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縱隊」沙烏地阿拉伯什葉派 長年受壓迫,何時見春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什葉派約占10-15%的世界穆斯林人口,並以伊朗、伊拉克、亞塞拜然與巴林為主要分佈地。但除了伊朗與亞塞拜然外,各穆斯林國家的什葉派幾乎都有被政治邊緣化的現象;沙烏地的什葉派更長年被視為伊朗的第五縱隊,面臨信仰自由與人身安全的威脅。

「第五縱隊」之名從何而來?

第五縱隊一詞源於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當時佛朗哥將軍宣稱自己麾下四支縱隊已包圍馬德里,還另有第五縱隊潛伏城內作為內應;事後雖證明佛朗哥只是虛張聲勢,但此後人們便常以「第五縱隊「來代指與境外勢力結合,意圖顛覆現有局勢的內奸。縱觀歷史,什葉派的第五縱隊之名最早可追溯至阿拔斯王朝,並在蒙古西征後逐漸增強,中間一度有反殖話語相互遮掩,卻又在近代捲土重來。
其實什葉與遜尼之爭,原本只是簡單的政壇派系選邊問題。自阿里成為第四任哈里發起,新舊勢力便因繼承問題而衝突不斷。西元656年的巴士拉戰役中,阿里雖擊退阿依莎為首的反對派,卻仍無法消弭爭端,伊斯蘭社會的分裂雛型已現:戰時因尊重阿里與阿依莎而保持中立者,被稱為遜尼派;而僅支持阿里一方者則被稱為什葉派。教義、禮拜習慣的不同,反倒是後來為與對方有所區別而衍生的差異。
西元680年,卡爾巴拉戰役爆發,什葉派領袖侯賽因·伊本·阿里不幸殞命。依照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邏輯,遜尼派自然成了正統,什葉派則開始了漫長的異端生涯。但比起所有信仰差異,對卡爾巴拉戰役的紀念才是維繫什葉派認同的重要媒介。自倭馬亞王朝起,什葉派團體便常公開在卡爾巴拉這天悼念侯賽因·伊本·阿里,種種儀式漸成傳統,於是有了現稱的阿舒拉節。
阿舒拉節上儀式眾多,包括舉行追悼會、前往卡爾巴拉的侯賽因墓朝聖、上街遊行、自我鞭打等,不僅象徵什葉派的團結,更能傳遞與遜尼派的敵對記憶,是種隱晦的抗議技巧,黎巴嫩內戰、1990年代的巴林起義中,皆能看到阿舒拉儀式的影子。因此許多遜尼派為主的伊斯蘭國家都會取締阿舒拉活動,但反倒令阿舒拉的情緒效果更加強烈。
而什葉派之所以會被視作第五縱隊,便與其長年身為受迫少數有關。例如當年阿拔斯起兵反抗倭馬亞王朝時,靠的便是什葉派與其他少數團體的支持,才能一舉擊敗統治階層,建立阿拔斯王朝。但什葉派雖是功臣之一,卻沒等來戰前承諾的寬待,國家迫害依舊;遜尼派雖仍是多數,但對於什葉派這種「危險少數「卻更加提防,深怕他們改天又接受另一個外來勢力的策動,顛覆現有政權。
而這種焦慮的臆想,終於在蒙古西征時得到證成。1258年蒙古人的鐵蹄踏平巴格達,如今的阿拉伯史書普遍認為這是黃金時代的結束,實際上阿拔斯王朝早就腐朽不堪、名存實亡,帝國各地的突厥將領自行其是已久,蒙古人不過是給了最後一擊。
但歷史書寫往往是為了政治需要而生,阿拉伯人首先要逃避自己的失敗,於是便把帝國的滅亡全數推給蒙古人;遜尼派則要維護自己的身為多數的正統性,於是便把蒙古入侵的責任推給什葉派,認為這次又是什葉派裡應外合,才會導致帝國毀滅。而阿拔斯崩解後,遜尼派確實受到一定程度的重挫,但當年的什葉派尚未在伊朗聚居,基地分散,加上後來又與民間的蘇菲道團勢力相結合,活躍不少,因此讓遜尼派更有「趁人之危「的感覺,加深了國仇家恨的情緒。
其實在遜尼與什葉漫長的互動史中,雙方並非隨時處於交火狀態,兩派信徒長年混居,只要不一起做禮拜、談宗教,基本上不會感受到彼此的差異。但若政治情勢有變,雙方往往逃不過相互動員的宿命:什葉派少數當久了,便想趁機多占點版圖;遜尼派則對失去的江山憤怒不已,反什情緒因而與日俱增。
