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大河傳說-忠孝東路有條河(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我一歲多的時候,老家從齊東街日式平房,搬到了延吉街附近,那是一棟巷弄裡的四層樓公寓。住家巷口往北,約走2-3分鐘可到市民大道,往南可到忠孝東路。

那是民國61年的事了。

當時市民大道是一條鐵支路,通往四四兵工廠,忠孝東路也還未打通,在我的印象當中,道路兩旁是雜草叢生的荒地,有零星的菜園,溝渠處處,繞行屋舍與巷弄。
每到夏日,轟隆隆的午後雷陣雨,常淋得一身濕,大雨過後,陰溝裡的水溢滿到路面上來,積了一攤攤到處是水。

我最喜歡雨天了,可和兄姊們踩水嬉鬧、四處追逐,我年紀最小,長得又矮,身手不如兄姊們靈活,躲不了濺起的水花,常弄得滿身是泥巴。

這些路面積水,大概要到傍晚才會慢慢退去。雨後黃昏,天空是橙紅色的漸層,有許多蜻蜓在水塘中飛舞,天色漸暗,蜻蜓不見了,接著就會出現成群的小黑蚊,在頭頂上盤旋飛舞。

這時就知道時候不早了,該回家吃飯了。

童年記憶裡的忠孝東路,就是荒煙蔓草、雨水和河溝。

五兄弟姊妹。民國61年(1972)筆者家人拍攝,地點為忠孝東路四段 (C)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民國65年,爸媽用公務員低利貸款,在安和路上買了一棟預售屋,當時安和路連路名都沒有,上面還有一條大水溝。

預售屋從下訂到交屋,需要兩年的時間,爸媽偶爾會帶大家從延吉街走到安和路,去看房子蓋到了幾樓。這一路上是田野風光,公寓平房三兩棟,還有一座規模不小的花圃,栽種各式各樣的花卉。

安和路是一條蠻深的河溝,兩旁空地不斷開挖,接連地蓋起了大樓,工程車、挖土機來來去去,揚起陣陣沙塵,路樹都撲滿塵土。大樓在兩年後順利完工,安和路的河溝也被填平為馬路。

早年住平房或公寓,家中沒有冷氣,夏天即使汗流浹背,打把扇子,揮個十來下也就涼快了,搬到電梯大樓後,又悶又熱,沒有冷氣很是煎熬。

同樣是臺北,為何相差這麼多?

幾年前,偶然見到一張古地圖,百年前的台北,原來是一座水城,大大小小的埤塘、星羅棋布的圳道穿流農田家園。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首大家朗朗上口的兒歌,其實並不假。

最早住車層里延吉街,有座大魚池,古地名「車罾」是捕魚的工具;後來搬到安和路是「陂心」,就在湖水正中心,現住在「龍安陂」也是一片田,水圳流過家門前!

東區最熱鬧的SOGO百貨,在十八世紀還是一面湖,車水馬龍的忠孝東路,曾經有條河。如今陂塘、河流都消失了,是否就是臺北盆地變悶熱的原因?

瑠公圳水利組合圖(圖片來源:水利署)
1905年《臺灣堡圖》與現在地圖重疊後,可見東區遍布溪流與埤塘
1966年航照圖。忠孝東路往東只開到大安路,仁愛路開到敦化南路圓環,安和路是一條河,與延吉街之間多為荒地或農田

▊被誤解的瑠公圳公園:我是天然河流

星期天上午,參加由大安社大開設的公民課程【忠孝東路有條河】,跟著水圳班林耿同老師,走讀穿梭在東區的「穿城之水」。這趟水的小旅行,除了勾起我童年的回憶,更讓我對東區的未來產生了想像空間。

從捷運忠孝復興站後方的大安公園起走,循著安東街斜行約200公尺,於岔路左轉來到「瑠公圳公園」。

安東街原本是一條水圳路,上游來自景美溪,流往溫州街45巷的分水樞紐「九汴頭」後分出支流,第一支線向東,穿過臺大、辛亥路後,沿復興南路北行,經安東街、南京東路、榮星花園,最後後匯入溪流。安東街就是「霧裡薛圳第一支線」的原圳路

與安東街水圳路交叉的帶狀公園「瑠公圳公園」底下,其實也藏著一條河,但不是知名的瑠公圳,而是一條天然河流。它沒有正式的名稱,我們就稱它「大灣河」吧。

現今忠孝東路、仁愛路、延吉街、安和路之間的三角地帶,原本是一片天然沼澤地、經農民經營整治成為一口面積達 200 公頃的大型儲水灌溉池塘,原稱「上陂」(陂,是水池、池塘的意思),後來改稱「大灣」,這也是「大安庄」名稱的由來,取「灣」字的雅音。

