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告別式|賴永隆醫師回憶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年輕時最常參加的是同學、死黨的婚禮。中年應邀的多是同事、同學兒女嫁娶的宴會。年紀大了,愈來愈多的白帖紛飛,在告別或追思的場合,不外乎一片惋惜加上歌功頌德:諸如音容宛在、天妒英才,或稱「得主寵召」,「羽化成仙」,最後再加上功德圓滿,好像每個往生者都有史詩般的壯烈人生。其實在在都是為了安慰生者的心靈。而往生者早已安息,不知還有多大的意義?總之,生者講得口沫橫飛,伴隨著「奏哀樂」,對已安息的往生者,豈不有「吵死人」之嫌?
退休或準退休後,仍然得找些事做,要善用每一寸生命而不容再揮霍,特別是要珍惜每一場聚會,無論相聚場合大小,再怎麼忙,再怎麼重要的會議,都想盡辦法挪開,為的是想再看看老朋友。儘管多數是老話題,年紀愈大,也愈無掩飾的談是論非,最重要的是相處的剎那,暫時遺忘了時間依然在流動,感覺上世界似乎暫停運轉,心靈卻得以短暫的沈澱。
把每一次見面都當成生前的告別式,總比身後再舖張式的儀式要有意義的多。人生的葬禮只有一次,卻偏偏本身不能參與。而生前的每一次聚會就像辦每一個人的一生回顧展,互相交換人生過程中的經驗,不管是歡樂時光亦或懊悔年華。但是沒有就此結束,仍然寄望可以續攤,在這年齡,可以有不同的群組:老同學、老同事、讀書會、爬山、唱歌、吃喝玩樂等。每場團聚裡有不同的對象。在那樣的場合裡,無論聊了些什麼:是回憶,即使再不堪都會覺得是贊美,甚至於對你「吐嘈」、「虧」你、都會讓你覺得滿心歡喜,有些事真的不需要再隱藏,把秘密帶進墳墓𥚃才是遺憾。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再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一切都可以可以一筆勾銷。除了互相挖苦外,在人生過程裡,也有許多要真誠感謝的事,都會在見面中適切的表達。無形中每一個人都好像在交待自己的一生,也讓每一次聚會都像過著不平凡的一天。
有人說:天堂是一個沒有痛苦和悲傷的地方。那麼當大夥聚在一起,聊天説地中忘却了痛苦和悲傷,那不就是在天堂裏了嗎?在喪禮中,氣氛總是一片哀戚,而生前的所有聚會所有參與者都帶著愉悅的心情彷佛活在仙界。
人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悄悄的來。離開時是該悄悄的走,連一片雲彩也帶不走,散會時輕輕的揮一揮衣袖,只是不開口説「永別了」,因為還希望下次再見面。
我相信輪迴,但不是佛教𥚃説的來世今生與轉世的觀念,真正的輪迴應該是人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存在與虛無的境界。因為偶然,我們可以相聚相惜。因為必然,我們必需分開離去。人離開這個世界時,還有那麼多人念著你,這也是唯一能帶走的,在平靜的內心裝著滿滿的回憶與祝福,人生算是圓滿了。
這絕對不是消極的態度而是積極的面對生命。因為總有一天,無論有多大的成就,都會消失在時光隧道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44內容數
10位資深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X 醫學中心主治/主任醫師團隊 麻醉專科醫師守護 / BLS證照護理師 服務項目:隆乳、隆鼻、拉皮、抽脂、眼整形、正顎削骨、私密處、拇趾外翻、除狐臭、男性女乳、電波音波、肉毒、玻尿酸 . ☎️ 04-23029880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整形醫美相談室 的其他內容
進入樂活族,有的是時間,老翁與老婆間常起的爭議是:老婆嫌老翁電視聲音開得太大聲。聽音樂時,音量常被老婆調得幾乎忘了「聲音」的存在。老翁嫌老婆太吵,老婆怪老翁選擇性的聾。雙方僵持不下,互相妥協地走進醫院做聽力測驗。 那天太太陪著我去醫院,護士給了一堆資料要我填,平常這種事都是太太在做的,一來我很怕麻煩
大約在深秋 從未發現 彩繪 百分百 紅的濃烈 不算嫵媚 帶點羞澀 楓紅照細道 脫俗也超塵 歲月漫漫 聞楓色已變 寂靜、並非沒有聲音 小橋、流水、細訴來時路 滾滾紅塵如湮灰滅 驀然 雲淡風也變輕 沒有歲月的山中 忘了 時針持續再浪流 秋盡不知年 落葉知多少 不經意的期待 怎知明天一定會到來? 但憑來世
可以是翠綠、漸轉紅、再孌昏黃、最後被製成掃帚。彷彿人生:即使曾經紅過、難免走入暮年、如果可以效仿掃帚草、雖己昏黃、仍老得優雅、終其一生、仍是有用的掃帚。
牽手數十年,這是我遲來的體貼,尚賒欠38朵康乃馨。
走過死蔭幽谷,彷彿重生。 大學生活很常被形容「由你玩四年」,我們唸的醫學系有七年,不知道能玩幾年?沒進校門,腦袋裡只有憧憬。 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這些鳥事,大一就毫無新鮮的感覺,也就沒有今天美麗的回憶了。
年少時,生活毫無目的,起居混亂,輕狂歲月炙燒生命而不自知。 進入職場,客觀的環境不容有所怠惰,晚睡早起成為生活的慣常,生命的透支於無形。 太太説我不像醫生,也沒錯,醫生只是我的職業,我嚮往的是閒雲野鶴般的生活。我的患者也説我不像醫生,比較像藝術家。的確,那何嘗不是骨子裏想要的放蕩不羈生活?
