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末代皇帝:一再禁閉的自由之門

更新於 2021/07/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三歲登基的溥儀
我們都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經歷的歷史,然而三十三年前的電影《末代皇帝》講述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則關於自由與歸屬的故事

禁閉的自由之門

電影的第一幕,是成為戰犯的溥儀迴避認出他的人,躲進一間小房,鎖起自己割腕。當外頭傳來 "Open the door!" 的喊聲,回憶便來到觀眾眼前——被帶離母親身邊,送往紫禁城登基的三歲溥儀。自此,溥儀的一生失去了自由,無數的門在他面前關上。
幼時不能離開紫禁城的溥儀,直到十歲胞弟來訪意外得知城外的世界已不屬於皇帝,而屬於國民政府的總統,始終認為自己是天子、是「中國的皇帝」的溥儀才驚覺自己被禁錮在謊言的高牆內。電影巧妙的讓先來的總是聲音而非畫面,是眾多士兵的踏步聲、反動的抗爭聲,或是鎮壓發生的槍聲與喊叫聲。但無論聽到什麼,溥儀都只能留在原地。
年少無法離開紫禁城的溥儀
那時,溥儀曾問其教師莊士敦關於城外發生的事情,他說那些大學生應該憤怒,而他也憤怒。溥儀為不自由感到憤怒,這憤怒卻如其身無處可去。莊士敦曾送給溥儀象徵自由的腳踏車,當青少年溥儀得知親生母親過世時,他騎著腳踏車來到城門口,士兵急忙將城門關上,向溥儀磕頭如同請求原諒,溥儀命令式的大喊:"Open the door!" 這卻是皇帝的命令失效之時,憤怒的溥儀隨即掏出口袋中原本藏得很寶貝的小白鼠,砸向大門,並狠狠踹開腳踏車。不自由的溥儀心有憤怒與悲傷,在電影中卻只能透過砸或摔或踹——或安靜的流下眼淚——這樣的小動作表達。
青年溥儀與妻子婉容

門後一一離去的歸屬

無論是在紫禁城、天津張園、滿洲國或戰犯監獄,電影中的場景大多在特定的室內空間,更加突顯溥儀的不自由。在戰犯監獄被轉移隔離室,被迫和胞弟溥傑分開時,溥儀說出自己不曾與家人分開,可是我們卻也可以看見,溥儀的苦澀顯然除了不自由,還包含其家人與歸屬亦一一遠去。
首先被迫分離的是母親,而後是乳媽。乳媽是溥儀在紫禁城的重要歸屬,即便已經不是需要哺乳的年紀,溥儀仍會到乳媽懷中含著乳房,像在尋求慰藉。然而乳媽突然被送走時,無法追上的溥儀連道別都做不到,那時,溥儀說了這麼一句:「她不只是我的乳媽,她是我的蝴蝶。」而蝴蝶永遠離去了。
相似的情景是他的妻子婉容同樣被送走的時刻。滿州國時期婉容懷了他人的孩子,孩子卻出生便夭折,生產後的婉容立即被送走,這次是日本人在溥儀面前關上大門。早在天津張園時期先離開的則是其妾文繡,不同的是,文繡是主動提出離婚,並在雨夜逕自離開,那刻坂本龍一經典配樂〈Rain〉讓淋著雨的文繡看起來更加自由,溥儀卻顯得更加閉鎖。
最為悲傷的,是日本投降後,正準備逃離滿州國的溥儀見妻子拖著病容返家,婉容只管對日本人吐口水,未對溥儀說一句話,步入房後竟在溥儀面前將房門關上。溥儀失去每一個心愛的人,也總在他們離去的門後雙眼悵然若失,即便和亦師亦友的莊士敦能夠好好道別,鏡頭落回溥儀身上時,仍是滄桑的色調。
經常帶著滄桑眼神與色調的溥儀

