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地圖神話與中東國家的起源 — — 讀《終局之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1916年,英法兩國外交官大筆一揮,簽下了劃定中東勢力範圍的秘密協定,瓜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舊有版圖。法國得到了土耳其東南、伊拉克的摩蘇爾、敘利亞北部和黎巴嫩;英國則奪下了以色列南部、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南部、海法以及能連通地中海的阿卡港。這份協定以執筆的官員為名,英國一方是馬克.賽克斯,法國為弗朗索瓦.皮科,故名「賽克斯 — 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

賽克斯 — 皮科協定雖已過身百年,卻仍活在人們的口述筆談間,每當中東戰火焚城,賽克斯 — 皮科協定一詞便又得粉墨登場,扮演一切衝突的始作俑者。人們一般認為,當年英法列強不顧種族與宗派分歧,強行劃定人造國界,才導致中東陷入永無止境的殺戮輪迴。

然而,《終局之戰》的作者西恩.麥克米金(Sean McMeekin)卻告訴我們,這種論述與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積非成是的迷思。

賽克斯 — 皮科協定神話

在賽克斯 — 皮科協定的神話外表下,暗藏錯綜複雜的脈絡與事件。例如麥克米金就指出,人們普遍忽略俄國在瓜分鄂圖曼中的重要角色,因此也大多不知俄國外長謝爾蓋.薩佐諾夫(Sergei Sazonov)才是賽克斯 — 皮科協定的真正主導者,英法的賽克斯與皮科不過就是配合演出的二把手。

本書還點出另一重點,即近代中東的成形並非大爆炸,反而更像造山運動。從鄂圖曼崩解到今日各國國界定型,前後歷經幾十年歲月,牽涉英法俄多國的政治角力。1916年的賽克斯 — 皮科協定不過是進程中的冰山一角,且今日中東國界也與當初協定裡規劃的不甚相同,但為何凡論及中東衝突,就必談這個協定呢?

麥克米金認為,賽克斯 — 皮科神話之所以如此氾濫,與中東的後殖民情結有關。由於當年列強介入此區甚深,加上在以巴問題上偏頗得太過火,導致人們把後來的諸多中東政治騷亂,都化約為對西方世界的復仇,以及對帝國主義秩序的反動,從而浪漫化穆斯林兄弟會、哈馬斯與基地組織的崛起,並把列強簽下的協定視作歷史罪人。

賽克斯 — 皮科協定原本只是對象之一,卻在媒體的反覆吹捧包裝下,逐漸躍升舞台要角,連伊斯蘭國領袖巴格達迪自己都宣稱:「我們要為賽克斯 — 皮科陰謀釘上最後一根棺材釘!」。儘管中東地圖上最惡名昭彰的幾條線 — — 巴勒斯坦與約旦及敘利亞邊界、敘利亞與伊拉克邊界、伊拉克與科威特邊界等 — — 都不是賽克斯 — 皮科協定時劃下的,無奈宣傳效果太過強大,注定要做替罪羔羊。

raw-image

神話早已幻滅:以摩蘇爾爭議為例

而要勘破賽克斯 — 皮科神話,只要細究歷史便能發現蛛絲馬跡。以筆者自身較熟悉的伊拉克為例,從1915年英國進駐至1932年正式獨立,其與敘利亞的邊界便屢屢流動,賽克斯 — 皮科協定始終沒能在兩國間真正發揮作用。

例如代爾祖爾(Deir ez-Zor)便在伊敘間多次易主,敘利亞希望能將此地收入囊中,伊拉克則欲將其作為反英殖民戰爭的基地。歷經多次起義、騷亂後,這裡最後成了敘利亞的國土。此外,列強也不怎麼遵守自己定的規矩,故而有了伊拉克近代史上最嚴重的邊界問題 — — 摩蘇爾爭議。

1918年11月3日,英國發兵占領鄂圖曼東南角的摩蘇爾(Mosul),並將其強制併入伊拉克版圖內,此舉不僅違反英法間的賽克斯 — 皮科協定,也觸犯10月30日簽下的《穆茲羅斯停戰協定》。

