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系列:徐巧芯違停事件(政治和媒體的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就是「強調對人>>>>>>對事」
明明就是把規定訂得清楚一點細一點就解決的事:
以後非重大交通違規開單,完全不給裁量權,直接就開,完全不給質疑的空間,如果民代或政府官員站出來說個一兩句,就加重裁罰額度至二分之一之類(請完全閉嘴,也順便保障各位民代和官員不要被政敵和媒體炎上)。
但每次媒體或政治對立方都要把當事人往死裡打,然後持續占滿媒體版面至好多天(媒體選擇曝光多寡的新聞標準,也差不多是這樣,對人的新聞事件,可以燒比較久比較多)。
PS:900元就被炎上,真是異常強大的「廣告曝光」
不知道台灣各地各位民代和官員的日常是不是大同小異。還是只是請警方先把密錄器關閉。
而大肆撻伐的眾多KOL,到底是為了解決社會的問題,還是為了其他。如果是前者,就不應該一再強調「沒有標準的東西」
「你有施壓,因為blablabla」
「我沒有施壓,因為blabla」
……
然後就這樣互相來來回回直到民眾對這起事件的關注度越來越低,媒體覺得沒有流量了,政敵覺得打擊異己目的達到了(或達不到了),才慢慢又被歸檔到歷史資料庫(然後「對事」標準到底訂了沒)。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仔.憨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完以有趣故事講解歷史的cheap大大轟炸台北市交通局歧視機車族的影片(台北市交通局找Cheap拍宣導機車交通安全的影片,覺得人的本位主義真的好強大(不單指哪一方,而是all)。 PS:也看完了志祺七七的說明+企鵝的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22工作時,偶然聽到某人戲謔地講著自己的八卦,當下有點情緒 但站在樓梯間的時候,心中突然浮現的卻是「要這樣一直活在輪迴之中嗎」? 在短暫的幾分鐘哩,思考是千迴百折,但內心的聲音最終卻是沒有聲音。 如果要用語言文字描述的話,那是: 既然如此,那又該如何「不一直活在輪迴之中」呢?
接近中午,騎車要到街上搭國光號到台北的時候,從家裡騎出去不遠的小路中,遠遠就看到一位民眾騎著機車倒了下去(或說,跨坐在機車上靜止的時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而倒了下去)。 那個領域,就是「毒」。(直接當然就是指吸食,間接嘛,黑的話就販售,白的話就是查緝追捕或起訴) 不然抓到吸食者又能怎樣?
冬奧選手黃郁婷因為上傳穿了老共國家隊衣服的練習影片,而成為「媒體新寵」(?),頓時躍上新聞版面。 媒體和輿論一面倒的抨擊黃的有辱國格,認為她代表國家出去比賽,一言一行都該小心謹慎,不該造次。 這之中可以興起了謎之音,又很多很多:
物價的確是會帶動薪資上升,但遲延的時間是有多久?又真的調幅有和加權平均物價的漲幅相符嗎?
人的言語行為反應的前提,沒有百分百之公益性的(尤其是該職位存在的目的,又是公益性居多的公職)。 林此篇文章可以隱含的意思,會正反駁的人都可以寫出一堆腦補的言論,而反對者說的,和支持者說的,都不可能百分百錯誤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可以很肯定很愛很死忠支持某個政黨或候選人的人,是最不理性的人。
看完以有趣故事講解歷史的cheap大大轟炸台北市交通局歧視機車族的影片(台北市交通局找Cheap拍宣導機車交通安全的影片,覺得人的本位主義真的好強大(不單指哪一方,而是all)。 PS:也看完了志祺七七的說明+企鵝的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22工作時,偶然聽到某人戲謔地講著自己的八卦,當下有點情緒 但站在樓梯間的時候,心中突然浮現的卻是「要這樣一直活在輪迴之中嗎」? 在短暫的幾分鐘哩,思考是千迴百折,但內心的聲音最終卻是沒有聲音。 如果要用語言文字描述的話,那是: 既然如此,那又該如何「不一直活在輪迴之中」呢?
接近中午,騎車要到街上搭國光號到台北的時候,從家裡騎出去不遠的小路中,遠遠就看到一位民眾騎著機車倒了下去(或說,跨坐在機車上靜止的時候,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而倒了下去)。 那個領域,就是「毒」。(直接當然就是指吸食,間接嘛,黑的話就販售,白的話就是查緝追捕或起訴) 不然抓到吸食者又能怎樣?
冬奧選手黃郁婷因為上傳穿了老共國家隊衣服的練習影片,而成為「媒體新寵」(?),頓時躍上新聞版面。 媒體和輿論一面倒的抨擊黃的有辱國格,認為她代表國家出去比賽,一言一行都該小心謹慎,不該造次。 這之中可以興起了謎之音,又很多很多:
物價的確是會帶動薪資上升,但遲延的時間是有多久?又真的調幅有和加權平均物價的漲幅相符嗎?
