆源於心。 直到走到低谷,才真正大澈大悟,不想重蹈覆轍、不想被過去綑綁,只能從自己的心開始。 這是個心靈之旅、認識自我之旅、更是邁向重生之旅, 如果你也迷惘、也低潮、也想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請一同攜手向前。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句話說:「休息是為了要走更長的路。」對於休息,很多時候所給予的認識,大部分是暫時放下手邊的忙碌,為生活按下暫停鍵,過一下不被時間追趕的生活,做一些不與工作相關的事,讓原本的緊繃可以得到一些放鬆,當休息結束時,再次回到原本的生活模式。     然而,「刻意暫停」這本書,對於暫停、對於休息,
Thumbnail
    有句話說:「休息是為了要走更長的路。」對於休息,很多時候所給予的認識,大部分是暫時放下手邊的忙碌,為生活按下暫停鍵,過一下不被時間追趕的生活,做一些不與工作相關的事,讓原本的緊繃可以得到一些放鬆,當休息結束時,再次回到原本的生活模式。     然而,「刻意暫停」這本書,對於暫停、對於休息,
Thumbnail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你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你會希望擁有多少個人的自由時間? 半天?一天?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或許有人會潑你冷水表示無論休息多久終究得回來面對現實,不如還是打起精神繼續努力奮鬥,當你聽到類似勸退的話語時,是否也對於自己想要暫停一切的念頭產生了罪惡感? 在過去的職涯生活
Thumbnail
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你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你會希望擁有多少個人的自由時間? 半天?一天?一個月?三個月?半年? 或許有人會潑你冷水表示無論休息多久終究得回來面對現實,不如還是打起精神繼續努力奮鬥,當你聽到類似勸退的話語時,是否也對於自己想要暫停一切的念頭產生了罪惡感? 在過去的職涯生活
Thumbnail
有時候,生活中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會讓我們感到不安,甚至讓我們想要放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可能會想要回頭,回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回頭只會讓你停滯不前,而你的夢想和目標也會在你身後逐漸消失。
Thumbnail
有時候,生活中的壓力和不確定性會讓我們感到不安,甚至讓我們想要放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可能會想要回頭,回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回頭只會讓你停滯不前,而你的夢想和目標也會在你身後逐漸消失。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每日既定的行程中,覺得身心疲憊,也不是說這樣過下去有多不好,但卻有心累感。 心累不同於身體的疲憊,身體累時,一場舒適有品質的睡眠,就能恢復精神奕奕的神采。 但是心累卻像是慢性毒素,好像讓人失去活力,悶悶鬱鬱無法開展,也失去了動力與興致。 一個人,如果在日常中已感到心累,那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每日既定的行程中,覺得身心疲憊,也不是說這樣過下去有多不好,但卻有心累感。 心累不同於身體的疲憊,身體累時,一場舒適有品質的睡眠,就能恢復精神奕奕的神采。 但是心累卻像是慢性毒素,好像讓人失去活力,悶悶鬱鬱無法開展,也失去了動力與興致。 一個人,如果在日常中已感到心累,那
Thumbnail
前幾年有部很受歡迎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月薪嬌妻),這句前後有著衝突情緒的話當時蔚為流行,贊同的人彷彿因為「有用」兩字而得到解脫,但與其說「逃避有用」,不如說是冷靜或者暫停。 在前陣子閱讀的小說中,印象很深的是《不便利的便利店》和《在森崎書店的日子》,兩本書同樣談到「暫停」這件事。每個人在社會
Thumbnail
前幾年有部很受歡迎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月薪嬌妻),這句前後有著衝突情緒的話當時蔚為流行,贊同的人彷彿因為「有用」兩字而得到解脫,但與其說「逃避有用」,不如說是冷靜或者暫停。 在前陣子閱讀的小說中,印象很深的是《不便利的便利店》和《在森崎書店的日子》,兩本書同樣談到「暫停」這件事。每個人在社會
Thumbnail
現代人每天忙忙碌碌,常有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不知你是否有時也好想按下暫停鍵?但卻遲遲不敢行動 不知你是否有時也好想按下暫停鍵? 但卻遲遲不敢行動 加上若還有房貸、車貸等經濟壓力 更是永遠只能幻想了 在職場工作十幾二十年 不論是工作的壓力抑或身體漸漸面臨的衰退 都讓我多次想按下暫停鍵 偏偏現在的世界更是
Thumbnail
現代人每天忙忙碌碌,常有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不知你是否有時也好想按下暫停鍵?但卻遲遲不敢行動 不知你是否有時也好想按下暫停鍵? 但卻遲遲不敢行動 加上若還有房貸、車貸等經濟壓力 更是永遠只能幻想了 在職場工作十幾二十年 不論是工作的壓力抑或身體漸漸面臨的衰退 都讓我多次想按下暫停鍵 偏偏現在的世界更是
Thumbnail
暫停是為了給下一趟旅程好好開始的機會 再過不久將要放一段時間不算短的假期 雖然時間線依舊正常運行 但自己將在另一平行時空讓身體稍稍歇息也讓心好好沉澱 從踏進社會這個的大染缸從沒"好好"真正的給過自己屬於自己的時間 往往都來不及好好思考 只知全身已赴 縱使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裡 時間總是和其他人共用的
Thumbnail
暫停是為了給下一趟旅程好好開始的機會 再過不久將要放一段時間不算短的假期 雖然時間線依舊正常運行 但自己將在另一平行時空讓身體稍稍歇息也讓心好好沉澱 從踏進社會這個的大染缸從沒"好好"真正的給過自己屬於自己的時間 往往都來不及好好思考 只知全身已赴 縱使不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裡 時間總是和其他人共用的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這類方法:當你生氣或激動時,先停下來深呼吸,讓情緒冷靜一下,再來處理事情。 但知易行難,我知道,真正實行過這方法的人,不多;或就算實行過,也沒幾次,很快又落入習性裡,繼續被情緒牽著走。 正因為如此,當你同我一樣開始覺醒後,更需要它--暫停。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這類方法:當你生氣或激動時,先停下來深呼吸,讓情緒冷靜一下,再來處理事情。 但知易行難,我知道,真正實行過這方法的人,不多;或就算實行過,也沒幾次,很快又落入習性裡,繼續被情緒牽著走。 正因為如此,當你同我一樣開始覺醒後,更需要它--暫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