1919年起,土耳其打了四年的獨立戰爭,幾乎確立所有的當代土耳其邊界,但摩蘇爾問題仍懸而未決,土伊邊界於是成了英國與土耳其的角力場 — — 土耳其試圖進軍此處,英國則回以瘋狂空襲,同時透過伊拉克官員動員民族情緒,將摩蘇爾塑造為「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國聯介入調停,有鑒於此地日漸高漲的伊拉克民族主義,摩蘇爾終於在1926年正式併入伊拉克,土耳其再怎麼不滿,也只能自認倒楣。而在這段過程中,賽克斯 — 皮科協定的存在感,就跟日後國聯企圖調停九一八事變時類似,羸弱蒼白、又虛無縹緲。

民族國家,不是在地圖上畫畫線就能成立

面對真槍實彈的邊界衝突,賽克斯 — 皮科協定的規範往往要讓位於民族主義與軍事實力。自1914年到1932年,歐洲出現過多版本的中東地圖,在當時的情境下,地圖鮮少符合現狀,反而多扮演建議與反建議的角色,但能不能真的執行,還得看運氣。

英國花了八年才真正將摩蘇爾併入伊拉克;伊朗與伊拉克的邊界問題就是顆不定時炸彈;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界要到1990年波灣戰爭後才真正確立。今日人們或許是發乎後帝國主義時代的負罪感與憐惜,故要標舉賽克斯 — 皮科協定,以譴責當年列強魚肉中東的罪行。

然而如此批判有一前提,即接受中東各國都是「後天人造的不自然國家」,是故帝國主義必須為此不完美的現狀負責。但長此以往,此番前提恐將引發其他問題。

首先,這種前提「和諧」了民族國家的起源,並忽略中東自身的歷史主體。民族國家從來不是在地圖上畫畫線就能成立。回首任一民族國家的建國史,目光所及,盡是血跡斑斑的屠戮與種族宗教壓迫,於內於外皆然,且效果還會經年累月地持續。

此外,將中東亂局歸罪於鄂圖曼崩解後的人造邊界,形同謀殺中東的歷史人格,彷彿這裡在過去幾千年都是片虛無大陸,故要等到西方勢力入侵後,才被賦予鬥爭的活力。

地圖的有趣之處在於,其必須先將一地視為客體,才能在紙上佔領分割,地圖雖提供地理資訊,卻從來無法真正創造邊界;但這種人造國家的敘事,卻往往會激發新的暴力。例如伊斯蘭國宣稱要終結賽克斯 — 皮科協定,破除中東不完美的人造國家狀態,用的就是最傳統的國家建立法 — — 自己打出一個來。

但諷刺的是,其在伊拉克與敘利亞間攻城掠地的結果,卻陰錯陽差導致中東地圖,看上去越來越像當年英法協議分割的樣態,賽克斯 — 皮科協定至此可謂借屍還魂。然而伊斯蘭國所譴責的「不完美人造狀態」,其實不過是歷史論述的煙霧彈,過度強調賽克斯 — 皮科協定所引發的另一問題,就是屏蔽掉帝國主義在中東真正的著力點 — — 長年扶持民族主義分離運動。

鄂圖曼帝國背後的影武者們

麥克米金的《終局之戰》寫的雖是鄂圖曼帝國的崩解,卻聚焦於英、德、俄等大國的政治角力。例如書中描述了德鄂結盟如何催生漢志鐵路,以及俄國為從鄂圖曼手中解放巴爾幹半島而付出的慘痛代價 — — 國內反沙皇恐怖主義崛起。

細閱全書,我們便能發現,鄂圖曼的崩解不是大戰一場後劃分地圖完事,而是在列強干涉多年下,於無數衝突中漸進而成。期間列強或施以直接的軍事干涉,或暗中武裝少數民族與反對勢力,而在後者的案例中,比較幸運的有保加利亞,靠著俄羅斯一路情義相挺成功獨立;最悲慘的則莫過於被俄國武裝後又棄之不理的亞美尼亞。

若由鄂圖曼本身的脈絡觀之,當年帝國為應對民族主義獨立浪潮,首先採用了鄂圖曼主義,即強調帝國人民不分族裔,同為鄂圖曼人,是鄂圖曼帝國的公民,但最後卻敗在穆斯林族群的反對下。

許多穆斯林不願跟其他「鄂圖曼人」平起平坐,因在過往的米利特(Millet)制下,非穆斯林須負擔較重的稅賦,如今人人平等,穆斯林等於沒了特權。再加上1912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鄂圖曼敗給了過去的四個屬國 — — 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與希臘,由此徹底敲響鄂圖曼主義的喪鐘。