大灣的水,是來自六張犁谷地的溪流,以及大安區南部灌溉的餘水,在今通化街一帶匯聚後,跨過信義路、流經延吉街、安和路等地之後,來到忠孝東路四段附近。

由於忠孝東路、市民大道一帶的地勢較低窪,溪水便在此停留,匯聚成為大水池,接著再往西北各方向緩緩流動,自然蜿蜒於平原上,成為下游五個庄頭灌溉的水源。

因此,這一片如河流律動般的帶狀公園,都是從大灣陂塘流出的天然河水,既不是安東街的霧裡薛圳,也不是瑠公圳。

安東街上的大安公園
安東街為霧裡薛圳第一支線舊圳路
安東街與帶狀公園的交叉處
帶狀公園「瑠公圳公園」
林耿同老師說明帶狀公園的今昔樣貌

霧裡薛圳是在清朝雍正年間(1724年)由墾戶集資所開鑿,比知名的瑠公圳興建時間還要早,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方便管理水源,將大灣陂塘、霧裡薛圳、大坪林圳,全部公告為公共埤圳,1907年整併至「瑠公水利組合」,因此霧裡薛圳常被誤認為「瑠公圳」。

瑠公圳公園的地面上,就貼心的坎了一面金屬打造的說明牌「瑠公圳之第一霧裡薛支線」,其實也是不求甚解的誤導。正確名稱應該是「瑠公水利組合霧裡薛圳第一支線」才對,差幾個字,意義可大不相同了。

何況公園底下流著的,既不是霧裡薛圳、也不是瑠公圳,而是大灣河流呀!

瑠公圳公園裡讓人誤解的說明牌


▊ 如何找水源?找土地公問!

沿著帶狀公園來到安東街35巷口,老師問大家,有沒有發覺這條路非常奇怪,不但彎彎曲曲,巷道還呈「天」字狀,有許多分岔路。

這些分岐的巷道,其實也是河流所造成的。

巷口有座土地公廟【福佑宮】,前方就是三條河道的交匯地。如何證明呢?除了古地圖之外,土地公也會提供線索喔!

肇建於清道光年間的【福佑宮】,原本位在上埤頭霧裡薛圳旁,由三塊石板砌成,早年農家沒有土地公廟時,會將三塊石頭疊成「磊」狀,為土地公的象徵。1838年,秀才陳秉國集資興建小廟奉祀福德正神,並於門石題上對聯『福地三周水,佑人百歲心』這座廟從此名為福佑宮。

到了1981年,拓建拜亭,並新添門聯『福地三岔口,匯聚財源臻富境』

這『三周水,三岔口』正是描述當時的地景地貌

地圖上清楚呈現出兩條河流與安東街水圳,三周水在福佑宮前匯流,廟前還有一座跨越河流的橋樑。

從民間習俗來看,即使沒有地圖可佐證,端看土地公廟,就可知道水打哪來。土地公是農業社會的地方守護神,座向一定是朝著水源上游,水即財,象徵財源滾滾而來(若是萬應公,則是朝向出海口,代表世間恩怨付諸水流)。福佑宮的座向,正是朝向水源頭。

因此,探查古河道,土地公廟絕對是不可忽略的重點。

安東街35巷口「福佑宮」
「福佑宮」的兩副對聯,說明了昔日的地景地貌
日治時期的地圖,可見溪流、水圳匯聚於土地公廟前


你以為三條水在福佑宮前方匯流,如此而已嗎?

有追根究底精神的林老師,將日治時期的瑠公水利組合圖,放大很多倍,發現福佑宮對面標示了一個小符號是「排水門」,這是調節水量的水利設施。

至於這座排水門有多大,依《大安區志》刊登的照片來看,嚇!少說也有六七層樓高!實難想像當年在安東街口,有座高低落差巨大的水門,可見得當時池塘的水量相當豐沛。

古今地圖對照,福佑宮前方的「大灣」陂塘
福佑宮前方有座橋樑,過橋後,有「排水門」標示
《大安區志》刊載民國42年大安區安東街水門
1974年航照圖,剛通車的忠孝東路上,可見蜿蜒的大灣河流;紅色箭頭是安東街水門位置。

由於大灣河道的緣故,安東街、復興南路一段126巷、122巷所圍區域的大樓,就蓋成了扇形。大樓所在地,約略就是從前水門的位置。

扇形大樓為昔日的安東街水門
扇形大樓西側的安東街,即昔日霧裡薛圳第一支線河道

▊寬寬窄窄、彎彎曲曲:巷弄裡的河流密碼

鑽進路幅稍窄的安東街35巷Y字路,這條巷子的房屋蓋得挺不工整,有的凸出來,有的凹進去,巷道忽寬忽窄好奇妙。穿越市民大道,復興南路一段右轉第一條巷子是79巷,這條巷子更絕,站在巷頭見不著巷尾!