人的言語行為反應的前提,沒有百分百之公益性的(尤其是該職位存在的目的,又是公益性居多的公職)。 林此篇文章可以隱含的意思,會正反駁的人都可以寫出一堆腦補的言論,而反對者說的,和支持者說的,都不可能百分百錯誤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可以很肯定很愛很死忠支持某個政黨或候選人的人,是最不理性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這得看當事人身在其中「追究」的責任是真的合理,還是只是亂扯視角,搞公審的假道學。
Thumbnail
113年6月30日起,政府再度限縮「民眾檢舉交通違規」項目,留下惡性嚴重及影響行人通行的重點違規,下面就幫大家整理出檢舉達人「不能」再檢舉(動態違規)及僅剩可檢舉(靜態違規)的項目。如果你在6月30日後,收到限縮項目外(如路口十公尺、公車站違停)的「民眾檢舉」紅單,只要符合「一要件」,申訴即可撤銷
Thumbnail
對電視台來說,有畫面配上記者旁白就可以說故事。 所以想帶的風向目標很明顯: 1、塑造抗議的年輕人沒公德心的自私形象 2、強調抗議活動是擾民,造成"公眾"困擾 (大概是前一次企圖用黑道亂場塑造暴力形象不成,所以改說人沒禮貌太吵鬧) 看他們家的新聞就能預測明天活動要注意什麼有心人士了。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如果政府什麼都做得很好的話,我們幹嘛要這麼辛苦上街頭? 2024年03月23日14:00,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號召群眾集結在立法院外,希望讓立法院退回交通惡法! 日前因部份職業駕駛群體對某些民進黨的立委(像是王定宇之類的)陳情,記點制度害他們無法維持生計,而在今年立委選舉落選、轉個彎就上任民進黨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Thumbnail
○2024/1越台灣新聞報導有二位網紅,雙方發生爭鬥,導致兩敗俱傷。 ○是什麼原因導致雙方會爭鬥? ○人與人相處該如何做才是正確有禮節呢? 在公眾場所宣揚人的短處是社會病了,還是人類已經忘記羞恥心? ○隨意放縱評論的影音是謙虛還是傲慢,你知道嗎? ○工作家庭中想要勸諫責備人時,該注意哪些原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這得看當事人身在其中「追究」的責任是真的合理,還是只是亂扯視角,搞公審的假道學。
Thumbnail
113年6月30日起,政府再度限縮「民眾檢舉交通違規」項目,留下惡性嚴重及影響行人通行的重點違規,下面就幫大家整理出檢舉達人「不能」再檢舉(動態違規)及僅剩可檢舉(靜態違規)的項目。如果你在6月30日後,收到限縮項目外(如路口十公尺、公車站違停)的「民眾檢舉」紅單,只要符合「一要件」,申訴即可撤銷
Thumbnail
對電視台來說,有畫面配上記者旁白就可以說故事。 所以想帶的風向目標很明顯: 1、塑造抗議的年輕人沒公德心的自私形象 2、強調抗議活動是擾民,造成"公眾"困擾 (大概是前一次企圖用黑道亂場塑造暴力形象不成,所以改說人沒禮貌太吵鬧) 看他們家的新聞就能預測明天活動要注意什麼有心人士了。
Thumbnail
2024年5月17日臺灣立法院爆發肢體衝突,引發爭議,眾多社會輿論關注此議題並透過直播行動效益及影響。文章分析了立法當事人、院會內外立委、議場外公民運動、網紅自媒體新聞媒體對立法爭議的直播行動及其效益,並提出直播中洩密、攻擊對手、負面情緒傳達等負面效果以及對於誤導觀眾等問題,帶來潛在的社會風險。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如果政府什麼都做得很好的話,我們幹嘛要這麼辛苦上街頭? 2024年03月23日14:00,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號召群眾集結在立法院外,希望讓立法院退回交通惡法! 日前因部份職業駕駛群體對某些民進黨的立委(像是王定宇之類的)陳情,記點制度害他們無法維持生計,而在今年立委選舉落選、轉個彎就上任民進黨
Thumbnail
近期,交通部即將送交立法院的惡法,內容居然要限縮檢舉、取消部分違規記點,如果此法規修惡案通過,將對台灣的交通造成近一步的危害;因此,我們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了一系列的活動,抵抗惡法、並呼籲交通部別走回頭路!
Thumbnail
○2024/1越台灣新聞報導有二位網紅,雙方發生爭鬥,導致兩敗俱傷。 ○是什麼原因導致雙方會爭鬥? ○人與人相處該如何做才是正確有禮節呢? 在公眾場所宣揚人的短處是社會病了,還是人類已經忘記羞恥心? ○隨意放縱評論的影音是謙虛還是傲慢,你知道嗎? ○工作家庭中想要勸諫責備人時,該注意哪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