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電影《末代皇帝》│即使必須承擔風險,慶幸我們仍有做選擇的自由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淑妃文繡在雨中出走,並且拒絕了隨從給的傘,從今以後,她寧願淋雨,也不再想要溥儀以及過往舊皇室給她撐的傘,離開溥儀後,她自力更生,晚年與再婚的夫婿雖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主動決定自己的人生,或是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面對的都是未知,文繡在那個保守的時代,勇敢的承擔風險,為自己做出選擇,求仁得仁,她的一生應該也無憾了。
劇照來源:IMDB
《末代皇帝》改編自中國皇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由義大利、中國與英國合作拍攝,義大利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執導,講述溥儀從1908年登基為皇帝到1967年過世的故事。
這部電影首次上映的1987年,我還是一個國中生,當時這部電影因為獲得第60屆奧斯卡高達九項獎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電影配樂等,因而討論度非常高,但當時我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連偷看水滸傳被發現,都已經被罵得好像我是拒絕聯考的小子,就別提看電影,那更是連想都不用想的事情,但即使父母准許我做課外活動,當時被即將到來的高中聯考,壓得喘不過來的我,也不會想看這麼嚴肅的歷史紀錄片。
一晃眼三十幾年過去,我從青春期的女孩,變成有兩個孩子的中年婦女,閱讀歷史是因為興趣,而不是因為考試,溥儀的生平,就不再只是毫無感情的教科書內容,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怎麼因為家世與時代,掙扎著想要活出他自己的血淚故事。

為了一個溫暖安全的懷抱,遲至九歲才斷奶

柏楊說:「皇帝與皇后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兩個工作。」,據統計,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超過30%,如此危險的職業,從古至二十世紀初期,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專制帝制,都已然走到末路的時刻,都仍是眾多野心家,冒著可能會被砍頭的風險都想要爭取的工作,然而,年僅三歲的溥儀,就得到了它。
幼小的溥儀,被迫離開了母親,還好,還有親暱的奶媽王焦氏陪伴他到紫禁城,我自己為人母的角色使然,看著骨肉分離的溥儀母子,有很大的心疼,心疼溥儀的母親,被迫割捨親緣,也不捨這個還正是最需要母親的幼兒,卻無法得到母親的守護。
溥儀到九歲才斷奶,奶媽王焦氏被強制帶離紫禁城;一般孩子斷奶的時間大約是在一兩歲,但我身邊也有一個很特別的案例,到了上小學才斷奶,那是一個學姊的女兒,每天晚上睡前都一定要含一口晚安奶,才能安心入睡;大多數的孩子,在大約半歲左右,開始可以漸進吃正常食物之後,母奶的心理功能就會漸漸凌駕物理上的糧食功能,我的兩個孩子在七個多月大之後,只要有不舒服的情緒,就會尋求母乳的安撫,到了一歲多因為我個人的因素,不得不強制讓他們離乳時,也都各經過了幾天的強烈憂鬱或躁動;對親餵的幼小孩子來講,斷奶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對九歲的溥儀來說也是,溥儀說,他之所以到那麼大還沒斷奶,是因為奶媽的懷抱讓他覺得非常安全,奶媽離開後,他身邊就再也沒有一個有人性的人了。
在封閉的紫禁城圍牆內,溥儀看起來是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九五之尊,有眾多的傭僕伺候著,但他不僅無法擁有一般尋常孩子,最起碼能夠擁有的親情,連可以講什麼話、娶什麼妻,都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後來他的眼睛出了問題,需要配眼鏡,都還要靠他的老師,英國人莊士敦,以辭職要脅才有辦法配;儒家的文化裡,一直很看重「君子」的概念,莊士敦剛到紫禁城不久時,青少年的溥儀與莊士敦曾經針對「君子」的定義,有過一段對話,莊士敦說,君子是言行一致的人,溥儀回應:「朕不是君子,朕不准說出所想說的話,他們常告訴朕該說些什麼。」,正如莊士敦所說,溥儀是全世界最寂寞的孩子,他在宮中如同囚犯,從他登基到遜位,他都只是一個囚犯。