以一般棋盤式的道路規劃來說,巷道理當平行垂直,倘若是歪歪扭扭的,肯定有蹊蹺。

隔著馬路遙望方才的安東街35巷,這兩條巷子,似乎有些關聯。對照地圖,果然,復興南北路拓寬之前,這兩條巷子是連在一起的。

這彎彎曲曲的巷道,就是大灣池塘三角形北側的河道遺跡。

復興南路一段79巷繼續往裡走,越走越有趣,不但巷道彎曲,且巷中生弄,房子也順著地形蓋成波浪狀,一個圓弧接著另一個圓弧。老師說:只有天然河流才會彎彎曲曲,因為它原本就是如此呀!

寬寬窄窄、街路彎曲,巷中生弄,全是因早年的溪渠河道而逐漸形成的。

此外,水溝蓋特別密集、樹木特別茂盛(尤其榕樹、構樹、水黃皮等原生樹種)、傳統市場、違章建築等都依附河流而生。溫州街18巷尾的泰順公園旁,有一整排違章建築(當年為合法)泰順街27巷,就是蓋在霧裡薛圳第二支線河道上。

得知這些河流密碼後,走在司空見慣、平凡無奇的臺北老巷弄,也突然變得有意思起來了。

都市裡的不規則公園,跟水有關
安東街35巷
安東街35巷
回望安東街35巷,巷口三角窗那房子,其實是凸出於巷子的
橫越安東街35巷底的大樓,回到復興南路122巷的帶狀公園「瑠公圳公園」,有瑠公圳鑿圳取水的意象造景
瑠公圳鑿圳取水的意象造景
沿著復興南路往北
市民大道的前身是鐵路,有台鐵縱貫線與四四兵工廠鐵路支線
復興南路一段79巷。與安東街35巷原本是連在一起的
從巷頭見不著巷尾的復興南路一段79巷
復興南路一段79巷,蛇行般的巷弄
復興南路一段79巷,忽寬忽窄的巷子
復興南路一段79巷,波浪般圓弧型的公寓群
沿著忠孝東路四段17巷往忠孝SOGO方向

走讀路線:大安公園→土地公廟福佑宮→安東街→裝置藝術(水車)→安東街→奠基紀念文→ 裝置藝術(瀑布)  →龍門廣場→ 裝置藝術(真實流水) →敦化南路分隔島→裝置藝術(湧泉)。

