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末代皇帝:一再禁閉的自由之門

2020/06/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三歲登基的溥儀
我們都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經歷的歷史,然而三十三年前的電影《末代皇帝》講述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則關於自由與歸屬的故事

禁閉的自由之門

電影的第一幕,是成為戰犯的溥儀迴避認出他的人,躲進一間小房,鎖起自己割腕。當外頭傳來 "Open the door!" 的喊聲,回憶便來到觀眾眼前——被帶離母親身邊,送往紫禁城登基的三歲溥儀。自此,溥儀的一生失去了自由,無數的門在他面前關上。
幼時不能離開紫禁城的溥儀,直到十歲胞弟來訪意外得知城外的世界已不屬於皇帝,而屬於國民政府的總統,始終認為自己是天子、是「中國的皇帝」的溥儀才驚覺自己被禁錮在謊言的高牆內。電影巧妙的讓先來的總是聲音而非畫面,是眾多士兵的踏步聲、反動的抗爭聲,或是鎮壓發生的槍聲與喊叫聲。但無論聽到什麼,溥儀都只能留在原地。
年少無法離開紫禁城的溥儀
那時,溥儀曾問其教師莊士敦關於城外發生的事情,他說那些大學生應該憤怒,而他也憤怒。溥儀為不自由感到憤怒,這憤怒卻如其身無處可去。莊士敦曾送給溥儀象徵自由的腳踏車,當青少年溥儀得知親生母親過世時,他騎著腳踏車來到城門口,士兵急忙將城門關上,向溥儀磕頭如同請求原諒,溥儀命令式的大喊:"Open the door!" 這卻是皇帝的命令失效之時,憤怒的溥儀隨即掏出口袋中原本藏得很寶貝的小白鼠,砸向大門,並狠狠踹開腳踏車。不自由的溥儀心有憤怒與悲傷,在電影中卻只能透過砸或摔或踹——或安靜的流下眼淚——這樣的小動作表達。
青年溥儀與妻子婉容

門後一一離去的歸屬

無論是在紫禁城、天津張園、滿洲國或戰犯監獄,電影中的場景大多在特定的室內空間,更加突顯溥儀的不自由。在戰犯監獄被轉移隔離室,被迫和胞弟溥傑分開時,溥儀說出自己不曾與家人分開,可是我們卻也可以看見,溥儀的苦澀顯然除了不自由,還包含其家人與歸屬亦一一遠去。
首先被迫分離的是母親,而後是乳媽。乳媽是溥儀在紫禁城的重要歸屬,即便已經不是需要哺乳的年紀,溥儀仍會到乳媽懷中含著乳房,像在尋求慰藉。然而乳媽突然被送走時,無法追上的溥儀連道別都做不到,那時,溥儀說了這麼一句:「她不只是我的乳媽,她是我的蝴蝶。」而蝴蝶永遠離去了。
相似的情景是他的妻子婉容同樣被送走的時刻。滿州國時期婉容懷了他人的孩子,孩子卻出生便夭折,生產後的婉容立即被送走,這次是日本人在溥儀面前關上大門。早在天津張園時期先離開的則是其妾文繡,不同的是,文繡是主動提出離婚,並在雨夜逕自離開,那刻坂本龍一經典配樂〈Rain〉讓淋著雨的文繡看起來更加自由,溥儀卻顯得更加閉鎖。
最為悲傷的,是日本投降後,正準備逃離滿州國的溥儀見妻子拖著病容返家,婉容只管對日本人吐口水,未對溥儀說一句話,步入房後竟在溥儀面前將房門關上。溥儀失去每一個心愛的人,也總在他們離去的門後雙眼悵然若失,即便和亦師亦友的莊士敦能夠好好道別,鏡頭落回溥儀身上時,仍是滄桑的色調。
經常帶著滄桑眼神與色調的溥儀

穿越門禁的老年溥儀

歷經無數門前門後,電影最後一幕拍攝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年溥儀買票重回紫禁城時,悄悄跨越一道道禁止進入的警示線,來到三歲溥儀登基的太和殿。當老年溥儀被管理員的小孩質問是什麼人,這時他在溫暖柔和的光線裡露出微笑說:「我是中國的皇帝。」小孩請他證明,溥儀竟從登基座後拿出最初獲得的蟋蟀木罐。
那小孩打開木罐,轉頭卻已不見溥儀身影,只有一隻褐色的蟋蟀緩緩爬出。最終這一幕之所以動人,是因為溥儀那刻彷若蟋蟀重獲自由,無須大聲鳴叫以證明自己作為「皇帝」的身份,而是嶄露鮮見的笑顏,肯認自己就是那「末代皇帝」,一生的不自由、失歸屬、有名無實的悲傷終於停了下來。正因如此聚焦在溥儀身上,《末代皇帝》不僅是一部難以超越的歷史鉅作,更是情感既內斂又豐沛的人生故事。
找出蟋蟀木罐的老年溥儀
46會員
28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