故阿拔斯崩解後,在原本遜尼派的版圖上,出現過許多什葉派建立的小型王朝,這些統治者都有一共同的特徵,就是大力推行改宗政策,強制要遜尼派改奉什葉派,與當年的遜尼派邏輯如出一轍。以1501年建立的薩法維王朝為例,身為沙阿的伊斯瑪儀一世便宣佈什葉派為國教,大肆迫害、處決遜尼派穆斯林,而這項舉措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今日的伊朗與亞塞拜然幾乎只剩什葉派穆斯林,本為多數的遜尼派不是被處決、就是流亡,走不了的人為求自保也只好改宗。
但什葉與遜尼間雖留過不少鮮血,卻有共同的敵人,也就是西方勢力進入中東後帶來的世俗主義。鄂圖曼土耳其崩解後,中東各地淪為英法等國的勢力範圍,西化與現代化席捲了伊斯蘭世界;而在這波浪潮下,遜尼與什葉都是輸家,於是雙方便互相結盟,共舉反帝反殖的大旗,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伊斯蘭第一名校愛資哈爾大學,竟在1959年加開給什葉派穆斯林的宗教課。在當時的氛圍下,許多穆斯林都相信這會是遜尼與什葉的千年大和解;但可惜從長遠來看,這不過是歷史長夜下的曇花一現。
80年代開始,阿拉伯民族主義衰退,整個中東的反殖氣氛因而變得詭譎多端,宗派主義於是填補了民族話語的缺口,再加上伊朗伊斯蘭革命剛結束,遜尼派世界不禁又回想起被薩法維王朝支配的恐怖,結果雙方齟齬再現,往日情誼一去不復返。直至今日,伊朗威脅論仍是海灣各國政府最琅琅上口的宣傳語;阿拉伯之春也被某些阿拉伯國家定調為伊朗的陰謀。諸多指控背後,其實隱含了「什葉派是第五縱隊「的陳年恐懼,這種情緒更與冷戰與地緣因素相互雜揉,日漸強烈。

夾在兩強間的沙烏地什葉派

沙烏地雖於1932年正式建國,但遜尼與什葉雙方的梁子,卻早在德拉伊耶酋長國(Emirate of Diriyah,又稱內志第一王國)時便結下了,這一切還得從瓦哈比說起。1744年瓦哈比主義的首倡者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流亡到了內志,受當地部落首領穆罕默德·本·沙特庇護。沙特遂以瓦哈比思想統合各部、四處征戰,不出幾年便建立了酋長國,定都德拉伊耶。
自此,沙特便將國家存亡與瓦哈比主義牢牢掛勾,這其實不僅牽涉情感,也有現實政治的考慮。內志地區資源貧脊,酋長國只有不斷擴張、掠奪資源才能生存,故對外興戰需求極高;而瓦哈比主義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酋長國的需求,也就是藉由嚴格規範穆斯林個人的思想、行為,來將整個社會戰士化、集體化。
故沙特與瓦哈卜定下契約,由沙特掌政,瓦哈卜掌教,瓦哈比主義便是沙特官方意識形態,兩大家族更彼此聯姻,至今已有300年歷史,沙特於是從一個沙漠部落,成長為今日的政治伊斯蘭大國。然而宗教口號至今依舊,石油帶來的暴富卻削弱了沙特國民的活力,人們終於發現,原來瓦哈比主義真正的敵人不是異教徒,而是資本主義,這或許是瓦哈卜當年意想不到的。
但即便人民對瓦哈比的信念不如當年,沙特什葉派的處境依舊艱困。如今在沙特的什葉派多為十二伊瑪目派,分佈在麥地那、漢志以及沙特東部的蓋提夫、哈薩綠州等地。打從德拉伊耶酋長國時代,瓦哈卜便稱什葉派為Rafidah(الرافضة‎),意為抗拒者,宣稱其不屬穆斯林的一員,從而開啟了迫害什葉派的進程。
1802年,沙特更出兵攻打什葉派聚居的卡爾巴拉城,也就是侯賽因當年殞命之處。軍隊進城後大肆燒殺擄掠,並搗毀侯賽因的聖墓,最後帶著什葉穆斯林婦女、孩童及其他戰利品揚長而去。在瓦哈比史觀中,這是一場討伐異端的聖戰;但由經濟角度來看,內志地區早就謠傳什葉派聖墓金碧輝煌、寶藏眾多,故此次出兵也可視為預謀已久的劫掠行動,既能充實國庫,也打壓了什葉派。只是結局似乎不如沙特所願,首先什葉派並未因此撤出該地,沙特出兵反倒強化了當地的什葉認同,更提升了當地的武裝程度。結果沙特除帶回戰利品外,也只得到了「卡爾巴拉屠夫「的頭銜。
此後沙烏地境內的什葉遜尼衝突不斷,類似的情境往復循環,例如政府下令拆除國內的什葉聖墓,什葉派穆斯林於是大舉上街抗議,最後爆發流血衝突,結果政府便逮捕有關人士、關閉什葉派清真寺等,打擊力道加劇,新的衝突隨即而來。往復幾次以後,便催生了沙特境內最大的什葉派地下組織:阿拉伯半島伊斯蘭革命組織(Organization for the Islamic Revolution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簡稱OIR)。
