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魔術嗎?
長大後,現在的你,在每日幾乎一樣的日程週而復始循環下,有沒有喘不過一口氣的時候?
當你拖著疲累的身軀,每日機械性式往前邁進,在上下班人擠人的捷運車廂裡,是不是覺得有些絕望,自問以後的日子,是不是就這樣了?
每天早上打開電腦,或是翻開課本,精神抖擻地要完成些什麼,有沒有突然感到一絲厭倦?
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孩提時單純的快樂,為什麼現在好像很難再感受到?
如果,你還想騎著旋轉木馬,在燈火通明,鏡光璀璨之中奔騰到雲端天際……
如果,你渴望坐上七彩摩天輪,看一場魔幻煙火秀……
如果,你想追著斑斕彩蝶,一步步走進黃金般的花田……
你,相信魔術嗎?
At a Glance
05/06在Netflix 上映的《魔幻之音》,由池昌旭和崔成恩主演,六集華麗的韓國音樂劇,改編自同名網漫《魔幻之音》。
故事描述一位貧窮、被父母遺棄、單獨撫養年幼妹妹但數學優異的高中女學生尹雅伊,在走投無路時,遇見一位住在廢棄遊樂園的神秘魔術師,爲她帶來沒有意想到的變化。同時受到魔術師影響的,還有尹雅伊的同班男同學,一位按照父母期待,努力用功讀書,幾乎科科第一的羅一等。
全劇的故事主線鋪陳走向平穩並且合乎情理,沒有太多驚喜的轉折,大部分都能夠猜想得到。我很喜歡裡面許多魔術表演的片段,以及現實與幻境之間的創意表達。看過的人,應該不少人對於魔術師在摩天輪與旋轉木馬,大施魔術的華麗場景印象深刻。
我個人特別對於那段魔術師想要碰觸尹雅伊的內心,兩人在牆上的黑影翩然飛翔戲耍,非常喜歡。想要,但是害怕相信魔術師的雅伊,她的影子無異是表達了她渴望的內心,雖然她實體的手並未碰觸到魔術師伸出的邀約之手。
本劇一開始,立刻給我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好像在看休.傑克曼的《大表演家》(The Greatest Showman),尤其池昌旭演的魔術師,穿著表演黑披風和高帽,在充滿Disney 氣氛的排場,似乎是休在音樂劇中的表演。
劇情的元素其實並非全然創新。我覺得很大部分從《彼得潘》借過來的。《魔幻之音》用魔術來區分小孩和大人,有點像《彼得潘》相信Tinker Bell 的是小孩;魔術師李乙最常說的那句『你相信魔術嗎?』,也很像《彼得潘》中,相信彼得潘或小叮噹,就能夠飛得起來。。。
《彼得潘》敘述的是一群不想長大成人的小孩們,在長大前,盡情享受童心的世界,因為長大後,這一切色彩繽紛與奇幻,就不會存在於成人的世界裡;
《魔幻之音》說的是面對殘酷現實的青少年,掙扎在孩子與成年之間,做出的某種妥協。「在做不想做的事之餘,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
魔術不是奇蹟,無法如人所願;但是魔術能暫時創造一個幻境,讓有些人真心相信,奇妙的事物,仍然存在單調殘酷的現實之中。
即使魔術掩去真實的相貌,呈現出不可思議的幻象;被觸動的心靈和產生的感動,是真實的。魔術使得被現實壓得喘不過氣的雅伊,再度綻放笑靨,再度眼中亮起好奇驚嘆的亮光,這就是魔法。
你也做好準備,再度相信魔術了嗎?