孤立無援的亞美尼亞

1913年,聯合進步委員會的首腦「三帕夏」(恩維爾帕夏、塔拉特帕夏、傑馬爾帕夏)發動高門政變,青年土耳其黨人就此掌權,並大力推行泛突厥主義政策,而這便是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前聲。

而若由英俄視角來看,俄國早在1913年便開始武裝亞美尼亞革命聯盟(Armenian Revolutionary Federation,簡稱ARF,又稱達什奈克楚瓊,Dashnaktsutyun),ARF在俄國扶持下一路坐大,並開始排擠其餘較不激進的亞美尼亞團體,最後獨霸凡城(Van)。

麥克米金引述英俄兩國檔案,指出當年的凡城武裝程度極高,ARF大肆派發毛瑟槍等武器,幾乎所有亞美尼亞人的商鋪裡都藏有軍火。故在1915年凡城叛亂時,土耳其駐軍陣亡500多名戰士,但亞美尼亞一方卻只損失100多人。當局因此大為光火,遂開始了對亞美尼亞人的種族清洗,從驅逐出境到放火屠村,遇難人數超過70萬。

然而先前曾支持亞美尼亞獨立的列強們,卻沒能施以援手,英俄在經過全盤考量後,決定將重點兵力投放至其他戰線,孤立無援的亞美尼亞人,至此陷入絕境。

這場人道浩劫距今已有百年歲月,但讀來仍是動魄驚心。當年鄂圖曼帝國的用意並不僅是單純的種族清洗,更重要的是,必須將土東的亞美尼亞人連根拔起,以免俄國藉扶植亞美尼亞建國,來蠶食鯨吞鄂圖曼,就像其過去在巴爾幹扶植保加利亞一樣。

無獨有偶,英法也循此邏輯,瓦解了鄂圖曼在阿拉伯半島的統治。這才是列強在近代中東成形中,真正發揮影響力之處。

小結

賽克斯 — 皮科協定神話,體現的只是鄂圖曼崩解中的小插曲,而畫於其上的邊界,也不過是英法在某一時期的政治主張。靜態的線條後,是無數獨立戰爭的吶喊與廝殺,戰火紛飛之際,隱約可見英法俄等影武者的撩亂操偶線。

正如麥克米金所述,「在二十世紀初期的歷史裡尋找今日中東問題的根源並沒有錯,但真正的歷史記錄比一般人所相信的說法還更豐富且遠更富戲劇性」。

《終局之戰》為我們奏響一曲帝國崩解的輓歌,雖說書中較少論及鄂圖曼帝國的內部狀況,對鄂圖曼社會的介紹也稍嫌不足,但其引述的英、俄、德檔案卻建構出嶄新的敘事視角,帶領讀者從大國政治、跨國戰役的角度,一窺列強何以瓦解鄂圖曼的六百年輝煌。