溥儀的視力不好,這個視力,不僅是物理上的眼睛,看得清楚事物的能力,也是觀看外在世界的視野,紫禁城圍牆屏蔽的,也不只是他的肉身,更是世界的真實樣貌,城內上千名的官員、太監與妃嬪,擁護著他、保護著他,甚至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回到過去的皇朝時代,實際上,這一大群看似尊敬他、為他好的人,真正在意的,只是藉由溥儀,讓他們原本所在的舒適圈,得以持續得更久更牢而已,就如同莊士敦對內務府大臣說的,溥儀要養活一千兩百名太監,三百五十名妃嬪,以及一百八十五名御廚,八百四十名侍衛,內務府官員及一名內務大臣,他們只關心一件事——中飽私囊。

比起近百年前的「刀妃革命」,「蕾神之錘」只是小菜一碟

1924年,馮玉祥派人把溥儀趕出紫禁城,溥儀從懂事以後,就不斷想著想要離開這裡,他應該也沒料掉,會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溥儀看似離開了紫禁城,但他後來所曾經流轉過的天津張園、靜園、他曾經滿懷希望,自以為主掌的「滿州國」、日本戰敗後,他以戰俘身分待過的蘇俄、撫順戰犯管理所......都只是一個個不同形貌的紫禁城,在大時代巨輪的輾壓下,他始終只是一名華麗的囚犯。
連帶跟著他一起被囚的,還有他親近的兩個女人,婉容皇后與淑妃文繡;或許是皇后的枷鎖太過沉重,婉容始終無法離開舊皇室無形的囚籠,卻又得不到丈夫溥儀的疼愛,抑鬱之下染上鴉片毒癮,最後精神錯亂,連在哪裡過世,都沒有人知道。

文繡做了不同的選擇,1931年,在天津時期,文繡不顧周遭所有人的反對,堅持與溥儀離婚,離開她不喜歡、不快樂的關係與環境,在那個一般女人主動離婚都會被視為是嚴重違反婦德的時代,皇妃要跟皇帝離婚,根本就是大逆不道,這場轟動全中國的離婚事件,當時人稱「刀妃革命」,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文繡的堂兄,登報大罵她,她也毫不客氣公開回擊,就是一定要切斷她跟溥儀之間的關係,一輩子沒離開過中國的文繡,條理清楚,依理依法陳述想法,筆刀之鋒利,完全不亞於2021年底的「蕾神」
在電影《末代皇帝》裡,文繡在雨中出走,並且拒絕了隨從給的傘,從今以後,她寧願淋雨,也不再想要溥儀以及過往舊皇室給她撐的傘,她在離開溥儀後,自力更生,從事教職,晚年與再婚的夫婿雖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人生在世,主動決定自己的人生,或是被動的接受命運的安排,面對的都是未知,文繡在那個保守的時代,勇敢的承擔風險,為自己做出選擇,求仁得仁,她的一生應該也無憾了。
對所有的生物來說,生存本來就是嚴酷的,人類也不例外,除了極為少數的特殊人物,大多數的人都很難抵擋大時代環境的變化,我身為1949年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很幸運的可以在沒有戰火與貧困的環境下長大,但我們也必須跟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努力學習與調整自己的步調,以求能讓自己更平穩扎實的生存。
2020年初之後到現在〈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全世界人類的生活,身邊有些公務員朋友,他們曾經讓很多人欣羨,手上捧的是不會破的鐵飯碗,疫情來到之後,這些基層的公務員朋友,卻是非常辛苦的第一線;我的孩子正好在疫情期間進入學齡,開始他們的正式學校生活,很心疼他們從入學之後,口罩就被視為是必需品;因應疫情的變化,突然的實體課程暫停,改成居家線上上課,我們也經歷過幾回,現在我們也必須一同學著,跟孩子一起去適應已經發生的,與病毒共存的事實,雖然難免憂心,但除了認清事實,好好學著讓自己跟孩子都有強健的身體以外,也別無他法;大時代的趨勢與變化,從來不是多數渺小的我們所能抵抗,平凡的我們,也只能選擇順流,還好,我們還有彼此溫暖的懷抱,還好,我們還有為自己做選擇的自由,還好,即使居家,我們仍有網路,可以跟這個世界互相交流,沒有屏蔽資訊的圍牆。溥儀與婉容皇后的境遇,讓我深深同情,也讓我感恩,能夠生在這個資訊開放的現代,能夠有擁有多種形式的自由。

《末代皇帝》將溥儀的故事,演繹的層次分明,尊龍、陳冲、鄔君梅入神的演出,更讓人感動,而搭配劇情的精細歷史考究、古典優美的攝影與配樂,更是讓觀影的過程,充滿對電影藝術的震懾與敬佩,即使是在上映三十幾年後的現在,依然散發著經典懾人的曖曖光輝,正如即使改朝換代,依然不會改變經典地位的紫禁城。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喔~
延伸閱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段關係走到已經看得到崩壞時,早已累積了如溫水煮青蛙般長久的瑣碎嫌隙、冷戰與大小衝突,第三者的出現,往往只是兩隻共同被煮的其中一隻青蛙的逃生出口,其實,不論第三者有否出現,這段關係都早已在瀕臨死亡的水深火熱中。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然而,對三餐不繼的人來說,善良不容易成為排名前面的選擇;電影《白老虎》讓我為印度的低下階層感到很深的悲哀;身在台灣的我們,有能力選擇善良,是因為我們都擁有基本的生活水平,甚至是某個程度的幸運,能夠意識到這樣的幸運,或許就能夠對某些社會事件,懷有更多悲憫。
