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知識管理系列 3】3 步驟提升個人處理複雜知識的效果,幫助靠賣知識賺錢的人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將「個人知識管理」分成 3 大塊:輸入、處理、輸出,這篇文章特別來說明「處理」這一塊。「處理」指的是對記錄下的資訊加工、做成對自己有用的樣子並儲存到筆記庫中。
魯曼教授的「卡片盒筆記法」深深地影響我對於知識處理的流程,主要有 3 步驟:
  1. 標準化:將筆記處理成統一格式
  2. 連結:將新筆記與舊筆記進行連結
  3. 複習:重新回憶舊筆記的內容,並做認知上的迭代
這是個人知識管理的第 3 篇文章,前 2 篇請參考 👇
• 第一篇:《面對不斷接收的新資訊,我們可以如何管理筆記?
• 第二篇:《4步驟整理讀書筆記,讓筆記內容能夠重複利用

一、處理第一步:先把資訊標準化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卡片盒筆記》中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位叫做 Malcom McLean 的卡車司機,在送貨途中因為在港口時常堵車,因此想到了貨物可以先用一個大箱子裝起來運送,而不是讓貨車直接開到船隻上來運送。
用貨櫃裝載貨物、跟整個卡車開到貨船上的差異是什麼呢?答案是標準化。
不同公司派出的卡車,裝載的貨物都不相同,因此在港口準備裝/卸貨的時候就可能容易堵車。例如一輛裝滿好幾噸散亂雜貨的貨車,和一輛用固定大小箱子裝載雜貨的卡車,前者的速度就是比較慢。
當卡車司機把雜亂的物品先在港口裝入一個個標準化的箱子中,港口工作人員就能處理大小規格統一的貨櫃,例如幾公噸的貨櫃應該要如何用起重機起吊與卸貨。
那麼貨櫃對於寫筆記有什麼啟發呢?答案是固定格式的「模板」,因為模板的本質就是「標準化」,模板就是一個箱子。
當我們把資訊固定丟到一個模板中,我們可以在標準化的框架中安排內容,這樣對於其他的作業環節(例如排版、編輯)都可以標準化處理,這樣就能加快處理速度。
這也能用來解釋:
為什麼多數人的筆記術,其實對於後期寫作幫助不大?
因為多數人在寫筆記的時候,往往會依據當下場景最合理的方式做筆記,但後續不會做標準化的處理。
例如塗鴉筆記、康乃爾筆記法、列點式筆記法…等,這些筆記都很好,但也都有共同的問題:場景依賴,不好標準化。例如我們不可能每則筆記都塗鴉吧?我們也不會每則筆記都用康乃爾筆記法的格式呈現吧?
圖片來源
1. 康乃爾筆記法: 康乃爾筆記法:把筆記本分三塊,思考就會變聰明!|經理人 (managertoday.com.tw)
2. 塗鴉筆記: 《精選視覺筆記01/50、直覺式塗鴉筆記》 | 方格子 (vocus.cc)
3. 列點式筆記: 北一女、台大生公開如何做筆記!四大重點,一本整齊、精美、邏輯清楚的筆記這樣做 | 媽媽經 | LINE TODAY
那為什麼不標準化呢?因為不是每個場景都適用呀!
這個狀況就像是早期貨櫃還沒有被發明時,船東喜歡讓每個送貨的卡車司機直接上輪船、直接在港口上下貨。結果呢?每個司機的卸貨速度都不同,港口直接塞爆。
因此,要把得到的資訊 (貨物)用標準化的貨櫃裝起來,進行標準化的作業處理。
那筆記怎麼標準化呢?
書中作者並沒有提到的固定格式,但給了一個指引:
卡片盒筆記法反而是將一切都有效率地精簡為一件事而已:可以公開發表的獨到見解。
「可以公開發表的獨到見解」,也就是我們的筆記是非常「讀者、發表」導向的,這些筆記就算只是單一來讀也可以被看懂。
“我自己是以「萬能寫作法」的方式來架構每一則筆記-即論點、案例、總結。”
卡片盒筆記法跟其他種筆記法不衝突,因為它是一種裝載、處理資訊的觀念,我們還是可以用塗鴉筆記、康乃爾筆記,只是最後再做一道工序:裝貨。
我們用固定的輸出框架來裝載這些資訊,讓資訊得以統一、標準化地被處理。