OIR成立之初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整個阿拉伯半島什葉派化,推翻遜尼派統治。可惜雙方實力差距過於懸殊,1979年蓋提夫起義失敗後,OIR領導人與其門徒便流亡德黑蘭,放棄由內突破,改采海外包圍的方式。首先其在倫敦興辦報章雜誌,並挑起1987年的麥加騷亂,讓沙烏地不堪其擾。但這些活動雖有一定效果,卻坐實了第五縱隊的罪名,讓沙烏地境內的什葉派處境更為艱難。
然而沙烏地境內的什敘關係也曾走上全中東類似的境遇,也就是當他們面臨共同威脅時,宗派話語往往會讓位國族話語。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OIR突然改走愛國路線,要求沙烏地境內的什葉派支持政府,共抗伊拉克;於是許多什葉派穆斯林紛紛加入沙烏地軍隊,或組成民防部隊。戰後沙特於是承諾改善什葉派待遇,允許其慶祝阿舒拉節,並重新開設了一些什葉派清真寺。OIR也在1993年宣告解散。然而當沙烏地與伊朗關係逐漸惡化,對什葉派的打壓便又捲土重來。
其實沙特什葉派的抗爭史,便是遜尼與什葉衝突的縮影。遜尼派先采高壓政策,導致什葉力量反撲,結果不是自我武裝,就是聯合外部勢力,因而成了遜尼口中的第五縱隊。兩派人馬平日雖能和平相處,也似乎沒有信仰問題,但以沙烏地為例,沙伊關係一惡化,首先遭殃的就是什葉派,政府或關閉清真寺、或逮捕伊瑪目、或處決意見領袖、或鎮壓上街群眾,等到風頭一過,再換上撫慰民心的政策。
宗派話語雖不是中東衝突的首因,卻是非常有力的動員方式,尤其是民族主義話語失靈時。所謂伊朗威脅論,其實就是什葉第五縱隊加地緣雜揉而成的結果,這種宣傳聽在如今的沙烏地人民耳內,其實還未必有好萊塢電影吸引人,但在沒有其他團結方式的現在,政府卻非說不可。
如今的伊朗受美制裁,早已無力支持沙烏地境內的什葉組織,但第五縱隊論卻仍甚囂塵上。放眼未來,沙伊關係將因特朗普的單邊政策而持續惡化,沙烏地什葉派的境遇,恐也盼不來撫慰的春風。
原文發表網址:
2019.5.18
中東研究通訊
https://mp.weixin.qq.com/s/hKoi4rlbThlM7tUAmO_YyA?fbclid=IwAR0SZSK0dLEM2HchQC2bCbb-A2_LP17DdynxicfmO2UJMQ1N490VHNh1qpE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日美國打擊伊朗的力道加劇,從終止原油進口豁免上升到制裁伊朗金屬,意在逼使伊朗與美談判,也有敲打神權政體的效果。而針對美國的蠻橫行徑,伊朗以兩大策略還擊:威脅封鎖荷姆茲海峽,並宣佈部份退出核協議。美國舉措雖強硬,但其過於單邊的外交策略,將使美伊關係前景一片黯淡。
然而短暫的韜光養晦,終因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而畫下句點。美國此舉視同羞辱伊朗,導致革命衛隊為首的反美敘事再起,更抨擊魯哈尼放任美國踐踏伊朗主權,從而重挫了溫和派的士氣。而美國此次將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的一員,勢必更會助長保守派的氣焰,並將伊朗局勢推向更不可挽回的境地。
伴隨中西近期的棉花論戰,新疆爭議再成輿論焦點,但中國外長王毅的中東六國行顯然未受影響。除沙特王儲於3月25日對中方對涉疆立場表示支持外,此次最受矚目的外交進展,當屬王毅於3月26日至27日訪問伊朗期間,雙方簽署的25年《全面合作計劃》。
自拜登(Joe Biden)就職起,美國便持續修復前朝留下的政治傷痕,包括重返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巴黎氣候協議,接着凍結特朗普(Donald Trump)批准的對沙特、阿聯酋軍售,甚至宣布不再支持沙特介入也門內戰。然除卻前般舉措,仍有一事令美國裹足不前,那便是重返伊朗核協議(JCPOA)。
