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的告別式歌單】可以的話,希望大家笑到最後一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根據以往參加告別式的經驗,氣氛很是難受。連日誦經的疲倦讓自己不知身處何處,家屬眼神渙散,賓客表情木然,禮儀公司的司儀用哭腔念著感念之詞。要你哭,但又不能大哭。面對至親的逝亡自然是無比難過,但對我來說喪禮就只是一連串禮數的折騰,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在極端的疲累中無法思考,也失去了感受。一直很羨慕外國較為歡樂的喪禮形式。生者認為死是通往更好,恭祝其擺脫肉身之侷限,走向另一段旅程。
過多的淚會化土為沼,把所有人都困在裡面。
告別式開始。
清晨,細雨的天,一頂白帳在路中央更顯得淒涼。賓客們來此,別上胸花,看著帳口的拱頂掛著一個寫著「音容宛在」的匾額。外置喇叭因雨而被移到帳篷內,那聲音更像是在帳中百轉千迴後旋繞而出。
こんなちいさな星座なのに ココにいたこと
気付いてくれて ありがとう
雖然我是這樣渺小的星座
但你能注意到我存在於此 謝謝你
「在這邊,我們今天的主角想告訴大家,相遇是多麼不易,相惜又是多麼難得。既然各位貴賓今天願意來此參加儀式,應該和我們主角的關係不算淡薄,也應該都知道他的個性。」主持人手中拿著的不是一般寫著佛號的詞本,在唸之前先和在場的人提醒
「今天的話,都是主角自己寫的。」
수많은 알 수 없는 길 속에
희미한 빛을 난 쫓아가
언제까지라도 함께하는 거야
다시 만난 나의 세계
在無法預知的十字路口
我追逐著微小的希望
不管何時,我們要在一起
重逢在閃亮新世界
司儀請到場的貴賓,上台分享一件和今天的主角之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有人分享了主角對待小動物的眼神,有人分享了主角喝醉時說過的話。頓時之間,這些往事偶爾能逗得全場哈哈大笑。每個人又都分別知道了主角的不同面向,經過一段一段的分享,主角的形象在現場越發鮮活了起來。
「和你們的相遇,對我來說,就像是透過你們的手和眼認識了一個新的世界。好多不同的觀點雜揉,讓這原本單調平板的事物變得有趣。今天我先走一步了,但死亡絕對不是結束,它只是一條線,把我們分隔兩邊。總有一天你也會過來,我們一定能再重逢,到時換我牽著你的手,帶你看看這邊的新世界。」
He said: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My father told me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These are the nights that never die"
「或許你們在場的人,可能已屆中年,或面臨老朽。但仔細想想,我已經死了啊!跟我比起來,你們還有非常多的時間!你還記得,上一次永生難忘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嗎?如果沒有,就去創造吧!」
When you've been fighting for it all your life
You've been struggling to make things right
That's how a superhero learns to fly
「而又或許,你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能夠做到什麼深刻的事?但我覺得生在這個高度競爭、充滿敵意,又人際疏離的環境,你們還能保持善良,沒有殺人放火,沒有報復社會。還願意花時間來到這裡,為朋友送行,你們都已經非常棒了!」
此時,披麻戴孝的喪家進到室內,出來的時候人手兩瓶金門58度高粱。禮儀社的同仁為在場的貴賓送上酒杯。
司儀的右手,將酒杯高高舉向空中。
「各位!都來了!陪我喝最後一場!」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Shots, everybody!
家屬和禮儀社同仁不斷穿梭人群間,為貴賓斟酒,只要有人酒杯空了,就立馬補滿。當賓客們紛紛被灌到投降,想往後逃走的時候,才發現那塊「音容宛在」的匾額背面寫著

「杯底毋通養金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4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河野若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當時法治觀念仍混沌,巫術和神蹟才是顯學,而蒙昧也讓殘忍失去了分寸。法蘭茲的文字裡,奪走他人生命者佔了大部分的篇幅,各式犯罪紀錄不斷刷新我腦中對於「猖狂」一詞的極限。
長時間凝視著衰老,似乎能夠體會為何有人會說「一切都是借來的」,該還時,誰都逃不掉。只能在那不斷飛馳的間隙裡偷一點是一點。
信宏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個粉絲專頁,也時常上傳溫暖的家庭照。雲端的明亮對比筆下的慘然無光,讀者的窺伺慾望被猛烈地勾起,跟著融入眼前這場名為日常的大戲。
每當我望向孩童或動物的眼睛,總會想從他們眼眸中,那純粹又深邃的黑暗裡,讀取某種存在於這個宇宙,早在被定義之前就已存在的東西。 ⠀⠀⠀⠀⠀⠀⠀⠀⠀⠀⠀⠀ 那份尚未被灌注蠱毒的純粹,是否就是所謂生命的本質?