二、處理第二步:將新筆記與舊筆記進行連結

「卡片盒筆記中」有一個重要觀念 — 列索引 (index),也就是將新筆記的內容附加在既有的相關筆記中。
「索引卡片」 的目的是在做手動串連。也就是「主動」把一張寫好的筆記(卡片),跟筆記軟體(卡片盒)中的其他卡片排序,未來我們不論查到哪一張筆記,都可以循著這條線向前或向後找到相關筆記。
有別於直接在內容中做連結,這種「列索引」的方式帶有脈絡、需要我們主動排序。不限於特別的筆記軟體,市面上的90%的筆記軟體都可以做到。
那我是怎麼做的呢?
我在之前的系列文提到了「名詞筆記」與「觀念筆記」。
每當我寫下一則「觀念筆記」時,就會思考未來我希望在哪則「名詞筆記」或「觀念筆記」中找到它。數位筆記軟體最方便的地方,就是能夠將一則筆記用「連結」的方式,加入到其他筆記中 (多數筆記軟體稱為「內部連結」)。
這裡需要注意,我們不是將「筆記內容」複製貼上、而是將「筆記連結」複製貼上。
兩者的差異在於:
複製貼上「筆記內容」會讓筆記資料變得冗余,複製貼上「連結」則是重複利用同一則內容。
一些筆記軟體如 Roam Research, Logseq, Obsidian (額外安裝插件 Block Reference Count),還能夠統計一則筆記被重複「連結」了多少次,數字愈高代表價值愈高,有點像是個人版本的論文引用次數。

三、處理第三步:在做連結時,都是一次複習自己舊筆記的機會

當我們每一次將新筆記加入既有的「名詞筆記」或「觀念筆記」時,都可以順便看看舊筆記的內容寫些什麼。
有些內容需要更新、有些內容可以合併、有些內容則可以被新筆記的觀點回答,這個動作其實就是在「複習」。
複習,可以加深我們學習的印象。
學習的印象指的是「記憶存儲強度」與「提取強度」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Robert Bjork 和 Elizabeth Bjork 教授夫婦在 1994 年提出一個記憶模型,能很好地解釋「複習」對我們的好處。他們在研究中提到:
The New Theory of Disuse (R. A. Bjork & E. L. Bjork, 1992) posits that there are two indices of memory strength: storage strength (SS) and retrieval strength (RS). Storage strength is how well learned something is; retrieval strength is how accessible (or retrievable) something is.
人的記憶強度主要由 2 個因素決定:
  • Storage strength (存儲強度)
  • Retrieval strength (提取強度)
在這篇論文中有以下重點:
  • 人的「存儲強度」只增不減,但「提取強度」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少。因此,人之所以會忘記東西是因為提取強度減弱。要提升提取強度,並需靠複習 (relearning)。
  • 提取強度可以隨著複習的次數增加而增加,且因為每次的複習都在提升提取強度,在腦中同樣的存儲知識也被重複想起,代表說提升提取強度可同時強化存儲強度與提取強度。
  • 提取時越困難(很用力才能想起),則提取強度愈強,能夠提升兩種強度的幅度就愈大。要如何增加提取難度呢?首先,要先把東西忘記,再進行提取(效率比較高)。這也是許多複習策略 (如 Anki) 的基礎原理,已經熟悉的東西不需要這麼快複習,而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才重新複習。
使用「卡片盒筆記法」時,無形之中我們就做到了知識的複習。