11月27日,伊朗核計劃高層、核子工程師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遇襲喪命,是為2010年以來,第5位遭暗殺的伊朗核科學家,也是繼年初的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後,第2位在今年遇刺的伊朗高官。
這不僅是阿聯酋的第一座核電站,也是阿拉伯半島第一座,更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商用核設施。未來若四個反應堆同時上線運作,將可提供阿聯酋約25%的電力,減少高達2,100萬噸的碳排放量。然而阿聯酋的核設施雖是民生發電用,卻仍引起了卡塔爾的緊張,並讓工程整體染上核武威脅的色彩。
近日美國打擊伊朗的力道加劇,從終止原油進口豁免上升到制裁伊朗金屬,意在逼使伊朗與美談判,也有敲打神權政體的效果。而針對美國的蠻橫行徑,伊朗以兩大策略還擊:威脅封鎖荷姆茲海峽,並宣佈部份退出核協議。美國舉措雖強硬,但其過於單邊的外交策略,將使美伊關係前景一片黯淡。
然而短暫的韜光養晦,終因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而畫下句點。美國此舉視同羞辱伊朗,導致革命衛隊為首的反美敘事再起,更抨擊魯哈尼放任美國踐踏伊朗主權,從而重挫了溫和派的士氣。而美國此次將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的一員,勢必更會助長保守派的氣焰,並將伊朗局勢推向更不可挽回的境地。
伴隨中西近期的棉花論戰,新疆爭議再成輿論焦點,但中國外長王毅的中東六國行顯然未受影響。除沙特王儲於3月25日對中方對涉疆立場表示支持外,此次最受矚目的外交進展,當屬王毅於3月26日至27日訪問伊朗期間,雙方簽署的25年《全面合作計劃》。
自拜登(Joe Biden)就職起,美國便持續修復前朝留下的政治傷痕,包括重返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巴黎氣候協議,接着凍結特朗普(Donald Trump)批准的對沙特、阿聯酋軍售,甚至宣布不再支持沙特介入也門內戰。然除卻前般舉措,仍有一事令美國裹足不前,那便是重返伊朗核協議(JCPOA)。
11月27日,伊朗核計劃高層、核子工程師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遇襲喪命,是為2010年以來,第5位遭暗殺的伊朗核科學家,也是繼年初的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後,第2位在今年遇刺的伊朗高官。
這不僅是阿聯酋的第一座核電站,也是阿拉伯半島第一座,更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商用核設施。未來若四個反應堆同時上線運作,將可提供阿聯酋約25%的電力,減少高達2,100萬噸的碳排放量。然而阿聯酋的核設施雖是民生發電用,卻仍引起了卡塔爾的緊張,並讓工程整體染上核武威脅的色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碎葉城(吉爾吉斯語:Суяб / Suyab;波斯語:سوی آب‎),或譯爲「素葉」、「睢合」,即今阿克·貝希姆遺址(Ak-Beshim),位於今吉爾吉斯楚河州托克馬克市西南8公里處,楚河南岸。碎葉城的誕生與古老的絲綢之路息息相關。早在5世紀~6世紀,此地便因沿著絲綢之路的粟特商人而興起。玄奘法師
Thumbnail