伊沃對馬可斯嘆息著說:「他們都只是年輕人啊!」,彷如這些死去的軍人,都是他的孩子,無限悲憫,或許,伊沃的視角,也是上帝的視角,每一個人類都是上帝的孩子,每一場戰爭、每一場殺戮,都是深深傷祂心的骨肉相殘。
麻里、小初與阿修三個主要人物,到最後,或被迫於現實,或懷抱著美好的夢想,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這是在他們那個生命時段,所能想得到或做得到的最適選擇,沒有對錯好壞的分別,人生是一個動態的調整過程,除了健康與基本的謀生一定是第一順位之外,其他的項目,我們也只能隨著生命的階段與際遇,盡量做到最適合自己的最
生命的旅途中,不會永遠晴空萬里,再怎麼幸運的人,也會有遇到烏雲的時候,在艱難的時刻,或許,能夠做的,就是耐心的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與自己相處,好好照顧自己,就眼前能為自己做的,每天做一點點,那怕只有一點點,日積月累,也能帶來重生的機會,就像《派特的幸福劇本》裡的Pat與Tiffany。
大小威廉斯的成就,或許有很大一部分得力於她們父親的用心,但我自己同時身為一位女兒與母親的角色,在看到一位用心用力、有遠見、有爆棚信心的父親的同時,也看到一位極度自卑而又掌控欲強烈的虎爸。
一段關係走到已經看得到崩壞時,早已累積了如溫水煮青蛙般長久的瑣碎嫌隙、冷戰與大小衝突,第三者的出現,往往只是兩隻共同被煮的其中一隻青蛙的逃生出口,其實,不論第三者有否出現,這段關係都早已在瀕臨死亡的水深火熱中。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然而,對三餐不繼的人來說,善良不容易成為排名前面的選擇;電影《白老虎》讓我為印度的低下階層感到很深的悲哀;身在台灣的我們,有能力選擇善良,是因為我們都擁有基本的生活水平,甚至是某個程度的幸運,能夠意識到這樣的幸運,或許就能夠對某些社會事件,懷有更多悲憫。
伊沃對馬可斯嘆息著說:「他們都只是年輕人啊!」,彷如這些死去的軍人,都是他的孩子,無限悲憫,或許,伊沃的視角,也是上帝的視角,每一個人類都是上帝的孩子,每一場戰爭、每一場殺戮,都是深深傷祂心的骨肉相殘。
麻里、小初與阿修三個主要人物,到最後,或被迫於現實,或懷抱著美好的夢想,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這是在他們那個生命時段,所能想得到或做得到的最適選擇,沒有對錯好壞的分別,人生是一個動態的調整過程,除了健康與基本的謀生一定是第一順位之外,其他的項目,我們也只能隨著生命的階段與際遇,盡量做到最適合自己的最
生命的旅途中,不會永遠晴空萬里,再怎麼幸運的人,也會有遇到烏雲的時候,在艱難的時刻,或許,能夠做的,就是耐心的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與自己相處,好好照顧自己,就眼前能為自己做的,每天做一點點,那怕只有一點點,日積月累,也能帶來重生的機會,就像《派特的幸福劇本》裡的Pat與Tiffany。
大小威廉斯的成就,或許有很大一部分得力於她們父親的用心,但我自己同時身為一位女兒與母親的角色,在看到一位用心用力、有遠見、有爆棚信心的父親的同時,也看到一位極度自卑而又掌控欲強烈的虎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榮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 哥吉拉代表著日本對核能的恐懼與戰爭反思, 少數沒有刻意說教卻寓意深遠的好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樂樂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說出「成長的代價,就是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那種很純粹、很直覺的情緒,因著長大而越來越不能「被選擇」,如同樂樂所說的,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啊。 然而這也意味著,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等待他的到來。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媽的人生願望 劇情:73歲的海夫人(清嫺 飾)在丈夫早逝後獨自扶養五個孩子長大,孩子們成年後四散各地,在鄉下老家的她因為遇到車禍而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子女們為了該由誰
