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講道題目是「哪一種福音?」有三個問題讓大家回去思考。
第一,我們如何理解「耶穌基督福音」的意義?
當耶穌呼召四個門徒,只因耶穌的一句話:
「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可1:1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他們毅然決然放下漁夫的工作跟隨耶穌。但他們如何理解「得人漁夫」這句話?他們所認為的「得人」,是「得到權力」的意思,還是「靈魂得救」的意思?有可能,我們理解的福音是為著自己的私慾,不是真的想要尋求靈魂之道。
第二,我們有勇氣面對撒旦的試探、內心的野獸嗎?
當聖靈催促耶穌去曠野閉關四十天,接受撒旦的試探以及內心的野獸。我們也一樣,當我們在尋求福音的意義、讀經、禱告、親近上帝的時候,我們也必須面對撒旦的試探以及內心的野獸。深入反省,聖靈強迫我們面對內心的缺乏及軟弱。有時,我們寧願欺騙自己,也不願承認自己自己的罪性。
第三,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跟從耶穌?
如果不願理解福音的意義,也不反省自己的罪性,我們跟隨耶穌的動機不單純。可能是習慣、為了父母來到教會,可能需要舞台、名聲、被鼓勵的感覺。每個人跟隨耶穌的動機都不同。不過,如同西班牙牧師荷西說的:
「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我們並非無故來到教會,我相信上帝有祂的旨意,我們才會齊聚在教會。所以今天的經文(馬可福音1章21~45節)要深入我們的內心,進一步思考:「我們跟隨耶穌的動機為何?」
經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21~34節,耶穌進入會堂教導、趕鬼、醫病。第二段35~39節,耶穌去偏僻的地方禱告,並以傳道為目的。第三段40~45節,耶穌醫治痲瘋病人,結果無法公然進城。
第一段,耶穌進入會堂教導人,
「聽見耶穌教導的人都很驚奇,因為他的教導帶有權威,和一般經學教師不同。」(可1:22,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的教導有權威,但權威從哪裡來?
我想到三種權威,第一,身份的權威。例如:總統、法官、牧師,身份給人有權威。第二,外表的權威。例如:西裝、自信、穩重,外表就給人感受到有權威。第三,教導的權威。例如:說話的內涵,外表看似沒什麼,結果說話讓人稱讚。
耶穌的權威屬於「教導的權威」,與一般經學教師不同,不是靠身份、外表的權威。此時,耶穌在會堂教導的時候,出現一個被污靈附身的人(台漢:患到鬼的人)。
到底有沒有鬼?
聖經說有,但這個鬼跟我們華人文化認知的鬼不一樣。我們認為的鬼可能是人死後要報仇,化身成為「厲鬼」。聖經的鬼是指撒旦、魔鬼,不是人死後成為厲鬼。例如華人電影與美國電影不一樣,我們是「紅衣小女孩」,人變成鬼,然後被鬼附身;外國電影是「大法師」,是撒旦進入人的裡面,驅魔師灑聖水,想辦法趕走裡面的魔鬼。所以基督教認為人死後不會變鬼,靈魂是去上帝那受審判。
所以倒底有沒有鬼的存在?我沒有經驗,也還沒成為鬼,也無法用科學證明。不過,我所理解的鬼,是人內心的貪婪、自私、邪惡,人心像鬼,甚至比鬼還恐怖。
所以聖經裡面的鬼,可以說是一種隱喻,要顯明耶穌的權柄。
當鬼看到耶穌,喊著說:
「拿撒勒的耶穌,你為什麼干擾我們?你是來除滅我們的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上帝的聖者!」(可1:2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命令污靈說:
「住口,快從這人身上出來!」(可1:2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污靈就離開那人的身上,不過在旁邊的人都很驚訝,彼此說:
「這是怎麼一回事?真是聞所未聞的道理!他居然有權柄指揮汙靈,而汙靈也服從他!」(可1:2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趕鬼,是要顯明耶穌有趕鬼權柄,連鬼都要順服祂的命令。所以耶穌的教導有權威,以及命令鬼的權柄,足以證明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不過,沒人知道耶穌的身份,有人認為祂是以利亞、施洗約翰、舊約先知中的一位。甚至在馬可福音3章22節,經學教師認為耶穌是鬼王別西卜附身,所以才有趕鬼的權柄。雖然所有的人不知道耶穌的身份,但是
「耶穌的名聲很快地傳遍了加利利地區。」 (可1:28,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當耶穌離開會堂前往西本彼得的家,他的岳母正在發燒,耶穌替她治病。當天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全城的人都聚集在彼得家的門口,有生病的、鬼附身的都來找耶穌。耶穌治療很多病人,也趕出許多的鬼,不過
「他不准鬼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誰。」(可1:3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為何耶穌不准鬼說話?
