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9《教會的合一與使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20529聽道筆記】

簡單的前言:為了紀念我今年總是錯過銘偉牧師講道過後的第一場銘偉牧師講道(繞口令?),所以想來主筆今天的講道筆記。

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主觀想法與心得,不代表牧師立場。

※講道內容:

今天的講題是《教會的合一與使命》,經文是約翰福音17:20-26。

首先,銘偉牧師先是介紹今天的經文背景與結構──約翰福音第13-17章的內容是耶穌的臨別贈言,其中第13-16章是耶穌的講道,而第17章的內容則是耶穌的臨別代求──按著順序,耶穌為自己(17:1-5)、為門徒(17:6-19)、為因門徒而信耶穌者(17:20-23),以及未來要相信耶穌的人(17:24-26)來向天父禱告,而本日經文的重點著重在後兩項,強調在信仰上「合一」的重要性。

根據我自己個人的吸收,關於合一大致上有以下幾點重點:

1. 基督徒過合一的生活,目的是為了要與上帝擁有良好的關係;若拒絕與弟兄姊妹過合一的生活,便是拒絕與耶穌基督建立親密關係,即便自己的信仰再虔誠都是枉然

2. 基督徒唯有過合一的生活,才能使世人認識耶穌是主,並因此認識上帝的愛

3. 實踐合一生活的方法,消極上可從保守我們的言語做起,積極則可以透過愛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合而為一;教會是一群由不完全的罪人所組成的團體,我們難免會軟弱,以致於我們會去傷害人與被傷害──也正因為我們不完全,才需要合一;而唯有透過先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才能進一步建立與人的合一。在這邊牧師也特別提到,若是我們有孩子,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論斷、批判教會。

4. 合一並不是統一,合一強調的是與神的合一,是允許差異性存在的,但坊間很多大教會曲解了合一的意思,把順服權柄和合一劃上了等號

牧師接著提到,他自己的使命是把大家帶到天父上帝的面前,透過讓每個人與上帝建立真實的關係、與上帝合一,進而才能共同成為一個合一的群體

牧師也以最近教會的建堂事工為例,邀請我們一起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彼此合而為一、見證上帝大能的機會;最後,牧師也勉勵我們都能竭力保守合而為一的心,來見證上帝榮耀的名。

※我的超譯與反思:

1. 如果不是藉著基督的愛,我們還有辦法合一嗎?

最近正好在與朋友思考與討論,基督信仰若除去強調獨一真神的部分,是否還有其獨特性在;因此,我便想到,如果今天在一個沒有神的群體之中,還有合一的可能性嗎?

我還記得以前學生時代常常聽到一種說法,說團契與其他社團不同──團契是因為我們信仰同一位神,注重的是關係,因此是獨特的,但其他社團都只在乎功利導向、只在乎成果。我對這種說法是不以為然的,在我的個人經驗裡,我也在其他的「社團」建立了非常真實與緊密的關係。

因此,我認為,不是只有這個信仰可以帶來合一的可能性,只不過,在「基督的愛」底下,有更強的bond讓我們願意凝聚起來去追求合一。

但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會渴望追求合一的原因,並不是出於「上帝的愛」,而是因為我發自內心認為,追求合一可以讓我們的世界,成為一個更接近我們理想中的樣態。

2.如何保守我們的言語?批評與批判的界線在哪裡?如何用愛心說誠實話?

其實因為對於「不要在孩子面前批判教會」這點抱持著很大的疑問,因此在會後跑去跟牧師討論,最後至少我自己這邊得到的結論會是──這邊指的批判,指的比較是道人長短、毫無建設性的話語。

但,我因此也延伸思考了另一個較無關的問題,那就是不論是批判或者是稱讚,要怎麼說出得宜的話呢?畢竟一句話說得得宜,就像金蘋果落在銀網子之中;反之,則容易自傷傷人。

關於這題,我其實沒有結論,因為這也是最近正困擾著我的問題──要怎麼好好說話,才能不使人跌倒,但我們每個人身上帶著的創傷與議題都不同,也許你無心的一句話,是他化膿流湯的瘡疤;一句錯誤的教導、一句錯誤的話,都可能把人逼上絕路──是的,我的信心沒有這麼大,我沒有辦法相信上帝無論如何都能弭平任何群體中的摩擦與傷害,並接住任何人。

但儘管如此,我自己還是會想嘗試著練習,去接納我們就是都會受傷與傷害別人的、不完全的人類,不要害怕自己可能傷害人或被人傷害,並且透過時刻地覺察與反省,用愛與誠實去盡可能地修復彼此之間的關係。

3. 我們學習在愛中合一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今天在提到「藉由基督徒之間的合而為一,能使世人看見上帝的愛」這點時,讓我回想起過去思豪牧師批判福音派時常說的「試吃品」理論──教會就好比信仰的試吃品,佳餚當前,要吸引人來吃的方法,並不是硬把食物塞到別人嘴裡,而是把食物吃得很香,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前來品嘗。

但如今的我,有了更進一步的反省:那麼,我們今天追求合一的最終目的,仍是為了要使人認識上帝的愛嗎?

今天牧師講道最後說了:「我唯一的使命,就是把各位帶到上帝的面前。」這讓我想起先前,當我煩惱於該如何在我自己都不相信、對信仰充滿質疑的前提下,去帶領別人認識上帝,另一位牧師說了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她說:「在信仰當中,最重要的不是我們要去帶給別人什麼,而是真誠的認識、真實的陪伴。」

我想這就是了。

我想,我也不小心犯了把「認識上帝的愛」和「接受福音」劃上等號的錯;相較於後者,前者其實可以有更多元的形式的,還得看我們如何發揮創意用我們的生命去實踐了。

至於接不接受「福音」,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那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的事,畢竟,那也不是我們所能控制與決定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rice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單純的講道反思集錦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1. 簡單直接的信息 2. 豐富的象徵和比喻 3. 強調耶穌的神性 4. 個人見證 5. 愛的主題:約翰反覆強調神的愛,以及信徒之間應有的愛,這是基督信仰的精髓。 6. 聖靈的教導 7. "我是"的宣告:耶穌多次使用"我是"來宣告祂的身份。 8. 強調信心
Thumbnail
1. 簡單直接的信息 2. 豐富的象徵和比喻 3. 強調耶穌的神性 4. 個人見證 5. 愛的主題:約翰反覆強調神的愛,以及信徒之間應有的愛,這是基督信仰的精髓。 6. 聖靈的教導 7. "我是"的宣告:耶穌多次使用"我是"來宣告祂的身份。 8. 強調信心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Thumbnail
教會的組織架構,是為了達成教會所要達成的積極目標 。「傳統主義者」認為既成的教會組織無需改變。「強調靈恩者」,則認為「組織」是不屬靈的,凡事禱告求解即可。但是,如果視教會為一個「生命共同體」,則教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肯定必須作出功能性調整,也就是説教會的組織是可以彈性改變的。
Thumbnail
真正的愛,都不是出於人,因為凡是出於人的愛,多少含有私情親誼、自逞英雄的虛榮心、或自我表彰的成分;然而神的愛,却完全沒有目的性,全然為人著想。就連當他變得極不可愛,仍能愛他,甚至可以為他犧牲,這就是真正的愛了。
Thumbnail
真正的愛,都不是出於人,因為凡是出於人的愛,多少含有私情親誼、自逞英雄的虛榮心、或自我表彰的成分;然而神的愛,却完全沒有目的性,全然為人著想。就連當他變得極不可愛,仍能愛他,甚至可以為他犧牲,這就是真正的愛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