Thumbnail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不會一直那麼快樂」 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進入第二集後,隨著萊莉長大也加入更豐富的情緒,然而這些新角色的加入並不是要取代原來的這些舊角色,而是給予不同人生經驗不同的意義,為每段回憶染上他該有的色彩。
Thumbnail
每每談到《末代皇帝》,就會想起香港學者周蕾的經典論著《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該書第一章〈看現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種族觀眾的理論〉,即從女性、族裔乃至東/西方「看(凝視)」的視角切入,精闢地討論了《末代皇帝》裡,各種影像符碼與攝影機呈述。
Thumbnail
    假如要給這部電影一個標題,那木偶人生可能是最好的註解。一個人的人生當了三次皇帝,卻都無法掌控。他永遠都是別人眼中的棋子,我想不到還有誰比他的人生更加的悲哀。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末代皇帝》全片幾乎以英語發音時,它還算不算是華語電影?到底以語言「華語」作為規範的邊界在哪裡?本篇以看似自然卻是高度政治化的類別「華語電影」去探討《末代皇帝》可能處在的位置,以及電影中所帶到的滿洲映畫協會為後來的中國的主旋律電影所注入的能量。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榮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 哥吉拉代表著日本對核能的恐懼與戰爭反思, 少數沒有刻意說教卻寓意深遠的好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樂樂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說出「成長的代價,就是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那種很純粹、很直覺的情緒,因著長大而越來越不能「被選擇」,如同樂樂所說的,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啊。 然而這也意味著,快樂可以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只能被動地等待他的到來。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媽的人生願望 劇情:73歲的海夫人(清嫺 飾)在丈夫早逝後獨自扶養五個孩子長大,孩子們成年後四散各地,在鄉下老家的她因為遇到車禍而必須依靠輪椅生活,子女們為了該由誰
Thumbnail
「也許這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不會一直那麼快樂」 腦筋急轉彎這部動畫進入第二集後,隨著萊莉長大也加入更豐富的情緒,然而這些新角色的加入並不是要取代原來的這些舊角色,而是給予不同人生經驗不同的意義,為每段回憶染上他該有的色彩。
Thumbnail
每每談到《末代皇帝》,就會想起香港學者周蕾的經典論著《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該書第一章〈看現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種族觀眾的理論〉,即從女性、族裔乃至東/西方「看(凝視)」的視角切入,精闢地討論了《末代皇帝》裡,各種影像符碼與攝影機呈述。
Thumbnail
    假如要給這部電影一個標題,那木偶人生可能是最好的註解。一個人的人生當了三次皇帝,卻都無法掌控。他永遠都是別人眼中的棋子,我想不到還有誰比他的人生更加的悲哀。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他的一生實在倉促的太讓人疲憊了。 溥儀總是來不及,來不及做天之驕子,來不及阻止重要的女人離開,在時代的門前,他也總是來不及在閉門前闖過去看一看。
Thumbnail
《末代皇帝》全片幾乎以英語發音時,它還算不算是華語電影?到底以語言「華語」作為規範的邊界在哪裡?本篇以看似自然卻是高度政治化的類別「華語電影」去探討《末代皇帝》可能處在的位置,以及電影中所帶到的滿洲映畫協會為後來的中國的主旋律電影所注入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