曾經有人很熱衷於和我談論死。那兩人並不相識,卻分別都對我說「因為我覺得悲傷在你眼裡,似乎不是件壞事」。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當時法治觀念仍混沌,巫術和神蹟才是顯學,而蒙昧也讓殘忍失去了分寸。法蘭茲的文字裡,奪走他人生命者佔了大部分的篇幅,各式犯罪紀錄不斷刷新我腦中對於「猖狂」一詞的極限。
長時間凝視著衰老,似乎能夠體會為何有人會說「一切都是借來的」,該還時,誰都逃不掉。只能在那不斷飛馳的間隙裡偷一點是一點。
信宏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個粉絲專頁,也時常上傳溫暖的家庭照。雲端的明亮對比筆下的慘然無光,讀者的窺伺慾望被猛烈地勾起,跟著融入眼前這場名為日常的大戲。
每當我望向孩童或動物的眼睛,總會想從他們眼眸中,那純粹又深邃的黑暗裡,讀取某種存在於這個宇宙,早在被定義之前就已存在的東西。 ⠀⠀⠀⠀⠀⠀⠀⠀⠀⠀⠀⠀ 那份尚未被灌注蠱毒的純粹,是否就是所謂生命的本質?
曾經有人很熱衷於和我談論死。那兩人並不相識,卻分別都對我說「因為我覺得悲傷在你眼裡,似乎不是件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我可不想再因為這樣而得以見上山界各路好久不見的朋友們了,不准再給我有下一次啊!! 投影片看得太入神,我忘記今天是誰講這句的了,只知道跟《可可夜總會》想傳達的精神一致:「一個人一生會經歷兩次死亡,一次是肉體機能停止時,另一次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也離去之時。」 我們會想你的,永遠的DaDa!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今天分別時揮揮手,期待下次相聚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都確定的終點站! 記得有個名人說過,我們每一天都在往死亡的道路上前進著。 如果你沒有七龍珠可以許願長生不死,那死亡就是一件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事,我們該怎麼看待它呢? 是樂觀,還是悲觀,還是不知所惜,還是隨便啊想這麼多幹嘛呢? 讓我們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Thumbnail
《離席,在飽足之後》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逢うは別れの初め」 「未來,你不孤單。你從來不曾孤單過,總有兩者相伴。」 「一者佛,一者魔。」 一陣風吹過,空氣裡飄著線香味。 小沙彌凝視著老和尚遠走的背影,無佛,無魔。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對著鏡子看到自己,驚訝的說:「啊!我現在怎麼這麼老了!」 這是妳清醒的那5分鐘,也是我們一家人把握的5分鐘,因為這是妳清醒的瞬間,這時候能溫暖的對話,能讓妳安心,能讓妳感到幸福。 妳會笑得很甜,能與我們順暢的對話。 僅僅5分鐘,我們都想讓妳知道愛。 彷彿妳的靈魂回歸,靈魂是自由的一片雲,分秒
Thumbnail
我可不想再因為這樣而得以見上山界各路好久不見的朋友們了,不准再給我有下一次啊!! 投影片看得太入神,我忘記今天是誰講這句的了,只知道跟《可可夜總會》想傳達的精神一致:「一個人一生會經歷兩次死亡,一次是肉體機能停止時,另一次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也離去之時。」 我們會想你的,永遠的DaDa!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今天分別時揮揮手,期待下次相聚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都確定的終點站! 記得有個名人說過,我們每一天都在往死亡的道路上前進著。 如果你沒有七龍珠可以許願長生不死,那死亡就是一件必然發生在你我身上的事,我們該怎麼看待它呢? 是樂觀,還是悲觀,還是不知所惜,還是隨便啊想這麼多幹嘛呢? 讓我們看下去吧~
Thumbnail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三次,才算真正的告別世界。 第一次,是當你心跳停頓,呼吸消逝,身體停止運作,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當身體被放進棺木,人們出席你的葬禮,在社會上被宣告不復存在。 第三次,是當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你在宇宙中默然無聲地逝去。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Thumbnail
《離席,在飽足之後》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逢うは別れの初め」 「未來,你不孤單。你從來不曾孤單過,總有兩者相伴。」 「一者佛,一者魔。」 一陣風吹過,空氣裡飄著線香味。 小沙彌凝視著老和尚遠走的背影,無佛,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