◎感謝大安社區大學主辦
◎感謝導覽老師:林耿同老師

◎參考資料:
大安區志
大安庄陂心簡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乍見書名令人膽顫心驚,並不是為了聳動而刻意下如此標題,語出日本總督府對辛亥大水災的報告資料。
Thumbnail
離開善化的牛肉湯,也去假日的牛墟繞了一下沿街的市集。 本來要越過曾文溪往溪北的麻豆佳里去,不是為了文旦柚,是尋訪全台最大供奉趙子龍的永昌宮。卻不知怎地患了空間迷航症,逕望東北奔去,只見沿路愈開愈是鄉下,他還是忍不住問: 「怎麼愈來愈鄉下的感覺?」 我瞧著窗外,低矮的房子錯落田野間,這馬路兩旁是
Thumbnail
台灣知名老街很多,假日一到總是滿滿人潮。若您跟我一樣愛逛老街卻不喜歡人擠人,那麼三坑老街便值得您一訪了。
Thumbnail
前些時日全台下起傾盆大雨,所幸沒有釀成水災。台中市自不例外,興大校園週邊的親水公園比如〔中興湖〕、〔緑川淨水樂園〕、〔興大康橋〕都進水豐富,變得更有可觀。 〔中興湖〕、〔緑川淨水樂園〕比較適合白天遊逛。〔興大康橋〕更宜夜間散步。
Thumbnail
2024.04.18 台中市政府 位於北區的北屯圳(天祥街至東成路)每年遇到枯水期,經常出現水質惡臭、缺氧淤積,環境髒亂等問題,地方民代積極爭取改善,台中市政府水利局經過多次勘查後,決定採用河道集中束流(溝中溝)的設計方式進行,讓上游污水可以集中,增加水源流動性,避免成了死水,造成異味瀰散。 水
Thumbnail
鄉下人進城都需要有正當理由,不然來回一趟車程花費的時間,倒不如用來閱讀和寫文章。若是朋友招喚自然欣然赴約,這趟聚會處正好在台北同安街尾端,趁此機會我能再度重遊這條富有人文風味、歷史典故的城南舊街。歷經清代、日治時期、民國迄今變化不大的街景風貌,由頭走到尾,彷彿感受一條歲月長河悠悠靜謐的時光之旅。
Thumbnail
新竹〔護城河〕指〔新竹市護城河親水公園〕,在東區中央路與府後街交叉口的一條大溝,原是新竹城東城門(〔迎㬢門〕)的護城河,自民國89年(2000年)起已整治成一段結合「歷史與休閒」的親水空間。
Thumbnail
這裡是北投溪的木棧道,溪水從地獄谷那邊出來,在這裡形成小溪,一路往下到新北投公園。捷運站,然後往外流去。這裡的景觀很美。除了有木棧道以外,還有許多涼亭可以供遊客休息。 北投溪是位於台灣北部的一條河流,屬於淡水河水系,為磺溪的支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溪發源於大屯山火山群,上游為陽明山國家公
Thumbnail
從國道3號深坑交流道開始,有兩條路沿著蜿蜒的景美溪幾乎是平行的逆流往東,一直到國道3的石碇服務區附近才又結合一起。溪北(右岸)是106市道,溪南是106乙市道。106市道是老路,靠著這路可以連接深坑、石碇兩座老街。這兩座老街是雙北市人假日的老街休閒和飽腹的路線,車流量相當大。這條路大部分都叫「北深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乍見書名令人膽顫心驚,並不是為了聳動而刻意下如此標題,語出日本總督府對辛亥大水災的報告資料。
Thumbnail
離開善化的牛肉湯,也去假日的牛墟繞了一下沿街的市集。 本來要越過曾文溪往溪北的麻豆佳里去,不是為了文旦柚,是尋訪全台最大供奉趙子龍的永昌宮。卻不知怎地患了空間迷航症,逕望東北奔去,只見沿路愈開愈是鄉下,他還是忍不住問: 「怎麼愈來愈鄉下的感覺?」 我瞧著窗外,低矮的房子錯落田野間,這馬路兩旁是
Thumbnail
台灣知名老街很多,假日一到總是滿滿人潮。若您跟我一樣愛逛老街卻不喜歡人擠人,那麼三坑老街便值得您一訪了。
Thumbnail
前些時日全台下起傾盆大雨,所幸沒有釀成水災。台中市自不例外,興大校園週邊的親水公園比如〔中興湖〕、〔緑川淨水樂園〕、〔興大康橋〕都進水豐富,變得更有可觀。 〔中興湖〕、〔緑川淨水樂園〕比較適合白天遊逛。〔興大康橋〕更宜夜間散步。
Thumbnail
2024.04.18 台中市政府 位於北區的北屯圳(天祥街至東成路)每年遇到枯水期,經常出現水質惡臭、缺氧淤積,環境髒亂等問題,地方民代積極爭取改善,台中市政府水利局經過多次勘查後,決定採用河道集中束流(溝中溝)的設計方式進行,讓上游污水可以集中,增加水源流動性,避免成了死水,造成異味瀰散。 水
Thumbnail
鄉下人進城都需要有正當理由,不然來回一趟車程花費的時間,倒不如用來閱讀和寫文章。若是朋友招喚自然欣然赴約,這趟聚會處正好在台北同安街尾端,趁此機會我能再度重遊這條富有人文風味、歷史典故的城南舊街。歷經清代、日治時期、民國迄今變化不大的街景風貌,由頭走到尾,彷彿感受一條歲月長河悠悠靜謐的時光之旅。
Thumbnail
新竹〔護城河〕指〔新竹市護城河親水公園〕,在東區中央路與府後街交叉口的一條大溝,原是新竹城東城門(〔迎㬢門〕)的護城河,自民國89年(2000年)起已整治成一段結合「歷史與休閒」的親水空間。
Thumbnail
這裡是北投溪的木棧道,溪水從地獄谷那邊出來,在這裡形成小溪,一路往下到新北投公園。捷運站,然後往外流去。這裡的景觀很美。除了有木棧道以外,還有許多涼亭可以供遊客休息。 北投溪是位於台灣北部的一條河流,屬於淡水河水系,為磺溪的支流。流域分佈於台北市北投區。北投溪發源於大屯山火山群,上游為陽明山國家公
Thumbnail
從國道3號深坑交流道開始,有兩條路沿著蜿蜒的景美溪幾乎是平行的逆流往東,一直到國道3的石碇服務區附近才又結合一起。溪北(右岸)是106市道,溪南是106乙市道。106市道是老路,靠著這路可以連接深坑、石碇兩座老街。這兩座老街是雙北市人假日的老街休閒和飽腹的路線,車流量相當大。這條路大部分都叫「北深路