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05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4/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無量壽經》: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
良因曰:
世間的本質,是不淨、苦、無常、無我。
世人也稍知此相,卻仍如飛蛾撲火,
義無反顧的撲向輪迴,其因為何?
皆由不肯認真觀察世間的本質,唯恐看太清即失卻此樂,
故願擁抱一時的幻樂。
不知所耽染者,其實是生死疲勞,劇苦之因也,哀哉!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3/4/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 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 衣毛為起淚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 良因曰: 即使是在民間,不學佛者,也知道阿彌陀佛。 這緣自佛陀的大慈大悲,於無量劫中,聲聲呼喚, 既然如此,應當回應彌陀的召喚,
2013/4/17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直須將一個『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 凡不宜貪戀之境現前,則知此吾之鑊湯爐炭也。 則斷不至如飛蛾赴火,自取燒身矣。」 良因曰: 俗人認為談「死」很不吉利,而修行人則以談「死」為吉祥。 何以故?因為知道死,面對可愛境界,
2013/4/16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當主敬存誠,於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 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 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良因曰: 印祖亦告誡我們:修法沒有誠敬之心,則如同唱戲, 能得戲中角色的真實功德? 而且因此引生人天癡福,沒有法的功德攝持,
2013/4/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四十二章經》云:「夫心者,置之一處,無事不辦。」 良因曰: 夢東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咸通耶? 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只是臘月三十總結算時, 心中有主否?
2013/4/1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遊、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 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 良因曰: 菩提心與攀緣心,外貌相似,實則天淵之別。 因見自身苦而生出離心;更見眾生苦,方能發起菩提心。 這完全不同於夾雜著耐不住寂寞的攀緣心。
2013/4/11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彭二林: 「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復熙熙如登春台, 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 良因曰: 春遊之際,登高遠望,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如過隙塵。 大批來,又大批的去,樂此不疲; 此情此景,不正如輪迴中的眾生,雖是生死熾燃, 苦惱無量,卻義無反顧!
2013/4/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 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 衣毛為起淚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 良因曰: 即使是在民間,不學佛者,也知道阿彌陀佛。 這緣自佛陀的大慈大悲,於無量劫中,聲聲呼喚, 既然如此,應當回應彌陀的召喚,
2013/4/17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直須將一個『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 凡不宜貪戀之境現前,則知此吾之鑊湯爐炭也。 則斷不至如飛蛾赴火,自取燒身矣。」 良因曰: 俗人認為談「死」很不吉利,而修行人則以談「死」為吉祥。 何以故?因為知道死,面對可愛境界,
2013/4/16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當主敬存誠,於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 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 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良因曰: 印祖亦告誡我們:修法沒有誠敬之心,則如同唱戲, 能得戲中角色的真實功德? 而且因此引生人天癡福,沒有法的功德攝持,
2013/4/1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四十二章經》云:「夫心者,置之一處,無事不辦。」 良因曰: 夢東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咸通耶? 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只是臘月三十總結算時, 心中有主否?
2013/4/1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印光法師: 「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遊、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 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 良因曰: 菩提心與攀緣心,外貌相似,實則天淵之別。 因見自身苦而生出離心;更見眾生苦,方能發起菩提心。 這完全不同於夾雜著耐不住寂寞的攀緣心。
2013/4/11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彭二林: 「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復熙熙如登春台, 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 良因曰: 春遊之際,登高遠望,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如過隙塵。 大批來,又大批的去,樂此不疲; 此情此景,不正如輪迴中的眾生,雖是生死熾燃, 苦惱無量,卻義無反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人生在世,身為萬物之靈可以學佛法,就是要時時地感念、時時地懺悔這些事情。有生之年能夠做到的就是要盡量地戒殺護生、斷惡修善,來彌補有心無意造作的深惡重罪,化解無邊的惡緣。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
Thumbnail
世間是虛偽的、變化的、無常的,任何人隨時有可能因此而造業、迷惑、受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倘若是境界已經現在面前,又避不掉、躲不開,這時該怎麼辦呢?這時務必要保持「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千萬不要起任何「不正的思惟」。 我們自己不妨多想想,有的人貪、瞋很容易現起,不妨多從這邊用心。我們要反省我們內在是不是有那一條毒蛇?不要時節因緣具足了,又跑出來咬人。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在人世間受苦或者是受很多違緣、逆境的時候,都會想:「受苦要受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就算人世間的苦暫時過去,也還沒到頭!人世間本來就有很多痛苦的本質,蓮花生大士開示:「世間上的快樂,它的本質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究竟安樂、永恆的歸處。
Thumbnail
人生在世,身為萬物之靈可以學佛法,就是要時時地感念、時時地懺悔這些事情。有生之年能夠做到的就是要盡量地戒殺護生、斷惡修善,來彌補有心無意造作的深惡重罪,化解無邊的惡緣。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
Thumbnail
世間是虛偽的、變化的、無常的,任何人隨時有可能因此而造業、迷惑、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