經文24節,鬼有說一句話:「我知道你是誰;你是上帝的聖者!」然後25節,耶穌就命令鬼:「住口,快從這人身上出去!」(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上帝的聖者」是指與上帝關係特殊的人,可以理解為「上帝的兒子」。
所以很諷刺的一點,會堂是敬拜上帝的地方,竟然有鬼在裡面。電影中的鬼經過廟宇、教堂這種神聖的地方,都會不敢進去。如果鬼可以進去,代表廟宇或教堂的神明是假的,不然就是沒有神明。
第二個諷刺的點,所有人都不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甚至經學教師認為耶穌被鬼王附身,但只有鬼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因此,為什麼耶穌不讓鬼說話?
有可能耶穌的時間還沒到,祂需要教導門徒上帝國福音的意義,經過受苦、死、復活來顯明上帝的旨意。如果提早讓人知道耶穌的身份,可能第二章馬上被人釘十字架。另外一個可能,祂盼望信徒自己去尋找耶穌的身份,不是以訛傳訛,跟著人拜。
所以我們會發現,當耶穌很有名聲,許多人都是慕名而來。不過,他們不是要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也不是要學習上帝國的福音。
所以第二段,第35~37節:
「35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耶穌就起來,離開屋子,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在那裡禱告。36西門和他的同伴出去找他;37找到了,他們就說:『大家都在找你呢!』」(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大家尋找耶穌,是因為慕名而來,為了看神蹟,不是為了學習耶穌的道。因此,耶穌需要離開人群,到偏避的地方禱告,安靜自己的心,明白上帝的旨意,避免受到眾人的影響,失去自己的方向。
38節,耶穌說:
「我們到附近的村莊去吧,我也必須在那些地方傳道,因為這正是我來的目的。」(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不是為了名聲、不是為了權柄、不是為了受人歡迎,祂來的目的是要傳道。
第三段,有一個痲瘋病人(漢生病)跑來找耶穌,跪下來求祂:
「只要你肯,你能夠使我潔淨。」(可1:40,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痲瘋病人是不潔之人,要被隔離在群眾之外(如疫情隔離),任何人不可以摸痲瘋病人。甚至將痲瘋病人污名化,認為他們得罪上帝,才會得到痲瘋病。此時的
「耶穌動了惻隱之心,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吧!』」(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的道即是「惻隱之心」或稱「憐憫的心」。耶穌的憐憫是愛的行動。對一個被隔離、排斥、沒人敢摸他,甚至被污名化的人,伸手摸他是一個愛的行動。對痲瘋病人來說,自他生病以後,耶穌可能是第一個願意摸他的人。
台南北門嶼的烏腳病紀念館。記述當地住民長期喝重金屬「砷」的地下水,導致手腳的潰爛與壞死,有的病人的傷口都長蛆。換藥的時候味道很重,還要把蛆除去,沒幾個人敢替病人換藥。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痲瘋病人身體的味道,沒幾個人敢靠近,也沒幾個人敢摸。不過,耶穌憐憫的心、愛的行動,病人不只身體的疾病好了,心靈的孤單也得到安慰。
當痲瘋病人得到潔淨,耶穌鄭重地囑咐說:
「不要告訴任何人;直接去見祭司,讓他檢查,然後按照摩西的規定獻上祭物,向人證明你已經潔淨了。」(可1:4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結果這個人不僅沒給祭司檢查,反而四處去宣揚耶穌的事情,結果