許多台灣讀者或許聽過賽克斯 — 皮科協定,但對其背後的歷史脈絡卻不甚熟悉,故也無從了解這份協定的真正份量。翻開《終局之戰》,我想你會找到想要的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36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01/06
回顧2023年中東,衝突仍在上演,「和解」卻無疑是年度關鍵字。
Thumbnail
2024/01/06
回顧2023年中東,衝突仍在上演,「和解」卻無疑是年度關鍵字。
Thumbnail
2023/11/09
2023年是土耳其建國百年,也是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正式掌權的第20年。
Thumbnail
2023/11/09
2023年是土耳其建國百年,也是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正式掌權的第20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世俗左派和伊斯蘭現代主義者鼓舞和組織的一場革命下,波斯王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這場革命的核心深藏著諷刺。 在那些熱衷神學的城市外,有些人把何梅尼看作一個有用的政治工具,是一個能夠喚起大眾加入反壓迫戰鬥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夢想,從德黑蘭到耶路撒冷,從巴黎到貝魯特,都把他看成一個能夠為自身目的效力
Thumbnail
在世俗左派和伊斯蘭現代主義者鼓舞和組織的一場革命下,波斯王國轉變為伊斯蘭神權國家,這場革命的核心深藏著諷刺。 在那些熱衷神學的城市外,有些人把何梅尼看作一個有用的政治工具,是一個能夠喚起大眾加入反壓迫戰鬥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夢想,從德黑蘭到耶路撒冷,從巴黎到貝魯特,都把他看成一個能夠為自身目的效力
Thumbnail
很少有人注意到伊拉克是如何在短短2個月時間內成功規劃和執行一場俐落且成功的入侵戰爭,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做為整場戰爭的起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過程。
Thumbnail
很少有人注意到伊拉克是如何在短短2個月時間內成功規劃和執行一場俐落且成功的入侵戰爭,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做為整場戰爭的起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過程。
Thumbnail
這週我讀到了拉欽走廊被封鎖的新聞,涉及到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百年多來的地緣衝突。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有聽過但是從來沒有深入理解的議題,所以趁著這次報告,給自己上了一大堂歷史課。報告內容就決定順手加碼做一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地緣衝突懶人包。那麼請繫上安全帶,跟我一起走一趟二十世紀初的外高加索地區吧!
Thumbnail
這週我讀到了拉欽走廊被封鎖的新聞,涉及到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百年多來的地緣衝突。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有聽過但是從來沒有深入理解的議題,所以趁著這次報告,給自己上了一大堂歷史課。報告內容就決定順手加碼做一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地緣衝突懶人包。那麼請繫上安全帶,跟我一起走一趟二十世紀初的外高加索地區吧!
Thumbnail
當年伊拉克與科威特因為油田問題而入侵科威特,入侵速度之快在當時也轟動了世界,而引發的爭議與可能相對而來的油價上漲引起了世界的注意。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在經由聯合國決議後對伊拉克發起了相關的行動。
Thumbnail
當年伊拉克與科威特因為油田問題而入侵科威特,入侵速度之快在當時也轟動了世界,而引發的爭議與可能相對而來的油價上漲引起了世界的注意。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在經由聯合國決議後對伊拉克發起了相關的行動。
Thumbnail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Thumbnail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Thumbnail
賽克斯 — 皮科協定雖已過身百年,卻仍活在人們的口述筆談間,每當中東戰火焚城,賽克斯 — 皮科協定一詞便又得粉墨登場,扮演一切衝突的始作俑者。
Thumbnail
賽克斯 — 皮科協定雖已過身百年,卻仍活在人們的口述筆談間,每當中東戰火焚城,賽克斯 — 皮科協定一詞便又得粉墨登場,扮演一切衝突的始作俑者。
Thumbnail
此次行動既延續土耳其在橄欖枝行動的目標-鎮壓敘北庫爾德勢力,也意在解決土耳其本身的某些內政問題。
Thumbnail
此次行動既延續土耳其在橄欖枝行動的目標-鎮壓敘北庫爾德勢力,也意在解決土耳其本身的某些內政問題。
Thumbnail
伊拉克戰爭是樹立了一個先例,就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以後重新獲得了單邊軍事行動的權利,而蘇聯放棄了帝國主義的權利。 放棄了在伊拉克發動戰爭或者制止戰爭的權利,也就使它在波蘭和捷克執行干涉的承諾變得不可信了,而後來它果然在德國無所作為。 在伊拉克的撤退是在德國的撤退的先聲。 蘇聯的體制是有進無退的,它沒有多
Thumbnail
伊拉克戰爭是樹立了一個先例,就是美國在越南戰爭以後重新獲得了單邊軍事行動的權利,而蘇聯放棄了帝國主義的權利。 放棄了在伊拉克發動戰爭或者制止戰爭的權利,也就使它在波蘭和捷克執行干涉的承諾變得不可信了,而後來它果然在德國無所作為。 在伊拉克的撤退是在德國的撤退的先聲。 蘇聯的體制是有進無退的,它沒有多
Thumbnail
這場會議在歐陸各國引燃了熊熊烈火,各國代表嚴陣以待,期望能替自己國家爭取到最佳利益,這場會議中充滿了無數的勾心鬥角,檯面上的友好而私底下卻不是如此,這場會議還可以看見人心醜態,讓我們一起看看維也納會議的過程吧!
Thumbnail
這場會議在歐陸各國引燃了熊熊烈火,各國代表嚴陣以待,期望能替自己國家爭取到最佳利益,這場會議中充滿了無數的勾心鬥角,檯面上的友好而私底下卻不是如此,這場會議還可以看見人心醜態,讓我們一起看看維也納會議的過程吧!
Thumbnail
現今的中東半島猶如火藥庫一般,每天都會有傷亡的消息出。 這一百年內,中東發生無數的戰爭,有些仍舊持續進行當中,這些戰事維持許久,遲遲無法結束
Thumbnail
現今的中東半島猶如火藥庫一般,每天都會有傷亡的消息出。 這一百年內,中東發生無數的戰爭,有些仍舊持續進行當中,這些戰事維持許久,遲遲無法結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