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跨海提告仿冒賣家,真正目的在這裡

2022/05/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午間休息時間,看到電視新聞裡有這樣的報導:
真假零件混著賣!BMW跨海提告仿冒賣家 (TVBS新聞網)
針對仿冒品跨海來台提告的國際大廠不少,但原廠BMW來台提告,身為熱血男兒,自然對此新聞特別留意。

外匯車價格親民,消費者接受度高

在台灣,汽車品牌1A2B(Audi、Mercedes Benz、BMW)因為國人喜歡,在銷售上還是排名前茅,但畢竟屬於豪華品牌,原廠入手價可能也要二百萬元起跳,也因此許多消費者轉而向「外匯車商」,也就是平行輸入車商,將國外的二手車引進台灣來販售,因為這些品牌在國外(以美國為大宗)的售價比上台灣有不少價差,消費者如單純考量CP值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可以考量的管道,但還是需要注意購車相關資訊是否已充分知悉,避免不肖外匯車商弄個AB車,或是以不實里程數年份等錯誤訊息呼弄消費者。

維修市場的風險,零件耗材的來源?

在維修市場方面,不少車主考量在車子保固年份內盡量回原廠保養,以免保固受到影響,但保固年份一過,通常就會到尋找適合外廠來保養或維修,但不少外廠會向客戶表示零件來自原廠,在以原廠價格7-8折的折扣向消費者推銷;甚至是消費者自行在網路上,向網路賣家購買所謂「原廠零件」,在攜帶至保養廠進行保養維修。這樣的模式,往往也隱藏著風險:
所謂「原廠零件」,真的來自原廠嗎?
一般而言,汽車車廠是不會將原廠零件或耗材交由其他通路來單獨販售,為什麼呢?因為維修市場也是一塊非常龐大的商機,各家廠商不可能輕易放手,因此原廠零件原則上只會在自家保養廠出現,以此方式吸引注重安全性或堅持原廠服務消費者。

外廠或網路平台上宣稱「原廠零件」,但事實上卻以假亂真?

因此,在外廠或網路平台上宣稱並販售「原廠零件」,大多數可能是仿冒品充數、或是真假混賣,這樣的行為可能會構成哪些刑事責任?
  1. 販賣或意圖販賣而持有、陳列、輸出或輸入,自然有商標法第97條的處罰。
  2. 另外,如果並非只是單純販售,甚至有宣稱或保證為真品,更有可能構成刑法第339條的詐欺罪,網路賣家如果在網路平台上宣稱為真品,甚至以「保證原廠」、「如果假貨,買一賠十」等文字使消費者錯信,更可能構成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的加重詐欺罪:「犯第三百三十九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加重詐欺罪的處罰遠比商標法第97條的處罰還要來得重,且最低刑度為一年以上有期徒刑,等於無法易科罰金,被告可能必須入監服刑。

為維護商品形象與安全性,原廠必須出手採取行動

如新聞報導所述,BMW原廠跨海來台提告,但BMW在台灣有總代理汎德公司,為什麼不是由台灣台灣總代理汎德公司來提告呢?原因是,在我國商標註冊登記上,BMW相關商標的商標權人是德商.拜耳汽車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縮寫為BMW),而非台灣總代理汎德公司,因此必須由商標權人BMW原廠來台灣進行提告,畢竟總代理只被授權在銷售業務上,且可能會有更換總代理之情形,原廠自然要將商標權這種品牌權利牢牢抓在手上,因為對於這種國際大廠而言,品牌價值才是最為關鍵。
BMW相關商標的商標權人是德商拜耳汽車廠股份有限公司(資料參考智財局商標檢索系統)
據報導,BMW原廠此次透過保智大隊,查扣到BMW商標煞車感應線、火星塞、空氣濾芯、冷氣濾網、煞車來令片等零件耗材,初估侵權市值超過新台幣60萬元,其實金額不高,但為何需要如此大費周章來對付一個小小的網路賣家?
關鍵在於,仿冒品零件可能導致安全事故,一旦發生意外,原廠恐難辭其咎
以報導中此次查獲的仿冒品而言,煞車感應線與煞車來令片,關係到煞車能否正常運作,如果消費者換到仿冒的煞車感應線煞車來令片,因為非原廠出產,自然不會有嚴格的品質把關與功能測試,如果因此而發生煞車失靈導致車禍意外,消費者或大眾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將矛頭指向BMW車輛產生安全性的問題,縱然日後調查是因為車主不當用到仿冒零件,但商譽的損害早就發生,且在消費者與大眾心中種下不信任的種子,這時恐怕原廠也只能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了。
為了預防此情形發生,所以此事件中,BMW原廠必須採取積極作為,在市場上掃蕩取締仿冒品,不僅是為了保護維修市場商機,也是對市場放出訊息,展現原廠取締仿冒品的實際行動與決心,更重要的是,避免消費者因更換仿冒零件或耗品而導致意外事故,衍生出市場對車輛安全性的不信任,影響商譽與品牌信心,將更是得不償失。

取締仿冒品,需有全盤規劃

很多廠商看到網路平台或實體通路,有疑似賣仿冒品的情形,往往見獵心喜而冒然採取行動,但經常因為準備不足反而打草驚蛇,僅能抓到最下游的零售賣家,而無法找出真正囤貨的大盤商,甚為可惜。所以建議在採取行動取締仿冒品前,需要先擬定一全盤規劃,此時可尋求專業的律師協助,制定有效策略,才能真正打擊仿冒品,維護公司商標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