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X分鐘」的魔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為了對抗這種心理,這位學者建議,可以對我們自己的大腦循循善誘。

首先,建立「有做總比沒做好」的策略。

所有習慣的建立,初期可能都有點困難,但是沒有開始,就什麼都不用談。

接著,用「只做一分鐘」建立持續力。

這位學者自己在疫情期間,用這個方式,成功地建立了運動習慣。

居家工作容易讓人身體怠惰,談什麼增肌減脂的計畫實在太大——太容易失敗放棄。但每天只跑步一分鐘,總做得到吧!這個步驟的作用,是為了用簡單的任務,不用耗費過多的意志力與努力,卻可以訓練神經系統接納這個習慣,直到它建立這個的迴路,而人就自然養成了「習慣」。

這讓我想到,我許多習慣好像也是無意間這樣建立的。

一分鐘有點太短,我大多是用五分鐘、十分鐘,在我的經驗中,半小時以內都還算是容易做到的!然後依照你想做的不同事情,可以自己訂定,比如說先做一週看看之類的。

我每日早晨的冥想習慣,便是從「只做五分鐘就好」養成的。我執行168斷食法,是先做一週看看,而且允許自己失敗也沒關係,很奇妙因為隨時可以放棄,反而都沒放棄,從16/8開始,而且經常可以做到20/4,現在已經養成習慣都不用刻意計算時間了。

「只做X分鐘」法則,真的很有效,推薦給各位有許多願望想完成的半熟大人們試試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半熟大人身心地圖/米娜的沙龍
21會員
29內容數
2022/08/03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Thumbnail
2022/08/03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Thumbnail
2022/07/18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
Thumbnail
2022/07/18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
Thumbnail
2022/07/16
追求頓悟的路上,有人會延伸闡釋說,職場就是道場。 若是如此,我最近覺得,酷暑之下冷氣壞掉,也是一種修行。 除了因為缺料以及工期排程,需無止境等待,約好的時間又一延再延,更是考驗人的理智線。不過,這次我最大的體會,不是如何堅忍又有禮地撐過著這一切,而是頓悟到自己擁有些什麼。
Thumbnail
2022/07/16
追求頓悟的路上,有人會延伸闡釋說,職場就是道場。 若是如此,我最近覺得,酷暑之下冷氣壞掉,也是一種修行。 除了因為缺料以及工期排程,需無止境等待,約好的時間又一延再延,更是考驗人的理智線。不過,這次我最大的體會,不是如何堅忍又有禮地撐過著這一切,而是頓悟到自己擁有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幾天分享了維持各個目標的方式,是分配時間給每個目標,以確保每件想做的事都能穩定推行,然而實際上,無法事事都照如預期前進。
Thumbnail
前幾天分享了維持各個目標的方式,是分配時間給每個目標,以確保每件想做的事都能穩定推行,然而實際上,無法事事都照如預期前進。
Thumbnail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Thumbnail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Thumbnail
根據研究,我們每天所有的行為大約40%-50%是出於習慣,每個習慣會影響幾分鐘後、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在追劇時,不自覺地吃了一堆零食;本來只是要看一下手機,結果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Thumbnail
根據研究,我們每天所有的行為大約40%-50%是出於習慣,每個習慣會影響幾分鐘後、甚至幾小時後的行為。在追劇時,不自覺地吃了一堆零食;本來只是要看一下手機,結果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Thumbnail
2022年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執行我們的每一個動作,而是大腦通過潛意識執行任務,我們只是不加思索地做它們。 一點一點的累積下來會有巨大的改變,達成我們的目標! 1 與社交媒體保持距離 2 堅持每天要做的事 15分鐘冥想 50分鐘健身 10分鐘寫作 拉伸
Thumbnail
2022年你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我們不能有意識地執行我們的每一個動作,而是大腦通過潛意識執行任務,我們只是不加思索地做它們。 一點一點的累積下來會有巨大的改變,達成我們的目標! 1 與社交媒體保持距離 2 堅持每天要做的事 15分鐘冥想 50分鐘健身 10分鐘寫作 拉伸
Thumbnail
年初很多人都會列「願望清單」,對吧? 只是從許多「最終沒完成」或是「很快就放棄」的梗圖看得出來能達成的人是少數。後來讀一些習慣養成的書,有的說讓計畫重新起頭的感覺不錯,但不用太執著;也有叫人直接放棄這樣的計畫方式,僵化沒效率。
Thumbnail
年初很多人都會列「願望清單」,對吧? 只是從許多「最終沒完成」或是「很快就放棄」的梗圖看得出來能達成的人是少數。後來讀一些習慣養成的書,有的說讓計畫重新起頭的感覺不錯,但不用太執著;也有叫人直接放棄這樣的計畫方式,僵化沒效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