「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住在城外偏僻的地方」。(可1:4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是第三個諷刺,耶穌憐憫痲瘋病人,聽他的話、醫治他;不過痲瘋病人不聽耶穌的話,反而四處宣揚。原本痲瘋病人被隔離在城外,現在可以進城;反而耶穌被隔離在城外,不能進城。
所以這段經文很有趣,總共有三個諷刺的地方。第一,上帝的會堂有鬼沒上帝,信上帝信到「尻脊骿」。第二,鬼認識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反而人認為耶穌是鬼王附身。第三,鬼會聽耶穌的命令,不過人不要聽耶穌的命令。
所以這段經文讓我們反省一個問題:「我們跟隨耶穌的動機是什麼?我們是求名利?還是求真理?」
名利是什麼?我們看到耶穌的權威,講話讓人尊重;我們看到耶穌的權柄,喊水會結凍;我們看到耶穌的名聲,有很多人稱讚。權威、權柄、名聲,都是世間人尋找的慾望。
今天棕樹主日耶穌榮耀進入聖殿的日子,跟隨的民眾歡喜喊:「和散那、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應該受稱讚。」不過,榮耀入城的名聲之後,反而是受人棄絕、受苦、釘十字架的開始。
社會心理學教授強納森問:
「你認為人類先要生存下去,真相和名聲哪個比較重要?」(《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p118)
為了生存下去,我們要尋找真相,什麼東西有毒、哪個地方危險、避免被詐騙,知道真相才能生存下去。不過,現代社會不求真相,只求名聲;不尋求上帝的真理,只求自己的利益。
西班牙牧師荷西說得很好:
「舞台是名人發光的地方,聖壇是上帝顯現的地方,這兩者是不相容的,我們必須擇其一:人性的名聲,或是神性的影響。」(《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Jose Luis Navajo),p63-64)
如果我們不要追求上帝的真理,只想追求自己的名聲,教會的講台將變成舞台,牧師將變成藝人,信徒是來看表演不是來敬拜上帝,教會將成為俱樂部、百老匯。
我們需要的是受神性的影響,不是人性的名聲、不是追求教會的名聲,也不是追求牧師個人的名聲。
神學家加爾文主張,講道者的真正權威不在於他在講台說什麼,而是在於他是否活出聖潔的生活,以此印證他是否蒙召行使傳道的職分。(《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
意思就是說,牧師的權威不是靠說話,而是看牧師說的與做的是否一致,是否活出聖潔的生活。不過,教會界在聘牧、尋找良牧的條件,往往看重牧師的學經歷、能力、背景、交際應酬。極少看重牧師的個性、行為、道德是否活出上帝的話語、聖潔的生活並遵守上帝的旨意。
台神院長蔡慈論牧師說:
「『讓上帝的話塑造你的生命』應該是傳道人的第一呼召。」(《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9)
這句話對牧師來說很重要,不過,對我們同樣重要。
若牧師不讓上帝的話塑造生命,牧師就會追求名聲地位,尋求機構董事、議長之地位,無法活出上帝的呼召。若長執不讓上帝的話塑造生命,長執就會用世俗的方法來建立教會,違背上帝設立教會的意義。若信徒不讓上帝的話塑造生命,信徒就會被世俗價值綑綁,無法看到生命的光明與盼望。
上帝的話或是上帝的道,應該是我們跟隨耶穌的動機。當耶穌在偏避的地方禱告、安靜,思考上帝的話以後,祂說:「我來的目的是要傳道。」而不是被名聲所耽誤。
傳道,是耶穌第一要緊的事情。耶穌的權威、權柄、名聲、醫病、趕鬼,只是顯明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的過程。
所以,今天回去思考的功課:「我跟隨耶穌的動機是什麼?是求名利?還是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