穿越門禁的老年溥儀

歷經無數門前門後,電影最後一幕拍攝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年溥儀買票重回紫禁城時,悄悄跨越一道道禁止進入的警示線,來到三歲溥儀登基的太和殿。當老年溥儀被管理員的小孩質問是什麼人,這時他在溫暖柔和的光線裡露出微笑說:「我是中國的皇帝。」小孩請他證明,溥儀竟從登基座後拿出最初獲得的蟋蟀木罐。
那小孩打開木罐,轉頭卻已不見溥儀身影,只有一隻褐色的蟋蟀緩緩爬出。最終這一幕之所以動人,是因為溥儀那刻彷若蟋蟀重獲自由,無須大聲鳴叫以證明自己作為「皇帝」的身份,而是嶄露鮮見的笑顏,肯認自己就是那「末代皇帝」,一生的不自由、失歸屬、有名無實的悲傷終於停了下來。正因如此聚焦在溥儀身上,《末代皇帝》不僅是一部難以超越的歷史鉅作,更是情感既內斂又豐沛的人生故事。
找出蟋蟀木罐的老年溥儀
avatar-img
46會員
29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特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瑞典導演洛伊安德森的每個鏡頭都不可思議的美又滄桑,就像這整部電影的基調。《千日千夜》的片長僅 76 分鐘,卻是每一幕都值得細細品味,不過,對於看到劇情不斷推進與轉折才能被吸引的觀眾來說,這 76 分鐘可能不易下嚥,因為《千日千夜》裡頭沒有這些。然而,它有許多電影所沒有的凝視,凝視著人生。
《JOKER》自然不是要給觀眾好心情的電影,同時也不打算輕易給予善惡的判斷或道德偏好……就觀影感受而言,如果期待英雄片套路或高潮迭起的刺激感,勢必會失望;如果不敢直視展現暴力行為的鏡頭,想必會充滿恐懼。但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電影的美術與配樂絕對令人驚嘆。
在觀看《寄生上流》之前,只見節奏明快的預告片,和幾位朋友表示看完覺得「沈重」,便在不做準備的情況下進了電影院。觀賞後,卻發現自己沒有「沈重」之感,而是在「震驚」中細細回想導演如何用幽默和鏡頭帶出俐落的節奏感,如何鋪陳出一步又一步無法預料的驚人轉折,如何運用乾淨的意象和人物特色烘托故事主軸……
瑞典導演洛伊安德森的每個鏡頭都不可思議的美又滄桑,就像這整部電影的基調。《千日千夜》的片長僅 76 分鐘,卻是每一幕都值得細細品味,不過,對於看到劇情不斷推進與轉折才能被吸引的觀眾來說,這 76 分鐘可能不易下嚥,因為《千日千夜》裡頭沒有這些。然而,它有許多電影所沒有的凝視,凝視著人生。
《JOKER》自然不是要給觀眾好心情的電影,同時也不打算輕易給予善惡的判斷或道德偏好……就觀影感受而言,如果期待英雄片套路或高潮迭起的刺激感,勢必會失望;如果不敢直視展現暴力行為的鏡頭,想必會充滿恐懼。但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電影的美術與配樂絕對令人驚嘆。
在觀看《寄生上流》之前,只見節奏明快的預告片,和幾位朋友表示看完覺得「沈重」,便在不做準備的情況下進了電影院。觀賞後,卻發現自己沒有「沈重」之感,而是在「震驚」中細細回想導演如何用幽默和鏡頭帶出俐落的節奏感,如何鋪陳出一步又一步無法預料的驚人轉折,如何運用乾淨的意象和人物特色烘托故事主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末代皇帝》全片幾乎以英語發音時,它還算不算是華語電影?到底以語言「華語」作為規範的邊界在哪裡?本篇以看似自然卻是高度政治化的類別「華語電影」去探討《末代皇帝》可能處在的位置,以及電影中所帶到的滿洲映畫協會為後來的中國的主旋律電影所注入的能量。
Thumbnail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不論是1954年的七武士,還是1972年的教父都是劇情片的顛峰之作。這些作品所闡述的故事都超越了時代的限制,他們留下的影像彌足珍貴,訴說的故事震撼著幾十年後的我們。 這部1987年的《末代皇帝》也達到了同樣的巔峰。不論過了多久,這部電影的精神和力道都是十足強烈,幾乎讓人忘記自己身處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殘敗的紫禁城牆,邁向垂暮的皇權,義大利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鏡頭下的《末代皇帝》詩意又荒誕,交織奇幻與真實,譜出溥儀命途多舛的一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溥儀自傳著實流露出對婉容的苛刻與無情,在電影中卻完全朝反向的美化操作,或許是當時的導演也否定並且無法接受這樣薄情的溥儀吧?需要末代皇帝扮演美好的、受害者的角色(彷彿錯的都是政局和體制),滿足了電影創作團隊和觀眾的需求,溥儀本人可並不以自己的自私殘暴為恥呢,畢竟他也是人啊,活生生會嫉妒和懷恨的真實人類
Thumbnail
溥儀一生遭逢了無數場巨變,三歲時被迫入宮,六歲時被迫退位,整個青少年時期都被迫關在紫禁城裡。被趕出紫禁城後投靠了日政權的滿州國,結果卻因此成為了中共政權下其中一名政治犯,在牢裡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思想改造。但出乎意料的,《末代皇帝》裡讓我落淚的畫面,居然是有關於一個配角小人物……
Thumbnail
《末代皇帝》全片幾乎以英語發音時,它還算不算是華語電影?到底以語言「華語」作為規範的邊界在哪裡?本篇以看似自然卻是高度政治化的類別「華語電影」去探討《末代皇帝》可能處在的位置,以及電影中所帶到的滿洲映畫協會為後來的中國的主旋律電影所注入的能量。
Thumbnail
電影中有一幕是三歲的溥儀想抓飛揚的黃布,從宮內跑到宮外,隨著視野的推進,我們能看到數千名官員浩浩蕩蕩地跪在紫禁城廣場對一個小孩三跪九叩,其畫面之壯觀浩大,前所未有,似乎也預告了往後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不論是1954年的七武士,還是1972年的教父都是劇情片的顛峰之作。這些作品所闡述的故事都超越了時代的限制,他們留下的影像彌足珍貴,訴說的故事震撼著幾十年後的我們。 這部1987年的《末代皇帝》也達到了同樣的巔峰。不論過了多久,這部電影的精神和力道都是十足強烈,幾乎讓人忘記自己身處在哪個時空。
Thumbnail
殘敗的紫禁城牆,邁向垂暮的皇權,義大利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鏡頭下的《末代皇帝》詩意又荒誕,交織奇幻與真實,譜出溥儀命途多舛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