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4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5.10.31 良因法師 隨筆
覺範和尚題靈源門榜①曰:
「靈源初不願出世,隄岸甚牢。張無盡②奉使江西,屢致之不可。
久之翻然改曰:
『禪林下衰,弘法者多假我偷安,不急撐拄之,其崩頹跬③可須也。
於是開法於淮上之太平。
予時東遊登其門,叢林之整齊,宗風之大振,疑百丈無恙時不減也。』
後十五年,見此榜于逢原之室,讀之凜然如見其道骨。
山谷為擘窠④大書。
其有激云:
『嗚呼!使天下為法施者,皆遵靈源之語以住持,則尚何憂乎祖道不振也哉。』
傳曰:
『人能巨集道,非道巨集人。靈源以之。』」
《石門集》
【注釋】
① 靈源門榜:靈源,即黃龍惟清禪師
門榜,即榜文告示。靈源禪師所作的榜文,其內容大略為:惟清名字住持,實同寄客;但以領眾弘法,仰助教風為職事耳。若其常住財物,既非己有,理不得專,悉委執事僧徒,分局主執,照依公私,合同支破。惟清止同眾僧齋嚫,隨身衣鉢,任緣而住。伏望四方君子,來有所需,惟顧寢食,祗接之餘,別難應供。若論世情,則屬官物;若論佛法,則屬眾財。偷眾財,盜官物,買悅人情,則實非素分志之所敢當。預具白文,冀垂鑒察也。
②張無盡:北宋丞相張商英,字天覺。號無盡居士蜀州四川省新津人。自幼銳氣倜儻,讀書日誦萬言。初任通川主簿,一日入寺,見藏經之卷冊齊整,怫然曰:「吾孔聖之書,乃不及此。」欲著無佛論,後讀《維摩經》深有所感,乃歸信佛法。神宗時,受王安石推舉入朝任官,大觀四年(1110)任宰相。未久因事謫於外,曾至五台山文殊像有靈驗,乃塑文殊像供奉於山寺,又撰發願文。不久,值天大旱,入山祈雨,三度皆驗,徽宗大喜,賜「商霖」二字,遂聞名於朝。又還僧寺田三百頃,致崇佛之誠。哲宗元佑年間為江西漕運使,禮謁東林寺常總禪師,得其印可;復投兜率寺從悅禪師,就岩頭末後之句有所參究。並與蘇軾晦堂祖心覺範德洪真淨克文等禪僧為友,尤與圓悟克勤禪師過從甚密。紹聖初年,受召為左司諫,因上書論司馬光呂公著而左遷。又常詆當時宰相蔡京,故屢受貶。宣和三年(1121)卒,世壽七十九。諡號「文忠」。著有《護法論》一卷。
② 跬(ㄎㄨㄟˇ):指半步之間。
③ 擘窠(ㄅㄛˋ ㄎㄜ):為了使字寫得勻整而在碑石上用橫直線畫出方格。

【演蓮法師譯文】
德洪覺範和尚靈源門榜說:
靈源惟清禪師起初不願出任為住持,他的決心就像隄岸一樣堅牢。
當時張無盡居士奉詔任江西漕運使時,曾多次請他出來行化,他都沒有答應。
但過了許久一段時間,他居然改變了初衷,決定出來拯救日漸衰微的佛法。
他說:『禪林已呈衰落現象,那些自詡為弘揚道法的人,
多是假借佛法的名義苟且偷安。
如果再不趕緊支撐,法門傾崩頹落不在半步之間即可見了。』
於是他毅然往淮安太平禪院開堂說法。
其後,我向東雲遊至淮安,曾登門拜訪,見他治理叢林整齊而有秩序,宗風之大振,似不減當年百丈禪師在世時。
又過了十五年,我在逢原老師的室內看到靈源禪師這篇門榜,讀之令人肅然起敬,宛如親見他的道貌豐骨。
而這篇榜文的字迹還是出自山谷道人黃庭堅的大手筆,以八分楷書書寫。
末後還附有一段激勵後人的話:『嗚呼!假使天下代佛弘化的人,都能遵循靈源禪師的告誡去當住持,又何愁佛祖之道不能振興呢?』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像靈源禪師才是真正盡到了弘道職責的人。」
良因贊曰:
張載曾立「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世間大儒尚有此志向與氣節,況佛子乎!