總結:3 步驟提升資訊處理效果

這篇內容提到的許多內容其實很多學習的書都有提到,但困難的點就是不知道如何放在生活中實踐。
「卡片盒筆記法」有趣且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我們只是改變做筆記的習慣,透過上方所說的標準化、連接、複習,就能實踐多數被證明有效的學習理論。
如果你對「卡片盒筆記法」有興趣,可以參考我在 5/26 的對外講座,我會帶大家從頭到尾寫出「一張卡片」。寫完卡片並放到卡片盒中,我們就能不斷利用他們來學習與創作。
210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筆記庫中主要有 “名詞筆記” 與 “觀念筆記”,分別記錄「關鍵詞」和「我對某個關鍵詞的理解」。在讀書的時候,我會透過4個步驟將筆記內容分別做成這兩種筆記,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詳細的方法。
你時常找不到自己寫下的筆記嗎?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筆記管理超過 5 年的經驗整理,看完後可以用另一種視角- 「由下至上」的來整理筆記。制定好固定的筆記格式,然後不斷的積累來收納新資訊,到了一定程度時就能形成對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我的筆記庫中主要有 “名詞筆記” 與 “觀念筆記”,分別記錄「關鍵詞」和「我對某個關鍵詞的理解」。在讀書的時候,我會透過4個步驟將筆記內容分別做成這兩種筆記,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詳細的方法。
你時常找不到自己寫下的筆記嗎?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筆記管理超過 5 年的經驗整理,看完後可以用另一種視角- 「由下至上」的來整理筆記。制定好固定的筆記格式,然後不斷的積累來收納新資訊,到了一定程度時就能形成對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一篇我想要來分享,Heptabase 作為知識管理工具,其中所運作的邏輯中,是否可以用 PARA 的架構來執行知識的收納呢?也許,我們都誤解了 PARA 的真正精神!
Thumbnail
這裡教你如何利用「卡片=想法+脈絡」的觀念,讓你的卡片庫枝繁葉茂,更能反映你的思考和知識。
以下是我從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找到的三個關鍵字, 持續閱讀相關資訊,能幫助你成為更好的知識工作者。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我一直不斷的學習,向外尋找巨人的肩膀,期待透過他人的指點來理解事物,然而學了、做了以後,卻忘記把這些過程給整理出來,這不等於我每到一行都要經歷同樣的過程?我忽然感到個人經驗的寶貴之處,因為它其實是知與行的互動,透過行去確認那些知識是不可行,那些需要深化。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經驗,讀到看到了某個知識或技術後就十分興奮,覺得掌握了某種秘笈,自己即將要有大突破了? 本文章介紹有效將「知道」轉為「知識」的三個階段,幫助你更快將他人的知識轉為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為何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是我參加卡片營的主因。 古典老師問:為什麽想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想要先有框架在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先有問題去找答案,是成人的學習方法。除了大學教授外,有些人未必需要知識體系、像喬布斯沒有搭建知識體系,也做出APPLE手機。 圖卡重點摘要
Thumbnail
📚 圖卡筆記【從0開始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這陣子持續在看知識管理資訊 把它做成筆記,提醒自己一下 (金魚腦ing 圖卡屬於一種資訊視覺化的知識設計 而知識設計是為了讓知識進行 從〈無序〉到〈有序〉的熵減過程 初步的知識萃取是重要且關鍵的 決定了後許圖卡的品質 提升知識萃取力 = 提升圖卡知識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一篇我想要來分享,Heptabase 作為知識管理工具,其中所運作的邏輯中,是否可以用 PARA 的架構來執行知識的收納呢?也許,我們都誤解了 PARA 的真正精神!
Thumbnail
這裡教你如何利用「卡片=想法+脈絡」的觀念,讓你的卡片庫枝繁葉茂,更能反映你的思考和知識。
以下是我從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找到的三個關鍵字, 持續閱讀相關資訊,能幫助你成為更好的知識工作者。
Thumbnail
最近在一場演講中,談到職場工作者如何透過學習來成長?我以這張個人知識系統的運作機制來說明,包含觀點、工具與經驗三種元素。
我一直不斷的學習,向外尋找巨人的肩膀,期待透過他人的指點來理解事物,然而學了、做了以後,卻忘記把這些過程給整理出來,這不等於我每到一行都要經歷同樣的過程?我忽然感到個人經驗的寶貴之處,因為它其實是知與行的互動,透過行去確認那些知識是不可行,那些需要深化。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經驗,讀到看到了某個知識或技術後就十分興奮,覺得掌握了某種秘笈,自己即將要有大突破了? 本文章介紹有效將「知道」轉為「知識」的三個階段,幫助你更快將他人的知識轉為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為何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是我參加卡片營的主因。 古典老師問:為什麽想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想要先有框架在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先有問題去找答案,是成人的學習方法。除了大學教授外,有些人未必需要知識體系、像喬布斯沒有搭建知識體系,也做出APPLE手機。 圖卡重點摘要
Thumbnail
📚 圖卡筆記【從0開始搭建個人知識體系】 這陣子持續在看知識管理資訊 把它做成筆記,提醒自己一下 (金魚腦ing 圖卡屬於一種資訊視覺化的知識設計 而知識設計是為了讓知識進行 從〈無序〉到〈有序〉的熵減過程 初步的知識萃取是重要且關鍵的 決定了後許圖卡的品質 提升知識萃取力 = 提升圖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