元素
高中生的年齡
為什麼推進故事的尹雅伊和羅一等是高中生年紀?因為高中生剛好是半生不熟,一腳才剛踏進大人的世界,一腳還踩在孩童的世界。
這是一個內心衝突最容易發生的年紀,也是與外界最容易產生衝突的時候。
大人不相信魔術,但是小孩相信;半個大人,半個孩童的高中生,正好是對魔術魔法將要失去信念,又對大人的社會價值觀懞懂遵行的時候。
正如因爲貧窮壓迫雅伊快要忘記,小時候對魔術的喜愛,和強行背負社會成功的價值觀,對魔術從懷疑到喜愛的羅一等。
廢棄的遊樂園
細心留意魔術師居住的廢棄遊樂園,原本的名字是Magic Land。若說充滿各式奇妙想像的童心,就像充滿歡樂,色彩繽紛的遊樂園;劇中的遊樂園在雅伊高中時已經廢棄,隱喻因為現實而逼迫長大的雅伊,漸漸放棄原本心中單純的快樂,和原本無憂無慮的童年。
但是,遊樂園裡新住進一位魔術師,象徵雅伊心中還未熄滅的童心火苗。魔術師問雅伊的那句「你,相信魔術嗎?」,也許是雅伊內心深處自問:「我,相信純真嗎?」
魔術師
神秘的30歲魔術師,本名柳敏赫,但是告訴別人他叫李乙。是個能為別人帶來奇妙魔術(根本近乎魔法了),同時暗暗地提點雅伊和一等在人生中遇到的困境。
他討厭做作和不懷好意的愚蠢白荷娜,面對她的花癡或是不良企圖時,總是一臉冷漠。
至於他真正的身份和過往,這裡就不多說了。只能說他是一個拒絕長大成人,純粹想繼續當個孩子的奇妙魔術師。
他的存在,與劇中的「大人們」形成強烈反比。大人們遵行社會的標籤和價值,而他反其道而行。正因為他的與眾不同,被人們看成瘋子。
展現心中的孩子,又沒有妨礙到誰,有錯嗎?
魔術師的存在,正代表著不容易被大人社會接納的童心。
女主角尹雅伊,原本在孩童時代即喜歡魔術,可是長大後因為貧窮和現實,漸漸忘記單純的歡笑
尹雅伊
有數學天賦,貧窮和父母的遺棄迫使她為了三餐,為了房租和開銷,勉強在學校和打工之間奔波的高中女孩,與唯一的年幼妹妹相依為命。
窮困使她失去笑容,使她漸漸接受社會大人的價值觀,唾棄小時候喜愛的魔術。她代表著在殘酷現實的折磨下,漸失單純和快樂的孩子,掙扎著往成為大人的方向前進。
透不過氣的她,遇上了神秘魔術師,收到了蝴蝶邀請卡。原先抗拒的她,卻禁不住好奇,屢次爬上在山坡上的廢棄遊樂園。在一場又一場的驚奇魔術秀之後,終於開始找回曾經熱愛的魔術。
雅伊也是唯二之一,真心相信魔術的人,而也是在成為大人後,仍保有一絲童心的大人。
功課及好,父親是檢察長的羅一等。背負著沈重的父母期待,在遇到魔術師後,產生不小的改變。在網漫中,羅一等的形象很超現實,眼睛長得超帥,可是頭部到脖子長得像魚腸
羅一等
雅伊同班同學,功課名列前茅。父親是檢察長,雙親對他抱有極高期待,希望他能考上好學校,做法官或是檢察官,一路平步青雲。
當他面對魔術時,根本嗤之以鼻,直接點出是一種欺騙感官之術。但卻在經歷一場難以解釋的魔術秀後,真心相信魔術師,也同時自省,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麼?
他在父母的高壓期待和尋求自我之間,那些激烈掙扎,最後,他又會做出什麼選擇?
警察們
相對於魔術師,警察和羅一等的檢察長父親,代表著社會化的約束力。檢察長不對要求兒子回到「正軌」,明白地點出成為符合社會期望的大人,才是對的;警察們逮捕魔術師,象徵著社會價值觀強行逮捕本質不受拘束的童真。
但是,魔術師真的會被警察抓到嗎?
『安娜‧蘇瑪那拉』
「魔術不能創造奇蹟;魔術會發現奇蹟。」
從唯物的角度來說,魔術是轉移注意力,遮掩真實面貌,以此代彼的伎倆。唯心而論,則是身在奇幻之境,日常不可能變成可能,將你從常軌囹圄中,解放出來。
魔術創造出來的奇妙並非奇蹟。但是,當你像孩子般,真心讚嘆,魔術就成為魔法。它喚醒你心中的快樂,喚醒沈睡許久的童心。有著覺醒的童心,或許在處處給人貼標籤的大人世界裡,這才是奇蹟吧!
你,有多久沒快樂過了?我說的是,那種孩子般的快樂。
你,有多久沒有發自真心笑過了?
你,相信魔術嗎?
原網漫作者的後記
原著網漫(WebToon)作家河壹權在漫畫後記寫道:
「初次策劃《魔幻之音》是在幾年前的冬天,在我欣賞完太陽馬戲團後,返家的路上。
當時首爾分明正處於寒冷冬季,但一踏進馬戲團帳篷的瞬間,眼前所見卻是完全脫離現實的虛幻世界,我也想嘗試在漫畫上呈現出當時的悸動。
於是我將『魔術』這一素材加以潤色,完成故事,並以『魔術』的屬性劃分出小孩與大人的界線。
《魔幻之音》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