只有看破世情虛假,方能發起沖天志。
靈源之門榜,願隨學、勵行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5.10.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勸安老病僧文曰: 「貧道嘗閱藏教,諦審佛意,不許比丘坐受無功之食。生懶墮心,起吾我見。 每至晨朝,佛及弟子持鉢乞食,不擇貴賤,心無高下。使得福者,一切均溥。 後所稱常住者,本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設,非少壯之徒可得而食。 逮佛後,正法世中,亦復如是。
2015.10.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初不赴雲居命。 佛眼遣書勉云:「雲居甲於江左,可以安眾行道,似不須固讓。」 師曰:「自有叢林已來,學者被遮般名目,壞了節義者不為不少。」 佛鑒聞之曰:「高菴去就①衲子所不及。」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包裝著往往是一顆顆攀緣心,東去西去。
2015.9.30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見衲子有攻人隱惡者,即從容諭之曰: 「事不如此。 林下人道為急務,和乃修身。 豈可苟縱愛憎,壞人行止。 其委曲如此。」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他平常總是這樣委曲婉轉地教育學者。 良因贊曰: 如果佛教徒皆能秉持「道為急務,和乃修身」者,
2015.9.29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表裡端勁,風格凜然,動靜不忘禮法, 在眾日屢見侵害,殊不介意。 終身以簡約自奉。室中不妄許可①。 稍不相契,必正色直辭以裁之。衲子皆信服。 嘗曰:「我學道無過人者,但平生為事無愧於心耳。」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2015.8.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 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 故石頭①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
2015.10.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勸安老病僧文曰: 「貧道嘗閱藏教,諦審佛意,不許比丘坐受無功之食。生懶墮心,起吾我見。 每至晨朝,佛及弟子持鉢乞食,不擇貴賤,心無高下。使得福者,一切均溥。 後所稱常住者,本為老病比丘,不能行乞者設,非少壯之徒可得而食。 逮佛後,正法世中,亦復如是。
2015.10.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初不赴雲居命。 佛眼遣書勉云:「雲居甲於江左,可以安眾行道,似不須固讓。」 師曰:「自有叢林已來,學者被遮般名目,壞了節義者不為不少。」 佛鑒聞之曰:「高菴去就①衲子所不及。」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包裝著往往是一顆顆攀緣心,東去西去。
2015.9.30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見衲子有攻人隱惡者,即從容諭之曰: 「事不如此。 林下人道為急務,和乃修身。 豈可苟縱愛憎,壞人行止。 其委曲如此。」 《記聞》 【演蓮法師譯文】 他平常總是這樣委曲婉轉地教育學者。 良因贊曰: 如果佛教徒皆能秉持「道為急務,和乃修身」者,
2015.9.29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表裡端勁,風格凜然,動靜不忘禮法, 在眾日屢見侵害,殊不介意。 終身以簡約自奉。室中不妄許可①。 稍不相契,必正色直辭以裁之。衲子皆信服。 嘗曰:「我學道無過人者,但平生為事無愧於心耳。」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2015.8.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 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 故石頭①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聊聊「上清齋二法」跟「靈寶齋六法」。
Thumbnail
張良阿公,是幫助漢高祖劉邦得到天下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控制情緒,等待不知名的貴人出現;要提升自己的眼力、實力、各種不同的力,才能識得寶物;成功後,要保持謙虛,低調一點,才能長久。當遇到困難,及時閃避,能接受何樣的攻擊和評估實力,是鬥爭和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同時,北投區中正山上,張天師府邸)     「待會就要下山開庭了啊,拿件好看點的道服來,我可不想損了一宗之長的形象。」     張慎從衣櫥裡取出象徵天師道宗門裡最高權限的橘色龍紋道袍,然而此刻他的臉上卻沒有半分能與這件華服相匹配的喜悅神情。從眼神再到五官,無一不被糾結的怨氣所填滿。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聊聊「上清齋二法」跟「靈寶齋六法」。
Thumbnail
張良阿公,是幫助漢高祖劉邦得到天下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控制情緒,等待不知名的貴人出現;要提升自己的眼力、實力、各種不同的力,才能識得寶物;成功後,要保持謙虛,低調一點,才能長久。當遇到困難,及時閃避,能接受何樣的攻擊和評估實力,是鬥爭和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同時,北投區中正山上,張天師府邸)     「待會就要下山開庭了啊,拿件好看點的道服來,我可不想損了一宗之長的形象。」     張慎從衣櫥裡取出象徵天師道宗門裡最高權限的橘色龍紋道袍,然而此刻他的臉上卻沒有半分能與這件華服相匹配的喜悅神情。從眼神再到五官,無一不被糾結的怨氣所填滿。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