進入樂活族,有的是時間,老翁與老婆間常起的爭議是:老婆嫌老翁電視聲音開得太大聲。聽音樂時,音量常被老婆調得幾乎忘了「聲音」的存在。老翁嫌老婆太吵,老婆怪老翁選擇性的聾。雙方僵持不下,互相妥協地走進醫院做聽力測驗。 那天太太陪著我去醫院,護士給了一堆資料要我填,平常這種事都是太太在做的,一來我很怕麻煩
大約在深秋 從未發現 彩繪 百分百 紅的濃烈 不算嫵媚 帶點羞澀 楓紅照細道 脫俗也超塵 歲月漫漫 聞楓色已變 寂靜、並非沒有聲音 小橋、流水、細訴來時路 滾滾紅塵如湮灰滅 驀然 雲淡風也變輕 沒有歲月的山中 忘了 時針持續再浪流 秋盡不知年 落葉知多少 不經意的期待 怎知明天一定會到來? 但憑來世
可以是翠綠、漸轉紅、再孌昏黃、最後被製成掃帚。彷彿人生:即使曾經紅過、難免走入暮年、如果可以效仿掃帚草、雖己昏黃、仍老得優雅、終其一生、仍是有用的掃帚。
牽手數十年,這是我遲來的體貼,尚賒欠38朵康乃馨。
走過死蔭幽谷,彷彿重生。 大學生活很常被形容「由你玩四年」,我們唸的醫學系有七年,不知道能玩幾年?沒進校門,腦袋裡只有憧憬。 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這些鳥事,大一就毫無新鮮的感覺,也就沒有今天美麗的回憶了。
年少時,生活毫無目的,起居混亂,輕狂歲月炙燒生命而不自知。 進入職場,客觀的環境不容有所怠惰,晚睡早起成為生活的慣常,生命的透支於無形。 太太説我不像醫生,也沒錯,醫生只是我的職業,我嚮往的是閒雲野鶴般的生活。我的患者也説我不像醫生,比較像藝術家。的確,那何嘗不是骨子裏想要的放蕩不羈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5.2 #生前告別式 最近開始整理生命回顧的短視頻,作為生前告別式的回顧影片。參加很多告別式,都是在往生後,家人為他所做的生平回顧,自己看不到,只是給來參加公祭的親朋好友看,意義不大,看的人也少。 所以自己開始編寫,將一生所作所為,最值得紀念的往事紀錄,一篇篇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如果稍微有些工作資歷的職場人,不免會經歷到自己離職或是其他人離職的狀況。每一次的離職,無論是自己的,或是其他人的,都好像一場生前告別式,我們得以在彼此都還意識清楚、還可以充分表達時,述說自己的感謝與告別。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5.2 #生前告別式 最近開始整理生命回顧的短視頻,作為生前告別式的回顧影片。參加很多告別式,都是在往生後,家人為他所做的生平回顧,自己看不到,只是給來參加公祭的親朋好友看,意義不大,看的人也少。 所以自己開始編寫,將一生所作所為,最值得紀念的往事紀錄,一篇篇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Thumbnail
如果稍微有些工作資歷的職場人,不免會經歷到自己離職或是其他人離職的狀況。每一次的離職,無論是自己的,或是其他人的,都好像一場生前告別式,我們得以在彼此都還意識清楚、還可以充分表達時,述說自己的感謝與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