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4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5.10.31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覺範和尚題靈源門榜①曰:

「靈源初不願出世,隄岸甚牢。張無盡②奉使江西,屢致之不可。

久之翻然改曰:

『禪林下衰,弘法者多假我偷安,不急撐拄之,其崩頹跬③可須也。

於是開法於淮上之太平。

予時東遊登其門,叢林之整齊,宗風之大振,疑百丈無恙時不減也。』

後十五年,見此榜于逢原之室,讀之凜然如見其道骨。

山谷為擘窠④大書。

其有激云:

『嗚呼!使天下為法施者,皆遵靈源之語以住持,則尚何憂乎祖道不振也哉。』

傳曰:

『人能巨集道,非道巨集人。靈源以之。』」

《石門集》

【注釋】

① 靈源門榜:靈源,即黃龍惟清禪師

門榜,即榜文告示。靈源禪師所作的榜文,其內容大略為:惟清名字住持,實同寄客;但以領眾弘法,仰助教風為職事耳。若其常住財物,既非己有,理不得專,悉委執事僧徒,分局主執,照依公私,合同支破。惟清止同眾僧齋嚫,隨身衣鉢,任緣而住。伏望四方君子,來有所需,惟顧寢食,祗接之餘,別難應供。若論世情,則屬官物;若論佛法,則屬眾財。偷眾財,盜官物,買悅人情,則實非素分志之所敢當。預具白文,冀垂鑒察也。

②張無盡:北宋丞相張商英,字天覺。號無盡居士蜀州四川省新津人。自幼銳氣倜儻,讀書日誦萬言。初任通川主簿,一日入寺,見藏經之卷冊齊整,怫然曰:「吾孔聖之書,乃不及此。」欲著無佛論,後讀《維摩經》深有所感,乃歸信佛法。神宗時,受王安石推舉入朝任官,大觀四年(1110)任宰相。未久因事謫於外,曾至五台山文殊像有靈驗,乃塑文殊像供奉於山寺,又撰發願文。不久,值天大旱,入山祈雨,三度皆驗,徽宗大喜,賜「商霖」二字,遂聞名於朝。又還僧寺田三百頃,致崇佛之誠。哲宗元佑年間為江西漕運使,禮謁東林寺常總禪師,得其印可;復投兜率寺從悅禪師,就岩頭末後之句有所參究。並與蘇軾晦堂祖心覺範德洪真淨克文等禪僧為友,尤與圓悟克勤禪師過從甚密。紹聖初年,受召為左司諫,因上書論司馬光呂公著而左遷。又常詆當時宰相蔡京,故屢受貶。宣和三年(1121)卒,世壽七十九。諡號「文忠」。著有《護法論》一卷。

② 跬(ㄎㄨㄟˇ):指半步之間。

③ 擘窠(ㄅㄛˋ ㄎㄜ):為了使字寫得勻整而在碑石上用橫直線畫出方格。


【演蓮法師譯文】

德洪覺範和尚靈源門榜說:

靈源惟清禪師起初不願出任為住持,他的決心就像隄岸一樣堅牢。

當時張無盡居士奉詔任江西漕運使時,曾多次請他出來行化,他都沒有答應。

但過了許久一段時間,他居然改變了初衷,決定出來拯救日漸衰微的佛法。

他說:『禪林已呈衰落現象,那些自詡為弘揚道法的人,

多是假借佛法的名義苟且偷安。

如果再不趕緊支撐,法門傾崩頹落不在半步之間即可見了。』

於是他毅然往淮安太平禪院開堂說法。

其後,我向東雲遊至淮安,曾登門拜訪,見他治理叢林整齊而有秩序,宗風之大振,似不減當年百丈禪師在世時。

又過了十五年,我在逢原老師的室內看到靈源禪師這篇門榜,讀之令人肅然起敬,宛如親見他的道貌豐骨。

而這篇榜文的字迹還是出自山谷道人黃庭堅的大手筆,以八分楷書書寫。

末後還附有一段激勵後人的話:『嗚呼!假使天下代佛弘化的人,都能遵循靈源禪師的告誡去當住持,又何愁佛祖之道不能振興呢?』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像靈源禪師才是真正盡到了弘道職責的人。」

raw-image

良因贊曰:

宋儒張載曾立「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世間大儒尚有此志向與氣節,況佛子乎!

只有看破世情虛假,方能發起沖天志。

讀靈源之門榜,願隨學、勵行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2022/09/25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生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圓寂於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五,生於福建省惠安縣。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 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 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聞之,趕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