屬於阿茲德人的巴尼納布汗部落由於掌控了阿曼南部佐法爾到巴格達與大馬士革的乳香陸路貿易,在12世紀趕走了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納巴尼王朝,並於1154 年到 1624 年之間統治阿曼 在12 世紀至 15 世紀末,巴赫拉就是納巴尼王朝的首都,而巴赫拉堡就身負著防衛這座綠洲首都與保護乳香之路的重責大任
Thumbnail
「空白」的伊斯蘭史?真正空白的是我們貧乏的腦袋 本書講伊斯蘭發展史,是從創始者穆罕莫德的崛起談起,經歷了麥加、麥地那的戰鬥,與歷代哈里發(伊斯蘭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擴張與轉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之後,取得了敘利亞、伊拉克、埃及、北非、伊比利半島,最後成為定都巴格達的伊斯蘭帝國…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紀念伊斯蘭教重要推手──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的「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相較阿斯塔納大清真寺有何不同?在雅緻的色調及裝飾之下,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Thumbnail
解了直布羅陀之圍,擊退格拉那達和摩洛哥穆斯林聯軍,象徵伊比利半島「再征服運動」的里程碑 - 薩拉都戰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十六世紀的東非也上演著「代理人戰爭」:鄂圖曼幫助阿達爾蘇丹國;衣索比亞帝國則有葡萄牙相助。究竟葡萄牙人能否成功幫助衣索比亞脫胎換骨呢?
Thumbnail
碎葉城(吉爾吉斯語:Суяб / Suyab;波斯語:سوی آب‎),或譯爲「素葉」、「睢合」,即今阿克·貝希姆遺址(Ak-Beshim),位於今吉爾吉斯楚河州托克馬克市西南8公里處,楚河南岸。碎葉城的誕生與古老的絲綢之路息息相關。早在5世紀~6世紀,此地便因沿著絲綢之路的粟特商人而興起。玄奘法師
Thumbnail
屬於阿茲德人的巴尼納布汗部落由於掌控了阿曼南部佐法爾到巴格達與大馬士革的乳香陸路貿易,在12世紀趕走了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納巴尼王朝,並於1154 年到 1624 年之間統治阿曼 在12 世紀至 15 世紀末,巴赫拉就是納巴尼王朝的首都,而巴赫拉堡就身負著防衛這座綠洲首都與保護乳香之路的重責大任
Thumbnail
「空白」的伊斯蘭史?真正空白的是我們貧乏的腦袋 本書講伊斯蘭發展史,是從創始者穆罕莫德的崛起談起,經歷了麥加、麥地那的戰鬥,與歷代哈里發(伊斯蘭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擴張與轉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之後,取得了敘利亞、伊拉克、埃及、北非、伊比利半島,最後成為定都巴格達的伊斯蘭帝國…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紀念伊斯蘭教重要推手──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的「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相較阿斯塔納大清真寺有何不同?在雅緻的色調及裝飾之下,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Thumbnail
解了直布羅陀之圍,擊退格拉那達和摩洛哥穆斯林聯軍,象徵伊比利半島「再征服運動」的里程碑 - 薩拉都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